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激励要讲方法
16727400000013

第13章 目标激励法——目标是员工前进的动力源泉(1)

目标是一切成功的起点。有目标才会有方向,给员工一个成功的方向,这样才能挖掘员工的潜力,释放员工的能量,增强员工的竞争力。目标是最大的激励,给员工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宏伟目标。目标是员工前进的动力源泉,目标是激励员工前进的指南针,目标是企业成功的风向标。目标就像一种刺激物,可以让人产生极大的动力,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目标才会有奋斗!

“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能发展就愈快。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

人们如果无法明白地了解到工作的准则和目标,他必然无法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信心,也无法全神贯注。

——美国皮京顿兄弟公司总裁阿拉斯塔·皮京顿

人们不是因为工作才有目标,而是因为有了目标才去工作,为了目标的实现才去努力工作。

——美国着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有一个小和尚每天都会准时撞钟,虽然坚持了半年之久,但还是觉得无聊之极。终于有一天,住持突然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住持耐心地告诉他:“钟声的目的是唤醒沉迷的众生。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但钟声空泛、疲软,缺乏浑厚悠远的气势,因而就没有感召力。”小和尚没办法,只好到后院去劈柴、挑水。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最重要原因是由于住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和目标造成的。设想一下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和目标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如果没有它们,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于是便会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竞争或者目标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往往容易形成自满情绪,以至于工作懈怠。

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往往来自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公司或企业里面,只有下属的行动有明确的方向,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行进的速度才会不断缩小达到目标的距离,这样他们的行动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而对于企业的管理和领导者来说,他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要为下属们确定工作的相应目标,让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盛田昭夫是着名企业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他在国际上的盛誉与索尼公司是相得益彰的,是日本声望很高的企业领导人之一。盛田昭夫在创立了索尼之后,逐渐了解到在产业界,除了理论背景和前瞻性的研究发展之外,最重要的是树立一个集中全力追求的伟大目标,让这个目标带领索尼走得更远。

在盛田昭夫的管理下,索尼公司巧妙地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实际开发服务。例如,当公司决定“造一部录音机”时,公司的研究开发人员对录音带的制造、录音机的结构还几乎一无所知。这听起来简直有点“荒唐”,但公司的开发人员硬是把它研制出来了。他们把基础物理、基础化学这些基础科学和应用物理、应用化学这些具体知识应用在一起,从基本的基础研究走向更高阶段的应用研究,着手每一个部件,潜心研究,创造开发,最后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研究看起来好像无从下手,甚至显得盲目,但这项研究和其他的盲目研究有一个本质区别,那就是后者毫无目标,而前者却是目标明确,因此只需要一步步接近目标,而不至于像无目标研究开发那样“云里雾里”。

盛田昭夫在开发家用录、放像机时也是如此:先给自己的研发人员寻找到目标,然后引导他们去进行创造开发。

当美国几家主要的电视台开始使用录像机录制节目时,索尼公司就看好了这项新产品,感觉它完全有希望“打入”家庭,只要从内部结构和外观设计上加以改良,就会受到千家万户的欢迎。一个新的目标就这样确立了,开发人员又有了努力的方向。他们先对现有的美国产品进行研究,认为既笨重又昂贵,认定这是通过研究开发加以改进的具体主攻方向。

新的试验样机不断地一台接一台造出来,一台比一台轻盈、小巧,离目标也越来越贴近。但是感觉上,盛田昭夫总是觉得没做到位。最后,盛田昭夫拿出一本厚厚的书,放到桌面,对开发人员说,这就是卡式录像带的大小厚薄,但录制时间应该保持在一小时以上。

这样,工作目标就已经变得非常具体了。开发人员再一次运用了掌握的基础知识,结合应用科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一步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划时代的录、放像机。

盛田昭夫还重点强调,企业领导者必须不断给工程师更新目标,这是作为领导者的首要任务。而作为领导者,制定的目标必须具备三重属性,即科学性、实用性、超前性,这样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然,一旦目标不切实际,就会损失惨重,不但“劳民伤财”,还会挫伤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因此,目标的制定并不是盲目的,它源于实际,符合开发研究的范围,并有一定的成功把握。

只有提前为员工设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并向他们提出工作挑战,这样才会使员工创造出更高的绩效。这样的目标会使员工产生压力,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去实现工作目标。相反,如果员工对组织的发展目标一点也不了解,对自己的职责更是模糊不清,这样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状态,必然会大大降低目标对员工的激励力量。

在美国一家调查公司的研究中,有这样一项报告,他们的顾问在研究与员工工作效率相关的问题中,发现了12个最重要的因素,它们是影响员工效率的最大的因素。这些因素,正好是区分优秀员工和“在职退休”员工的最主要的特点。而在这12个因素中最前列的两个问题是:

1.我知道公司对我的工作要求。

2.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资料与设备。

可见,真正的优秀员工最关心的还是目标、职责和工作支持方面的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才能够使他们获得好的业绩。

可以反过来看,如果员工连工作职责和目标都不清楚,他们又怎么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又何谈是否得到激励和产生满意感呢?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通过目标管理机制来激励员工,不仅成本低、效果好,更能使资源更集中;目标明确,让企业的资源更加集中了,员工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让企业和员工都有了发展空间;在确定了明确目标后,可以鼓励员工的行为方式多样化,从而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产生更好的结果,员工个人也因此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目标指引下,优秀企业会鼓励员工通过对目标负责,依靠个人的自我努力来实现岗位价值,为公司作出贡献。优秀企业普遍关心的是思想的高度统一,而不是行为的完全一致;优秀企业鼓励的是对目标负责,而不是去迎合某些个人。也许这就是机制带来的“法治”效应。

