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手腕
17037200000019

第19章

吐蕃的使者倒也机灵,他们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放在珠的孔口,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因而解决了第一个难题;他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鞣皮子,顺利解决了第二个难题;吐蕃的使者将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第二天,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就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吃奶去了,这样第三个难题也迎刃而解;第四个难题解决起来没有费多少工夫,他们将木棒推进水里,头重尾轻,重的沉下,轻的浮在上面,认得一清二楚;最后一个难题,他们找到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红痣,从而轻松地认出了公主。

唐太宗得知吐蕃使者解决了所有的难题后,没有食言,决定亲自为公主送行。临行前的晚上,唐太宗单独召见文成公主说:“我为你精心挑选的侍从是跟随我南征北战的心腹李道宗,我让他在你的身边,主要是为了帮助你在吐蕃扎根,同时希望你能协助他做通吐蕃赞普的工作,让他支持朝廷对付突厥。”文成公主高兴地答应了唐太宗的这个要求。

随主人入吐蕃的有她的乳娘,二十五名年轻美貌能纺织善刺绣的侍女、一个乐队,还有许多能工巧匠。他们有的乘车,有的骑马,簇拥在公主的前后左右。为了公主的安全,朝廷还派出了一支衣甲鲜丽的卫队,为公主的仪仗增添了威武尊严。随行的还有成队的骡马、骆驼,运载着丰富而华贵的嫁妆:有各种家具、器皿、珠宝饰物和绸缎绫罗,这些东西显示了唐朝国力的强大;还有经史、诗文,以及种树、工艺、医药、历法等各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中原文化的精华。此外,还有谷物的种子,农业和手工业的工具,这些都反映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动身的时候,朝廷大臣都来送行,直送到长安城外的十里长亭。文成公主一行辞别了送行的大臣,辞别了道旁的百姓,带着唐太宗的厚望,也带着增进汉藏两族情谊的崇高使命,浩浩荡荡离开了长安,取道青海,前往吐蕃。

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消息越过高山,越过草原,传到了青藏高原。吐蕃人民准备了很多马匹、牦牛、船只、食物来迎接公主。

松赞干布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尊重,亲自从都城逻些(今拉萨)赶到河源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来迎亲。在离黄河源头不太远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赞干布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便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文成公主盛装会见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看到文成公主风度的高雅,服饰的华美,中原文物的丰富多彩,以及礼仪之讲究,仪仗之气派,羡慕不已。行过迎亲礼后,李道宗返回长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一行向逻些城进发。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树(在今青海省)时,看到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且长途跋涉,需要休息,两人便在一条山谷里住了一个月。文成公主闲暇时,拿出父皇送给她的谷物种子和菜籽,与工匠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玉树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向逻些出发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当地的藏民还保留了她的帐房遗址,把她的足迹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时,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远嫁藏王,路过这里时,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庙,赐名为“文成公主庙”。

公元643年,藏历四月十五日,经过两年长途跋涉的文成公主终于到达了逻些。松赞干布陪同公主缓缓进城,乐队奏着欢快的曲子,经过最热闹的八角街。这时候,逻些到处洋溢着欢乐。附近居民万人空巷,一齐前来迎接这位不远万里而来的赞磨(王后)。

松赞干布对他的亲信大臣说:“我的祖先中没有一个和中原上国通婚的,我能娶大唐公主,实在太幸福了。应当为公主筑一座城,以夸示子孙后代。”他在逻些,按照唐朝的样式,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郭和宫室。直到现在,著名的布达拉宫内,还完好地保存着七世纪松赞干布修建的宫室洞穴,名为曲结竹普。

文成公主带来了五谷种子及菜籽,教人们种植。玉米、土豆、蚕豆、油菜能够适应高原气候,生长良好。而小麦却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文成公主还带来了车舆、马、骡、骆驼以及有关生产技术和医学著作,促进了吐蕃的社会进步。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后几年间,按照唐太宗的吩咐顺利地做好了吐蕃上层贵族的工作,得到了其中绝大部分人的支持。

