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公文包-作文题库
16641200000004

第4章 写人(1)

人物的外貌、神态

【写作指导】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主要是指把人物的外形特征:容貌、身材、衣着、神态、姿态、风度等描写出来。准确而形象的外貌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性格更加突出。

那么,怎样把人物的外貌描写好呢?

(一)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好人物的外部特征。

鲁迅说:“要极节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所以,我们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一定要抓住他的身分和性格的特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从头写到脚。我们的同学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写到人的外貌,常常是这样描写的:高高的个儿,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请看看下面一个例子:

我的妹妹今年7岁,她梳着两条小辫子。两条小辫子上还打了两个大红蝴蝶结。

她的眼睛又大又亮,鼻子很端正。

妹妹上身穿一件粉红色的衣服,衣服上有两只小小的口袋,口袋里放着手帕和用糖纸头折成的花和小人。妹妹穿的裤子的颜色是桔黄色的,裤腿上还绣着两只小鸭子的图案。妹妹的脚上穿了一双镶拼式皮鞋,走起路来噔噔噔的很神气……“梳小辫”“打蝴蝶结”,是多少小姑娘的共同外貌特征,体现不出小妹妹的个性。其他的衣、裤、鞋的描写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不出小妹妹所具有的外部特征。

下面范文《门长》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就很有特色。门长“穿着一身土里土气的衣服,裤子经常卷到膝盖上面。乌黑的头发茬子直愣愣地竖立着,浓浓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虽不大,但挺有精神。厚厚的嘴唇经常紧闭着,一天到晚也不说几句话。”一个从农村转学来的、憨厚、纯朴、可爱的孩子形象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外貌的描写,都是为了下面的表达门长认真、负责、执着的工作态度打下基础的。

(二)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神态。

描写人物的神情态度属于神态描写,神态描写往往和外貌描写结合进行,所以写神态也要写出特征。神态描写有时还跟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我们的同学在写人物说话时,常常都是某某说,某某笑,不懂得把人物在说、在笑时的各种神态刻画出来。比如说笑,有微笑、大笑、奸笑、苦笑、狂笑、苦笑、傻笑、含着泪笑、腼腆地笑,捧腹大笑、放声大笑、抿着嘴笑、皮笑肉不笑等几十种不同的笑法,如果能恰到好处地把笑的神态,准确地表达出来,就更能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在下面的范文《我爱我的同桌》中,对人物董开旋的神态描写就很有特色。他的调皮、傻劲、耿率、可爱的个性,就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神态描写来刻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要抓住描写外貌特征的顺序以及外貌特征的变化。

对于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要描写的很多,描写时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有时要从上而下地写,有时要从外而内写,哪儿先写,哪儿后写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才不会使人看到了感到杂乱无章。

对于某些需要特点强调地人物外貌特征有时就需要反复地写,通过外部形象的变化来反映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人物命运的转变。如鲁迅在刻画农民孩子闰土时,从少时“红活圆实的手”

,到中年时“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的手,这是他20年艰苦劳动,饥寒交迫生活刻下的印记。

这种人物外貌变化的对比描写,也是初学写作的人所应掌握的一项写作基本功。

【范文讲评】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小学五年姜珊

每当学校有什么文艺演出,主持人一定是我,别人说我主持节目还可以,就是长得稍差些。

那为什么还让我主持呢,因为我的脸庞端正,一经化妆就漂亮了。你可别不信,我化妆后的照片还上过辽宁画报呢!

长得丑,这能怨我吗?是自然灾害。爸爸的同事都说我是爸爸的“戳”,可我却没觉得哪一点像爸爸,问了别人才知道,眼睛——小,嘴巴——大,嘴唇——厚,耳朵——小,鼻梁——塌。尤其是后脑勺,像一个人似的。丑就丑呗,长得不好看不等于不可爱,我有这个自信。

为什么我当主持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嗓音亮,胆子大,口才好。难道我天生就具备这些条件吗?不,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在我小的时候,我嗓音嘶哑,爸爸妈妈却希望我歌声嘹亮,于是就让我天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整天“啊咿啊咿……”练嗓子。开始觉得太单调了,有些厌烦,现在才明白爸爸妈妈的一番苦心。因为我嗓音好,普通话说得也不错,上三年级时,我就成为学校里一个小有名气的节目主持人了。我不仅多次在学校主持文艺演出,还多次代表全校同学为省市会议献词,受到领导和老师的称赞。记得去年雷锋团的雷锋纪念馆剪彩时,我荣幸地被选去为大会献词。那天上午细雨蒙蒙,周围的群山被雨雾笼罩着,显得那么清幽,我怀着对雷锋叔叔无比敬爱之情,高声诉说着心中的思念。在场的解放军叔叔和老师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仿佛觉得雷锋叔叔真的从山谷里走出来,真的又来到我们的身边似的。在场的听众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这目光激励着我,坚定了我做好一个节目主持人的决心。

