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荣氏家族如何富过三代
16700600000025

第25章 爱民族,爱国家——顺大势方能成俊杰(2)

1956年1月20日,上海市工商联在中苏友好大厦(现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了“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大会”,有4000人参加了这次盛会,盛丕华主委和荣毅仁副主委代表全市私营工商业者向曹荻秋副市长呈递了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申请书。

1956年底,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这场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的运动中,荣毅仁等工商业者起了带头宣传作用,自然是上海顺利完成改造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被世人冠以“红色资本家”的美誉。

荣毅仁不愧是荣德生的儿子,他像其父一样,对祖国充满深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能把家族企业与国家合营,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毕定,企业是父辈们创下的实业,献给国家,不等于把财富充公了吗?但荣毅仁做到了,而且,在合营以后,他更是任劳任怨地工作着,拿最少的报酬,付出的都是数倍的精力。“红色资本家”的美名,惟有他统领下的荣氏家族企业才配拥有其美名,也只有这样的家族企业才能富过三代,甚至富过四代。

3.执著创业,报效祖国

荣毅仁是一个实干家,一个著名的企业家,作为一个爱国的企业家,他一边为国经商,一边在政坛上发挥他的领导才能,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可以说,荣毅仁既是成功商人又是杰出的爱国官员。

真正的爱国,是真心真意,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强烈共鸣,这种爱是一种摈弃了其他任何目的纯粹信赖的爱国感情,这种爱国热情,对荣氏家族来说,是他们的巨大财富,是生活给予他们不朽力量与最大的欢乐,荣氏家族的代代爱国堪称是中国之最。

荣毅仁既是成功的企业家,又是清廉的政府官员,多年来,他身兼双职,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不朽的业绩。

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出现了越来越令人鼓舞的迹象,荣毅仁全心的投入两岸关系的事业。他以全国工商界首脑的身份,频频呼唤两岸工商界同仁尽快坐到一起来,增进互相了解,开展经贸合作。

1988年11月,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北京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前荣毅仁指示专门致函台湾工商协进会、商业总会,对此荣毅仁表现得很有风度,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到此事,荣毅仁回答说,这在两岸目前的关系条件下,我们是能够理解的。北京风波之后,由于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的决议,亚洲卫星公司欲从美国休斯公司购买一颗卫星的许可证被搁置。荣毅仁获知此事后,亲自向美国总统贸易代表写信,又四处活动,请出了一批美国知名人士为之说情,最后,亚洲卫星公司如愿以偿。美国总统布什不顾国会的强烈反对,批准了这笔交易,1990年,亚洲卫星一号按时升空。

1989年10月,当西方世界加紧对中国制裁之时,北京引人注目地接待了一批来自西方的贵客,美国前国务卿海格、日中经济协会会长河合良一、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沙利文、英国太古集团公司董事长施雅迪、德国西马克公司董事长魏斯和荷兰飞利浦公司监事会主席戴克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名要人,参加了荣毅仁主持的中信公司举办的“中外经济合作研讨会”,客人们受到了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的接见,此事在全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次研讨会坦诚相见。无论是会上发言,还是私下交谈,外国朋友毫不隐讳地对继续来华投资和进行经济技术交流,提出了许多疑虑。

针对外国朋友提出的这些疑虑,中国高层决策者邓小平、江泽民、李鹏分别会见了出席研讨会的各位代表,坦率地面对面向他们交了底:

“中国的大门是向世界各国开放的,中国不会自己把大门关上。”

“中国对外合作从来是互惠互利的。”

“双方都不做一锤子买卖,现在就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第一是理解,第二是信任,第三是有长期考虑,第四不要怕外国人得利比我们多。我们经常向干部这样说。”

中国领导人和外国朋友坦诚相见,互相增进理解和信任。这中间,荣毅仁倾注了不知多少心血!巧妙地以组织一个国际研讨会的形式,冲淡了国际制裁的气氛,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继续展开经济往来打开了一个大门。

1985年6月,在纽约一所豪华公寓私邸,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首次设宴招待荣毅仁董事长,出席作陪的还有几位美国政界和财界知名人士。宴会后,荣毅仁就中国经济形势、对外开放政策发表了讲话,接着回答主人和宾客的提问,一直持续到深夜,才尽兴而止。从此以后,荣毅仁每次到纽约,只要博士在城里,就请荣毅仁到家里做客,还都要请几位知名人士相陪座谈。

