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22

第22章 处世智慧(4)

喔,我在下面写了一面段批语:诚信是金。一次的出卖就是终生痛苦的根源,一旦你背弃了诚信,那么生活也将背离原来的轨道,必需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

看完了,我轻微地叹了一口气,生活中细微的琐事,正是人生的基石。有些时候我们的心理防线很脆弱,一不在意就会失守,或许就是这一次,导致了人生的全线溃败。

风儿起,我又将记事簿往后吹了几页,我将它拿起,是一对双胞胎,他们出生在同一个贫民窟里。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母,以乞讨为生。两人生平前半段都是一样的。直到他们遇上了一个贵妇。他们照例乞讨,而当时的贵妇掏出两张大钞,扔到地上,用高跟鞋使劲踩了两下,让他们捡,其中一个缓缓伸过手去,拿了一张,而另一个直起了腰板,瞪了贵妇一眼,头也不回就走了。多年以后,一个还是以乞讨为生,受尽凌辱,而另一个经艰苦奋斗,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我的批语很短:如果当年他没有守住他的尊严,后来也就没有他和他地狱与天堂的差别。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珍贵的东西,这些都为我们构筑了一道道的防线。有时生活的浪花袭来,我们对守护的东西产生了疑惑甚至将其忽略,这窗户一旦被打破,那么生活就会把它带走。也可能因为这,个人的命运由此剧变,我们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人生就再也不可能完美。

也许,我该给世俗一点忠告,让他们不再在迷茫的旷野中踟蹰,那么请记住了:要守好心灵的每一道防线,千万不要随便地打破你生活中任何一扇窗户,它会让你身上那些最珍贵的东西而轻易地消逝。

哦,有一个人来了,他又打破了哪一扇窗户呢。

上帝给了我们每个人一颗像玻璃一样脆弱而透明的心,他容不得一点儿纤尘的污染,为了保护他,上帝给了我们很多窗户,可是却把开启窗户的权利给了我们自己。一旦我们轻易地打破了其中任何一扇窗户,那清澈透明的心将容易地变得浑浊阴暗。

我曾经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一直彬彬有礼,谦虚待人,大家都很尊敬他,愿意和他做朋友。可是有一次,在一个公众活动中,他由于心情不好很随意地嘲笑台上讲演出错的同学。或许他不曾意识到这是一个可怕的行为,可是,从那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远离了他,远远地躲着他,谈论到他时大家也一致以“粗鲁”来形容他,他曾经的君子形象在我们心中荡然无存。而他自己,也在同学们鄙夷的目光里渐渐丧失了他的美好秉性,真的变得粗俗而不可理喻了。可怜的人啊,因为打破了理智之窗而丧失了纯净的心,渐渐消褪了他应有的光彩。

不久前,在书上看到一篇关于某个残疾青年的报道。他本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里,可是在一次飞机坠机事故中致残,从此他的生活陷入了阴霾之中。肉体上一次又一次地摧残,精神上一道又一道的伤痕使当时只有12岁的他遍体鳞伤。他曾经想放弃,他一度想消沉下去,可是最终他挺了过来,没有打开任何一扇堕落的窗户。哪怕血染红了被褥,伤痛麻木了他的神经,他也没有轻易打开一扇窗来透透气。他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直到他失去知觉的双脚又找回感觉之后,他终于笑了……虽然坠机时的剧烈震荡让他的记忆力消退了,但是他坚持刻苦学习,终于,他的努力没有白废,在他15岁的时候,他成了中国第一个被挪威邀请的中国残疾学生。可以说他成功了,让每一个认识他的人倾倒。我想,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完全是因为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他都没有打开任何一扇窗接受别人施舍和怜悯,也始终坚持守护那扇放任的窗户。他是强者,他用坚定的信念保持了他那颗坚强纯净的心。

是啊,在我们手中握着许多开启心灵护窗的方法,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开他,就像我那个朋友一样,可是,那会让我们付出心灵重创的代价。我们只有像那位残疾青年一样,坚守住窗户不打开它,才能保护我们脆弱的心灵,而只有完整纯洁的心灵才能得到别人的呵护与关心,才能绽放出钻石一样夺目的光辉。所以,请慎重,不要轻易打开任何一扇保护心灵的窗户。

在行动时要把握形势

原文: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

释义:人若能做到“动静不失其时”,便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时中”。“时中”即“中”而因其“时”,“时”而得其“中”。得其“中”,所谓经也;因其“时”,所谓权也。有经有权,故能变通。此所谓“变通者,趣时者也”。变通趣时,就能顺天应人。

释例:《周易·系辞传》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周易》的核心观念之一,所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系辞传》)。

《周易》强调“变”,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动静不失其时”,“与时偕行”。《周易》特别指出对“时”要有所知。如《贲卦·彖传》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即仰观日月星辰等天象,可以察知四时、季节变化的规律。如《观卦·彖传》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即仰观自然运行的神妙变化,可以理解四时交替之毫无差错的道理。

如《豫卦·彖传》说:“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即天地顺其本然之性而动,所以日月运转而无差失,四时交替而无差错。如《丰卦·彖传》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即日至中天必将西斜,月至圆满必将亏食,天地自然有盈必有亏,有亏必有盈,它们都是根据一定的时间而消长存亡。