课余时间,我更加刻苦地练习朗诵,练习说普通话。在家里看电视时,向电视里的节目主持人学习,掌握更多的主持技巧。我最羡慕的人是倪萍阿姨。她反应机敏,口齿伶俐,站在演播台前,真潇洒,据说她也是日复一日刻苦练出来的。我长大了也要像她那样当一名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

讲评

写平常的人物外貌,一般都要突出美,《我》的作者的一反常态,着重写了自己的“丑”:

“眼睛——小,嘴巴——大,嘴唇——厚,耳朵——小,鼻梁——塌,尤其是后脑勺,像一个人似的。”写丑也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美,丑“不等于不可爱,我有这个自信。”接着作者写了自己的气质的美,“嗓音亮,胆子大,口才好”,“我珍惜自己的美,苦练朗诵基本功,表现人物自信、自强、自立的宝贵性格特征。这种生活体验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在平实的叙述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对一些逆境中生活的人们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作者的肖像描写干脆、犀利,充分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把外貌丑与气质美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能力。

门长

河南臧巍丽

一看这个题目,你一定会瞪大眼睛,感到莫明其妙。是啊,只听说过连长、排长、县长、这长那长的……却从来没有听说过“门长”吧?唉,先别大惊小怪,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官”

他高高的个子,比一般同学高出一头,穿着一身土里土气的衣服,裤子经常卷到膝盖上面。

乌黑的头发茬子直愣愣地竖立着,浓浓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虽不大,但挺有精神。厚厚的嘴唇经常紧闭着,一天到晚也不说几句话。他就是刚从乡下转来的晓光同学。

老师看他憨厚可靠,家离校又近,就让他掌管教室门的钥匙,每天的任务是关窗锁门,从此他的脖子就多了条“项链”——一条白色的塑料绳上系着一把金闪闪的钥匙。于是“门长”这个比芝麻官还要小的官职就成了他的雅号。

半年多来,晓光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把门打开了,不让到校早的同学在门口傻等;晚上,夜幕降临了,他还要等没有做完作业的同学。近来,篮球队的同学经常要训练到很晚才回来。但他还在耐心地等到最后一个人,天天如此,从不厌烦。特别是那些“马大哈”们,放学的时候慌慌张张,等到晚上写作业的时候,才发现练习册什么的忘在教室里,不得不跑来,晓光也不得不放下碗或放下笔,去给他开门。

“六一”儿童节前夕,学校举行了文艺汇演,全校师生在办公楼前集合,观赏节目。我们班的同学们在教室门前排好队,当晓光去锁门时,发现门鼻儿断了,这怎么办呢?不锁吧,绝对不行!学校东南的院墙扒了,直接通大街,同学们的文具都在教室里放着,不保险,老师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这时只见晓光说:“老师,你们走吧,别耽误看节目,我在这看门。”

老师用信任的目光看了晓光一眼,然后点点头:“只好这样了,我把同学们带到集合地点,马上去找个门鼻儿安上。”

老师把同学们带到集合地点,立即往后勤处跑去,可是跑了几圈还是找不到财物保管员。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在进行着,歌声、锣鼓声、欢笑声,在校园上空回荡。

最后,门鼻儿总算安上了,门也锁住了。晓光撒开腿就向集合地点跑去,可是屁股还没沾上椅子,就听报幕员宣布:“节目到此结束,祝大家节日愉快。”

这就是我们的班的“门长”,你看怎么样?

讲评

描写人物的外貌,目的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门长》的作者就是善于捕捉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表现“门长”憨厚可靠的性格,他“高高的个子”,“穿着一身土里土气的衣服”,“裤子经常卷膝盖上面”,“浓浓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厚厚的嘴唇经常紧闭着。”寥寥数笔刻画了一个“乡下转来的同学”诚实、朴素、憨厚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当了“门长”以后,“脖子上就多了条特制的‘项链’——一条白色的塑料绳上系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画龙点睛地勾勒了“门长”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高贵品质,作者对“门长”的外貌描写,为后面人物的事件做了准备,为突出文章的中心打下了基础。

写人物的语言

【写作指导】

语言描写,是通过叙述文中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文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试想一下,一篇没有人物语言的文章,就可能像一出无声的哑剧一样,显得死气沉沉。只有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才能使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感情得到充分的表现,文章的主题也才能进一步深化。

试比较下面两段文章:

刘志河在挖河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充满着乐观,使他感到劳动虽然艰苦却很愉快。

刘志河从阴沟里跳出来,抬着两条糊满泥浆的腿,笑着说:“看呀!我穿了一双泥靴子!”我说:“快洗洗去,多臭呀!”他嘿嘿一笑说:“泥越臭肥力越大,上到地里越管事儿。”

前一段没有人物语言,泛泛地叙述,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后一段写出了刘志河的话,生动地表现他在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和不怕脏、不怕累的好品质。