文成公主入吐蕃和松赞干布联姻,具有很深的政治含义。从此以后,唐与吐蕃有了频繁的往来,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少有干戈,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汉服,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逻些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协力同心,为开发青藏高原做了很多事情。吐蕃原来没有历法,文成公主教给吐蕃人民推行历法;文成公主信仰佛教,松赞干布在她和尺尊公主的影响下,提倡佛教,在逻些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随公主入吐蕃的乐队丰富了藏族的音乐,他们带去的乐器也一直保存在大昭寺里,成为汉藏两族深厚情谊的见证;公主还和她的侍女们教给吐蕃妇女纺织和刺绣的技术。今天藏族妇女所织的毯子、毡垫等,据说就是文成公主所教;松赞干布还不断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唐朝许多有学问的人,也被聘请到吐蕃掌管文书;唐朝还给吐蕃送去蚕种,增派了养蚕、酿酒、造纸墨和制碾磨的工匠;吐蕃的农业,受到汉族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授,开始平整土地,挖沟开畦,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品种……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松赞干布派专使往长安吊祭太宗,献金十五种供于昭陵(唐太宗墓),并上书唐高宗,表示对唐朝新君的祝贺和支持。唐高宗又晋封松赞干布为“王”,并刻了他的石像列在昭陵前,以示褒奖。

文成公主入吐蕃后九年,松赞干布去世了。文成公主继续留在吐蕃,先后在吐蕃生活了四十个春秋,直到680年,才与世长辞。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促进了藏汉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而在背后策划这一切的唐太宗李世民,则利用和亲方式加强了藏族与汉族的亲密关系,为自己减少了一个敌人,增加了一个盟友。这可以说是一种不战而胜的高明手段。

4. 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备巧妙算计东吴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战乱频繁。刘备作为一股较小的势力,从东吴孙权的手中“借”来了荆州,对于孙权来说,这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因此孙权天天谋划着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夺回荆州。如果两家刀兵相见,那么北方的曹操必然渔翁得利,到时候不仅荆州得不到,搞不好东吴现有的土地也会丧失殆尽,这样的蠢事,孙权肯定是不会干的,刘备也正是看出了孙权的这点心思,也就假装无事、心安理得地占据着荆州。

一天,刘备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叫吕范,他见了刘备后说:“我最近听说皇叔配偶去世,深表哀悼。而我这里正好有一门好亲事,所以不避嫌疑,特来做媒,不知你意下如何?”刘备慢条斯理地说:“中年丧妻,真是我的不幸啊,然而我妻子的尸骨未寒,我怎么忍心就谈娶亲的事情呢?”吕范急忙说:“像刘皇叔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妻子,就好像房子没有房梁一样,怎么可以在你这个年纪就废弃人伦呢?”吕范一看刘备点了点头,便直接转入主题:“我家主公孙权有一个妹妹,美貌而且贤惠,我们的国太吴夫人特别喜爱她的这个小女儿,不肯将她嫁得太远了,想要求皇叔到东吴去举行结婚大典。”原来这个吕范是孙权派来的求亲使者,刘备心中已经略知一二了,于是他随意地问了一句:“这件事情孙权知道吗?”吕范以为事情已经有眉目了,便说:“不事先报告主公,谁敢来您这里说媒呢?您就尽管放心吧!”刘备这时对吕范说:“我在这里先谢谢你家主公的美意了,容我与部下交代一下,过几天就前往东吴成就这段姻缘,你看如何?”吕范一听这话,美滋滋地回去了。

刘备之所以答应得痛快,是由于已经与诸葛亮商量过此事,诸葛亮认为只要安排得好,孙权断然不敢对刘备下毒手,因为,孙权惧怕他的母亲,而孙权的妹妹又是吴国太的掌上明珠,所以诸葛亮提议刘备此去吴国,应该从做吴国太的工作入手,始终以她为主线,并且诸葛亮另外给刘备三个锦囊,让他在关键的时候打开照办。

这样,刘备放心地带着五百人去了南徐,到了南徐后,屁股还没有坐稳的刘备便让随行的五百个士兵大张旗鼓地四处采购礼物,同时要求这些士兵逢人便说是替刘备娶吴侯的妹妹所买的聘礼。这些活动都是按照第一个锦囊的安排进行的,刘备的这些举动显然是要让东吴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但是,刘备落脚的第一站为何选在南徐呢?原来,这里有个重要的人物。刘备把声势造得差不多后,便亲自去拜见了这个人,他来到此人的家中便说:“久闻您老德高望重,两位千金——大乔和小乔又是吴国举足轻重的人物,此次冒昧打搅,还请您多包涵。我早就听说吴侯孙权的妹妹美貌贤淑,此次正是慕名而来。”这个大人物竟然是吴侯孙权嫂子的父亲和周瑜妻子的父亲——乔国老,刘备这一招果然厉害,他取得了乔国老的好感。刘备需要一个重要人物将某些信息快速传递给另外一个决定自己生死的人物,便是吴侯的母亲——吴国太。吴国太一听乔国老的话,便诧异地问:“喜事从哪里来呢?”乔国老说:“令爱已经许配给刘备了,刘备现在已经到了东吴,为什么还要隐瞒我呢?”国太吃惊地说:“我确实不知此事!”吴国太坐不住了,她一方面派人去城内探听,一方面叫孙权来问。

