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13

第13章 做人智慧(10)

面对挫折,有人叹息,有人彷徨,有人哀叹老天的不公,命运的多舛。而你,去勇敢地正视挫折,投之以洒脱的一笑,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用“勤奋”去改变人生,主导命运。

当然凡事应有“度”,过于轻视挫折,过于洒脱地看待人生,也未必是件好事,有时也会削弱自己的斗志,滋长自己的“惰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能流传至今,是有它一定的道理的。

生命,的确有了坎坷才美丽,但如何使坎坷的生活变得尽可能的平坦,是一件很难的事。好好把握自己,把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为了更好的明天!

由此,我不仅想问一问,今天的孩子们缺什么?恐怕有人说什么都不缺。因为不管是“吃、穿、玩”,还是“用”都称得上“现代化、高档化”了。可笔者以为缺的是人生不能缺少的“磨难”。

从对孩子的教育而言,贫穷和富裕是把“双刃剑”,贫穷能剥夺人享受的机会,却也能锻造人的性格;富裕能打开人的眼界,却也能窒息人的精神。对于今天的家长们来说,如何趋利避害,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对他们进行点“磨难教育”,这对孩子们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其实就是说要进行磨难教育。对于这一点,当今一些物质高度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且比我们做得好。

例如,笔者在电视上看到,在滴水成冰的寒冬,俄罗斯的一些父母却带着孩子去冬泳,让孩子从小经受磨练。美国也是“磨难教育”成风,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磨难营”对青少年进行“磨难教育”。而在今天的中国,这点却被忽视了。

事实告诉我们:过去无数有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大都有小时候饱受磨难的经历,这也许是他们日后成功的关键所在。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千锤百炼方成钢”正是对磨难教育的肯定和称颂。

经历过磨难的孩子才会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倍加珍惜它,也才能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永不气馁、勇往直前。所以,在今天的中国对于这些称为“小皇帝”的孩子们,更不能少了“磨难教育”这一课。

家长们在疼爱你们的“小皇帝”时,千万不要忘记让他们多经历些“磨难”锻炼,因为这才是您送给孩子最珍贵、最厚重的礼物。

做事千万不可众叛亲离

原文: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释义:“阴”,指云阴,云中;“和”,唱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是说仙鹤在云中飞舞,它的一家子都在与它唱和。无论什么时候,获得亲友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

释例: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暴君,其统治手段之残忍在历史上是鲜有的。他鱼肉百姓,对百姓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为了堵住天下人之口,他钳民而致天下人“道路以目”,更设立酷刑,镇压百姓,他还杀贤臣,留下一群溜须拍马之人。百姓敢怒而不敢言。后来,后周挥帜进攻,守城士卒纷纷掉转矛头,反抗商纣王,纣王众叛亲离,只得引火自焚,留下千古骂名。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失道到了极点,就连亲人也会背叛他。得道到了极点,整个天下都会归顺他。带领整个天下的归顺之人去攻打那众叛亲离者,贤人君子不打则已,如果攻打,肯定获胜。

舜为什么为中国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他有优秀的干部。领袖固然重要,干部更重要。换言之,干部难得,领袖也难当。舜当时期定天下,留万古美名,靠他有禹、稷、契、皋陶、伯益五个好干部,天下就大治了。我们要特别注意,仅仅五个人就可以把天下治好。

我们研究历史,可以发现无论古今中外,任何一代,真正平定天下的,不过是几个人而已。汉高祖靠手里的三杰,张良、萧何、陈平而已。韩信还只是战将,不算在内。当然汉高祖也能干,很懂得采纳意见。汉光武中兴所谓云台二十八将,还不是中心人物,真正中心人物也不过几个人。外国历史,意大利复兴三杰,也只三个人。

每一个时代的治乱,最高思想的决策,几个人而已。启止是国家大事,据我个人的经验所见,所体会的,不说大的,说小的,大公司的老板,我认识的也蛮多,曾看到他穷的时候,也看到他现在的发达,如旧小说上所说的“眼看他起高楼”的,也不过两三个人替他动脑筋,鬼搞鬼搞就搞起来了,不到十几年,拥有千万财产的都有;个人事业也是如此。

所以人生难得是知己。个人事业也好,国家大事也好,连一两个知己好友都没有,就免谈了。如果两夫妇意见还不和的更困难了。所以孔子这个话是有深意的。

《周易》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两个人志同道合,心性完全一致,真正的同志,这股精神力量可以无坚不摧。

周武王也说,他起来革命,打垮了纣王,平定天下,当时真正的好干部只有十个人,而这十个人当中,一个是好太太,男的只有九个。

孔子说“才难”,真是人才难得。这里孔子对学生说,你们注意啊!人才是这样难得,从历史上舜与武王的事例看,可不就是吗?

