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少儿科普百问百答-植物奥秘探奇
16968700000029

第29章 植物吐水

在炎热而又潮湿的早晨,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植物的叶片尖端处,垂挂着一颗颗亮晶晶的水珠,这就是叶片吐出的水滴。

夏日清晨,常可以在许多植物(如西红柿、黄瓜、草莓等)的叶片边缘或尖端看到一颗颗晶莹的水珠。人们往往认为是露水,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露水”是叶片上一种分泌结构——排水器把体内水分以液体方式排出体外而形成的,是植物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叫“吐水现象”。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大气中水蒸气接近饱和以及无风的夜晚。因为晚上叶片上的气孔一般是关闭的,水从叶片散发出的量降低,而土壤中温度高,植物根系仍然强烈地吸水,这样,造成植物体内水分吸入量大于蒸腾消耗量,过多的水分就从叶尖或叶缘的水孔里排出来,形成水珠。在热带雨林中,植物吐水极为普遍。

不同的植物吐水量各不相同,植物吐出的水挂在叶片尖端或边缘少的仅几滴,如生长在热带的芋属植物;多的一个晚上一片叶子就可吐水20~200滴。即使是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土壤中吐水量也不一样。在湿润土壤中要比干燥土壤中多几倍,甚至十几倍。有趣的是在热带生长的雨蕉,有时它的“汗珠”会一滴滴露水总是布满整张叶片从叶上掉下来,竟像下雨一样,当地人把这种现象当作将要下雨的预兆。植物吐水不仅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有内在的规律,如果一天中蒸发的水量增加到使内部的水分供应出现“赤字”时,吐水便停止了。

植物吐出来的水珠大多是悬挂在叶尖或叶缘的大颗水珠,少数植物会出现在叶片的中脉附近;而真正的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而形成的微小水滴,它们盖在叶子表面的任何部位。

植物为什么会发生吐水现象?

答:因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总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而到了夜晚,气温降低,植物蒸发掉的水分少了,可根还在不停地吸水。当植物的“肚子”胀得吃不消时,就会把多余的水分从叶片边缘的小孔处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