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荣氏家族如何富过三代
16700600000026

第26章 爱民族,爱国家——顺大势方能成俊杰(3)

荣毅仁要求中信同仁以信誉确立企业的外部形象,但信誉并不是爱面子。不拂人意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大忌,针对这个问题,荣毅仁告诫部下:“就是要讲真话。有来有往,能做到的就做,不能做到也直说,人家只要听去有道理,电会理解的。”信誉是与效率联系在一起的,中信员工以此原则展开业务,不仅办事效率大大提高,公司也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

1949年以前,荣氏兄弟创业时期,除了依靠艰苦的奋斗,励精图治外,其成功的诀窍还在于首先开创了中国工商业信息收集的先河。为打开产品销路,荣氏兄弟总是多方搜集有关面粉生产的各种杂志、报纸,从不惜重金,只要有价值,可利用,悉数买下,从中发掘企业经营的新方法、新路子。父亲荣德生的风范毫无疑问地延续到了荣毅仁身上,只是他比父亲一代有了更优越的条件。

荣毅仁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就是他那把自动仰俯、升降座椅背后的大荧幕电子显示器,荧幕上各种数据、信息变化不停,令人目不暇接。每天荣毅仁一进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信息显示系统的终端装置,了解全公司的运营情况和国内外市场行情,短短数分钟,要闻、重点已了然于胸,然后才阅卷批文,处理各项事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代的商场亦如战场一般,一个精明的企业家,既需要对自己的企业了如指掌,更要注意国内外市场反馈回来的信息,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荣毅仁能把信息显示系统装在自己的“后脑勺”,足见他作为一名世界知名企业家的精明之处和永远追求高效率工作作风。

荣毅仁的办公桌上,放着好多有关“新技术革命”、“改革开放”等,方面的书籍,以供日常翻阅,单位年事已高的企业家总是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

在工作上,荣毅仁继承了刻苦耐劳的荣氏家风,他常常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有时还把工作带回家去做,对他来说,工作是一种乐趣,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占去了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作为中信的首脑,他就是全公司的表率。

荣毅仁的气度和风采,常为中西方人士称道。这位生长在江南,却一副高大身材的“大老板”,总是西装革履,雍容大度,在任何时候都从容不迫,当他阐述艰深的难题时,总是操一口吴侬软语,娓娓道来,倾倒四座,他每次举行新闻发布会,总能吸引不少中外记者参加。

生活中,工作占去了荣毅仁他的绝大部分时间,影响了他一些特殊爱好的发挥。搞了60年的业余摄影,却不得不把一大堆名牌相机束之高阁。“文革”在家时以“养花”为乐趣,小过亦是在聊以自慰,颇似于晋陶渊明虽口吟“采菊东篱下”的诗句,心中却藏有“猛志固常在”之愿。再度出山后的荣毅仁,繁忙的工作已无暇顾及昔日的爱好。

看电视是荣毅仁惟一的嗜好,但他看电视也只是看看体育运动录影带,尤其是足球,比赛转播。在足球中他又尤爱女子足球。有一次与人交谈,言及中国女子足球队,他竟一口气说出中国队几位名将的名字和号码。但看终归看,这位身材高大,天生一副运动员体形的老者,所有的体育运动都与他无关。

荣毅仁笑比较乐观,也许正是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使他具有了坚强的免疫力,经历了一次次生活的磨难;让他在繁忙的工作中,仍能笑着度过每一天。

荣毅仁这曾经对自己的一生做过,他说,就我的家族来讲,在1949年前也算个大的民族资本家。从1900年开始办厂创业。到1949年,50年艰苦奋斗,认真经营,搞了20多个企业,这在解放前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可是,我从1979年担任“中信”公司的董事长以来,九年来,共投资、合资搞了209个企业,为什么过去50年艰苦奋斗只搞了20多个企业?而现在9年不到,却发展了200多个企业。当然,这其中是大家的共同努力。

抚今追昔,回顾“中信”发展10余年来取得的业绩,人们不禁会想起当年美国“财富”杂志在评选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时对他的评价:

“他是振兴工业强有力的人物。”

“他代表了重要的趋势。”

“今后若干年内他将在广泛的范围内起影响作用。”

这一评价,对荣毅仁来说,是再贴切不过了。

荣毅仁统领下的“中信”,确实为国家创造了很多的财富。对他来说,财富还远远不够,因为祖国还没有他所想像的那样,人人都过上好日子。于是,他把追求财富当作自己工作中奋斗的目标,财富增多,因家的老百姓的日子才能一天天好起来。有了这个目标,才使得他无论在商界,还是在官界,都有很好的名声。他的成功告诉世人,他之所以能获得双重的收获,是因为他心中有爱,他爱祖国,爱民族,爱人们,因为这些爱,才让他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非常到位,因为这种爱,才让他的家族企业威名远扬。

5.明智的选择,为国做出光辉的成就

荣家在国家需要时,留在国内,他们的明智抉择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对于荣毅仁为国家做的贡献,国家领导人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荣毅仁用他质朴的爱心,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厚爱。如今,这位纵横商场几十载,驰骋官场几十载的“红色资本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将和他的业绩一起,永远载入史册。印在人们心中。

荣毅仁说:“我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我愿意毕生为中国家尽全工作。”荣毅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解放后,他毫不犹豫地献厂,兢兢业业地工作,文革时,令家人受到迫害,他仍是铁定了心跟着党走。改革开始后,他摩拳擦掌,发誓要用其一生的能力,为国家创造财富。

荣毅仁的爱国心,赢得人们的赞扬,也赢得党中央领导人的交口称赞。1980年夏,经荣毅仁相约,叶帅为国际大厦的奠基用楷书题写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0个大字。那时他已很少给人题字,但荣毅仁统领的中信要建北京第一座主要供外商使用的写字楼,叶帅仍挥毫支持。

创业是艰难的,不仅难在社会主义国际信托投资在我国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更难在它原本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要按市场法则办事(尽管当时还没有市场经济的提法),而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两者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撞击和矛盾。有好多次,荣毅仁因碰到较大难题而向邓小平同志写信,每次邓小平同志总是在信上批示让有关部门为之开放绿灯。

“勇于创新,多作贡献”,1984年10月中信成立5周年时,邓小平同志又亲笔题字鼓励。

为纪念公司成立5周年,中信公司曾在北京举办了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10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参加讨论会全体中外代表时作了重要讲话。邓小平同志讲了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任务。邓小平说:“为了便于广泛接触,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可以作为中国在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个窗口。”

1989年中信成立10周年时,公司处境有点困难。王震亲自为(中信十年)纪念册的出版写了序言,肯定了中信10年对改革开放所作的贡献。王老可为中信撑了腰。回想起来,中信之所以能冲破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敢于在国外发债券,开展国际经济咨询、国际租赁业务,搞房地产商品化,与人合资购买外国卫星并争取到我国发射,收购香港银行和公用事业的股权等等方面敢为人先,“吃第一只螃蟹”,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的巨大支持,是不能想象的。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中信和别人一起买了卫星,卫星已经放上天,很成功,是“6?4”后很振奋人心的事,发上去了就应该用嘛。”邓小平同志还说过:“他们在香港筹资,只要国内不提供担保,由他们搞去好了。”杨尚昆同志也曾明确说过:“中信是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一定要支持它,维护它。多么铿锵有力!”

