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超值金版-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
17002800000025

第25章 走出亚健康,要多管齐下

亚健康状态实际上向你出示了黄牌警告,如不加重视,疾病就会接踵而来,如能加强自我保健,建立起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卫生习惯,合理膳食,科学进补,适度运动,平衡心理,就可以使自己从亚健康状态中走出来,转变为健康状态。

第一节 休息与卫生

当今社会信息万变,科技突飞猛进,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人们处在剧烈的竞争中,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疲劳也就容易发生。专家指出,超负荷作业,常致疲劳,特别是脑力疲劳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导致亚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上海来说,1994年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其他人群早死3.26岁,有16%发生在35~45岁。有一部《人到中年》的电影就是最好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体力劳动,容易忽视脑力劳动。其实脑力疲劳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提醒人们应该休息了,应及时调整而得以恢复,如无视这种警告,日积月累,过劳出现,疾病便会发生。因此,尤其科技人员应引起重视。那么,如何预防、清除体力、脑力疲劳,使自己从亚健康中走出来呢?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性和科学性。

一、学会休息

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休息是生命存在的重要环节,是健康的重要保证。因为人的生理调节是有极限的,工作和休息在自然状态中交替重复,周而复始,就好似日月星空,昼夜交替,一年四季你来我往一样。违反了这一规律就违反了自然规律,破坏了这一节律,就打破了平衡。休息是一种对健康的保养,就像自行车、汽车一样,若是风里来雨里去,不注意维护、保养,新车便会变为旧车,行程中随时会出现“抛锚”。因为工作和休息伴有人为的调节控制因素,因此,必须学会主动休息。

二、自我感觉的识别

要学会主动休息,必须学会识别疲劳。有以下几个简单方法:

长时间工作和感到压力大:有明确造成疲劳的因素,而且较长时间的存在,如工作压力大和连续工作等。

自觉精神倦怠: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写作时易出错、头昏、目眩、耳鸣、口苦无味、饭量减少,说明你的疲劳没有消除,亚健康已经发生,甚至疾病已经出现。这时千万不能“小车不倒尽管推”了,更不能靠饮咖啡、浓茶,更不能服用兴奋剂,否则就会像疲劳不堪的马儿一样,虽然可以强迫跑下去,却坚持不了多久,就会人仰马翻,累极倒地。大家所熟悉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因过度操劳,去日本讲学时,突发心脏病,倒在讲台上。

看面色:早晨起身后,应常看看自己的面色。因为“树要皮,人有脸”,面色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一般而言,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疲劳会得到消除,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说明健康状况良好。如果出现面色晦暗或萎黄无光质,口唇发白发紫,眼圈发黑等情况时,说明疲劳未消,亚健康已发生,这时候应尽快设法自我调节,适当减轻工作量,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营养。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体力性还是脑力性疲劳,最好的保养方法不是运动或加大运动量,而是休息!休息!好好休息!

看头发:健康的发质应该是乌黑发亮,脱落少。如头发枯黄、蓬松,提示营养不良,如早晨梳理时脱落多、欠光泽,说明有疲劳存在。

乏食欲:疲劳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食之无味,甚至无食欲,时常不感觉饥饿,加之舌苔颜色改变,如变深红、淡白或黄腻,这时候应该警惕,重视调节、保养。

三、不可等到累了再休息

以往认为累了才休息,这是不对的。因为当你感到已经累了,实际上你已进入疲劳期,因为你失去了主动自我调节的能力。根据生物学原理,生物钟是一个主动自我调节的过程,而被动(甚至被迫)休息,对及时消除疲劳,恢复自我主动调节功能是不利的。主动休息,主动建立或遵循生物钟的自然法则,就能充分发挥和及时协调全身器官功能,增强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保持旺盛充沛的精力,提高办事效率,也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什么是休息?行为的变化就是休息,是适时消除疲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所有的休息方法中充足的睡眠是最佳的方法。因为人体通过充足的睡眠,能使组织细胞合成增加,使神经、体液、心理、精神、内分泌、体内激素等得到主动恢复与平衡,体内“垃圾”消除能力增强。

四、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人体的精神状态变化一天之内有三高二低时期的动态变化现象:三高期常常分别在上午8:00~11:00,下午14:00~17:00,晚间19:30~21:30,二低时期常常在中午12:30~13:30(尤其有午休习惯者),夜间23:30~凌晨4:45.

