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全书
17037000000032

第32章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保健(5)

早恋的合理应对

对于被“早恋”问题困扰着的家长和老师,如何正确解决“早恋”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给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而正确的态度来源于对“早恋”的正确认识和甄别。

在这方面,家长和老师要特别注意,不要将中学生的正常异性交往等同于“早恋”。当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然而然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向往,他们普遍注意自己的形象,总想以自身的男子气或淑女气表现来博取异性的关注和喜欢,并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同学。这是中学生心理发展上的一种正常现象,相反,如果此时的中学生对异性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厌恶异性,则又可能是心理发展不健康的表现。

然而,有些家长、老师出于对中学生的关心,总担心这种交往会导致“早恋”,怕他们误入歧途,于是一味地压制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相反,压制或抑制中学生的正常异性交往,不仅会影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和性别体验设下障碍,而且可能使他们将相互之间的交往隐藏起来,使家长和老师防不胜防。

有些家长和老师视“早恋”如洪水猛兽,一旦发现即采用打骂、限制交往、关禁闭等方式严厉禁止,其结果反而会对孩子造成更为严重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待孩子的“早恋”,应该进行耐心地规劝和教育。

首先,要用“冷处理”的办法让其冷静下来。因为中学生的感情一旦被异性所吸引,就容易在认识上将对方偶像化,在情感上将“早恋”神圣化,以至在行为上表现出明显的激情性。

在应对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以后怎样去追求真正的爱情,并让他们明白,人类的性成熟不仅表现在是否已具备了生殖机能,而且还体现在人格、精神等各个方面。还可以借助心理辅导中的换位思考法,教会孩子自我解脱的方法。

在“早恋”行为发生的初期,中学生的感情投入较少,家长和老师在此时进行正确干预,容易见效,且“早恋”对中学生的心理伤害也较小。要早期干预,最重要的是及早发现中学生“早恋”的迹象。但也不要捕风捉影、打击孩子,以免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6、青少年正确的心理教育与引导

我们知道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是人类的希望。但这个时期的他们正处于个体发育的特殊阶段,是一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的阶段,如果这些矛盾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后果严重的心理问题,威胁其身心健康甚至一生。所以,青少年必须懂得正确的心理教育,让身心健康全方位的发展。

性心理的正确认识

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随着发展。面对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并处理,这些是青少年必须面对的问题。

性生理的成熟是青少年期性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青少年期的性心理保健必须源于对性生理的科学认识,而对青少年进行有步骤的青春期卫生教育就必不可少了。对性生理的正确认识取决于对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实的正确认识。在青春期教育中,应及时引导青少年学习生理卫生常识,了解性生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以消除对性的神秘感。

如果对青春期出现的性冲动、性欲求、性意识不了解,可能出现心理冲突心理压力,产生紧张、恐惧、羞涩和罪恶感,进而发生抑郁甚至自杀行为。也有因教育不当,受到家庭或社会不良环境影响或诱惑出现早恋、过早性行为和性过错行为。

明白自己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方向,使之向健康正常的成熟目标发展,培养性道德和性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性别个体间的和谐关系,即善于同异性相处,也要学会与异性友好往来,了解性人际关系的意义。

交往能力的学习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可见友谊在人生中的分量。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的联系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振奋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念,实现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青少年都强烈地渴望友谊,希望扩大圈子,广交朋友,在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因此朋友之间感情非常浓厚,个体非常在意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受。对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触很敏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强迫自己采取某种行为,唯恐被大家排除。针对上述情况,青少年平时要努力增加交往,扩大活动范围,寻找可以倾谈的伙伴,以免情绪压抑。同时选择朋友也要谨慎小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切勿沾染不良习气,要有识别能力,选择品行皆优的朋友相处,这对促进心理健康有重大意义。

青少年期要处理好与异性的人际关系。现代青少年应破除封建思想,正视与异性交往的必然,在自尊、自爱、真诚友善的基础上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诚然,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异性间的交往,通常比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交往更为敏感,更难把握。这就需要青少年加强知识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恋爱观、婚姻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坚强的自制意志,这是心理卫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在青少年期的人际关系中,首先是与父母师长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存在显而易见的矛盾冲突。父母师长既要注意青少年的不足,又要发挥他们的长处:既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又要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若是在群体中。应相互之间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经常进行思想交流。气氛民主,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认识到既要享受充分的权利,又要承担一定的义务。这对青少年的心理保健是大有益处的。

正视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大多有远大的理想,对未来充满幻想和希望,对一些具体事情,如求学、谋职、恋爱、婚姻等方面,常会对自己“设计”一番,然而最终能否实现却受到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因此,青少年必须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青少年应很好地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承认它,接受它。保持乐观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金钥匙。乐观,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运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观点分析、处理问题;乐观,就必须时刻准备迎击困难。

青少年要自觉地磨炼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自己容易受刺激而发生冲动的特点,学会控制激情,养成按照理性而行动的习惯。即便在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也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去对待。

参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青少年平日里学习、工作紧张,其间难免要遇上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排解这些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过好业余生活,让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要抽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的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要知道,身体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物质基础。

青少年要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要培养自己有几样兴趣爱好增添你的活力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实丰富、生机勃勃。也利于其建立自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青少年在身心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法,如自我暗示法等,是必要而可行的。

假如,青少年业余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也是业余生活的一大内容。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启迪思想,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