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要懂心理学
16727500000017

第17章 情绪与健康--好情绪,一生健康(3)

长期的焦虑情绪能够引起各种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焦虑性神经官能症、神经性皮炎等心身疾病。急性焦虑发作的时候,还会引发脑血管破裂或心肌梗塞而导致死亡。

3.焦虑的心理调节我们都明白焦虑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毫无益处,那么我们就应该努力克服自己的焦虑情绪。焦虑的心理调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不要让自己闲着,给自己找事情做:空闲是产生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萧伯纳说过:“一个人忧虑的根源,就是有空闲的时间考虑自己是不是快乐。如果你整天都在忙你感兴趣的事情,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这些无聊的东西呢?”所以,我们要尽量让自己忙碌起来,生活充实的人是不会焦虑不安的。

放弃完美主义: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常常喜欢“吹毛求疵”,可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当他们看到自己做的事情不够完美时,心里就会很不舒服,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

认知重构法:容易焦虑的人不敢勇敢地面对人生,总是把世界想象得过分危险和可怕。所以消除焦虑的第一步就是要改变其生活态度,比如他们以前常常认为“人心险恶,没有谁值得信任”,现在就要让他们改变认识,让他们告诉自己“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应该尽量相信别人”。

第二步就是要找到焦虑产生的根源,然后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正视它的存在,这样就可以有意识地控制它。

第三步就是进行行为矫正。我们可以运用模仿、强化、自我暗示等方法对焦虑进行行为矫正。模仿主要是模仿生活中的强者。如果你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最好多和那些洒脱的人相处,那么你潜移默化地就会受到他们的感染。模仿强者的行为举止,特别是学习他们战胜焦虑的方法,往往能够使你缓解或消除自己的焦虑情绪。

强化就是对自己的积极行为进行自我鼓励或寻找他人鼓励。自我强化应该从自我建设性暗示着手。当焦虑产生的时候,不恰当的行为会使焦虑得到强化,比如会说“我好痛苦,我要死了”。现在你可以用自我建设性暗示来抑制自己的焦虑,比如你可以说“虽然我现在很痛苦,可是谁都会遇到困难,我一定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战胜困难。”以前的不良暗示常常是无意识的,现在的良性暗示是有意识的,富有建设性的。多进行这样的良性暗示有助于我们消除焦虑情绪。

愤怒是一种普遍的情绪,可是它却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人在愤怒的时候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的。最重要的是愤怒会严重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内经》很早就指出愤怒对健康的危害,比如书里曾经说到“肝气实则怒”、“怒则气上”、“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

1.愤怒的危害

从我国古代起,人们就知道愤怒对健康有害。《黄帝内经》记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馁,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怒伤肝,悲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就是因为生气吐血而亡。

中医学认为,怒生于肝,肝气旺盛的人容易发怒。发怒能够导致人体的气血运行紊乱和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引起头痛、中风、吐血、昏厥等疾病,情况严重者会失去生命。

愤怒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严重的。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愤怒的时候,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心跳加快,每分钟可以达到180~220次,有的更快,此外,血压明显上升,因此,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的人,发怒的时候病情会恶化,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死亡。人在发怒的时候,呼吸也比平时快,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分钟16~18次,愤怒时加快到每分钟23次左右。这样,肺从血液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就会超过身体制造的二氧化碳量,因此,发怒时人会出现手指麻木的情况。通过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唾液的成分能够发生化学变化,胃出口处的肌肉突然收缩,消化道处于痉挛的状态,所以,人在进食时感觉味道变异,饮酒时感觉有酸味,此外,还会产生腹部疼痛不适的感觉。

愤怒就如同压力锅中的蒸汽,如果不宣泄出来就会不断地在心里郁积,直到爆炸为止,所以,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应该消除愤怒情绪。

2.愤怒情绪的心理调节

既然我们知道愤怒会危害我们的健康,那么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愤怒情绪呢?

