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激励要讲方法
16727400000016

第16章 危机激励法——危机是重新点燃员工激情的火把(1)

生于忧患。危机意识是一种强烈的生存意识。职场和商场中的竞争已经成为一场不进则退、永无止境的长跑型竞赛。一个企业、一个员工只有保持危机意识,才能在市场化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居安思危才能让繁荣更繁荣,才能让企业更长久。而适当的压力对员工来说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竞争压力还可以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不论你的产品多棒,你距离失败永远只有18个月。

——微软集团董事长比尔·盖茨

一个未经历过市场风雨考验的企业,算不上真正成功的企业,只有经历过市场风雨之后依旧保持不败的企业,才算得上真正成功的企业。

——美国战略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华为集团董事长任正非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天早晨,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一只羚羊从睡梦中猛然惊醒。它的另一只同伴对它大喊:“赶快跑,如果慢了,就会被狮子吃掉!”

于是,羚羊起身就跑,向着太阳升起来的方向飞奔而去。

就在羚羊醒来的同时,一只狮子也惊醒了。它看到有几只羚羊在跑,它不由得想:“赶快跑,如果慢了,就没饭吃,我已经好长时间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了,再这样下去,那岂不是要饿死!”

于是,狮子起身就跑,也向着太阳奔去。

它们都没命地跑,前边的羚羊看到身后有狮子,所以跑得飞快;后边的狮子看到前边有食物,也没命地跑。

谁快谁就赢,谁快谁生存。一个是自然界兽中之王,一个是食草的羚羊,等级差异,实力悬殊,但生存却面临同一个问题——如果羚羊快,狮子就饿死;如果狮子快,羚羊就被吃掉。

对于狮子和羚羊来说,他们的生命过程就是不断奔跑,而促使他们能够不断奔跑的原因就是他们生命中的危机意识。现代社会何尝不是这样,只有不断向前奔跑的人,才不会被“吃掉”,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王永庆是台湾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他的公司规定,每年新进企业的人员,不论员工的身份、学历,都要到基层现场学习6个月,并接受训练,而且要写出一份心得报告。训练的目的:

首先,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改变其固有观念,使新进人员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需要。公司对新进干部在为期6个月的长时间训练之前,要先进行为期3个月的职前训练。由于这些新进人员都是通过口试和笔试后录取进来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校期间受过长期的专门培养,对于一些与公司要求不相符合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和经验,必须进行调整。职前训练在公司大楼前以报告的形式进行。训练的重点为企业管理,其中特别重视企业经营理念的灌输,以及与公司有密切关系的企业的经营体系的介绍。

第三,在工厂基层磨炼意志。使他们知道一个企业的成长,基层最为重要,并使他们一旦当上主管,就能知道基层在做什么。在6个月训练期间,他们将被派到各厂区,直接到生产的最前线,实际参与轮班的生产作业。轮班训练的过程中,受训人员除了参加生产作业,其他事如打包产品、搬运物料、保养机械都要去做,而且必须和正式的作业员一样,轮着上白班、夜班。同时每个月还要写出心得报告,由担任教师的主管辅导考核。

6个月期满后,再由总管理处派主考官到各厂区举办期满考试,成绩合格者才正式任用。公司还规定,每一部门的负责人,要对到该厂受训人员的学习成效负责。换言之,只要受训人员过了某一部门的某一关,他就必须掌握这一部门的技能,否则若被主考官考倒了,部门主管也要连带受责。

为了达到对学员培训的作用,公司对学员寝室的安排也是别具匠心。他们要求每间寝室住的4位学员,一定是担任不同性质工作的,如生产课长、资材课长、人事课长、工程课长同住一室;营业课长、财务课长、生产课长、电脑课长同住一室等。这样,他们之间将有机会交换不同的实践经验。

此外,在餐桌的安排方面也很讲究:学员每周要换桌一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更多的学员相互认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为以后可能的业务沟通打基础。

