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16814900000039

第39章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6)

下面一连讲八首杜甫的五律,从《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到《夜宴左氏庄》,这八首都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可是也都很成熟,不妨进行比较,很有意思。我翻了一下,《杜诗镜铨》的评和注比较简单,比如《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只有寥寥几个注,一个评语也没有。说明什么?说明这首诗不好,是一首纯粹的应酬之作。“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为什么说这首是应酬之作?严格说,诗里没有多少实际内容。其实就是两个不大的官儿请客,杜甫参加宴集。首两句平常,略有敷衍泛泛的意思,“客心”指诗人之心。宴会的地点很好,水清,景致也好,诗人把一切烦恼不快都忘怀了。中间四句写实,不过是应酬。“掾曹”指刘九法曹,“联璧”兼指刘、郑。“华筵直一金”写宴会很铺张,不过有点凑韵的意思。在唐朝说宴会,说一个人花钱奢侈,动辄用“万钱”,《饮中八仙歌》不就说“左相日兴费万钱”嘛,一金即万钱。这句为了协韵,就用一金。最后两句,写宴会上的音乐。在唐宋,凡有宴会,必有音乐。宴会的音乐好到什么程度?我估计也没什么特色,所以杜甫末了用虚笔,“泓下亦龙吟”,谁听过龙吟啊。因此我说这是地道的应酬诗,是思想价值比较差的一首。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氈。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就比上一首好。好在什么地方?“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首二句很平常,“秋水”指城外的水,“沟洫”是护城河,“城隅”用《诗经·郑风》“俟我于城隅”。第二句说从城犄角儿划进一小船。这是从城外往城里写,城内外的水相通,坐船可以进出城。中间四句不太像城里的景象,仇注引《一统志》“南池在济宁城东南隅”,南池这块水可能连接城里城外,看景致还有点野趣,不是在繁华闹市开人工湖,还是自然景象。我认为第二句“城隅进小船”写的挺好,这种手法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有类似的地方。孟诗开头“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然后就上路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刚出城,看到远远的农村那边一片树林,等快到目的地了,回头一看,“青山郭外斜”。绿树、青山二句的境界好像跟这里的杜诗有点接近。林庚先生讲唐诗,在课堂上大谈“绿树、青山”二句,认为好。我理解所谓好,就是指用的辞藻不像谢灵运、鲍照等六朝诗人那样,写景致堆积辞藻,而杜诗写的朴实。“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挺有意思,诗人旁观池边有人洗马,这是眼睛看到的动作。第四句是听觉,请注意“看”是动词,而“乱”这里也作动词用。正因为树林多、蝉多,尤其黄昏时,蝉不是一个节奏,不同节奏的蝉同时在鸣,节奏不合拍,所以说“乱鸣蝉”。“菱熟经时雨”,时令接近秋天,菱芡之类的果实成熟了,“经时雨”,就是“好雨知时节”。这句虽写秋景,却显出生趣;而“蒲荒八月天”是开阔的大场面,中秋以后蒲草就一点点荒芜了,秋天的衰飒气象逐渐蔓延开来。“晨朝降白露”,点明节气,正是白露节的前夕;“遥忆旧青氈”,最后一句略显弱。关于这句,古人有个说法,说是思乡,我觉得没有多少根据。这实际用了《世说新语》的典故,王献之家里半夜来小偷,主人发觉了,就对小偷说,家里的东西你随便拿,唯独“青氈”是旧物,一定留下。旧物虽然不值钱,但是有纪念意义。照我的想法,这句有个特殊的意思。可能杜甫这时家里的生计,已经跟从前不一样了。他的生活可能已经不是那种裘马放浪的生活了,又快到白露节了,回忆起家里还有“青氈”,实际带有由盛转衰的意味了,而前面的“蒲荒八月天”也有衰兆的意思。当然,这也是我的臆测。总之,最后的结尾不算太理想。我个人有个判断,特别是五律,如果七、八句写得好,证明诗的水平高。换句话说,水平高的人写诗,不会让七、八的收句弱。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跟上一首的对象是同一人,上一首和许主簿一块儿出游,这一首请他来喝酒。此诗有点幽默感,这得从后四句说起。“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贤人”是褒义词,可“贤人酒”是比较次的酒,酒有点浑浊。“贤”跟“圣”相对,“圣”是比较好的酒。《羌村三首》里就说“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浊复清”,这里的浊酒就是“贤人酒”。“座对贤人酒”意思说我请你来喝酒,可是我这儿的酒不是最上品的,用“贤人”表示谦虚。“门听长者车”,用《汉书·陈平传》的典故。陈平家里很穷,但外边老有阔人的车走过,“长者”总之指那种有权有钱有势的人。这句意思是诗人老怕人家不来,又赶上下雨,请人喝酒,酒也不怎么样,但诗人老注意外边的动静,看看客人是否来了。然后再客气一下,“相邀愧泥泞”,下雨请你来,大概客人也不好意思不来,真要坐车来,从大门口走到屋里,路上还很泥淖。实在很惭愧,路不好走,但真心希望客人能来,“骑马到阶除”,不一定摆谱坐车,你骑马来,可以直接进门,到门口的台阶。再看前四句,颇有幽默感。先是聚云阴天,然后雷雨就来了,雷电交加,震雷骤雨,确实写得好。“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雨还没下,但从泰山那边,山里的云就起来了,云简直像山峰一样,天空一下子浓云密布。“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一个震雷,一下把燕子的窝都震翻了,真有震撼力,写的好极了;然后,骤雨倾泻而下。此处体物非常细腻,一般下大雨之前,空气湿度大,温度并不低,闷得很。因此鱼都浮到水面,甚至露出头,张嘴透气。可是意想不到的大雨把鱼从水面砸到水底去了,一下把鱼都打沉了。可见前四句的警语是非常有层次的。在这种震雷骤雨的情况下,诗人还希望客人来喝酒,所以后四句就用带有一点儿诙谐的笔调把这首诗写了。这首诗从水平、技巧、意思来说,都不错。

