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物欲时代的道德困境与思想道德教育创新》,编号为08JA710023的结项成果。
本书的写作灵感和研究动因,较多地来源于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与教育问题的思考与体悟。在作者看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道德失范包括青少年的一些非道德行为,并非没有明确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也就是说,当前的道德失范问题不是道德规范不够健全的问题,非道德行为者并非不知道他们的行为触犯了社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但还是放纵自己的行为,其原因固然有许多,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因为空虚与无聊。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网络媒介都有因空虚、无聊引发的非道德行为的报道,而长期从事高校教学工作的作者近年来和学生的接触中也感受到不少同学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的空虚与迷茫。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促使作者的思考,我们的教育和道德教育应该关注和研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问题。广泛的阅读和学习兴趣使作者能够借用社会学中的“后物欲时代”的概念来研究,道德教育如何缓解空虚、无聊问题。作者在阅读了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先生的著作《后物欲时代的来临》后,触发了研究的念头,并以此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幸运的是项目获得批准。
感谢教育部社科司的支持。本人生性喜欢读书、思考,但不敢奢望出书立说,正是项目获批的机缘促使我完成了本书的写作与出版。
感谢南昌大学社科处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邓江锋老师,他工作认真、敬业。同样需要感谢的是项目组的其他老师:胡伯项教授、卢忠萍教授、胡传明教授、杨汇智博士、李根寿博士、吴昊博士和胡咏春老师,他们都是我的同事,平日的知识切磋和交流让我收获良多,项目的完成也凝聚了他们的智慧。
感谢我的好友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万义广兄对书稿所提出的宝贵而有见地的意见;感谢我的学生葛艳丽同学,她承担了本书全部的文字录入和初步校对,工作踏实而认真;感谢我的学生王新禹、苏盛曲同学,他们为我承担了一些事务并给予我很好的鼓励;感谢江西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辑徐明德主任、编辑王晓静的支持和帮助,使本书能尽快地出版。最后要感谢我的妻子胡红和儿子邹成路,胡红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和教育儿子的重任,为我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得我有较多的时间来读书、思考和写作,而健康、可爱的邹成路对教授父亲的期许也促成了我的第一部成书得以早日顺利完成,他还帮我解决了不少电脑方面的问题。
真诚感谢所有给予过我支持与帮助的人们!
邹小华
2012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