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14

第14章 做人智慧(11)

一是和同于野。与人和同,与人集结,要在空旷的野外,而不是相聚于密室。这似乎是说集结的目的光明正大,磊落,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它进一步的意义是,在旷野中集合群众,象征在最大的范围,公平无私地与人和同,这是圣人理想中的大同。

世界上所有的人和同,当然亨通。

二是同人卦的卦象。说同人卦的象是天底下烧着一把火。天光朗朗,这样的天底下烧着的那把火,又是光明的,火焰向上的。这样的“象”,即天与火同亮,都有光明的德性;天与火都有向上的志向:高远而又广阔。

它的象征意义是,天是外卦,是干,刚健有力,利于前进,所以以“利涉大川”来比拟;内卦是离,是火,意味着内心光明。

内心光明,外向又有刚健的性格,这些都是纯洁正直的德行,所以占断起来,是人人调和,意志沟通,团结一致,能够冒险犯难,无往不利。

《周易》中所说的和同,当然是现在的“合作”。

合作,要有光明的心理,进而要有光明的行为。

合作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各个层面上的合作所带来的收效与利弊,都有详细的论述。

第一,与人合作,要打破门户之见。

《周易》上虽说“同人于门,无咎”,但主要强调“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同门之中,你积极去与师兄师弟甚至师父合作、和同,没有什么不好。如果你走出门外,与更多的人合作,与更多的人和同,又有谁说你不好呢?

《周易》在这里强调的,是打破门户的合作,是最广泛的合作。

第二,与人合作,要打破宗族观念。

《周易》明确地说:“同人于宗,吝。”如果我们只同亲近人合作,与宗派团体(包括宗族)合作,就危险。《周易》再进一步感叹:“同人于宗,吝道也。”它的意思是,在天下大同的理想前提下,你以宗族和同的方法来对待世界,虽然说不上是错误,但真是不值得提倡的事,也不值得赞扬。

第三,和同与合作的目的,首先是正义的合作。

如果是正义的合作,就会不怕牺牲。和同要代表正义,正义和同了,邪恶就会屈服,就不会得逞了!

如果让非正义和同了,合作了,那世界只好等待灾难了!

第四,有时本身中正,正义,但得不到合作,得不到和同,这也是常有的。所以《周易》里说:“同人,先号眺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在这个时候,你就要相信,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要悲愤,要努力。

至于合作以后的景观,以及成就,那是不言而喻的。

孔子曾说:“君子立身处世的原则,或者从政,或者隐居,或者缄默,或者议论,二人一条心,就有断铁的锐利;志同道合的言论,就像兰花一样芬芳。”

两人同心同行,尚且如此。如果你与许多人合作,和同,那成就不是早就摆在那里了吗?

有一个情况可以不合作,不和同。这样的不合作,不和同,虽然不会后悔,但也说不上得志。

比如一群坏人在做坏事。你不同流合污。

《周易》说,远离人群,是因为不愿同流合污,早已觉悟,所以不会后悔。

但这样孤独清高的人,自己也许不后悔,但在别人看来,并不是真正的得志。

你是人,你能离开人,住到牛羊那里去么?

《论语》的“微子篇”中就记述孔子为追求理想,流浪天下,途中被正在耕田的隐士嘲笑。孔子就说:“人不可能与禽兽住在一起,采取逃避的态度。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不与人在一起,又能跟谁在一起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能离开人。所以说,你可以同流,但不合污,足矣!

像莲藕,出污泥而不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出自孔子之口,意思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会像一把锋利的好刀,削铁如泥。一切事业都必须精诚合作才有希望成功。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独霸利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日益频繁,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建树,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越是现代社会,孤家寡人、单枪匹马越难取得成功,越需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合则共存,分则俱损。如果因为心胸狭隘,单枪匹马去干事,放着身边的人力资源不去利用,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更糟。

优秀人才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会相映成辉,相得益彰。如今许多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就是希望通过合作产生巨大的能量,达成双赢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乐于助人、广结善缘,产生了较强的亲和力,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相反,有的人虽然自身素质不错,优点、长处挺多,却与同事关系紧张,在需要合作的事情上明显发挥不了自己的应有作用。实践证明,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坦诚合作,是一些同志与成功无缘的原因之一。

合作的关键是要有容人之心。正确评价自己,清醒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短处,才能产生与人合作、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就很难与人精诚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之间难免会有意见相左、磕磕碰碰的时候,也难免有差错、有失误,能不能相互宽容谅解,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合作氛围,往往直接影响事业的成败。

合作就要互相补台,尤其当合作伙伴的失误给共同的事业造成困难或损失的时候,应该给予充分理解与热情鼓励,开诚布公地指出失误,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心平气和地探讨对策,以帮助合作伙伴尽快走出失误的阴影,振奋精神。这样才能尽快克服困难,尽量减少损失。

有的人遇到困难或不顺就一味埋怨指责合作伙伴,或者有了成绩则贪天之功,结果是挫伤了别人的积极性,引起别人的反感,妨碍今后的合作,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和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不胜。”合作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艺术。唯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功。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找志同道合的人,要“与人同者”替我想,也替你想,没有自私占有,欲自私只有公众的大自私,为团体而自私,为国家而自私,为天下而自私,这就是“与人同者”。能够有这样的胸襟,就“物必归焉”,天下万物都向同人集中了。所以同人卦下面就是大有卦,就是说公正廉明的人,就有很多朋友,很多部下拥护,所以同人的综卦,就是大有,所有好的都集中在一起。