要写好人物语言须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分、文化教养等特点。正像鲁迅所说:

“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也就是说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个性,不能千口一腔。

范文《家乡月更明》,作者围绕着3万斤救灾粮的事,描写了二愣大爷、薛大伯、丑儿叔、狗娃婶和爷爷等人的语言,这些语言尽管共同表现了他们爱国家、明事理的精神面貌,但他们各自的性格也是区别得比较鲜明的,二愣大爷的耿直,薛大伯、丑儿叔的直率,狗娃婶的真诚,爷爷的好逗风趣,一一跃然纸上。

第二、写人物的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语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一个人在具体的活动中会说许多的话,但在文章中绝不能把所有的话都写进去,写下来的话,要能表达人物对具体事情、事物或别人的态度感情,要对表现文章中心起作用。古书有个有趣的记载:墨子的学生问墨子,多说话有没有好处?墨子问答说:比如池塘里的青蛙,整夜整夜地叫,叫得口干舌燥,都从来不被人们注意。可是鸡棚里的公鸡,只在天亮时啼二三次,大家知道鸡啼就要天亮,都非常留意。所以写人物语言要写得简明、有用。例如《我们班的侯老师》到班级上课训斥学生的话肯定还很多,可是作者只选取足能表现侯老师粗暴生硬的语言来描写,其他的与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主题无关的话略去。

有时候,围绕一个中心要有较长一段话才能把事情说清楚,这时可以用对话形式交代那些关键性的内容,其余的话可以用一般的叙述句来交代,这样可避免语言过长和枯燥。

第三、在写人物对话时,要掌握引用对话的几种形式,要把讲话对象表述清楚,不要使人混淆,分不清到底是谁说的。

引用人物对话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先提出说话人,然后用冒号引出他说的话,这是最常见的形式。

第二种形式是先写出说的话,然后再指出说话的人,说话人的后面用句号。

第三种形式是只写对话,而不写出说话的人。

这几种对话形式,可以单用,也可以混合在一起使用,往往不能分开。

第四、写人物的对话,要注意不能光让人讲话,只是一味的“你说”、“我说”、“他说”

,还要把说话人的心情、姿态、神情、口气等做恰如其分的描写,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助于读者加深理解,使文章更为生动活泼。

【范文讲评】

家乡月更明

山西省临漪县潘后学校六年级郭刷

今天星期天,学校放假,我随爷爷来到村里会议室。嘿,黑压压的人群挤满了大队小礼堂。

村主任站在中间日光灯下环视了一下会场,说:“今年旱灾严重,省上、县上领导来咱村查过旱情。今天,乡政府决定给咱村分配3万斤救灾粮。”人群炸开了。爷爷举起手中的烟袋一个劲儿说:“还是社会主义好!”二愣大爷走过来,往爷爷脊背就是一拳:“你狗日的太不像话,自己明明富得往外流,偏要瞅公家的这点便宜。嘿!人心不足蛇吞象。”爷爷故意眯起眼:“公家粮海着呢,不要白不要,你别当着众人面装好人。”二愣大爷翘起了花白胡子:“我偏不要,连我的也吃不了,要这救灾粮是王八。”

村长摆了摆手讲开了:“拉拉扯扯,亮亮各个的底。”薛大伯向前走了几步说:“咱庄稼人不能忘本,要掏点良心,今年伏旱,咱河沿上庄稼没甚指望,可沟坪还算不赖。谁家没有千二八百余粮,谁家没有存款。国家关心咱,咱也要体谅国家。不能前家儿迷住后老子的东西——不心疼。这3万斤粮不要为好。”薛大伯刚说完,丑儿叔把多半截烟扔掉,“这粮咱不要,闰六月那阵子,甜瓜正没劲,天也越晒越后劲大,多亏县里不停农电,咱多灌了雨水,瓜照样长得结实了。”狗娃婶也尖亮地说:“眼下下煤窑、盐池的,刨药材的,外出包工的……小九九打得不错。”

“对!”爷爷突然站起来,满面红光,嗓音极亮地说:“大田丢了副业补。我们潘后村不向国家伸手要!”

雷鸣般的掌声打断了爷爷激动的声音。月儿已悄悄地挂在空中,温柔地看着、听着河岸边的人们说笑、议论……讲评本文通过3万斤救灾粮一事所展开的议论,表现了潘后村人民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不向国家伸手的高风亮节。文中写了村主任、爷爷、二楞大爷、薛大伯、丑儿叔和狗娃婶这些人物的对话,各俱神态,有举起手中的烟袋说,有往爷爷脊背就是一拳说,有翘起花白胡子说,有故意迷起眼说,有摆了摆手说,有向前走了几步说,有把半截烟扔掉说,有尖亮地说,神态各异,但中心却是一个:“国家关心咱,咱也要体谅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