因此,如能利用这种起落变化,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是建立有规律生活的最好办法,既能保持大脑良好的活动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和潜能,又能增进健康,预防亚健康状态发生。当然,对特殊职业或工作性质的人,则应根据自己的生物钟状态和最佳起落变化来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学会自我训练和交替地使用人体各部位,做到既有规律性,又能起到对特定器官的抗疲劳的作用。

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就是重视每一天的过程。尤其是中老年人,醒来后赖一会儿床(3~5分钟),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保健措施。

为了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特别是高血压病、严重颈椎病的人,醒后赖一会儿床,先动动手脚,双手擦擦脸,接着慢慢起床穿衣,起床后不要屁股朝天头朝地系鞋带。应坐下来再系鞋带。然后再开始一天的活动,接着晨饮一杯水(温开水,最好200~300ml)白天6~8杯水。

养成定时大便的良好卫生习惯(晨便或晚便),对健康十分有益。保持大便通畅。平时观察大便的外形质地,如有异常及早查治。

刷牙漱口,最好实行三三制,即每日刷三次牙,每次3分钟。

冷温水浴,夏天最好天天洗。冬秋春天2天一次,尤其冬天2~3天一次为佳,因为冬天皮肤上皮细胞代谢较春夏慢,如天天洗浴,有许多老年人感到皮肤干糙发痒,其实不是皮肤病,而是洗浴太勤所致,因为破坏了正常皮肤的保护层。千万不要认为天天洗浴甚至一天洗多次是好事。

应及时注意护肤,根据自己的皮肤特点,选择干性、中性、油性护肤用品。

就餐时,应细嚼慢咽。

不吸烟、少喝酒、学会午睡、晚间热水泡足,过好适度和谐的性生活。

第二节 合理膳食

民以食为天。人每天都需要进食,以吸收各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所以合理膳食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是合理膳食呢?用两句话十个字来说:第一句话叫做一、二、三、四、五,第二句话就是红、黄、绿、白、黑。记住这两句话十个字就是科学的合理膳食。

一、科学膳食之一二三四五

“一”就是每天一袋牛奶。应从一岁开始,终身不断“奶”。我们看到,每日喝牛奶的小孩长大了个子高、不缺钙、不缺营养、智力好,中老年人喝了,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痛、腿痛、腿抽筋没有了。所以日本有句话叫“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

“二”就是250~350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6~8两主食。这是人类能量转换和代谢的主要方式和特性。有句话很有道理就是“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人会变胖”。

“三”就是三份高蛋白。饮食应该荤素搭配,不能光吃素,也不能光吃肉。蛋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份就好,不多不少。比如说,一份就是十两瘦肉或二两鱼虾,或三两鸡和鸭,或一个大鸡蛋,或二两豆腐或半两黄豆。一天三份,交替搭配不重复。动物蛋白质中,数鱼类蛋白好。植物蛋白质中数黄豆好。

“四”就是四句话:粗细搭配,不咸不甜,饭饱八分,走路慢跑。一个礼拜吃三四次粗粮,玉米、红薯、棒子面、大麦粉,佐料甜咸适中,吃完饭有点饿,还想吃,这就是八分饱,平常出去走走路,上下楼梯爬一爬。

“五”就是500克蔬菜和水果。常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甚至一些稀有元素,可以防癌。调查资料表明,能减少癌症一半以上。

二、科学膳食之红黄绿白黑

“红”就是一天一个西红柿,能使前列腺癌减少45%,还可以吃红薯,少吃些红葡萄酒、红辣椒、红茶等。

“黄”就是生活中常吃的胡萝卜、老玉米、西瓜、南瓜、黄色的蔬菜,因为含维生素A较多。

“绿”就是指绿色瓜果、黄瓜、丝瓜、绿叶蔬菜类、绿茶等。绿茶能抗氧自由基、抗衰老,减少肿瘤和动脉硬化。

“白”就是燕麦粉、燕麦片,能通便、降脂,同时对糖尿病、减肥效果好。真是价廉物美、作用大。

“黑”就是黑木耳、黑芝麻、黑大豆、菌菇类,可以改善血黏度,防血栓、乌发质、提精神、抗衰老、防癌症。

第三节 适当进补

进补又称体质调理,中医尤为重视。体质调理有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这里仅介绍一点常识和滋补品在调补时需注意的问题。

