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要懂心理学
16727500000009

第9章 心理因素与常见疾病--心理因素才是疾病的根源(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发作性呼吸道过敏性病症。它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发病的持续时间不定,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天,表现出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不过,一般我们认为,过敏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引起哮喘病的重要原因。过敏的人接触或吸入过敏物,比如烟雾、花粉、气味等,会引起支配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经兴奋,从而造成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并进一步形成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最终导致支气管腔变窄而产生哮喘。

对于哮喘病人,稍有强烈的情绪波动和其他心理刺激,就能够促使哮喘病发作。有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哮喘病人能够找到自己疾病发作时的心理因素。一些常见的心理矛盾冲突和紧张刺激,都容易导致哮喘病的发作,比如家庭不和睦、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受到挫折、欲望无法满足、意外灾难等,以及焦虑、悲观、愤怒等消极情绪。此外,哮喘病的反复发作,也容易使病人产生焦虑和悲观心理,这种不良心理也可以导致病情恶化,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哮喘病的发作更频繁。

1.心理因素诱发哮喘病

心理因素究竟是怎样诱发哮喘病的呢?医学专家认为,心理因素能够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的功能,从而使交感-副交感神经活动的调节发生紊乱,并进一步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

现代免疫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紧张情绪能够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使人容易受到过敏物的影响,造成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或者痉挛,结果导致大量黏液堵塞在支气管中而引起哮喘。

此外,气管和支气管的阻力减少或者增加,会随着条件反射作用和暗示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心理因素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2.对哮喘病人的心理调节

对哮喘病人进行心理调节,最重要的是要让患者明白哮喘病和情绪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进而帮助病人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使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疾病。通过临床研究我们知道,心理调节能够改变肺部的功能,减少喘鸣频率,减轻哮喘的情况,产生比药物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哮喘病人的心理调节,我们一般使用下列几种方法。

第一,脱敏咨询。首先要弄清楚病人哮喘发作的心理因素,然后再进行系统脱敏。比如,有的孩子每次离开父母的时候,哮喘就会发作。那么,当他离开父母的时候,就给他一些能够让他感到愉快的刺激,这种刺激会产生和哮喘完全相反的作用,久而久之就能够阻止哮喘的发作。此外,当病人的哮喘病发作时,亲人和朋友要有意识地回避,不要给予过分的关心和爱护,更不能当着病人的面谈论病情的严重性,这样就能够避免病人的心情过于紧张,使病情逐步减轻,直到消失。

第二,放松疗法。放松疗法是克服心理紧张的有效方法,它能够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来协调身体各方面的功能,最终达到维护身心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放松疗法是这样的: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坐式或立式都可以,首先闭目养神片刻,然后放松全身的肌肉。放松时,一般从脚开始,再慢慢转移到腿部、腹部、胸背部和面部,尽量让肌肉得到完全的放松。操作的时候用鼻呼吸,以意领气,并且在吸气的时候默念“一”,呼气的时候默念“二”。每天做1~2次。放松疗法的好处在于能够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减少哮喘病的发作,及时地预防哮喘或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你有失眠的烦恼吗?你是否常常深夜在床上辗转反侧而无法入睡?没有失眠的人没有办法明白那种又困又累却无法入睡的感觉。想到自己明天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希望自己好好地睡一觉,明天会有充沛的精力去做事情,可是躺在床上却迟迟无法入睡,心里越来越烦躁,最终整个晚上都没有好好地休息,第二天只好无精打采地去工作,长期这样下去,工作没有做好,身体健康状况变得越来越糟,总之,生活变得一塌糊涂。失眠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怎样才能有效地治疗失眠呢?

1.心理因素诱发失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有的和内科疾病有关,比如,气喘、心脏病等;有的和内分泌有关,比如,月经前期症候群、更年期失眠等;有的和工作有关,比如,旅行或长期值夜班所引起的生理时钟混乱;有的和饮食有关,比如,睡觉前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导致失眠。这些失眠都是暂时性的,只要把引起失眠的原因消除,一般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睡眠。可是,很多时候,失眠都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比如夫妻吵架、工作过于劳累、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等。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常常被人们忽略。

王女士,今年30岁,她的身体一直都很健康,可是最近她常常为一些生活小事和丈夫发生争吵,一次吵架之后,她就感到睡觉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是无法入睡,而是她睡眠非常浅,简直跟没睡觉一样,任何一点轻微的响声就把她吵醒了,然后整个晚上都没有办法再睡着。这种情况让她非常着急,现在一到晚上她就害怕,甚至白天的时候她也会一直想睡觉的问题,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其实,王女士的失眠就是心理因素的作用。

有失眠症的人往往过于担心自己的睡眠,时刻都在想如果自己睡不着该怎么办,简直把睡眠当成了人生的头等大事,而且他们还过度担心失眠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脑子坏了”、“变傻了”等,心里常常感到焦虑不安、苦恼和痛苦,甚至对晚上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语的恐惧,一到晚上就特别害怕。结果,这种过度的担心和恐惧反而使他们的失眠变得更严重。

性格和失眠也有很大的关系。性格内向、容易紧张的人心里有一点事,就会焦虑不安、想不开、神经绷紧。他们平时睡眠情况就不太好,睡眠很浅,容易惊醒,并且多梦。当碰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亲人死亡、家庭破裂、失业、人际关系紧张等,精神压力增大,就更难以入睡了。时间长了,他们就形成了“习惯性失眠”,到了那个时候,即使压力没有了,也还是会失眠。

2.对失眠者的心理治疗

既然大部分失眠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那么心理治疗也就成为治疗失眠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对失眠者的心理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改变错误的睡眠观念。有些人认为每个人都需要8个小时的睡眠,否则就属于失眠。其实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有的人只睡5个小时白天依然精神焕发,有的人睡了8个小时白天仍然显得无精打采。不需要为自己的睡眠时间短而苦恼,对于睡眠要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想睡的时候就睡,不想睡的时候就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哪怕你只睡了4个小时,只要你白天能够正常地工作和学习,那么你的睡眠就是正常的,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小强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他常常为自己的睡眠问题苦恼。他的睡眠非常浅,有一点动静他就会醒来,并且醒来后就很难再入睡。更糟的是,只要有光,他就睡不着。所以,每天都要最后一个人熄灯之后,他才能睡着。可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都很用功,常常要学到很晚才熄灯入睡,所以他也只好等到很晚才入睡。第二天早晨,有的人又很早起床,他一听到动静也就醒了。结果,他每天都是迟睡早起,每天的睡眠时间很短。他常常觉得自己的睡眠有问题,其实他白天的精神还不错,并没有影响到学习。

面对这种情况,小强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即使自己睡眠时间短,只要不影响白天的学习就可以了,如果他整天担心自己的睡眠有问题,那么睡眠反而会变得越来越糟,有可能真的出现失眠问题。

第二,帮助患者找出自己失眠的社会心理因素,并重新对其认识,以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清除消极的社会心理因素对治疗失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心事重重,心里憋着一股气,那么他就很难有很好的睡眠。

第三,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改变对睡眠不利的性格。比如忧郁、喜欢胡思乱想、容易紧张的性格等,就容易导致失眠。所以,完善自己的性格,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第四,进行放松训练。在睡眠之前,要让自己的身心都得到充分的放松,这样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很好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