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在遇到强烈的情绪刺激时应该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愤怒的“缓兵之计”,尽量不要让自己陷入冲动鲁莽的被动局面。例如,当你遭到别人无聊的讽刺和嘲笑时,如果你怒不可遏、反唇相讥,那么双方可能会争执不下,导致怒火越烧越旺,最终引起可怕的后果。但如果你能理智地处理事情,比如用沉默来表达自己的抗议,或者只用寥寥数语来明白地告诉对方自己受到伤害,责备对方无聊,这样对方反而会觉得尴尬。

用暗示、转移注意法:让人发怒的事情,常常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根本利益的事情,面对这样的事情,人往往很难冷静,因此当你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无法控制时,你可以使用暗示和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放松自己,避免发怒。你可以对自己进行这样的言语暗示:“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发怒什么事情也解决不了,只是白白地耗费自己的精力而已”等。此外,你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人的情绪常常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够平息下来。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变得更加强烈。比如,到大自然中走走,当你回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愤怒已经不知不觉消失了。

相信不发怒是最好的:很多人都认为发怒是人的一种本性,心里有怒火就一定要发出来。虽然有怒便发比积怨不发要好,但是不发怒才是最好的。

心胸要开阔:常常发怒的人大都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别人开的一句玩笑话,他们都要生气。一个人要有天空一样宽阔的心胸,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冷静。

推迟动怒的时间: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发怒的人,那么每次发怒时,要努力推迟发怒的时间。比如第一次推迟10秒钟然后再发火,第二次推迟20秒钟再发火,以后不断延长发怒的时间。时间长了,你就学会了克制愤怒。

坚持写“发怒”日记:每次发怒之后,要详细地记下你发怒的经过,然后没事的时候常常翻看它们。心情平静的时候看自己的“发怒”日记,你就会觉得自己的发怒是多么可笑,并且没有必要,这样当你下次再想发怒的时候,你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

疲劳不是一种病,可是疲劳是疾病发生的原因。如果一个人的身心处于疲劳状态,那么他的健康状况就可能出现问题了。缓解疲劳情绪,增强精神活力,可以维护我们的身心健康,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疲劳可以分为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理疲劳。

1.心理疲劳的危害

心理疲劳是一种非常消极的心理状态,它指的是由于心理原因而引起的无精打采、全身无力以及反应速度、准确度和灵活度下降,最显着的标志就是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长时间的心理疲劳能够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致使人的心境感到压抑,表现出精疲力竭、心烦意乱、百无聊赖的症状,情况严重还会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例如头痛、失眠、怕光、记忆力下降等,也可能引起其他心理性疾病。

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如果心理疲劳超过了个人所能承受的限度,各种疾病都会乘虚而入。在心理上会引起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能够引起精神萎靡不振、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在身体上会引起各种心身疾患。

心理疲劳有两种情况:第一,活动中神经高度紧张,导致心理活动异常、心理机能下降而显得不堪重负,难以承受精神压力而非常疲惫。第二,长期从事单调无味、令人厌倦的活动,导致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活力下降,从而表现得懒散烦躁、疲惫无力。

2.心理疲劳的原因

导致心理疲劳的原因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类。

疲劳的外在原因主要是指重复、单调、乏味的工作和环境引起的不良心理状态。比如每天都做同样的工作,人就容易感到厌倦,进而产生心理疲劳。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即使我们天天吃山珍海味,时间久了,也会感到乏味。这就像我们常说的“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引发心理疲劳主要是内在原因。如果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常常感到厌倦、浑身无力、精神萎靡不振,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那么他的这些不良精神状态大多是由自己的内心情绪引发的。例如,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自己梦想的职业相差太远,所以对工作没有兴趣,从而导致对工作及和工作有关的一切事情都感到厌倦。

3.心理疲劳的调节

心理疲劳能够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活,所以学会消除心理疲劳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消除心理疲劳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沉默寡言:我们常说“沉默是金”。人们通过研究也发现,高谈阔论会导致血压上升,而沉默可以帮助降低血压。沉默是消除心理疲劳的好方法,没必要说话时尽量保持沉默,倾听别人说话不但是一种受人尊敬的好习惯,而且也是一种非常惬意的心理享受。

减慢生活的节奏:生活节奏太快是导致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可以把许多无所事事的时间安排在日程表中,这样就可以减慢生活的节奏了。

学会拒绝别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不会拒绝别人,即使别人向他提出一件他根本无法办到的事情,他也会应承下来,从而给自己增加了压力和烦恼。帮助别人固然是好事,但凡事应该量力而行,该拒绝的时候就要勇敢地说“不”。

经常和自己谈心:当你感觉心理疲劳的时候,你不妨和自己谈心,说一些宽慰自己的话,这样你就会感到心情愉快,疲劳自然就不知不觉地消失。

不要自责和后悔:沉着冷静地处理问题,能够帮助我们缓解紧张的情绪和压力。每个人都可能做错事情,我们不需要为自己无意犯下的一个小错误而耿耿于怀,要学会宽恕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