各位企业老板、领导、管理者,我们何去何从?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要实现一定的目标,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就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人们通过追求每一个他自己的、自觉的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目标就像是一种刺激物,可以让人产生极大的动力,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向。在心理学上我们通常把目标称为诱因。由诱因诱发人们达到目的的过程称为激励过程。由此可见,目标作为人们动力的诱因,对人们的积极性起着强烈的激励作用。有无目标可以说是人们生活或工作有无生命活力和动力的重要准则。

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三个孩子,到沙漠里去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父亲首先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又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答对了。”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目标一经确立之后,就要心无旁骛,努力去完成它。

有的企业管理者只会对员工说,好好干吧,努力工作吧;而有的企业管理者对员工说,加油吧,你的努力会换来超值的回报的。两个不同的管理者,不同的激励方式,哪个更实际一些呢?前者只知道让员工工作,没有目标,员工能有动力吗?后者不但让员工知道努力地工作,而且还给员工明确目标,有明确的目标,再加上实干,成功还会远吗?

给员工一个科学而且吸引人的目标,他们会主动发掘自己的潜能去实现这个目标。

目标是行动所要得到的预期结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目标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为“诱因”,即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由期望理论和目标激励理论可知,个体对目标看得越重要,实现的概率越大。因此,设置的目标要合理、可行,与个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称为目标激励。通过一定的目标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

人们的行为特点是有目的性的行为。有无目的性的行为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一般说来,没有目的性的行为无成果可言,而有目的性的行为,才可取得最大最满意的成果。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对象。它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或理想的对象。目标又可分为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目标是一种刺激,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外在物,是希望通过努力而达到的成就和结果。

合适的目标能够诱发人的动机,规定行为的方向。心理学上把目标称为诱因。由诱因诱发动机,再由动机到达到目标的过程称为激励过程。目标作为诱因对人们的积极性起着强烈的激励作用。

第一,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对员工树立目标,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而且还可以使更多的员工主动努力去实现目标,这也是在实现企业的目标。让目标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第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实践表明,不断地为员工更新目标,在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断地对目标进行更新,不断地上下一心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样不仅仅实现了目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对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有很大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必然会为之努力。有了强大的压力,员工面对目标就会不断努力,不断进取。这样对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来说也的确有着很大的作用。

而企业的目标是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领导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地向员工提出目标,凝聚人气,让员工永远充满希望,使企业顺利成长。

如何制定目标

行为学家认为:人的动机多起源于人的需求欲望,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是激发动机的起点,也是引起行为的关键。因为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会造成个人的内心紧张,从而导致个人采取某种行为来满足需求以解除或减轻其紧张程度。

目标激励就是把企业的需求转化为员工的需求。为了解除这一需求给他们带来的紧张,他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在员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管理者还应当把成果反馈给员工。反馈可以使员工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足够,是否需要更加努力,从而有助于他们在完成阶段性目标之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目标。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早期研究发现:明确的目标要比只要求人们尽力去做会有更高的业绩,而且高水平的业绩是和高水平的意向有关联的。有研究结果表明:“目标的总平均水平很有意思地向上运转。”同样,许多人也注意到,如果在组织中目标设定方面发生改善,组织生产效率就会不断增加。当然激励组织成员行为的因素决不仅只有目标一个,但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作为重要激励因素和行为方面的目标,它的设定是有一定要求的:

(1)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一致。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可能是平衡一致,也可能是发生偏向。如果出现偏向,就不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只有使这种偏向趋于平衡,即组织目标向量与个人的目标向量间的夹角最小,才能使个人的行为朝向组织的目标,在个人间产生较强的心理内聚力,共同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奋斗。

管理层目标和员工目标的关系。企业管理在共同的目标指导下,保证组织的整体性和行动的一致性十分重要。因此,确定目标必须按照企业管理组织的层级,逐级将管理者的目标转成为员工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总体建设的效果。同时,管理者的目标又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工作目标(与总目标保持方向一致)。这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问题,只有做到宏观目标不失控,微观才能搞活。

(2)设置的目标方向应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目标的社会效益越大,目标的吸引力就越大,也就越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3)在目标的难度拟定上要适当。要做到树上的果子悬到“跳一跳够得着”的程度,宜于激发进取心。过高了力所不及,过低了不需努力,轻易得到,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比如,“本月销售收入要比上月有所增长”这样的目标就不如“本月销售收入要比上月增长10%”这样的目标更有激励作用。

(4)设置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具有挑战性。目标难度太大,让人可望而不可即;目标过低,影响人们的期望值,难以催人奋进。无论目标客观上是否可以达到,只要员工主观认为目标不可达到,他们努力的程度就会降低。目标设定应当像树上的苹果那样,站在地下摘不到,但只要跳起来就能摘到。

(5)目标的时间上,既有近期目标,又要有远期目标。只有远期目标,易使人产生渺茫感;只有近期目标,则使人目光短浅,其激励作用也会减少或不能维持长久。正确的做法应将长远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