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19

第19章 处世智慧(1)

人们想求得事业的成功,必须有勇有谋,既靠勇往直前的胆识,尤需深谋远虑的机智。有勇无谋难免莽撞,有谋无勇无异空论。人生价值的完满实现,凭机巧权术是不行的,端赖善于临机应变的智慧。

人们的智慧,主要来自社会实践经验,也离不开前人累积的书本知识。实践经验缺乏的人,汲取书本知识尤为重要。人们的智慧,有赖思维能力的创发,恩格斯说得好:人的思维“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没有别的手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三,第465页)。学习《周易》正是锻炼思维的良好途径。对此,唐初名臣虞世南体会最为深刻。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乃唐太宗的重臣,弘文馆学士,博学多才,善于谋略。史载“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唐太宗将他引为心腹,对他评价甚高:“虞世南于我犹一体也。拾遗补缺,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旧唐书》卷七十二,《虞世南传》)虞世南是位深通易理的政治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历代将相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一句名言:“不知《易》,不可为将相。”对《周易》的思想文化价值评价极高。此话出自一位名臣之口,确有千钧之力,一字值千金。

作为“五经”之首的《周易》,乃儒门定国安邦的宝贵经典。它哺育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明君忠臣,良将贤相。难怪封建时代各级科举考试都将其列为必试内容。此书采取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紧密结合、相互诱导的方式,总结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思维成果,凝练而成具有永恒魅力的传世文本,实为中华民族精湛智慧的结晶。数千年来,志士仁人无不从中汲取智慧的清泉。

《周易》一书博大精深,无论从何种角度研习它,都可望获得新的思想启迪。庞钰龙先生研《易》多年,力图从处世创业如何取得成功的视角,从中汲取智慧,多有弋获。他采取引史证《易》、援《易》诠史的章法,博取古今中外的生动事例,对《周易》智慧作多方位的阐发,无论《庄子》《列子》的寓言,东周列国的故事,还是正史列传,野史遗闻,他都信手拈来,例证天成,义明理透,妙趣横生。平实无华的叙述,画龙点睛的评说,娓娓动人,令人爱不释手。谈古论今话《周易》,有哲理,有故事,有人生经验,也有千古笑谈,所阐述的易学思想,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方方面,面。言简意赅,予人留下深刻印象。诸如《周易》阐明的:崇德广业的创业精神,保合太和的处世之道;与民同患的民本思想,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刚健笃实的实干精神,唯变所适的变革思想;临机应变的策略主张,处变不惊的沉着意志;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一致百虑的宽容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艰苦卓绝的坚定信念,等等。莓项《周易》原理,引述一二例证;每个寓言、故事,说明一条人生哲理,启发心智,催人奋进。药王孙思邈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医家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借此推而广之:不知《易》,不足以立身处世。

古人言:“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在皇家“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编列中易经均居首位,这是将易学视作何等重要啊。那么易经是什么?占卜者说它是占筮书,气象学家说它是天文气象书,农人说它是农事书,历史学者说它是历史哲学书,而文学思想家说它是一部文字优美结构严谨的人文书。真是众说纷纷,各言其是。

易经是一部无字天书。易是先民的一种科学,一种符号逻辑,它阐释了宇宙生命、个人生命的作用,是叙述人类太阳系统的宇宙中,日、月运行的一个大法则。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宇宙代数学,智慧中的智慧,包括了科学、哲学、宗教,一切都函蓄了。对中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以及天文、历史、数学、医学、气功等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地位。易经说的是宇宙社会、人事最高的道理,“变”是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历史上人们一直用它来安邦治国指导人生和事业。

易学是中国文化源头和传统主流文化。从伏羲到黄帝再到文王以及孔子以来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中,易学直接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

本篇正是从易学这一人文精神的源头出发,揭示易学对人们思维方式和处世方式的影响,分析了易学对“修身、齐家”的理想人格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等,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科学地深入地探索。

它以一种令人感到惊异的冷峻客观态度极深刻地描述了人生处世经验,为读者提供了战胜生活中的尴尬、困顿与邪恶的种种神机妙策。通过多姿多彩的人生箴言,人们不仅获得克服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逆境的良方,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洞察力。本篇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坦率和内敛双重品位,它一方面使我们叹服其机智与完美的审慎态度,另一方面又使我们产生向善的心理。它的一些说法,一旦映入我们的眼帘,就会使我们终生不忘。

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进步,人类的智力也随之发展到了更高的能阶,但是,不幸的是,恶也会水涨船高地发展成为一种更狡诈的力量。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善战胜恶的困难。然而,人类就没有得救的希望了么?不!我们正是试图以揭破恶的这种种巧妙伪装并施以适当打击的办法来保障普通人的生活。透过易理,我们感到,生活并不像某些悲观主义者所断言的那样没有任何希望,实际上,只要人们学会了某些必要的生活技巧,就有可能为自己找到战胜困难与邪恶办法,从而走上幸福的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增强感召力。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能从中体验到更多的生活的智慧,获得人生更多的快慰。

人生要尽力争取到好位置

原文: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释义:“列贵贱者存乎位”,人生的高贵与下贱,在于“位置”的问题,到了某一个位置就“贵”,没有到某一位置就“贱”。我们到庙里去看神像,就有很大的感想,也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释例:一堆泥巴,或一块石头,一根木头,雕成菩萨像,成了“像”,然后在大庙里一摆,人人都去跪拜。他为什么那么贵?“存乎位”,在那个位置就贵了,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人也是如此。