“唐虞之际”,尧舜禹三代以下一直到周朝,这千把年的历史,“于斯为盛”,到周朝开国的时候,是人才鼎盛的时期,也只有八九个人而已。周朝连续八百年的治权,文化优秀,一切文化建设鼎盛。但是也只有十个人把这个文化的根基打下来,而这十个人当中,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只有九人。但在周武王的前期,整个的天下,三分有其二,占了一半以上,还不轻易谈革命,仍然执诸侯之礼,这是真正的政治道德。

这个历史哲学,孔子讲的是“才难”。我们知道清代干隆以后,嘉庆年间有个怪人龚定庵。今天我们讲中国思想,近一百多年来,受他的影响很大,康有为、梁启超等等,都受了他的影响。他才气非常高,文章也非常好,而且那个时候他留意了国防。外蒙古、满洲边疆,他都去了,而且他认为中国问题的发生,都是边疆问题。事实上边疆有漏洞,西北陆上有俄国,东面隔海有日本,将来一定出大问题,他也狂得很,作了一篇文章,也讲“才难”。当时他说天下将要大乱,因为没有人才,他在文章中骂得很厉害,他说“朝无才相、巷无才偷、泽无才盗。”连有才的小人都没有了,所以他感叹这个时代人才完了,过不了多少年,天下要大乱了,果然不出半个世纪,洪秀全出来造反,紧接着,内忧外患接连而来,被他说中了。这就是说兴衰治乱之机,社会安宁的重心在人才。

不过龚定庵是怪人,不足以提倡。他怪,出个儿子更怪,他儿子后来别号叫龚半伦,在五伦里不认父亲。他更狂,读父亲的文章时,把他父亲龚定庵的神主牌放在一边,手里拿一支棒子,读到他认为不对的地方,就敲打一下神主牌,斥道:“你又错了!”这就是龚半伦,人伦逆子中的怪物。

和气生财,中国人做事,特别信奉这句话。事情不能一个人做,钱不能一个人赚。在做事赚钱的同时,要是把与周围人的关系处好了,你就是大家推崇拥护的对象。

所以切不可与身边那些足以影响乃至决定你事业的“群众”们义气用事。

其实,生活是一种支撑。

人生在世,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支撑。

“给我一个支撑点,我会把地球支起。”从古希腊哲人的名言中,读出了生活的几分狂妄,几分自信。这是支撑生活的魅力。

泰戈尔说,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星星。在生活的抗争后,哪怕满身疮痍,也该把无奈沉入心底,这是支撑生活的哲理。

不能舍去别人都有的,就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这是支撑生活的固执。

能把心割碎赠给他人,你会赢得更多的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个世界。蓦然回首,你不再是孤寂的独行人,这是支撑生活的艺术。

支撑着,在万紫千红的春天;支撑着,在赤热炎炎的夏日;支撑着,在寒风萧瑟的秋季;支撑着,在冰天雪地的严冬。

也许由于时光匆忙,让我们忽视了岁月的流逝;也许因为生活多彩,使我们忘记了季节的更替,冬的身影尚未完全离去,春的脚步竟已悄然来临。

我们无法追回昨天,也无法向明天借贷。幸福与悲伤,成功与失败,一切如春夏秋冬,花开花落,酷热寒冷,面对生活,重要的是有一份支撑的心境。

生活像浩瀚的海洋,不会永远风平浪静,间或涌起惊涛骇浪;生活就像一片广袤的原野,不会永远和风徐徐,间或徒生狂风暴雨,惟有迎接风雨、挑战骇浪的心态和勇气,才能驾驭生命之舟,驶向生活的海洋,猎取光彩的浪花。

如果我们能用这样一种心境,这样一种精神去对待生活、支撑生活,昨天的伤痛和遗憾便不会羁绊我们的脚步,煎熬我们的灵魂;我们就会走过黑夜,迎来黎明,拥有太阳,享受光明。

