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16814900000009

第9章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2)

我讲苏轼此词,最不喜欢的讲法就是“活见鬼”,“故国神游”明明是东坡自己游赤壁。东坡未必不知道黄州赤壁不是赤壁之战的旧地,所以说“人道是”。他不过是借传说发挥自己的思想。“故国神游”,不是周瑜、孙权、诸葛亮等人神游故国。北大一位教授说自己能把诗词歌赋都翻译成英文,他说自己发现故国神游,不光有周瑜、孙权、诸葛亮,还有小乔。我最反对这样“活见鬼”的讲法。

周邦彦何以是词中杜甫,就举他最好的小令--《浣溪沙》: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龙榆生没选这一首,文研所《唐宋词选》选了。词写一位思妇,惦记远方的游子。天气晴朗,澄澈无边,天气越好,越显得自己的孤独。但春天已经过去了,芳草已到天涯,不知人在何处。登楼只为望远,但还是不要望吧,因为望也无益。时光过得真快,春天一晃就过去了。“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意思很深,燕子衔泥正忙,因为小燕要出生,但游子还不知道在哪里,杜鹃的啼声是“不如归去”,不忍心听杜鹃如此的啼鸣。这是标准的婉约。含蓄到字面上看不出来,表面上很清新,但越读越深。婉约与沉郁,本是同类的,沉郁浓度更大,婉约明快一些,表面上清新一些。以上主要是通过宋词来讲沉郁顿挫。

下面就回到《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此诗仇注分段太琐碎,我们分三大段。开头到“放歌”为第一段。“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稷与契,都不是一般人敢比拟的,但杜甫仍“窃比”,尽管实现不了,杜甫还是满怀希望有一天可以实现。此诗和《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不同,后者只是发个人的牢骚,此诗思想进步了,“穷年忧黎元”,所忧的事更多了。《登慈恩寺塔》虽说“百忧”,但不具体,只是说“黄鹄”,虽有志向,但没有出路。此诗远远超出前面两首诗,他说自己比拟不伦,尽管实现不了--“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头发都白了,也没有碰到机遇。“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真要死了也就罢了,现在没死,所以窃比圣贤的愿望,还希望有朝一日得到实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所忧者,老百姓,不仅仅是自己了。穷年,是一年到头的意思。我的“拙”与“愚”,被“同学翁”取笑,他们一个个都飞黄腾达了,我却越来越不行,可我的志向反而更坚定了,所以是“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我并非不想隐居于江湖,好好过我自己的日子,但是“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杜甫赶上开元的好时代,并不觉得社会完全没有希望,不忍舍之而去。“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现在的朝廷并非无人,好比大厦,并不缺我这根料,但是“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我既然是唐朝子民,就要忠实于朝廷,本性就是如此。尽管处处碰壁,仍要知其不可而为之。“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如今社会上的人,都是只管自己,即《登慈恩寺塔》“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之意。“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世上都是蝼蚁,何必要学海中的大鲸?请看这里有多少层转折?真是一句一转。“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因此我懂得了人生的道理,蝼蚁需要去逢迎权贵,要想在这个社会上混下去,就要巴结权贵,而我偏不想去巴结。“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所以倒霉至今,我也不想就这样被尘埃所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但是很惭愧,我学不了巢父、许由,他们是天子之尊都不屑于去干,而我还想着给朝廷做点事。我只有放歌表达内心的郁闷。这一段,不说一句一转,至少两句一转,顿挫一次,意思便深入一层,把灵魂深处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这就叫“沉郁”。

