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成果选编2011
16810900000048

第48章 研究报告(5)

国内外对比:2009年预计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3%,2010年为75%。2005年广东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为45%,2010年为65%,预期到2015年达到75%。2009年天津市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2010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到“十二五”末期,辽宁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到80%。

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标解释: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与生活垃圾产生量之间的比值。

指标用途:用于衡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程度。

测算依据:预期2015年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2010年全省设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2%,市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3%。《福建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2010~2012年)》提出,到2012年,全省市区、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其中: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福州、厦门、泉州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

国内外对比:2009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1.3%,《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其中36个大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达到95%。2005年广东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45%,2010年为65%,预期到2015年达到75%。

7.区域道路交通噪声达标率(%)。

指标解释:指区域内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达标情况,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区标准有具体的规定。

指标用途:用于衡量区域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情况。

测算依据:2008年全省23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A声级为55.4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呈“轻度污染”水平;9个设区市中,南平、莆田、宁德、泉州和龙岩等5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属于“较好”水平,其余4个城市属于“轻度污染”水平;14个县级市中,邵武、福清、漳平、永安、建阳和武夷山等6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属于“较好”水平,其余8个城市属于“轻度污染”水平。全省23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A声级为68.7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呈“较好”水平;9个设区市中,莆田道路交通噪声属于“好”水平,其余8个城市属于“较好”水平;14个县级市中,龙海、建阳、建瓯、邵武和南安等5个城市交通噪声属于“好”水平,其余9个城市属于“较好”水平。全省23个城市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82.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功能区噪声夜间达标率为53.6%,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比夜间高,夜间超标仍较普遍。

国内外对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将区域道路交通噪声标准定为小于70分贝。2009年厦门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平均声级主要分布在65.1~70.0分贝,道路交通噪声达标率为84.24%。

课题指导:张帆方彦富

课题组长:黎昕

课题组成员:赖扬恩谭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省际经验

与福建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福建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资金和物质投入带动。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须培育和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内需主导、创新驱动”的内生型经济增长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满足以下的基本条件。一是行业规模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能源、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消耗少,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实现集群发展;三是形成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品牌影响力较强;四是关键技术引领,能够掌握技术制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历了创新活跃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第一,产业核心技术和主导设计尚未成熟,技术、产业化和市场风险都比较大。第二,产业化是关键。对后发国家而言,有些技术起点不低,但产业化困难,往往站在科技或技术领跑线上,却输在产业化起点上。第三,知识产权密集,标准竞争激烈。要求有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必须严格遵循科技创新规律。第四,需要政府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十年磨一剑”,正处于技术尚不成熟、产业垄断尚未形成、商业模式还未确定阶段,可以为后发国家或地区提供“弯道超车”的难得机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处于产业生命周期萌芽与兴起阶段,由“技术跟踪者”转变为“技术领跑者”跨越难度高;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主导设计尚未定型,产业化风险和融资缺口大,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的自发行为,政府培育引导作用不可替代。

二、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向

在国家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我国各省(市)积极行动,纷纷编制发展规划或推出行动方案,出台各项政策举措,成为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重要手段,如表1所示。表1主要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向地区产业方向发展目标具体措施浙江九大领域:生物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新材料及核电产业等。其中物联网、生物产业及新能源为三大重点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投入年增长超过15%;新设转型升级办公室,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江苏六大领域: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节能环保、物联网到2012年,新兴产业实现“四化”目标:①人才国际化;②技术高端化。技术对外依存度小于50%,培育500家重点创新型企业;③产业规模化。六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过30%,增加值占GDP比重15%;④发展集约化。重点发展30条新兴产业产业链,培育30个省级以上新兴产业特色基地新增创投基金10亿元,加上原有用于扶持新兴产业的专项资金,总额突破30亿广东11个产业: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核电装备、风电、生物制药等到“十二五”末,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形成万亿产业规模,珠三角成为全球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基地和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实施百亿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按重大产业基地、重点企业、关键技术、重大项目、重点产品等给予支持北京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互联网、智能电网、低碳技术、空间信息、生物医药等引领中国战略性新型产业,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首批4只创业投资基金规模10亿元。