螺旋藻:螺旋藻是一种螺旋形藻类植物,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高温的碱性湖水中,已有35亿年的历史,是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常食用之,长寿者多。据分析,含多种维生素和稀有元素。同时含有丰富的亚麻酸,能预防心脑血管疾患。总之,具有五大功能:免疫调节、抑制肿瘤、调节血脂、抗疲劳、耐缺氧。适用于营养不平衡,运动少,生活节奏快以及亚健康状态人群。

人参:传统医学认为,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肺益脾,养心宁神,生津止咳,益智明目,扶正祛邪之功效。因为其含有30种人参皂苷,16种氨基酸,12种微量元素,多种糖类、维生素、黄酮类物质以及酶等人体需要的物质。人参的种类也很多,野生者,即野山参,效果最佳。移山参,与野山参相近。朝鲜的高丽参与红参相似,补益强,振阳好。西洋参,性寒凉,具有补气养阴、清虚火、生津液等功能,适用于疲乏无力,津少口渴,气阴不足,肺虚咳,虚热、烦躁等症。红参,性偏温,能振阳,适用于脾肺气虚,气阴不足,大力参与西洋参相似。条参(参根)、参须(须根)为一般补气之用。使用时,因人而异,应对“症”用参。

蜂王浆或粉:味甘性平,益肝健脾,适用于病后虚弱,营养不良,老年体衰等。

阿胶:味甘性平,滋阴润肺,补血补气。水解可得多种氨基酸,润肌肤,促进钙的吸收。

冬虫夏草:味甘性温,补肾肺,定咳喘,有一定壮阳、抗癌作用。

配伍方剂: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不同状况、不同时令进补。

第四节 适度运动

森林里有狼有鹿,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把狼消灭了,认为这样就把鹿保住了,哪知道适得其反。几年以后,鹿因为没有狼,吃饱就躺在草地上,休息晒太阳,结果鹿变得胖起来了,鹿成胖鹿,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自身疾病越来越多,死得越早,结果鹿群越来越少,快要到自己消灭、自动绝种了。

怎么办呢?派医生给鹿治病,谁能给鹿治病呢?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把狼请回来,重新买了狼放在树林里,狼一来就吃鹿,鹿就跑,狼追鹿跑,在这样的过程中,鹿锻炼了身体。自然界就是这样非常奇妙,就是在这么互相竞争中,各自得到提高。

所以离开运动反而糟了,鹿死得更快,有了狼,狼变成鹿的医生了。

第五节 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我们保健最主要而且最重要的措施,其作用超过一切保健作用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就是抓住了走出亚健康的金钥匙。自古以来,健康老人都一样,每一个老人都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勤快爽直、心地善良,甚至像一个“老顽童”,没有一个健康老人脾气暴躁,心肠狭隘,钻牛角尖,鸡肚猴肠。

情绪波动确实会造成很多意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这方面的例子。许多人因心理不平衡而猝死,有得心肌梗塞的,有得脑溢血的,有得癌症的,像肝癌、食道癌,有得神经官能症的。

要做到心理平衡,应该“以动养静”,学习工作时专心致志,工作学习之余,寄情于一技、一艺、一诗、一画、一花、一草,兴趣盎然,凝神定志。

要做到心理平衡,应该保持心情开朗。民间谚语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要做到心理平衡,应该多想一些高兴的事,不要在过去“想不开”的思想圈子里打转转,应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样你会豁然开朗。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十分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千万不要忘了。

要做到心理平衡,要学会宽容。“一份宽容,一份福寿”。寺庙里大雄宝殿两侧有一副对联:“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要做到心理平衡,要能知足,可谓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人不可贪心,贪心必有祸行。不能瞎攀比,人比人气死人,事比事生呕气。要做到心理平衡,要有孝顺常在。孝敬父母,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要做到心理平衡,要有仁爱之心。对世界充满爱心,对他人充满关心。

第六节 关注心理亚健康

心理状态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心理现象,称之为“正常的异常心理”,由于时间短、程度轻,所以还不能称之为心理疾病,我们也称这种情况为心理亚健康状态。

常见的心理亚健康表现如下:

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和儿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成现实。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时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自笑、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