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朝十讲
16716800000016

第16章 康熙:中国家族式管理的样本(4)

不过在当时太子年幼,这个问题还不突出。作为皇储,太子一定要接受系统的帝王教育,所以康熙帝对皇太子的教育极为重视,甚至抽出时间来亲自安排,亲自抽查。康熙安排了国内一流的硕彦大儒为皇太子的老师。皇太子也聪明过人,学什么都是过目不忘,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可以说,太子的智商绝对不在康熙之下。经多年的精心培养,皇太子精通汉、满、蒙三种文字,且娴熟骑射之艺,康熙对皇太子的智育教育是成功的。但遗憾的是康熙帝忽略了皇太子的德育教育,从而酿成了不可收拾的重大隐患,也为后来的皇子争位埋下了祸根。

父子君臣的权力之争

在封建时期,历朝历代都发生过太子与皇帝之间的矛盾,有时候甚至演变为父子相残、喋血后宫的场面。本来皇帝和太子是血缘关系上的父子,那么,为什么至亲的父子之间还会出现如此激化的矛盾呢?

就在于他们对权威的争夺。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封建时代之所以会以专制为特征,就在于这个社会有一个权威至上的原则,如果没有对权力的追逐,对权威的崇拜,那么这个社会从思想基础上,就无法实现专制。正是因为权力与权威的存在,才让专制成为可能,而挑战权威,就是对皇帝最大的反抗,试问,如果有人公开挑战康熙皇帝的权威,这位自认为贤明聪慧的康熙大帝会一笑置之吗?

但是康熙根本没想到,敢于挑战他这个权威的,居然是自己的太子胤礽。所以,无论太子有什么优秀之处,仅凭挑战皇帝权威这个罪名,康熙就非要废除太子不可。

事实上,造成太子挑战康熙权威的原因,就在于康熙过早的立储,而且还是采用汉文化的嫡长子继承制,这在当时清朝上层的政治氛围中,是一种不大有说服力的做法,而康熙自己身体健康,一直在做皇帝,太子一直作为待命人选,又怎能不对康熙心怀不满?

康熙十三年(1674年),皇二子胤礽出生。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育胤礽时难产死亡,年仅二十二岁。康熙和皇后夫妻情深,所以十分伤心,爱屋及乌,对胤礽格外钟爱,第二年就册立他为皇太子。皇太子自从两岁起就养尊处优。他是皇帝之下第一人,是未来的皇帝。在大清王朝里,皇帝是当之无愧的权威,太子就是名正言顺的二把手。这样的身份地位,让太子处于一个不受监督、不受管束的状态。事实上谁敢管他?所有的人都对他心怀恐惧,事事都要让着他,宠着他。他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扭曲的世界。在他看来,除皇帝外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奴仆,所有的物都是他的私产,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正是这样的一种状态,让太子逐渐产生自我膨胀,这种膨胀无处不在,甚至已经在无意之中对皇帝康熙也不放在眼里了。在金钱方面,太子胤礽广收贿赂,私用国库的金钱;在生活方面,他贪得无厌,予取予求;在待人接物方面,他野蛮凶狠,肆恶虐众。

但是康熙对太子的这种骄横跋扈没有加以制止,也许是他觉得自己亏欠太子的过多,也许是出于对皇后的思念因而不忍心责骂太子,总之康熙对太子的表现一直处于姑息纵容态度。

然而太子的表现却越来越令康熙失望。对于关心爱护他的父皇康熙帝,他也没有表现出些许应有的子对父的回报之情。康熙帝给过他表现的绝佳机会,但他竟然毫无察觉。这只能说明他已经形成了完全以自己为中心的怪僻的个性。

康熙二十九(1690年)年,三十七岁的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因患病滞留在塞北行宫。他十分想念十七岁的皇太子,于是召其前来行宫。不料从京中赶来的皇太子对病中的皇父毫无关切体恤之情,神态冷漠,形同路人。这使热望中的康熙帝非常失望,康熙帝立即命其回京。康熙帝不知道,皇太子非常厌恶在皇父身边,因为这里没有他所要的个人自由,而且一旦在皇帝这个绝对权威身边,太子的权威自然也被掩盖了,这是太子所不能忍受的。回到他的小天地,他就有了绝对的自由了。管你生病不生病,他只关心自己。

这件事,使康熙帝受到了深深的刺激。而且皇太子在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留守京师处理政务,一副大权独揽的样子。平时,他也分担处理康熙交给他的部分政务和军务。所以,在皇太子册立后的三十三年间,朝廷中自然形成“太子党”,并以此作为太子执政的班底,为太子的私人利益服务。

由此,康熙帝才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皇太子,也才逐渐发现了他身上的致命的弱点。但是,对儿子怀有温情的康熙总认为皇太子是可以教育好的。因此,康熙帝采取了打击其党羽以警醒其本人的做法,希冀皇太子能够自觉转变。

康熙帝觉察到“太子党”的首要人物是索额图。索额图在智擒鳌拜时因立大功,而被封为保和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而皇太子胤礽的生母、皇后赫舍里氏的祖父就是索额图的父亲索尼,所以,康熙算是索额图的侄女婿,而太子和索额图的关系自然更是亲密,太子是索额图的侄孙。康熙帝对索额图非常信任,国家大事都与他商量,但索额图为将来着想,讨好太子,想要成为三朝元老,永葆政治青春。

索额图结党勾结皇太子的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本来皇子们各有朝臣支持,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但索额图和太子私下经常议论国政,密谋大事,甚至还盘算着怎么让太子早日继承皇位,这就是公然对康熙的权威挑衅了。

康熙得知之后非常恼怒,警告索额图说:“你们背后谋划的事,你们勾结在一起所做的事情,你们背后所说的对寡人不满的言论,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计划的事情,一旦被曝光,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你心里应该明白,要好自为之!”

康熙深感自己的皇位和生命受到威胁,说:“我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毒药害死,或者被大胆的逆贼谋害,想到这些,我就会日夜警惕,心神不宁。”

这句话本来是为了警告太子和索额图的,但“太子党”却把康熙的话当成了软弱与心虚,这可就大大失误了。康熙大帝的文治武功,世人有目共睹,康熙的手腕和智慧也是少有敌手,怎么可能轻易就认输呢?“太子党”估计错了形势,开始招摇过市,结果康熙下令将索额图处死,同时对太子进行严厉的警告。

但皇太子并未因此而收敛,反而更加乖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台行宫,康熙皇帝意外地发现,太子胤礽居然每天晚上都在自己的帐篷外游荡,窥视皇帝的一举一动,似乎要有什么不轨的举动。

先是有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张扬跋扈,后是太子在出巡途中鬼鬼祟祟的行径,加上太子对自己不友好、不孝顺的态度,让康熙皇帝感受到了权威被挑战的危险性。为了避免成为儿子的盘中餐,康熙主动出击,废除皇太子。

康熙皇帝不能忍受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也不能忍受挑战自己权威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儿子,在宣布废除太子的时候,他一边宣布自己的旨意,一边痛哭流涕,情绪激动的时候,甚至倒在地上号啕大哭。把旨意宣布完毕之后,他反而是悲伤万分,愤懑不已。甚至六天六夜不安寝食,涕泣不止。

也许,太子自己并不愿意做出忤逆不孝的事来,康熙也不想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给予严厉的打击,但是因为他们都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奋斗,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人最后胜出,亲情是无法和权威至上的封建原则抗衡的,更何况是在政治核心的皇族。

继承权竞争的恶性倾轧

在康熙选择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暴露出了封建时代政治的一个最大问题,那就是权威的垄断作用对公平竞争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