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巳上人茅斋》带有一点隐逸诗的意味。过去我们一提唐朝人学陶渊明,就说王、孟、韦、柳,实际上王、孟属于盛唐,他们的诗写山水、写园林,固然跟陶渊明接近,但气象还是盛唐时代的气息。孟浩然还多少有些隐逸,但王维那是有钱人住别墅的感觉,王诗还是《左传》里的话,“其乐也融融”、“其乐也泄泄”,给人比较温暖的感觉,气象不是很衰飒。而学陶渊明另外的一面,是中唐的孟郊、贾岛、姚合,一直到北宋初年的林和靖、梅圣俞,然后到南宋的四灵,带有一点隐逸气。好的一面,是有林下之风;不好的一面,用苏东坡的话说,就是有点酸。《唐诗三百首》选了一首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很有名,那就带有一点隐逸的林下之风。

《巳上人茅斋》写一个隐居、有文化的和尚的茅庵,但诗人去找他,并不是谈禅、谈佛学,“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巳上人是个诗僧,不是世俗的和尚,所以七、八两句才有着落。“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住的房子、内宅很深很深的,在园林的深处,偏僻幽静,而且主人待客又是非常的热情。然后写外景,“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我赞同朱鹤龄的注,莲花最好的不是粉红色,而是白色最漂亮。江莲在水上被风吹摆动,就好像一个仙风道骨的道人在那儿摇白羽扇。“天棘”经过好多注家的考证,我们姑且从《杜诗详注》,指天门冬,这是一种中药,爬蔓的,所以说“蔓青丝”。我为什么说这首诗有点像中晚唐诗,甚至于有点像隐逸诗?当然,宋朝初年九僧的诗,我们看的太少了,看不到了,但是林和靖、梅圣俞、四灵的诗,还是可以看到。隐逸意味如何体现?得用具体的东西来体现,请看诗里写了枕簟、茶瓜、江莲,天棘这词很生僻,而且用的典故也是和尚的典故。“茅斋”,诗的表象就带有那种山林的隐逸之风,这诗开后来隐逸诗派的先河,跟陶诗不完全一样,它在很工整、很细腻的描写之中有种萧疏散淡的气质。“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许询是晋朝玄言诗的代表人物,这里杜甫自况,杜甫说,我来访问您,您就好比是东晋的高僧支遁,那是有学问、佛法上乘、文化素养很深的僧人,这里把支遁比巳上人。