荣毅仁不负中央领导的期望,扬自己熟悉商品经济之长,以非凡的才干和胆识,把最初只有十几人的中信,发展成近3万人、总资产达507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十年的时间,他把一颗弱不禁风的小苗变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荣毅仁领导的中信为我国树立了最好的对外开放形象。1989年“6?4”北京那场政治风波之后,一些国外人士担心我国的政策是否会变。有些日本头面人物就说:只要荣毅仁先生还在工作,中信公司仍在运转,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就不会变。新加坡一家报纸甚至在荣毅仁已担任国家副主席后,仍称他为“CITIC先生”(CITlC是中信公司的英文缩写)。

荣毅仁出任国家副主席,是党和国家对他的高度信任。党的新一代领导人一如既往地发挥他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和作用,委以重任。江泽民总书记也是荣毅仁的老朋友,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时就在一起共过事。当时江泽民是两个委员会的副主任兼秘书长,荣毅仁是顾问。他们都先后在上海工作过,彼此熟悉,很谈得拢。李鹏总理对荣毅仁也是了解的,荣毅仁之子荣智健过去学的是电,干的是电,李鹏是智健的老上级。这次江泽民等部分党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国家副主席人选方案中就有荣毅仁,邓小平同志也很赞成,在民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时大家的意见也一致,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从一个民族资本家到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副主席,这是多么大的飞跃呀!资本家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的副主席,两者的转变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奇迹却在荣毅仁这里出现了。这是我党统一战线政策成功的典范,极好地表明我们党与党外人士始终是风雨同舟、休戚与共、肝胆相照的。

当然,奇迹也表明,荣毅仁不光有强烈的爱国心、报国志,而且思想、信仰也在起变化。他跟定共产党一跟就是40多年,在上世纪50年代还是“少壮派”的资本家时,就爱好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发生变化是必然的。凡接触过荣毅仁的人都会感受到,他堂堂正正,严以律己,原则性很强,人品又好,作风正派。

荣毅仁对中央领导总是满怀敬仰之情,他说:“在与党中央三代领导人长期接触中,我深感他们都是出于公心,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思想深,视野广,这是我始终要学习的。”他又说:“领导人伟大之处,在于他们不是自封的,而是深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扎根于群众之中。”

在荣府典雅的客厅里,高悬着邓小平于1988年亲笔书写的“戒欺室”匾额,棕底绿字,十分醒目。“戒欺室”是荣父荣德生生前在书房里挂的匾额,“戒欺”是他老人家的一个信条,认为做生意的人应该以戒欺为本。后来这块匾被毁坏了,荣毅仁特地又请邓小平同志题写了这3个字,重做了一块。

提起荣毅仁,邓小平同志常有句“口头禅”:“荣老板嘛厂话不多。”虽然只这么一句话,但却满含赞许、欣赏之情。

“戒欺室”匾额之下,是一幅名画家陆俨少画的山水画,巍巍青山,披着落日的霞光,显得分外刚毅、雄伟、俊俏。1978年叶帅在这幅画上亲笔为之题写了自己的诗句:“满目青山夕照明”。中央领导同志都是荣毅仁真诚的朋友,他们之间的关系已不止是领导与被领导、公事公办的关系,而是推心置腹的知己,生活上也亲密无间。连荣毅仁现在的寓所,也是当年在叶帅、王震亲自关怀下安排的。杨尚昆同志至今仍在留意给荣毅仁“房子”呢,考虑到他的国内外客人、亲戚多,现在的寓所小了点,杨老就常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真可谓关怀备至。

1986年荣氏200多海外亲属回国团聚观光时受到邓小平同志那次亲如家人的会见。邓小平同志对他兄长荣尔仁说:“你今年78岁。比我小4岁。”荣尔仁说:“可你的精神好得很。”邓小平说:“你的精神也不错嘛’。”在洋溢着大团圆的欢乐气氛中,邓小平同志说:“你们荣家,从整个历史角度来看,对发展民族工业作了贡献,是有功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邓小平同志的话,像和煦的春风,吹暖着荣毅仁及其荣氏每一个海外游子之心。

2005年10月26日,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党和人民的好儿子荣毅仁,因病在北京逝世。荣毅仁的离去,令全国人民悲恸不已,举国上下,无不为荣毅仁的逝世感到惋惜。在荣毅仁的追悼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吊唁者,挤满了荣家院落,人们不远万里,都来凭吊中国工商界的领军人物荣毅仁,送给他的挽词中,从“敬爱的荣毅仁先生”,到“敬爱的朱爷爷”等等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