刘备知道孙权隐瞒了吴国太这个消息,因此,他必须让吴国太知晓这个信息,以便由吴国太出面质问孙权,从而逼迫孙权不得不承认事实,进而为确保自身安全奠定基础。

果然,吴国太很快就将孙权叫来质问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今常理。你招刘备为婿,为什么要隐瞒?”孙权吃惊地问:“这是从哪里来的谣言?”国太说:“如果想要别人不知道,除非自己没有做过,满城百姓,哪个人不知道?就瞒着我一个人了!”乔国老也说:“我很多天前就知道了,今天特来贺喜。”孙权知道没有办法隐瞒了,他只好说:“这是周瑜的计策,因为要夺取荆州,所以以此为名,把刘备骗到这里扣下,然后以刘备换荆州,如果他不顺从,先杀了刘备。这是一个计谋,并不是真正要结亲。”吴国太听到这些后十分生气,她责骂周瑜说:“周瑜做八十一州大都督,竟然没有计策去取荆州,却叫我的女儿使美人计。杀了刘备,我女儿便成了寡妇,明日再怎么说亲?这不是要误我女儿一生大事!”乔国老说:“用这样的计策,就是得了荆州,也必然会被天下人耻笑,这种事情万万做不得。”说得孙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虽然吴国太斥责了孙权,但是孙权并不会善罢甘休,他必欲置刘备死地而后快,因此,孙权要求他的谋士们制定周密的杀刘备的计划。当刘备来到吴国都城时,吴国太要见刘备,孙权认为在吴国太见刘备的场合埋伏刀斧手擒杀刘备正合时宜。于是,孙权手下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到来。

拜见吴国太的日子到来了,刘备泰然自若地来到殿前,吴国太一看刘备十分高兴,对乔国老说:“这真是我的女婿啊!”乔国老也夸赞说:“刘备有贵族的相貌,更兼布德于天下,国太得此佳婿,可庆可贺啊!”于是大家寒暄一阵后宴会开始。这个时候,刘备明显察觉宴会现场暗藏玄机,可是又不能确定,他的侍卫心领神会地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回来在刘备耳朵边说:“主人,朝堂四周都是孙权埋伏的刀斧手,他们只要一听摔杯信号,便要一拥而上擒杀主公,您看怎么办?”刘备略微思考了一下说:“这个好办,等会儿看我的!”

刘备决定提前行动,以免等孙权发出号令之时,吴国太已经离开,那时自己必死无疑。

于是,刘备端着酒杯来到吴国太跟前,他对吴国太说:“感谢您能接受我这个女婿,我敬您一杯酒!”说完,刘备一饮而尽。刘备转身返回时,他假装一个趔趄,没有站稳,手中的杯子突然掉落下去。就在杯子“哐啷”一声落地的同时,猛然从四周涌出许多全副武装的士兵来,这一场面除了孙权和他的谋士外,其余的人都感到异常惊讶。这时,刘备突然跪倒在吴国太跟前,痛哭说:“如果您想要杀刘备,就请现在动手吧。我能见国太一面死而无憾了!”吴国太急忙说:“皇叔,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刘备转过头去看了看那些士兵说:“这些人难道也是来喝酒的吗?”吴国太这时才明白过来,她大怒道:“今日刘备既为我的女婿,就成了我的儿女,谁竟敢埋伏刀斧手杀他。你们要杀他,先把我杀了好了。”接着她又说:“这是谁干的好事?”吴国太转向孙权,孙权赶紧说他不知道是谁安排的这件事情,吴国太便询问吕范,吕范说自己也不知道。最后,吴国太将所有气都撒在了一个名叫贾华的卫队长身上,她大喝一声:“来人,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给我拉出去砍了!”贾华一听,吓得浑身发抖。

这时,刘备主动站出来打圆场说:“国太息怒,我想这跟吴侯没有多大关系,况且,这些将士也是一时情绪激动,他们肯定不会当着国太的面杀我的,不过是想吓唬吓唬我,还请国太看在我的面子上,饶了他们吧!”国太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乐意地顺着这个台阶就下来了。

刘备此举一石二鸟,一方面震慑了孙权,另一方面则通过替吴国士兵说情,使得他们也心怀感激,这便有利于刘备下一步的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