(一)江苏省

江苏省新兴产业总量大,技术层次提升快,竞争力增强,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六大新兴产业体系。2010年,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比重23%,突破2万亿元大关。其中,太阳能电池产量、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50%,节能环保、医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目前,光伏企业已形成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有5家光伏企业进入世界前20强。无锡尚德光伏产品生产规模全国最大;有17家新医药企业进入全国百强,扬子江药业销售和利润列全国同行业第一。在技术水平方面,电池转换效率居世界前列;重组人胰岛素、血管内皮抑素等基因工程药物率先上市;转基因育种技术全国领先;基因芯片、抗体诊断等生物医药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半导体照明用二代化合物、MO源和T300碳纤维等高端关键材料取得新突破,并实现批量生产。新材料产业拥有20个中国名牌、11件驰名商标。在全国20家上市的集成电路企业中,江苏省拥有6家。主要做法是:

1.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大力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和国际化,集中力量发展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产业等核心产品群,以及最具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的龙头项目。

2.出台《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2011年,江苏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研发投入力争突破千亿,集中力量组织100项重大技术攻关、50项前瞻性技术研发、50个重大高端产品开发,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2.6万亿元。到2012年,六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30%,新兴产业领域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和主要增长点。

3.确定六大重点领域。(1)新能源。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生物质能和核电装备等四大类产业领域。(2)新材料。重点发展纳米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和新型金属材料等10类重点材料。(3)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重点发展生物能源、生物工业、生物农业和生物环保,以及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小分子药物、生物试剂、医用材料、医疗器械等产品集群。(4)节能环保。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等产业。(5)软件和服务外包。重点发展基础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数字内容,以及研发设计、生物医药、动漫创意、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等五大外包服务。(6)物联网。重点发展物联网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带动产业,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和智能电网四大示范工程,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环保和智能灾害防控四大示范工程,智能医护和智能家居两大示范工程。(7)智能电网。重点发展新能源并网及控制设备、智能电网储能设备、智能输变电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智能调度通信系统六大装备。(8)新能源汽车。其中,城市公共交通重点开发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天然气大中型客车,园区用车重点发展观光客车和短途交通客车,市政、邮政、电力等特种公用行业重点发展纯电动、混合动力轻型商务专用车。

(二)上海市

上海市率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一五”期间已承担大型客机、核电、高档数控机床、载人航天等百项高新技术任务,并相继启动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等9个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2010年产值规模超过8400亿元,预计2011年突破1万亿元。主要做法是:

1.明确发展重点领域。已确定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九大重点领域。2010年新增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三大重点发展领域。

2.实施一批专项工程。加快编制节能环保和民用航天领域行动方案,抓紧实施民用航空、海洋工程装备、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制品与医疗器械等一批专项工程,坚持以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3.推动产业基地集聚。积极培育高效节能、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大气环境治理等先导产业;着力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全市设立41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明确规划布局和支持政策。积极推进项目主体与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在沪央企、科研院所等对接,加强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接,提升项目集聚及配套能力。

4.设立产业化专项资金。上海市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设立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实施专项资金管理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息服务业等“1+4”扶持政策。积极探索推进风险投资与重大项目对接、重点项目单位投融资试点。目前,上海市已成立新能源、新材料等5个创投基金,在新一代信息、生物两个领域推出首批12家合作基金,重点投向早中期企业。

5.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促成联合国工发组织“高新技术创新发展中心”与“国际工业和信息促进中心”落户,并与国内金融机构联合,为有潜力的公司提供金融支持,确保相关企业的新兴技术有效转化,致力打造高端制造、创新驱动、品牌引领、低碳发展、效益优先的新型产业体系。

(三)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