第二段是写实,杜甫走过骊山时,是最冷的天气。从长安向奉先走,山都会被吹裂,“天衢”这里指天空,“天衢阴峥嵘”(zhēnghéng),天阴得很厉害。“客子中夜发”,半夜动身回家。“霜严衣带断”,天太冷了,衣带都断了,手指冻得无法屈伸,无法把带子结起来。“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嵲。”诗人在旅途上艰难跋涉,到山上一看,皇帝正在山上避寒享乐。“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天阴沉沉的,到快亮时,漫天大雾,写得很现实,山路滑而难行。“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山上却很温暖,瑶池蒸汽很足,卫士枪刀撞碰的声音都可以听到。“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留,耽溺也,君臣沉溺在欢娱之中,音乐的声音很大且错综复杂,不是单一的某种声音。殷,大也。“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山上欢宴的都是高官,绝无普通百姓,辛苦赶路的人当然更与之无缘。“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这些官员,所接受的赏赐,都是老百姓受累挨冻所置办的,“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你看程砚秋的《荒山泪》就知道,剥削到残酷的程度,才把织成的丝织品收敛到一起,进贡到京城里。下面又是一个顿挫--“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当初皇帝把值钱的东西赐给你们这些大臣,是希望你们精心治国,让老百姓有饭吃,如果你们不明白皇帝的用心,难道皇帝就白白扔掉这些东西吗?实际上,拿到这些赏赐的人,根本没有想到老百姓,所以你看这对比多鲜明!一面要“鞭挞其夫家”,一方面“君岂弃此物”。虽然回护皇帝,其实这些东西,就是等于白扔了。“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你们这些人中,有点良心的人,应该内心惭愧。这么多的人,都占好处了,都接受了残酷剥削百姓所得的东西,其中但凡有一个人有良心,想想是应该后怕的!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杜甫在《五百字》里所体现的的思想深度,已经超过了李白,李白最有人民性的话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深度超过了李白,这是一贯的,甚至到了夔州,他仍然是写“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可见,杜甫“忧黎元”的思想,到死都是这样,对下层社会不但同情,而且要挽救。杜甫是“杜陵有布衣”,一个工部检校员外郎算什么?无权无钱,但他有这样的心愿。白居易有这个思想,但比他浅,没他这么沉郁,这么深。李白谈不上什么沉郁顿挫。李白最有人民性的作品也比不上老杜,韦应物“邑有流亡愧俸钱”,也只如此而已。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这是说一般的朝臣,还留着余地,下面就是鞭挞了--“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都在皇亲国戚的手里。“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神仙是指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宫中后妃之类。“玉质”,人漂亮。他们在骊山上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行人是“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对比很鲜明。“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冬天能吃到“霜橙香橘”,这在古时很不容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最近我看汪少华《古诗文词义训释十四讲》一书,认为此处的“臭”,就是腐败之臭,不能讲成香味儿,不是《大学》“恶恶臭”。此处就是指朱门挥霍,酒肉腐败。“路有冻死骨”,是写实,不是抽象的话,如此严寒的道路,冻死是很可能的。“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对比如此强烈,我无法再写了。这第二段从旅途过骊山,写骊山上的情况。有人说,老杜也没参加,何以见得如此清楚?大概朝廷挥霍之状,当时百姓都清楚。

第三段,“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车到水边,然后要过桥。“群水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水势很凶,幸好桥没断,走在上面吱嘎作响,很危险。“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行李,是泛指行旅之人。“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希望回家与家人同生共死。回家入门,就听见满室哭声,幼子竟饿死了。“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我宁可不哭了,但邻居都看不下去,为我哀痛。这又是沉郁顿挫。“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我惭愧自己为人父,却让幼子饿死。“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今年收成还不错,但太穷的人总有意外。“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我在百姓中还是特殊的,不纳税,也不用被征去当兵,即便如此,幼子还被活活饿死,那一般老百姓当然会更难过,更不满。“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失业是专指农民丢掉土地,参见《汉书·食货志》,我写过文章。想想那些失去土地的人,在边境当兵的人。“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我的忧愁与终南山一样高,“澒洞不可掇”,是说愁很大,大得无边。掇,出于《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用手摘。《说文》:掇,拾也。在现代汉语里有“拾掇”一词。《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宋杨简《慈湖诗传》认为掇是掐的意思。林庚先生翻译《诗经》此句为“捡大的掐”,这是我提供的。“掐”是后起字,“拾”便是古写的掐,从“合”的字,读“掐”的很多,如“恰”、“洽”。

限于时间,《哀江头》今天就不讲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卫、霍,很厉害,《哀江头》对杨贵妃的态度不一样,我向俞先生请教,他说《哀江头》主要反映的是民族矛盾,对杨贵妃有原谅、同情之意。杜甫下笔是有分寸的。在《五百字》中是批评的,在《北征》中也斥为褒姒、妲己,同样是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