看历史尤其如此,历代以来,有多少和诸葛亮一样有学问的人!如果没有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诸葛亮能够出名吗?孙悟空根本就没这样一个人,可是被小说一写,就如此走运。天下的事,对于名与利,把这个哲理一看通,就觉得没有什么,就淡泊了,非其时也就能居而安之,心安理得。

中国人的古语“福至心灵”很有道理。一个人到了某一位置——福气来了,头脑真是灵光,特别聪明。

很好的东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时,一切都没有用。同样的道理,一件东西,很坏的也好,很好的也好,如果适得其时,看来是一件很坏的东西,也会有它很大的价值。

居家就可以知道,像一枚生了锈又弯曲了的铁钉,我们把它夹直,储放在一边,有一天当台风过境半枚铁钉都没有的时候,结果这枚坏铁钉就会发生大作用,因为它得其“时”。

还有就是得其“位”,如某件东西很名贵,可是放在某一场合便毫无用处,假使把一个美玉的花瓶,放在厕所里,这个位置便不太对,所以“时”、“位”最重要,时位恰当,就是得其时、得其位,一切都没有问题。

相反的,如果不得其时、不得其位,那一定不行,我们在这里看中国文化的哲学,老子对孔子说:“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莱以行。”机会给你了,你就可以作为一番,时间不属于你,就规规矩矩少吹牛。

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时位的问题,时位不属于你的,就在那里不要动了,时位属于你则去行事。

《周易》认为,人也是物体,是有生命的物体而已。所以,人也有最佳的方位。

这样的话,人就面临着方位的选择与调整。你适合在水边还是多山的地方居住;是在南方适合你的发展还是在北方适合你的发展,这就成了你关注的问题。就像《淮南子》里说的,同样是橘,移到江北和栽在江南,就不一样。

位置的选择与重要,《周易》的每一卦都几乎说到。

假如说,一个爻(就好比一个人)处在不正不中的位置,它的结果肯定不好。这在《周易》当中俯首皆拾。

比如恒卦,它下面的三个爻,分别叫初六,九二和九三。《周易》在分析这三个爻时,全部人格化。说初六是阴爻,顶头有一个九四,阴阳相吸,处在最下方的六二,当然想一心上进,去与上面九四会合。但中间隔着两个爻——九二和九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初六不顾一切往上,强求与九四合作,即使动机正确,用心纯正,也有凶险,前进不会有利。

这一爻的“象’’说:初六在开始的位置,开始就要深入,所以凶险。

求变是对的,无可厚非。但凡事都要循序渐进,心太急,不顾一切地追求,会有凶险发生。

相反,九二本身是阳爻,处在一个阴爻的位置上,属于位置不当,或者说不正,本来是要后悔的。但由于三个爻,它处在中间,又不急于求动求变,所以后悔就消除了。

这说明中庸的原则很重要。要变,也要不偏不倚,要中正。

九三,是阳爻又处在阳位,位置正当,本来没有什么后悔的。正因为它正当,又正位,所以有恃无恐,过于刚强,而且与上面最高位的阴爻又相应(如果与人事比拟,上头有赏识他的人),这样,它一心上进,不安于原有的位置,不能坚守固有的道德(有点像现在的“跑官”),也许会因此而蒙受羞辱。即使你的动机纯正,也难免耻辱。

这说明在求变之中,要坚持“自立立人”的大原则。不可出卖自己,不可出卖道德。

《论语》的“子路篇”中,记载着孔子的论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当是由此引用。

不坚守道德,就得承受羞辱。

生活既然是一个变量,那我们就有不可预测的人生。

变,在你不经意之中。

古人说,树挪死,人挪活。

人不可能吊死在一棵树上。这是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但人如果如意的时候,绝对不说。人有惰性,主动求变的,不会很多的。只有当不变不行了,才变,这样的人多之又多。

但人不可能是一只旅行袋,那样会累。所以,祖先经过千辛万苦,才把家的模式找到了,固定下来。《周易》的(序卦》解释家人卦时说:“伤于外者,必返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是人们栖息的地方,是舐治伤口的地方。

但如果一个人,永远呆在家中,没有走出家门,他永远是小孩。人的成熟,是在路途中,而不是在家里。

只有用自己的脚板,才能丈量出世界的大小,测出人心的冷暖。

变中求静。静中求变。

不变也得变。

变是常数。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面对着变。

所以,我们有眼睛,有手,有脚,还有心。

眼睛,手,脚,和心,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意志,都是造物主赐给人类应付变化的。

所以,做人做事就是要努力给自己创造好时机,争取到好位子,也就是能让自己发挥才能的位子,大干一番事业,自然能大富大贵。

“我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哪个行业适合我?”每个走向职场的人都将面临这样的困惑。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其实在现代的职场中,无论男女,都怕入错行。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人生价值,已成为每位求职者关注的重大问题。

选择职业时应首先考虑到个人发展与价值体现。在显示自己个人价值和追求物质待遇时,一定要学会摆脱“就业挣钱,养家糊口”等狭隘观念的束缚,在社会、市场需要的坐标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选择适当的职业有利于个人潜力、精力的充分发挥,能够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

每一个人,都有其优势,有其缺陷,有其长处,有其短处,一个人,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选行业时不知道自己生性活动不适合坐下来研究东西却选了研究部门,创事业时不知道自己更适合当歌星而选择搞企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极至吗?

因此,认识自己很重要。要做真正的聪明人,要想发挥自己的极至,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前辈支使和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

方丈微微一笑,洞明睿犀地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后,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

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