1986年,基辛格应我国外交部邀请访问中国,荣毅仁请他到寓所吃饭,大家欢叙畅谈,博士对“荣家菜”赞不绝口。后来他向许多人介绍说,荣毅仁家是他十多次访华中惟一到过的中国人的家,吃到的是最鲜美可口、令人难忘的饭菜。从此,基辛格也几乎成了荣家的常客。每次来京,都要到荣做客的基辛格同时还带上几位美国企业界的朋友。两人简直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基辛格从1970年以来,热心发展美中友好关系,促进两国经济合作,世人是有口皆碑的。他同荣毅仁多次长谈,商议如何帮助中信公司引进外资,如何共同合作开发项目。通过接触,基辛格对荣毅仁的为人和才能极为佩服。他曾说,他对荣毅仁之所以敬仰和信任,是因为荣毅仁是一位“既了解东方(指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又了解西方(指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企业家”。这样的全能型人才不可多得。一次,在谈到前苏联的改革时,基辛格说:“苏联人面临的最大困难之,是因为他们找不到一个像荣毅仁这样的企业家。”

加拿大鲍尔公司董事长德马雷先生是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家,精明强干,干脆利落。1985年,荣毅仁率团到加拿大访问,其间拜会了德马雷先生。荣毅仁对德马雷先生说:“我在中国办企业,有利可图。你到中国来投资,也要让你赚钱,才能搞好合作。”德马雷听后:哈哈大笑,连声说荣毅仁讲话痛快,直截了当,切中要害。在以后的交往中,德马雷对荣毅仁十分敬重。一次,荣毅仁在美国纽约访问,德马雷特意从加拿大坐专机来看他,谈了一个多小时,又坐专机返回。又有一次,荣毅仁在华盛顿访问;德马雷派专机接他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再一起坐专机到德马雷在加拿大北部的山庄别墅叙谈。中信公司和鲍尔公司的纸浆厂项目合作得非常成功,这和荣毅仁的魅力以及他和德马雷的密切关系是分不开的。

荣毅仁善于从小处着手,不放过任何契机,以感情为基础,发展和增进海外人士的友谊,从而为公司和国家赢得了大批朋友。他身边有个小本子,上面记了好多外国朋友的生日。几年来,德国西门子董事长卡斯先生每逢生日,都会收到荣毅仁的贺电或礼物。荣毅仁还嘱咐公司驻日本代表处,在几位日本老一辈企业家生日时,以他的名义送花篮祝贺。1988年5月,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为美国大通银年国际咨询委员会举行欢迎宴会,觥筹交错之间,伴奏的军乐团突然秦起了欢乐的“生日快乐”曲,一盒特制的生日蛋糕送到了咨询委员会成员、巴西大企业家维拉雷斯先生面前,荣毅仁等端着酒杯到他面前热烈祝贺。维拉雷斯意外地、激动地说:“这是我度过的最快乐的生日,一辈子不会忘怀!”

1985年夏天,荣毅仁在广州镇海楼前见到了19世纪我国用来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大炮,他忙用自己的照相机摄影下来。第二年访问德国,在同克鲁伯公司董事长会谈时,荣毅仁把这些照片送给了对方。原来,这几门大炮是当年克鲁伯公司制造,卖给满清政府的。在场的公司负责人异常兴奋,都说要把照片放到他们公司的历史陈列馆里,以示纪念。1988年,荣毅仁在广东南海家具木雕厂自费定做了一只雕有龙头的红木躺椅,万里迢迢送给了美国前内地银行前董事长戴维?洛克菲勒先生。如今,这张躺椅被洛克菲勒放在纽约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他自己的办公室内,既能实用,又成中美企业友谊的一个象征。

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的积极推动者、日本企业界巨星、已故东急集团首脑五岛升先生自与荣毅仁相识以来,便视荣老板为挚友。在他的遗作(我的履历)书中,对荣毅仁和中信公司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在太平洋问题上,不能错过中国。在中国问题上,给我以力量的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先生。能力超群,是开放政策的实践者。从第一次会面起,我就认定此人不同凡响,心中很是敬仰……有时日本经济界人士问我: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我就告诉他们:与日本的东京一样。”

日本的许多企业家把荣毅仁看成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代表人物之一。1989年北京风流后,许多外国投资者开始驻足观望,而日本许多企业家依然钟情中国。日本法制学会会长泽野裕治对中信公司的青年职员说:“只要荣毅仁先生还在工作,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就不会改变。你们在荣毅仁先生的领导下工作应该感到自豪。世界第二大银行、日本富士银行最高顾问九十五岁高龄的岩佐凯实老先生,专门嘱咐来华访问的日本新闻界朋友务必代他拜会荣毅仁先生,亲眼看一看荣先生有没有变动。荣毅仁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和“晴雨表”。“请朋友们放心,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会变,我的工作也不会变。”荣毅仁掷地有声的回答,让许多,仍在观望的海外人士吃了一颗定心丸。

