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运东船闸,是从运河通往里下河的重要通道,苏、皖、鲁等省的运输船只多从这里行驶,每年的运量超过1000万吨,年过闸收入达600多万元。湖北天门的磷矿石、金湖油田的石油,都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
江苏省盐邵船闸管理所,近年来虽由于受泰州引江河船闸的大量分流和下游航道条件所限,船舶通过量逐年下降,但过闸费收入仍近200万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运在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运河的航道建设来看,存在着“重南轻北”的现象。苏南运河经多年建设,已成为全国的样板;苏北运河段由于资金缺乏欠于养护,出现了“缺氧”的状态。扬州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需要运河和长江相互依托。国家将投入2亿多元,对苏北运河进行整治,这对苏北运河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机遇。
扬州是2400多年历史的运河孕育出的城市,扬州的衰退也正是由于交通模式的衰退。如果长江是大动脉,运河就是一个支动脉。少了运河的支撑,长江就没有了广阔的腹地。运河是扬州的资产,沿江开发同样离不开运河。有资料显示,扬州货物周转量的一半,是由水运来完成的。“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水运直通天津,运河沿岸一线涉及十几个城市,航运将有大发展。运河之于扬州的重要,更表现在古运河整治一新后,城市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由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扬州取水,取水、输水走廊长达143.5公里,为保证全流域水质达标,扬州市正加紧进行总面积为2800平方公里的水环境治理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扬州正依托着古老运河,走出“运河航道”,走向更辽阔的“长江水路”。
三、邮票与运河的开凿
19世纪末,英、法、美三国围绕开凿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洋的运河,在中美洲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80年,法国一家公司承包了这条通过巴拿马地峡的通道工程,公司规划了路线后便开始挖掘。谁知几年后,仅仅解决了卫生和建筑上的问题,资金便耗费殆尽,于是他们不得不决定放弃这项巨大的工程。当时,年仅26岁的法国工程师菲力蒲·比洛·瓦列拉参加了工程路线的规划工作,他不甘心运河开凿伟业的中途夭折,便想到富有的美国人如果能接过法国的开凿权并建成运河是再好不过的事,为此他来到华盛顿,开始了说服美国的努力。
由于国际贸易日趋扩大,美国的确对一条通连两大洋的运河异常感兴趣。他们认为,开凿两洋运河不仅是称霸拉丁美洲的需要,也是争夺海洋和世界霸权的需要。但是,这条运河不准备穿过巴拿马,美国国会认为,如果穿过尼加拉瓜,不但比较容易建造,而且管理也要经济得多。1901年,精明的美国人迫使英国废除了双方联合控制未来运河的克莱敦-布尔瓦协定,缔结了海-庞斯福特条约,取得了单独开凿和管理运河的特权。至此,美国在中美洲开凿两洋运河的角逐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1902年春,美国国会已准备批准通过尼加拉瓜运河开凿工程。正在为拯救巴拿马运河搁浅工程计划而奔走的瓦列拉得知此事后,决心让国会改变意见。正巧,就在离国会正式表决运河穿过尼加拉瓜工程的前几天,加勒比海的一座大火山剧烈爆发,尼加拉瓜一片混乱。之前,尼加拉瓜政府曾向美国政府保证当地所有的火山都是完全的死火山,保证今后竣工的运河水道绝对不会受到火山爆发的影响和危害,可现在整个加勒比海地区都被这个火山的爆发骚扰得鸡犬不宁。瓦列拉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场自然灾害所提供的机会。他记得几年前尼加拉瓜曾发行过一张邮票,上面印有一座著名的摩摩通博火山的照片,而这座休眠火山就在运河开凿路线的附近。虽说它是座死火山,但邮票上印有一缕烟围绕着山顶,恰如活火山那样。瓦列拉因此跑遍了华盛顿,设法找到了90多枚这样的尼加拉瓜邮票,第二天早晨,每一位将就运河开凿路线投票表决的参议员的桌子上出现了这样一个信封,里面有一枚邮票和瓦列拉的亲笔附言:“尼加拉瓜火山活动的官方见证。”参议员们仔细地审视了邮票,经过十分慎重的权衡,他们完全改变了初衷,几天后进行的表决时,参议院果断地否决了尼加拉瓜路线,取而代之的是赞成接过尚未过期的法国工程合同,建造穿越巴拿马的两洋运河。
