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公文包-作文题库
16641200000008

第8章 摹景(1)

按一定的顺序描绘景色

【写作指导】

要把观察到的景物有条理地描摹出来:通常有三种顺序:

(一)总分顺序。

就是对描写的对象先作一个概括的介绍,使读者有一个轮廓的印象,然后再分层作具体的描述。

这样写,有总、有分,层次分明,容易写得具体。例如范文《家乡的春天》,开头总述家乡四季美丽极了,底下文章从家乡的“山坡上”、“公路旁”、“田野里”等几个方面进行分述,最后归纳小结,这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总——分——总”顺序。

(二)空间顺序。

是指按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等方位来观察、描写景物。或移步换景,在时间的延续中展开空间的描摹。观察景物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看,才能看得清楚、仔细,才能写得有条不紊。如《美丽的小山村》就是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顺序来写小山村美丽的景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时间顺序。

同一个地方的景物,由于时间的变化,特点也随之变化。比如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景物会显出不同特点。要写出同一景物发展变化的美,就要随时间脚步迈进,进行跟踪观察,或按春夏秋冬的季节,或按早午晚夜的时序。

范文《日出》就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序描绘了天空不同景象,展现了景物发展变化绚丽的画面。

【范文讲评】

美丽的小山村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小山村。

村子的四周是巍巍群山。北面的一座山像天上的一盏灯,人们叫它天灯盏山,我们的村子就在这座山脚下。这座山上有苍翠的松树和枝头挂满“红灯笼”的柿子树。远远望去,像一幅色彩明丽的油画。

村子的南部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引人注目的三层楼,那是刚刚建成不久的塑料厂。那儿从早到晚,机声隆隆。塑料厂的门口有一条宽4米左右的长长的渠道,像天安门城楼下的护城河。渠道的前方,新办的铜棒厂日夜灯火通明。再往南望,是一片平坦广阔的良田。每到春天,田野像铺上一张绿色的地毯,郁郁葱葱,美丽极了!

村子东西两边,各有一条小溪,缓缓地流着,要是站在高山顶上望去,就像系在村腰上的两条绿色的绸带。春天,百花齐放,溪边的梨树开出一朵朵银白色的小花,争芳斗研;秋天,黄澄澄的梨儿压弯了树腰,清香四溢。小溪的源头就在那山脚下,那里有一座大水库。水库下就是一座水电站,里面有两台发电机。只要发电机一响,村里那一串串“夜明珠”

就大放光彩。

党的阳光照进了我们美丽的小山村,照得我们山村美,照得人们生活甜。光去冬今春短短的时间中,就有100多间新房像雨后春笋,冒出地面。那花木公司里新培育的奇花异树更使整个山村都沉浸在甘美香甜之中。

家乡真好啊,我爱美丽的小山村。

讲评

小山村的美丽在于它周围的环境,小作者按东、西、南、北的空间顺序逐一写了山村秀丽的景色。每个方位又扣抓住了有特征的景物:如北面天灯盏山的柿子树,南部的厂房和平坦广阔的良田,东西两边像系在村腰上的两条绿色的绸带的小溪……小山村的美丽又在于党的阳光的照耀,一百多间新房冒出地面反映了山民生活的巨变,说明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祖国山河的各个角落,敢叫山河换新装。

小作者不仅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描述家乡的自然美,还能揭示家乡新貌的本质原因,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党的深情。

日出

杨立薇(五年级)

一大清晨,我特意早起,爬上门前的小山,遥望东方的天际,焦急地等待红日的出现。

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这时,万籁俱寂,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鸡鸣。一会儿,东方天边浮起一片鱼肚白,大地也渐渐地光亮起来。只见东方的天际、山恋、树梢,都像盖上了一层红色锦缎——我知道那是朝霞,太阳就要出来了。

慢慢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红红的,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悄悄地窥视着人间。最后,终于露出了整个笑脸。此刻,霞光万道,将半个天空染得通红;广阔的大地,也涂上了一层鲜红的油彩;片片翠绿的树叶在微风吹拂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鸟儿披着一身红霞,欢叫着飞向云天。寂静的村舍也醒来了,人们开始时晨炊。红光、村舍、飞鸟,袅袅炊烟,构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太阳离开地平线了,红彤彤的,仿佛是一块光焰夺目的玛瑙盘,缓缓地向上浮动。红日周围,霞光尽染无余。那轻舒漫卷的云朵,好似身穿红装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

过了一会儿,红光悄悄退去,太阳闪出万道金色光芒。

天空变得更蓝了,像是深沉的大海,辽阔而明净。云儿也变了,白花花的,显得无比柔和、优美。远处的山峦露出了清晰的轮廊。近处的树木,秀颀挺拔,亭亭玉立。碧绿的田野,人影点点,笑语阵阵。整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生机。

这景色感染了我,陶醉了我,我仿佛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朝阳的光辉。

讲评

随着时间的脚步,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序描绘天空、太阳、大地诸景物的变化,红光、村舍、飞鸟、炊烟,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澜的日出图。