1986年底,曾有一件事轰动了中国经济界。美国著名大型经济刊物(财富)半月刊公布了该刊组织专家评选出来的世界五十名企业家的名单,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赫然榜上有名。

历史不会忘记这一页,因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40年来,中国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行列的第一人。荣毅仁不仅仅是属于中国,他也是属于世界的。

1992年5月26日至6月2日,荣毅仁率中国经济贸易团对英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在伦敦英中贸易四十八家集团对华投资专题研讨会上,荣毅仁对英国企业界人士发表演讲,荣毅仁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建设蓬勃发展,还为中国利用外资促进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十三年来,中国使用了近800亿美元的外国资金,其中包括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提供的各种信贷。他指出,由于中国致力于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家有兴趣来华投资。目前对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机构构成,已由开放初期的服务型向生产型转化,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或高科技方向转化。

访问期间,荣毅仁还就邓小平的南行讲话、中英两国的经贸关系、中英经济合作前景、香港问题等,与英国企业界人士交流看法。同时,荣毅仁还先后会见了工商界人士250十多人,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投资政策,一再欢迎他们到中国来投资设厂。可以说,荣毅仁对发展中英经济和贸易合作起了桥梁作用。

“我就是要成为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事后,荣毅仁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和期待地说。

荣毅仁在创业之余,也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充满人情味的外交,让他得到了世界各国不同阶层的朋友的友谊,他希望这些朋友来中国投资,从而更深地了解中国,在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让中国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富强起来。荣毅仁的边外交边企业,在祖国赢来了很多朋友的同时,也为祖国创造了巨额财富,对于这位企业家来说,他的成功的动力凭借的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他是用全部的爱来报效国家的。

4.追求财富,利国利民

在荣毅仁的身上,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对待朋友,对待员工充满亲和力,他像爱自己的国家一样爱他们。荣毅仁利用他的经商才智挣来巨资,而把赚到的财富交给国家。难怪有人说:“今后若干年内他将在广泛的范围内起影响作用。”

几十年来,荣毅仁作为一个官员和实业家,由他负责经营的国有公司,为国家创下了巨额财富,他的公司扩大后,不断地招聘工作,解决了一大批下岗的工作的生计问题。

荣毅仁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他说过,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总要跟具体的人打交道,就需要建立相互了解,增进彼此友谊,坦诚相待,重信誉,守合同。1987年,美国“良知基金会”鉴于荣毅仁对中国对外开放事业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杰出贡献,特授予他“良知奖”。在颁奖仪式上,荣毅仁直抒胸臆,大力倡导在经济活动中应奉行“生意不成情谊在”的企业家风范,赢得了与会数百位各界人士的热烈赞赏。

公司成立前,荣毅仁已经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跟随他的工人和在他领导下的同志都尊称他荣副主席。这称呼既长又带点官气。1983年荣毅仁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新称呼比旧称呼还多一个字,称呼起来更麻烦。这时候公司已经成立,荣毅仁由国务院任命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是称呼更多了。有称荣副委员长的,有称董事长的,有称荣总经理的,也有称荣副主席的,还有纺织部老同事称荣部长的,有称荣老的,什么都有。中央领导有的则称他荣老板,公司职员有的也背后称他荣老板,可当面不好意思叫。

有一天,在向阳一所大饭堂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荣毅仁讲话,谈到公司不要有官气,大家要平等。联系到称呼,他说:“请大家以后不要叫我什么荣副委员长,叫老荣。”大家听了哄堂大笑,笑过后大家说:“那就叫荣老板吧!”荣毅仁听了“无可奈何”地说:“好吧,与其你们背后称,还不如当面叫呢!”从那以后,大家不仅背后称“老板”,当面也照样叫“老板”,既体现了尊敬,又感到亲切。

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荣毅仁继承父辈谨言慎行的作风,在公司贯彻“民主集中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叫做“先民主,后集中”。凡事决定以前,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酝酿、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允许提出不同看法或反对意见,只要有道理,即可畅所欲言。但是,一旦一项议案形成决议后,就要求必须坚决执行,不允许违背。这种做法用孔老夫子的话说,就是“宽而猛”,既民主又严厉,但作为一个经常要参加国际激烈竞争的大企业,它是必备的素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