接着,美国为了夺取巴拿马的地峡,阴谋策动哥伦比亚共和国的分离分子,于1903年发动了所谓的“巴拿马革命”,宣布成立巴拿马共和国。不久,巴拿马政府在美国的摆布下,签订了一个不平等的美巴运河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美国以微小的代价取得了一条宽16千米的狭长地带和永久使用巴拿马运河的权利。全长81.3千米的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11月15日竣工通航,它是由一枚不起眼的邮票救活的。此后,美国霸占巴拿马运河区,成为巴拿马共和国的“国中之国”。
1964年1月,巴拿马全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反美爱国斗争。1月9日,一名巴拿马学生为维护民族尊严,在运河区升起巴拿马国旗时,遭到美军枪杀。这一“国旗事件”激起了巴拿马人民的巨大愤怒,揭开了运河主权回归运动的序幕。第二天,3万多名巴拿马群众集合起来,手持国旗,高举“巴拿马在运河区享有主权”的大幅标语,高呼“主权万岁”、“美国佬滚回去”的口号,向运河区示威游行。美国军警对巴拿马人民的正义爱国行动进行了血腥镇压。两天之内打死打伤了300多名爱国人士。但英雄的巴拿马人民并没有被野蛮屠杀所吓倒,愤怒的群众袭击了美国的大使馆,焚烧了美国新闻处,许多城市举行了罢工、罢课、罢市,抗议美国占领者的暴行,要求收回“运河区”的主权。1月12日,10万多名群众为被美军枪杀的爱国者举行葬礼,他们满怀着民族仇恨,举行了反美大示威。从1965年起,巴拿马把1月9日这一天定为全国哀悼日,纪念在这次反美爱国斗争中牺牲的同胞。1967年12月12日,巴拿马人民为了收回运河区的主权和抗议美国在巴拿马设置军事基地,又举行了反美示威,在这次斗争的压力下,美国被迫交出部分军事基地。
巴拿马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巴拿马人民和政府的不断要求和斗争下,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不顾美国代表的反对,在巴拿马城举行特别会议。许多拉丁美洲国家和其他的第三世界代表在发言中,支持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正义立场,并指出这是拉丁美洲国家“共同关心和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下,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的英勇斗争,终于迫使美国不得不在1974年2月7日签署的“巴美联合声明”中确认,1903年的不平等条约“将予以废除”,至于美国在巴拿马运河区上的“管辖权”,将按照一项新条约的规定“迅速结束”。1977年9月7日,美国政府被迫和巴拿马政府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废除了不平等的1903年“美巴条约”。新条约规定,条约到1999年底期满;在这期间,巴拿马将逐步收回对运河及运河区的管辖权。至此,以“国旗事件”为开端的巴拿马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四、古建筑:拿什么来保护你?
诚然,古建筑的消失是一种生灭轮回的客观规律。但是在现实中令我们痛心的却是一些尚未进入生灭轮回的古建筑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过早的被推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其中,有天灾也有人祸。天灾我们没有办法预料,可是损坏力度更大的人祸却是我们必须加以警醒的。
1.什么让古建筑“人间蒸发”?
随着旧城改造在我国各个城市兴起,作为城市记忆承载者的古建筑也面临着灭顶之灾。
在一些地方,古建筑特别是古民居由于大部分产权仍旧属于私人,致使政府以及文物保护部门在管理上处于“尴尬”状态,使得有些宝贝在私人手中受到破坏或流失。
而对于许多已经纳入保护范围的古建筑物来讲,维护资金的缺乏也使得文物单位对它们的保护有心无力。
就在古建筑处于这样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下,还有一些地方在对这些弥足珍贵的宝贝进行破坏性的修复。破坏真古迹,建设假古董的怪现象屡见不鲜,导致部分虽不完整但颇具考古和旅游价值的真遗迹历史风貌荡然无存。
2.古建保护:我们该做些什么?