能够如此栩栩如生生地勾画固然有赖于习作者的实地观察,更有赖于习作者的语文水平,如用“东方的天际、山峦、树梢,都像盖上一层红色锦缎”写朝霞,用“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写红日,用“鸟儿披着一身红霞,欢叫着飞向云天。寂静的村舍也醒来了”渲染氛围,用“这景色感染了我,陶醉了我”归结全文,显示了小作者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写出景物独有的特点

【写作指导】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两处相同的景物。不同地方的景色,有不同的特征;同一个地方的景色,在不同的时间,也各有特征。写景却如何写出特征?这是至关重要的。

(一)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

《日出》的作者在观察日出时,从看到“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红红的,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含羞少女”一直观察到“太阳离开地平线了,红彤彤的,仿佛是一块光焰夺目的玛瑙盘”,这期间的天空、太阳、云朵、大地的变化过程,小作者尽收眼底,所以能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日出全过程各阶段的不同景象,显示了瞬息万变的“日出”奇观。

(二)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自然景物七彩缤纷,千姿百态。在观察时,要善于捕捉它们的颜色和姿态,抓住自然景物的颜色和姿态细致描写,才能显示自然景物的不同特征。

如《踏青》写登山所看到的景象:青草吐翠,映山红像火焰在燃烧,山上不知名的花有黄的、白的、紫的……展现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绚丽多彩的春景图,这是春天景物独有的特色。

(三)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景物的特征又是通过有代表性的景物的具体特点表现出来的。《绿满校园》选杨树的新叶写春天的嫩绿,选悬铃木宽大的叶子写夏天的深绿,选杨树,悬铃木的落叶写秋冬的绿深沉苍劲。这就把校园在四季绿的不同情景通过有代表性的景物具体而生动地体现出来。

【范文讲评】

绿满校园

江苏南京市察哈尔路小学六年级李慧玲

如果你一年四季都到我们学校——察哈尔路小学来参观的话,你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学校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它总是绿的。它给你的第一感觉也就是:“好绿呀”!

春天,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杨树的新叶圆圆的,前端突出一个小尖角,远远望去,真像一个个绿色的小桃。悬铃木树杈上那鼓圆了的芽苞,也慢慢地伸展开来,像一个个淡紫色的小喇叭。花坛里,那毛茸茸的嫩叶摇摆着,仿佛无数只热情的小手,在向你招手致意,各种树儿都穿着绿装,披着融融春光,迎着悠悠春风,翩翩地出婆裟的倩影。

夏天,校园是一片深绿。悬铃木伸出宽大的叶子,在校园上空撑开了一把巨伞,遮住了直射的太阳,整个校园,绿荫荫的。抬头向上看,仿佛进入了神话世界,日光透过茂密的叶,变成了一片青雾,微风一吹,青雾缭绕,令人神清气爽,飘然欲飞。

如果说春、夏的校园绿得新鲜、妩媚,那么秋,冬的校园则绿得深沉苍劲。当秋风吹来时,虽然杨叶落了,但树仍是绿的,它抖动着长长的枝条,似乎不愿脱去身上的绿装。悬铃木的阔叶尽管一片片地离开了树枝,但它们却没有枯黄,像一只只绿舟一样,在空中荡来荡去,直到静静地躺下,还要遮住遍地的枯草,为校园铺上最后一张绿毯。

当严冬来临,杨树、悬铃木树和小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之后,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几株傲霜的松树和越长越绿的冬青树上。教室前面的冬青树,伸展着绿得发亮的叶子,仿佛要把自己的绿色献给校园。一见到那北风吹不动、大雪盖不尽的松树,你便会更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赞叹。也许有人会嫌这时的绿色太少了,不引人注目。但是,当你在冰雪中看到那松树苍翠的枝叶时,难道你就不感觉到温暖,看不到希望吗,难道你不觉得,尽管冰封雪压,它那青春的血液照样在流动,生命的力量照样是不可抗拒的吗?

我们的校园是绿的,无论春夏秋冬都是绿的。然而,最动人的绿却在教室里。那里有一株株小苗,绿莹莹的,正在吮吸知识的泉水,承受着园丁的抚爱,天天向上,茁壮成长。

正因为有了这些小苗,校园才四季如春,生机勃勃;正因为有了这些小苗,校园才时时处处弥漫着绿的芬芳。

呵!好一个绿色的世界啊!

讲评

这篇习作开头先总述校园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这一总体特征,然后按时间顺序分述春夏秋冬四季绿的具体情景,并由自然界的“绿”引申到人类社会的“绿”,以小苗“绿莹莹,正在吮吸知识泉水”作结,显得主题鲜明,条理清晰,结构有序。

小作者之所以能写出校园景物独有的特征,是由于她能细致地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并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作具体描述。如选择花木的新叶写春天的嫩绿,选择悬铃木宽大的叶子写夏天的深绿,选择傲霜的松树写秋冬的绿深沉苍劲,选择有象征意义的小苗写绿的芬芳。

特别是由物而人的联想和描写,由于有充满生命力的“小苗”作校园景物的主宰,使得这“校园的绿”就非同凡响,“校园才四季如春,生机勃勃”。显得含义隽永,也升华了主题。

踏青

河南省桐柏县月河乡彭坎小学四年级岳礻韦

星期日早饭后,我约了几个小朋友一块上山去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