一位成功的人如果能获得他的朋友贡献出全部能力,那是因为他在他们和个人的意识中灌输了一个极为强烈的动机,使每一个人能放弃他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以一种极为和谐的精神给予合作。

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的明确的目标是什么,只要你计划通过其它人的合作努力而实现你的明确目标,那么,你一定要在你所寻求合作的每一个人的意识中培养出一个动机,而且这个动机要强烈到足以使他们同你进行完全彻底、毫不自私的充分合作。

“合作”可使人们获得双重的奖励:一方面可使我们获得生活的一切需求享受;另一方面可使我们的内心获得平静,这是贪婪者所永远无法得到的。贪心不足的人也许可以积聚庞大的物质财富;此一事实是不容否认的。但是他将会为了贪图一时的小利,而出卖了他的灵魂。

因为只有动机中正的合作才是愉快的合作,才是明智的合作,无所不利的合作。

记住“进退存亡得失”六字箴言

原文: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返,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手?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手?

释义:亢就是“亢龙有悔”的亢,就是高亢。这点每个人都要注意,做人做事,不要过头,过头就是亢;大家都是平等的,只知道进不知道退,只知道存不知道亡,只知道得不知道失去,就是亢;人很容易犯这个毛病,知道进退存亡得失的关键,就是圣人。学《易》就是使我们知道“进退存亡得失”六个字。

释例:比如,付出是主动地给予、服务和奉献。失去是被动地、不能控制的损失。付出的结果是快乐,失去的结果是痛苦。

当人们在追寻幸福和快乐时,错误地认为得到越多越好,不愿意付出和吃亏。但实际上,当索取达到贪婪的程度,往往会得不赏失,其结果是痛苦。当失去已经成为必然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以付出的方式,从你得到的部分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给那些需要你帮助和施舍的人哪?

如果你能参透这层道理,就知道了避免痛苦的方法。当你有能力主动选择的时候,提前付出而避免失去。付出不取决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心理愿意与否。金钱与情感的付出都是一样的道理。

有一个人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陀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就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了。

佛陀又说:“放下!”

那个人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那个人说:“能放下的我已经都放下了,我现在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你到底让我放下什么呢?”

佛陀说:“我让你放下的,你一样也没有放下;我没有让你放下的,你全都放下了。花瓶是否放下并不重要,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你的心已经被这些东西充满了,只有放下这些,你才能从生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才能懂得真正的生活。”

那个人终于明白了。

佛陀说:“‘放下’这两个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有的人追求功名,他放不下功名;有了金钱,就放不下金钱;有了爱情,就放不下爱情;有了嫉妒,就放不下嫉妒。世人能有几个能真正地‘放下’呢!”

人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我们都是艺术家,每人都在上演着绝无重复的绝版话剧。然而,你要想成为精明高深的真正艺术家。那你就必须掌握人生的真谛。

不少人都曾苦苦地追寻,切切地寻问“人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其实人生的真谛就是八个字。“进退适时,取舍得当”。

因为,现实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悖论:这种悖论以两种形式而成立。一种是由于现实生活的无比精彩,使我们产生了极度依恋生活所给与的馈赠。当我们需要知识时,能面壁寒窗十载不为苦;当我们需要爱情时,能放下七尺男儿的所有尊严不为羞;当我们需要事业时,能委曲求全溜须拍马不脸红;凡此种种无法细述。就是那句话“该出手时就手”。紧紧捉住决不留情。

然而,人生悖论的另一种,则又注定了谁也无法带走生活给你的半点礼物。人生一世紧握双拳而来,平摊双手而去。也是那句话“该放手时就放手”。你不想放手也不行。

人生苦短,握紧宝贵的每分每秒这没有错。但你也不能将其握的太紧,放不开手。人生是一枚硬币。你不可能在每次掷出的时候,能保证都正面朝上。

由于现实的残酷和无情,反面朝上的时候不会是小数。理想和现实之间不存在等号,也不会是平行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接受失去,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

俗话说“说起容易做起难”。这一人生的悖论并不是人人都会接受的。特别是当我们年轻气盛风华正茂的时候,总是心高气昂地认为世上的一切都将会听从我们的使唤。总是相信这样的信条“只要你全心身的投入,你所追求的就一定会成功”。

然而,生活就是生活,它总是按部就班地、不紧不慢地、从从容容地走到我们面前。当我们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的时候,你那为青春而自豪的黑发早已雪花点点了。因此,认识这一悖论另一面是一个缓慢而艰辛的过程,但它又是每个人都必须认识的过程。

其实,人生从一开始就是在不断的失去中慢慢成长起来的。没有失去娘胎的温暖,你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失去永不复返的童真,你不可能走向成熟;没有失去父母的保护,你不可能独立社会;没有失去个人的自由,你不可能建立家庭。

人生既是悖论,就是因为它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对立面。我们所需要掌握的就是使它们做到对立统一。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精彩而死抱不放;也不能因为它无法带走而放弃追求。这就必须寻求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透过通往永恒的窗口来审度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