支撑生活,就是支撑生命。因此,我们的生活应当绽放于春,潇洒于夏,无畏于秋,傲然于冬。进取在生活中,亮出自己的旗,发出自己的光;生活得不卑不亢如山,轻松自在如水,敢说敢干如风,微笑乐观如花……生活的每一个年轮,都交织着跌宕波澜,珍藏着美好希望。当全新的一天昭示着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的时候,让我们扬起笑脸、支撑美好,去创造又一个灿烂的明天。

诚信合作才会成功

原文:与人同者,物必归焉。

释义:《序卦》说:“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与人同”,大约说的是搞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并组织民众,最大限度地收揽人心,孤立和打击共同的敌人。旧儒解释“物必归焉”云:“以己之欲从人之欲,则天下之物皆归于己。,’话说得太漂亮了,就不真实不明确了。

释例:其实这里说的,明明是由前因所导致的政治后果——得天下。所谓“与人同者,物必归焉”,假如说白了,意思就是讲最得人心的人一定能够得到天下,而且确实得到了天下。如果说,《同人》影影绰绰讲的是周武王取殷纣王而代之;那么,《大有》当然说的就是周公摄政那回事情了。

将《同人》上下二经卦颠倒过来就是《大有》卦。万物的生长总是与天时地利的运转不谋而合,大人的所作所为也应该与天下万众的心愿同心相结。一个天下归心的人,就是一个可以收天下之物于己的人。

这个卦认为,要突破世界的闭塞,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同与团结。如果每个人都能公平无私地与人和同;那就是圣人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和同起来,当然亨通。

我们现在的外交政策,“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就是从《周易》中来的。

和同,要有对象。你没有和同的对象,就是孤家寡人,就是失道寡助。

孤独,并不吉祥。

和同,需要打破门户之见。不能有宗派主义,不能有私心杂念。

和同,需要道义,需要正义。不能和稀泥,要坚持原则。但在坚持原则之下,就要允许不同的意见与观念的存在。

这些,不是我们这个世界天天在说的大道理吗?

人,活在世上,你必须与他人和同,除此别无他路。

孔子在周游列国,行教化之责的时候,有一位耕田的隐士耻笑他正事不干,一辈子往人堆里扎。孔子回敬这位隐士时说:“人不可能与禽兽住在一起,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我不与人在一起,又能跟谁在一起呢?”

和同,是人生积极的态度。和同,并非同流合污。

在21世纪初的一张报纸上,谈到“升职人的四大特质”时,把“具有合作精神”列在第二位,可见“合作”在成功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这使我想起台湾佛教慈济大学的校训。慈济大学的创办人是一位弱女子,后来闻名世界,她叫证严法师。她给学生和弟子的一条训示是“合群”。合群,就是有团队精神,能有“和同”的本领。

与什么样的人合作,如何合作,才能谈到成就。

你能从人的说话状态中,看出一个人的心理吗?你能确定他说话时在想些什么吗?

《周易》的《系辞下》中有一段很古老很精彩的话,供你参考——想背叛你的人,说话会有惭愧的表情;心中有疑虑的人,说话杂乱矛盾;有修养的人,说话少;浮躁的人,说话多;诬蔑善良的人,说话游移不定;有失操守的人,说话含混,不能直接了当。

它的原文是这样的:“将叛者其辞惭,心中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这可是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说的话呵!我以为,如果不学习《周易》,是对智能的一种忽略。而当今社会,知识可以买卖,而智能仍需自己去寻找。

做人做事,一定要与真诚者合作。

如果价钱谈得合适,父亲和老婆都可以卖的人,尽管聪明,尽管能干,也不能视他为合作的对象。更不说要真正的合作了!

真诚者在哪?如何鉴别真诚者?

真诚者在于他有仁有义。

《周易》说,天、地、人有三大法则——

天的法则:阴与阳;

地的法则:柔与刚;

人的法则:仁与义。

阴阳是气体,柔刚是形体,仁义是德性。

阴阳之气凝聚成柔刚之形体。仁是柔和的德性,义是刚直的德性。

有仁人义为之真诚。

志同才能道合。志不同道不合。

《周易》的同人卦里说:“同人于野,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卦的“卦辞”和“象辞”说了几个“和同”的有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