学员在训练期间每天早晨要进行1小时的晨跑锻炼,其目的在于推广此项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养成学员自觉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因为对学员的每项要求都要进行考核,而且每周一次,考核的结果要列入今后的人事考核项目,因此受训期间,学员的压力很大,讲义与笔记达数十公斤。学员们为准备考试,常常要温习功课至深夜。

学员们除准备每周的考试外,还要撰写心得报告,以备在结训典礼的“综合检讨会”上的抽查。“综合检讨会”是由王永庆亲自主持的,会上他要当场抽选10~15名学员上台发表心得与感想。听完报告后,王永庆当场加以评定。因为是王永庆亲自主持,学员们都是既紧张又希望被抽选,好一显自己的才华。

录用前的强化训练,使学员们一上岗便十分清楚公司喜欢什么和讨厌什么,懂得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而有所适从。

也许有人会说:“公司的饭难吃,钱难挣吧?”的确如此。公司十分清楚“人无压力不进步,井无压力不出油”的道理。其实不光新学员在受训期间感到有压力,企业人员从上而下自始至终都在承受着压力,它们实行的是“压力管理”。每个人的潜能是很大的,只是在通常的环境和条件下难以发挥出来。因为人的惰性是很大的,只有周围环境比较恶劣,或受到某种外在的激发,人们才会冲开自己的惰性层面而表现出非常的智慧来。人们常说的“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便是这个道理。

王永庆的生活阅历,使他对这一问题的感受比一般人更为深刻。他在总结公司的发展过程时说:“如果本地不是幅员如此狭窄,发展经济深为资源缺乏所困,企业可以不必这样辛苦地致力于谋求合理化经营就能求得生存及发展的话,我们是否能做到今天的PVC塑胶粉粒及其他二次加工均达到世界第一,不能不说是一个疑问。企业能发展至年营业额逾千亿元的规模,可说就是在这种压力逼迫下,一步一步艰苦走出来的。”他又说:“研究经济发展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工业革命和经济先进国家会发源于温带国家,主要是这些国家气候条件较差,生活条件较难,不得不求取一条生路,这就是压力条件之一。日本工业发展得很好,也是在地瘠民困之下产生的,这也是压力所促成的。”

王永庆深刻地研究了这一问题,把它用于企业管理中,创立了“压力管理”的方法。压力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体有压迫感和让所有从业人员有压迫感。

先说企业体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台塑企业的规模只能是越来越大,生产PVC塑胶粉粒的原料来源将是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尽管公司在美国有14家大工厂,但美国的尖端科技与电脑是领先世界各国的,与这样的对手竞争,公司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他们必须去开辟更多的原料基地,企业才会出现第二个春天。这既是企业的压力,也是王永庆的压力。

再谈谈全体员工的压力。公司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事业单位的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会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逼向他们。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作过真正地分析研究,才能够过得去。由于压力太大,工作又十分紧张,公司的很多主管人员都患有胃病,医生们戏称这是午餐汇报的“后遗症”。

王永庆自己呢?他每周的工作时间在100小时以上,他追根究底,事无巨细,整个庞大的企业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对企业运作的每一个细节也都了如指掌。

由于他每天坚持锻炼,尽管年逾古稀,但身体状况仍然很好,而且精力十分充沛。

为了使每一阶层的就业人员都有压迫感,公司采取的是“中央集权”式的管理。采取中央集权制,必须设立一个运筹帷幄的指挥中心,以控制下设的16个事业单位。

这个指挥中心便是台塑总管理处,16个事业单位是指各总经理室及采购部、财政部、营建部、法律事务室、秘书室、电脑处。总经理室下设营业、生产、财务、人事、资材、工程、经营分析、电脑等8个组。这犹如一个金刚石的分子结构,只要由顶端施加一种压力,自上而下的各个层次便都会产生压迫感。

在一般的企业,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就是老板推一步走一步的被动状态。但是,一般企业的“推夫”只有一个,所以动力相对较小。但是该公司企业相当“老板”级的幕僚便有200多人,也就是说王永庆有200多位“推夫”。这些推夫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底层,因此动力较大。总经理室的幕僚成功地扮演着王永庆的耳目。他们传达他的命令,贯彻他的指示,严密地考核施行后的成效。台塑的幕僚人员不懂技术但长于分析。他们指出,管理的不当往往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改进,常常会得到更好的成绩。

