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7天养好你自己
16859000000028

第28章 星期日健康课(5)

经常按摩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血补气,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并能治疗腰痛、肾寒、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

掌擦法: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意念守住命门穴约10分钟即可。

采阳消阴法:方法是背部对着太阳,意念中太阳的光、能、热源源不断地进入命门穴,心意必须内注命门,时间约15分钟。

5.百会穴

百会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上。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锻炼,可开发人的潜能,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青春不老,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中风失语、阴挺等症。

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108下。

扣击法:用空拳轻轻扣击百会穴,每次108下。

意守法: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感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

采气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会穴打开,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和阳光清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百会进入体内,时间约10分钟。

6.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若突起骨不太明显,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大椎为督脉经穴,主治头项强痛、咳嗽、气喘之症。由于寒气大多是从大椎处侵入的,因此经常敲打大椎穴,也能够防止风寒感冒的发生。

防治感冒:在大椎处刮痧(要刮出痧点)或拔火罐(留罐10分钟,如有咳嗽可在双侧肺俞加拔火罐);淋浴时也可用水柱冲击大椎处,水温需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烫伤局部皮肤为度。

治落枕及颈肩不适:在大椎处涂上红花油类具有治疗跌打损伤作用的按摩油,然后拔罐并留罐10分钟即可。肩部也可加拔几只火罐,则效果更好。

治粉刺:采用刺血加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穴,随即加拔火罐,以出血为度,10分钟左右起罐。3~5天进行一次治疗,可活血通络、祛毒养颜。

以指压法治疗颈椎病,具体顺序和手法如下:首先按揉风池和颈椎两侧,然后从上而下擦抹颈椎,两掌相对按摩颈项两侧,接下来按压大椎,按揉肩井,最后按揉合谷。在施行上法时,可以配合做颈部锻炼:两手握住颈部,向前后左右方向做伸屈及旋转运动。

7.神阙穴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因此,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脱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逆时针揉转,每次360下。

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想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

意守法: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阙,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8.血海穴

血海穴在膝关节内侧,位于膝盖髌骨上方两寸。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位置很好找,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

血海穴属于脾经,是养血的经络,女人养血很重要,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有助于祛除面部雀斑。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穴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按摩的时间最好选在每天上午9~11点,因为这个时段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呈上升趋势,所以按揉此穴就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9.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按摩肾俞穴可以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

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止。

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

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按揉肾俞穴对治疗腰膝酸软有一定的效果。

增强肾功能,双手拇指点按肾俞穴50次,以感觉胀痛为宜。

突发心绞痛时,只要用右手拇指按揉疼痛侧肾俞穴,便可迅速止痛。

10.膻中穴

膻中穴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

这个穴位按压起来感觉较硬,需要边按边旋转,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这个穴位按压起来比较方便,只要加大力度,隔着衣服按压也不会影响效果。平日在空闲时或乘车时,都可以对它进行按压。

11.气海穴

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

气海穴是补气的要穴。气海,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盛之气,因此,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所以得名气海。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是强调该穴的保健养生作用。

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就像一对好姐妹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的子宫、男性的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

刺激该穴时,要求我们和呼吸结合起来,先排空大小便,换上宽松的衣服,放松腹部。然后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下压,同时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6秒钟之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地重复,可以很好地填精补肾,让人每天都有饱满的精力。

找不准穴位没关系,随意按揉也保健

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保健中,认准穴位是个“技术活”,按准了能健康长寿。但是如果能掌握以下几种保健方法,就算只是随便揉揉,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1.头部

用手指或梳子从额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早晨起来后为梳头的最佳时间,古时候被称为“栉发”。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条经络都会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使这些穴位得到按摩和针灸同样的刺激,达到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的功效。

2.双耳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耳朵就像一个倒立在子宫中的胎儿,耳垂代表头眼部,耳外缘为躯干及四肢,内侧是内脏器官。揉按耳朵的不同部位,就能对其所对应的躯体或内脏器官起到保健作用。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因此,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过10分钟。

3.鼻翼两侧

经络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善。

4.外眼角

经络位置:足少阳胆经。

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

5.上肢

上肢部位为“手三阴手三阳”之脉的要道,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重要部位。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从上内侧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内关穴);从外侧腕部(外关穴)至肩部(肩井穴)。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6.脊椎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俞、肾俞,属阳经汇集之处。护好后背,不受寒凉,身体则不易患病。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

每日早晚按摩腰部,使腰部发热,则能强肾壮腰,对治疗肾虚腰痛、风湿腰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等腰部疾患有良效。骶尾部为人体“大树之根”,按摩骶尾部长强穴,每日早晚各60次,有治疗腰骶痛、改善性功能之疗效。

7.肩窝

经络位置:手少阳三焦经。

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对于面部痤疮、酒渣鼻、皮肤虚浮等症有较好疗效。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

8.腋窝

按腋窝宁神宽心胸。腋窝是人们平时很少触及的部位。中医认为腋窝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极泉,针灸或按摩极泉有宽胸宁神的功效。西医则发现,腋窝处不仅有动静脉血管,还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因此,常按腋窝,可以改善血液供应、刺激淋巴,提高免疫力。

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腋窝各15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腋窝,每次持续3~5分钟即可,手法必须轻柔,以免损伤局部的血管和神经;二是弹拨,抬高一侧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关节处,用中指轻弹腋窝底,可时快时慢变换节奏,并左右交替进行。

9.前胸

拍前胸提高肺功能。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可以采取虚掌轻叩轻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但应当注意的是,胸腔下有心肺等脏器,要注意力道,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10.小指尖端

经络位置:手少阴心经。

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11.拇指尖端

经络位置:手太阴肺经。

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此经脉,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对面色白,指甲苍白或暗紫效果较好,同时可起到改善情绪激动、消除疲劳、减少皱纹的作用。

12.手掌中央

经络位置:手厥阴心包经。

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13.下肢

经络位置:足太阴脾经,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

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到明显酸胀。经常操作能调理脾脏功能,对面色萎黄、皮肤粗糙、毛细血管破裂有较好的作用,能有效地改善面部痤疮,同时能改善消化系统的消化功能,既可减肥,又能健体。

下肢部位为“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的要道,每日早晚拍打“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由下(三阴交穴—悬中穴)向上(足三里—阴陵泉)或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风市穴、环跳穴),如此反复拍打60次,有活血理气、舒筋通络、调理脾胃的功效。

14.大腿根部

经络位置:足厥阴肝经。

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对黄褐斑、妊娠斑、痤疮、面色晦暗、面色黑等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乳房发育,解除乳房胀痛。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

15.胁肋部

经络位置:肝胆经脉(期门、章门)交会之处。

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有舒肝理气、清肝利胆之效。对治疗肝胆疾病和岔气、肋间神经痛有效。

16.小腹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人体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理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方法,讲究的就是在醒后、睡前分别揉按小腹周围,长期坚持,可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对小腹进行适当的热敷也能达到保健效果。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每日早晚双手重叠放在脐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顺时针方向按揉60次,然后再以同样手法逆时针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