真正的好诗在后面,一般的杜诗选本选《房兵曹胡马》、《画鹰》、《夜宴左氏庄》的比较多,这是最好的诗,我对《夜宴左氏庄》非常欣赏。而《过宋员外之问旧庄》那首还不算太好。不过杜甫大概由于世交的关系,对宋之问还是有一定感情的,尽管很多人对宋之问的人品有微词。不过杜诗不涉及宋之问本人,诗里写了沧桑之感、今昔之感。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写一匹马。“胡马大宛名”的“宛”读yuān,有的人读wǎn,那就错了。这个字也念wǎn,但那是地名,河南的宛城,《三国演义》里曹操和张绣打仗的地名,过去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史记》里“大宛列传”的“宛”不能念wǎn。杜诗这里如果是仄声字,那就失粘了。杜诗是最讲究的,不可能出这种错误。“胡马大宛名”,先说马的来路,没见过这匹马,但听说是西域来的所谓汗血马,好马、骏马;“锋棱瘦骨成”,第一印象,这马不是肥马,不是养膘的马。然后具体写形象,“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由形象逐渐转入神。后四句全写其神。一般来说,律诗前四句多作景语,后四句多作情语。这首咏马诗自然是咏物诗了,按规矩先写形、后写神,而后四句写神的太精彩了。“所向无空阔”,这马哪儿都能去,不论多荒远的地方,照应最后一句。还有一层意思,即使在闹市,马也可以如入无人之境。请注意,写马之神,还转入人,“真堪托死生”,如果主人骑上,把身家性命交给它,也没错的,这马太棒了。“骁腾有如此”,这么一匹骏马,“骁”是勇,“腾”是飞,马的精神状态、体力、能力,全都十全十美。这句不是虚的,末句又结合到人,“万里可横行”,如果主人骑上这马,哪儿都能去。杜诗的用笔技巧真是高啊,看《房兵曹胡马》的题目,有人有马,这马是有主的,不是野马,而且这是主人物色的一匹名马。所以先从马的来历写起,然后写马的形,从马的大轮廓写到耳朵和马蹄。即使没真看见马跑,但感觉马跑起来四条腿悬空,就像飞起来一样。然后再联系人,这样的骏马是可以托付性命的,后四句一句马、一句人,这首诗不但针线密极了,而且气势非常磅礴。有一次我跟周一良先生聊天,他问我当年念诗,从什么地方入手,我说当时父亲教我念诗,就让我念杜诗。周先生说,他对杜诗不熟,但“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这样的句子是脱口而出的,说写马写得太神了,可见周先生也很欣赏这两句。

朱自清先生有篇文章叫《论逼真与如画》,说往往形容自然景物如画,而画又很逼真,像真的一样。这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文艺作品。这首杜诗《画鹰》明确了不是真鹰,可是尽量用逼真的写法来写。“素练风霜起”,逼真到画的鹰如同活了一般。我父亲当时给我讲杜诗,认为“素练”应该是白金属的银链子,但我后来细想,认为不合适。朱鹤龄等说“素练”是画纸,画鹰的绢帛,应为确解。我想到,谢朓的名句“澄江静如练”的“练”,不能通“金”字旁的链,所以把“素练”讲成“绦镟”是不合适的。《论语》里说“绘事后素”,可见“素”是过去用来画画的,“澄江静如练”的“练”肯定是指白的丝织品。显然“素练”即指画画的绢帛。老杜真是天才,不止画的鹰栩栩如生,连“素练”都“风霜起”。画鹰之前,绢帛纸上居然出现了风霜的气氛,有意把风霜提在画鹰以前,有一种造势的作用,可知鹰的栩栩如生乃是必然。然后点明,“苍鹰画作殊”,我认为“画作”是一个词,指绘画的作品,这幅绘画作品太高明了,太不同寻常了,绝非凡品。“身思狡兔”,看鹰在架上好像要飞,实际画上没有狡兔,诗人这是替鹰在想象;而鹰的眼睛“侧目似愁胡”,就好像猿猴的眼神,“胡”,猢狲。“絛镟光堪摘”,“絛”就是素练,“镟”是许多小环连接起来。“光堪摘”还是指闪亮的链条,很有立体感。“轩楹势可呼”,“轩”是窗户,“楹”是柱子,鹰所在的背景是临窗的地方,看那个意思简直就是呼之即来。“何当击凡鸟”,最后相像,如果这是真鹰,让它出去击凡鸟,它一定可以不负众望,“毛血洒平芜”。

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衣露静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