也许有人产生过这样的疑问:公司的压力这样大,要求得如此刻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为它效力呢?这便是王永庆的“奖励管理”方式使然。王永庆说,“相信许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经验,某一系列的生产单位使用100人支付月薪方式,每月生产100件制品;后来改为论件计酬,工人为了追求更多的报酬,莫不发挥潜力,全力以赴,于是人员由100人减至50人,生产量却由100件增为200件”。由于报酬的作用,使产量提高了4倍。

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然近乎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却是极为慷慨的。公司的激励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即金钱;一类是精神的。公司的金钱奖励以年终奖金与改善奖金为主。王永庆私下发给干部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因为是公开奖金之外的奖金)。这个“另一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司内部通称的黑包;另一种是给特殊有功人员的杠上开包。1986年黑包发放的情况是:课长、专员级新台币10万~20万;处长高专级20万~30万;经理级100万。另外还给予特殊有功人员200万~400万的杠上开包。走红的经理们每年薪水加红利可达四五百万元,少的也有七八十万元,此外还设有成果奖金。对于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分享员工”的做法。员工们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有回报的,因此他们都拼命地工作。公司的绩效奖金制度造成了1+1=3的效果,于是公司取得了成功。

可以说,王永庆的“压力管理”对员工们起的作用是一“推”的话,而他的“奖励管理”便是一“拉”。这一推一拉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便对员工们产生了双重的动力。

如果想要赢得这场赛事,我们就要遵守赛场的规则;而我们想做好工作,那么首先必须遵循职场的基本规则。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规则的内涵,我们才能摆正心态,主动积极地面对工作。也只有在理解这些规则之后,我们才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居安思危

竞争必然会令一个人产生危机感,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残酷竞争的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员工都处在危机之中。21世纪,人类社会的竞争更是日益激烈。

职场和商场中的竞争已经成为一场不进则退、永无止境的长跑型竞赛,所以危机意识对一个人、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人们在总结职场失败者以及企业衰败的原因时,总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失败绝不是突然而至的。实际上,在这些人和企业表面上春风得意的时候,危机就已经潜藏其中了。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着名的实验:

实验人员把一只青蛙投入沸水中,青蛙立刻感到了危险,拼命一纵便跳了出来。试验人员又把这只青蛙投入温水中,然后点上小火慢慢加热。只见,青蛙自由自在,优哉游哉,毫无戒备。一段时间以后,水温逐渐升高,而青蛙在缓慢的变化中却没有感受到危险。

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变得愈来愈虚弱,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就可脱离困境,可它已无力逃脱。最后,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就这样一命呜呼了。

这就是着名的“温水煮青蛙”实验。

很明显,沸水比温水危险得多。但实验中为什么青蛙没有死于沸水而死于温水?那么实验中的青蛙究竟是怎么死的?到底是什么害死了它?原因十分明显,是这只青蛙对环境的不同反应,直接导致了它生死不同的命运。

实验告诉我们,显而易见的危机更容易唤起一个人的危机意识。而潜藏于舒适环境、安逸状态下的危机,却往往披着表面美丽的外衣,不易被察觉,以至于当局者麻痹大意。最后危机来临,事态一发不可收拾,后果不堪设想。

在一系列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导致许多企业、许多经理人以及员工失败的原因,很多情况下都是对缓缓而来的危机习而不察。如此看来,潜藏的危机才是真正最大的威胁!

这个青蛙实验给我们每个员工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正如中国的一句老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尚且懂得危机意识的可贵,所以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现代人,更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在舒适的环境中甘心安乐,虽可享得一时之乐,但是却要为一时的松懈付出极大的代价。而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也能保证我们每个员工在不断的进取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居安思危,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对环境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并随时准备作出反应。作为现代企业的一名成员,只有树立这样的危机意识,才能在现代竞争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我们被无处不在的危机包围着,缺乏危机意识已经成为最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