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城──拉萨;
锡都──个旧;
瓷都──景德镇;
雨都、雨港──基隆;
雪城──美国华盛顿;
陶都──宜兴;
石堡城──西宁;
盐城──自贡;
足球城──大连;
羊城──广州;
钟城──瑞士伯尔尼;
酒城──德国慕尼黑;
塔城──缅甸蒲甘;
旱城──智利伊基克市(沙漠);
洁城──伦敦、波恩;
狗便之都──马德里;
榕城──福州;
冰城──哈尔滨、俄罗斯雅库茨克;
江城──武汉;
林城──伊春;
青城──呼和浩特;
钢都──鞍山;
药都──亳州(安徽);
皮都──张家口(河北);
雨城──印度切拉彭吉;
雷城──印尼茂物;
石头城──南京;
煤城──抚顺、铜川;
文化城──桂林;
雾都、山城──重庆;
千古诗城──重庆奉节;
花城──广州、法国巴黎;
鞋城──捷克哥特瓦尔德夫;
桥城──德国汉堡;
热城──苏丹喀什穆;
笑城──保加利亚卡尔洛沃市;
脏都──马德里、雅典;
低地、堤坝、青鱼、风车、花卉之国──荷兰。
五、中国与世界的理想人口和极限人口
专家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大极限为17亿。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这就是说,16亿或者说17亿是中国的一条生命线。
科学家根据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提出我国生态的理想负荷能力应为7亿到10亿人口。主要基于以下5点:按粮食产量,不应超过12.6亿人;按能源的理想负载,不应超过11.5亿人;按土地资源,不应超过10亿人;按淡水供应,不宜超过4.5亿人;按动物蛋白供应,不宜超过2.6亿人。
科学家估算,今日地球能养活的合理人口大约为80亿人左右。
美国人口资料局公布的统计报告指出:全世界人口在以每分钟净增167人的速度持续激增。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突破80亿大关。
根据联合国发表的统计数据,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目前正以每月10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估计到本世纪末,总数将增加到14亿。其中约10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并以亚洲居多。
根据联合国预测,到下世纪末,如能有效地控制,世界总人口将达到110亿。
六、“城市病”与气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密度增大,加上人们活动频繁,外出增多,从而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一个可怕的隐患,即所谓的“城市病”。其表现:一是拥挤,二是环境污染。而这些又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拥挤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当代医学研究表明,拥挤环境下的生活,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由于街道马路拥挤,人们互相干扰、接触、碰撞,加上来往车辆的频繁,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极度紧张。这种紧张状态时间长了,会使人感到烦躁、头痛、头晕、血压增高、胃肠功能紊乱,有的出现全身微血管收缩,供血减少而乏困。孕妇、年老体弱者以及某些疾病患者,在拥挤时往往因碰撞、挤压造成精神上的紧张而发生意外。由于住房拥挤,人们在劳累了一天后不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引起精神疲劳,会影响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造成躯体、内脏功能失调,成为身心疾病的诱发因素。
拥挤会加重环境污染。在拥挤状态中,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而废气增加。加上人们说话、吐痰、咳嗽、吸烟以及身体汗液的蒸发,会使空气变得混浊,易于疾病传播。另一方面,拥挤又增加噪音,使人处于嘈杂声中。据研究,这种噪声可以使人体内耳螺旋器发生不良影响,从而使听力衰退。再则,拥挤还可以使交通事故增多。
城市的另一种病则是环境污染。20世纪末,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废水泛滥成灾,臭氧废气无孔不入,一种被称为“环境污染综合症”的怪病,正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及生命。比如空气中臭氧过高,就会引起呼吸困难、头痛和头晕、眼睛疼和恶心。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的反应尤其严重。据墨西哥卫生部公布的数据,在墨西哥市约1800万人口中,三分之一的人感到眼睛不舒服,24%的人抱怨头痛,12%的人呼吸困难。
在巴西,每年冬天,圣保罗市的不少老人和儿童因空气污染致死。由于街上汽车剧增,空气污染致死的人数日益增多。肺病学专家保罗·萨尔迪瓦认为,这个城市的空气中含有污染物过多,造成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增加15%,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增加12%。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哮喘和营养不良,而老年人出现的症状是肺气肿、支气管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环境污染还引起儿童先天残疾。据报道,目前出生的缺陷儿童在增加,就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
此外,环境污染还给人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例如有的人头疼、头晕,就以为是污染引起的。经医生检查,其实是心理和精神的作用。
不论是拥挤,还是环境污染,都与气象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比如大雾,它既影响交通,造成交通拥堵、事故频发,又阻止大气中污染物扩散,加剧空气污染。其他如降水、沙尘暴等天气均可影响交通和环境污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病”的严重程度与气象的关系自然就很密切了。比如一个城市,在某一年中“蓝天”出现的几率,主要取决于该年的气象条件。
云南丽江古城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征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从丽江北眺,是高耸云天的玉龙雪山,景致雄奇变幻。民谣说它“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里素有“动植物宝库”的美誉,又是巨大的天然水库。
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见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这股股清流都来自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
城内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马龙潭和多处井泉至今尚存,人们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头塘饮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顺序而下,既科学又卫生。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顺势下泄,便可涤尽污秽,保持街市清洁。
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厢房与壁围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间两层,朝南的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一般由下辈住用。房屋多在两面山墙伸出的檐下,装饰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曰“悬鱼”,以祈“吉庆有余”。许多庭院门楼雕饰精巧,院内以卵石、瓦片、花砖铺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门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鸟兽。堂前廊檐大多比较宽,是一处温馨惬意的活动空间。
丽江纳西人历来重教尚文,许多人擅长诗琴书画。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著名。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丽江纳西古乐曾应邀赴欧洲多国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由于乐队成员多是来自民间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纳西寿星乐团”的美誉。
闻名于世的丽江壁画,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遗存于丽江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绘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惟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0000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其中称作《磋模》的东巴舞谱,包括数十种古乐舞的舞蹈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对研究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孔庙、孔府、孔林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1.孔府
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现在,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属游赏之所。
大堂是衍圣公的公堂,内有八宝暖阁、虎皮大圈椅、红漆公案、公案上有公府大印、令旗令箭、惊堂木、文房四宝等。两侧是仪仗,气象森严可畏。七十二代衍圣公孔令贻的住宅和房内陈设保存完整。府内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其中最著者为“商周十器”,亦称“十供”,原为宫廷所藏青铜礼器,清高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墒赐孔府。
2.孔庙
座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
游览孔庙应着重游览中轴线上的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及其两庑的历代碑刻。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102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殿高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座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
3.孔林
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孔林对于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丧葬风俗的演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