如何保护好古建筑?有关专家给出了建议:
北京市古建筑研究所的专家说,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方式要根据它的文物价值来确定。对于一些有较大文物价值的古建要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由政府拨出专门的资金对其加以保护修缮。而对于一些文物价值相对较小的可以通过引进民间资金的方式加以保护。
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阮仪三曾建议说,如果在城市改造过程中遇到涉及老建筑的拆迁,最好事先经过古建筑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若获得通过方可拆迁,否则即使是行政部门也无权下拆迁令,上海保护古建筑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他认为此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而一位基层文物工作者的建议则更为明确。他认为,在古建筑的保护中,政府必须发挥普查、规划、安排保护资金和打击破坏古民居行为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广泛发动民间力量参与保护。成立民间保护组织、各级保护协会,由一些古建筑的产权所有者、管理部门、文化团体和热心古村落保护事业的人士等参加,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担任顾问,指导这些民间人士开展工作。
3.他山之石
①“南浔模式”:解决保护传统风貌与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矛盾
“南浔模式”,由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主持,它探索出了一条在古城改造整治中,传统风貌保护与现代生活需求满足协调发展的新路。
位于浙江南湖市的古镇南浔有各级文保单位和文保点三、四十处,其中仅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两处。该镇在古建筑的保护中强调对文保单位进行“修旧如旧”的原状保护以保障其原真性。而对古迹外围控制地带的街巷、民居,则在保护其建筑外立面原貌不变的前提下,允许住户或开发者对内部生活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满足古镇居民基本的现代生活需求。同时,还允许建设与古镇格局、风貌相协调的仿古街区以用于旅游商业服务或居住。
②“宏村模式”:引进民间资本,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为依托,实现以观光旅游经济养护古建筑物
位于黄山脚下的安徽省黟县宏村古村落则通过县政府引进企业组建旅游公司的方式,来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宏村旅游开发及古建保护。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县政府拥有宏村古村落的所有权、管理权,而企业仅拥有旅游开发的经营权。双方共同承担对宏村古村落的保护责任,不得因旅游开发破坏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同时还要求企业在经营期内负责对所使用的民居、道路、水系等历史遗存进行保护和维修。
对于旅游门票收入,其中的33%归县政府,用于保障和给予镇村两级保护资金。另外,还从企业所得的67%的门票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0%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和宏村古村落的维护和修缮。据估算,在旅游公司成立后的不到8年时间内,该县政府仅从订票中提取的保护资金就超过1500万。
五、中国城市的规划
中国城市不仅起源早,而且大都经过了一批能工巧匠的精心规划设计,然后才施工建成的。也就是说,从城址的选择、划定范围到平面布局,都是经过事先精密安排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城市的起源与规划是同步的,中国城市起源于西周,西周的城市就进行过整体规划,而且最早使用平面设计图。平面设计图也就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框定城市的范围,划定不同分区,使城市整体布局井井有条。中国城市从一开始就比较整齐,显然同进行过规划和使用平面图有密切关系。当然,也有人把中国都城规划划分为几个阶段,认为商和西周为初期形态,东周至两汉为密封式形态,曹魏邺城到隋唐长安为棋盘式封闭形态,北宋开封到元明清北京为开放式街道布局形态。这种观点只能视作是对中国古都规划模式的概括,并不反映整个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因为唐代的扬州城已成为开放式城市,“十里长街市井连”,而西周的城市也并非看不到整齐规划布局的影子。从《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和东周王城的考古发掘,都可以证明西周的城市已进行过规划,而且最早使用了城市平面图。事实证明,中国城市的绝大多数都受规划思想的指导,有自己的规划原则和城市平面图。
1.规划思想
中国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在一定的规划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由于城市是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处的地理位置千差万别,各种地理条件各不相同,规划者必须依据地理条件、城市性质和可能,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规划,尽可能满足各个城市的不同需要,使城市能发挥它的不同作用,并显得庄严、大方、坚固、壮丽,一切都井井有条。当然,中国城市中从未经过规划而杂乱无章的也不乏其例,但对多数城市来说还是布局井然,应该说都是经过周密规划后才建成的。
关于中国城市的规划思想,直到目前尚无系统的理论研究,仅有一些零散的、互不关联的说法。中国城市历史地理所研究的城市,目前主要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城市,应该从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时期的主要思想体系,来探讨中国城市的规划思想,才能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有利于进一步解剖中国城市的特点。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发达时期,把“天命”作为统治其他部族和广大人民的手段,其最高统治者就以天的代言人自居,称为“天子”。因此,“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仍占统治地位。也就是说,周人崇尚“天命”,必须把“天”的意志摆在首要地位。因此,在城市规划思想中突出“天命”也就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最典型的就是明堂、宫室、宗庙的规划建筑,都是“天命”思想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