类似的话,《彖传》及《系辞》中还很多,这些都是古人经过对天地自然的观察所获得的关于“时”的知识。

《周易》强调对“时”要有所知,而“明时”的目的则在于让人们依时而动,“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时行”就是依时而行。既然一切都在时间之中,谁都无法游离于时间之外,那么要想在时间之流中有所进取,就必须顺时而动。

有学者指出,人与时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顺时而动,必获吉利,逆时而动将导致灾难,主体行为是否正当,并不完全决定于主体行为本身,而主要决定于是否适应环境的需要”因此,“时行”之“时”,还不仅仅是指年、月、日、时,而是与此年、月、日、时相关的及与主体相关的一切因缘的总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时机”一词的真正涵义。

《周易》之中论到“时行”的地方颇多,如《大有·彖传》说:“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应乎天而时行”,就是顺应天道自然的规律,依时而行。如《随卦·彖传》说:“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天下随时”,即天下众人顺应时变而相随从。

如《坎卦·彖传》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险之时用”,指国君王侯因应天时,设险守国,意义非常重大。如《遁卦·彖传》说:“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与时行也”即随顺时势,及时退避。总之,“时行”,就是叫人不失时机,因应时变,有所作为。

依时而行固然重要,依时而止意义也非常重大。所以《彖传》谓之“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其实,“与时偕行”就包含“时止”之义。

《周易》中有一《艮》卦,专门讨论“止”的问题,其卦辞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彖传》解释说:“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艮》卦主要申明“止”义。《序卦》曰:“《艮》者,止也。”《杂卦》曰:“《艮》,止也。”《艮》为“止”,所以《彖传》有“时止则止”之说。

但论“止”之卦何以又谓“时行则行”?

金景芳先生解释说:“止的意义并不简单,不能以为停止不动才是止。其实止还包含着行的意义在内。这一点一般人不易领会,所以孔子特别加以说明。止于止是止,止于行也是止。我们坚持不懈地干一件事情,就是止于行的止。后来我们发现情况变了,这节事情必须停止,不宜再干了,这就是止于止的止。坚持干什么,是止于行;坚持不干什么,是止于止。

两种止实行起来都要看场合,就是要‘艮其背’。这个场合不仅是空间上的场合,也是时间上的场合,而且归根结底是时间上的场合。‘时止则止’时要求止于止,就止于止。‘时行则行’时要求止于行,就止于行。或止于止,或止于行,时是决定性的因素。”

上述的解释辩证色彩很浓,意义也很深刻。它表明,艮止之义不仅在于因时而止于所止,还在于因时而止于所守。所以,《彖传》接着说:“艮其止,止其所也。”而《象传》则更明确地强调,君子观《艮》之象,应当“思不出其位”。宋人程颐解释说:“君子观《艮》止之象,而思安所止,不出其位也。位者,所处之分也。万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则止而安;若当行而止,当速而久,或过,或不及,皆‘出其位’也。”(《程氏易传》)“止其所”、“不出其位”,都是指止其所当止。而止其所当止,也就是止其所当守。因此,“止”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以止助行,以行成止。

止于“行”或止于“止”,决定性的因素是“时”,所以说“动静不失其时”。人若能做到“动静不失其时”,便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时中”。“时中”即“中”而因其“时”,“时”而得其“中”。得其“中”,所谓经也;因其“时”,所谓权也。有经有权,故能变通。此所谓“变通者,趣时者也”。变通趣时,就能顺天应人,推陈出新。

《周易》中有《革》卦,专门讲变革,“革命”一词即滥觞于此。而《革》卦之后紧接《鼎》卦,目的就在于彰显“革故鼎新”之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趣时变通,即变化日新。能趣时变通,即是“识时务”。而识时务,能日新,就可以常保通泰。所以《周易·系辞传》说:“日新之谓盛德。”

人生一定要动的,“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我们自己有时候动了,要观察动所产生变化的现象,而玩其占,占是用数理来推定结果。

由此,顺应形势的变化而采取行动,才能把握机遇,才能无往而不胜。

看到了一则小故事:一位商人子承父业做珠宝生意。可是由于缺乏父亲的眼光,很快就把父亲留给他的全城最大的珠宝店赔光了。商人依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认为自己只是在珠宝这一方面缺乏必要的眼光和技术。于是改行做服装生意,不到两年,无力为继,因为他总是跟着时尚的尾巴走。

后来,他又开过饭店,做过化妆品生意,钟表生意,印染生意,无一例外的失败。此时的他已经52岁了,却没有一点点成功,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时候他所有的财产只能购买一块离城很远的墓地,他觉得这就是他的归宿。

可是奇迹发生了,不久,这座城市公布了一项建设环城高速公路的规划,他的墓地恰恰处在环城路内侧,土地一夜之间身价倍增,他顿悟了,为什么不做房地产生意呢?于是他卖掉了这块墓地,投身做房地产,五年以后,他已经成为了全城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家。

古往今来,多少英豪逢时起,千秋伟业世长谈,把握机遇雄心逞,今生不枉走一遭。

话说三国时期,最不为人称道的便是曹孟德,谓之曰:“奸雄”。然孰知“奸雄”背后的深谋远虑。苦心经营,方位极人臣。汉帝无能,天下离乱,此时不起,更待何时?且又占“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便,孟德占尽天时地利,大好机遇,正待出手把握,其便是,敢于出手把握才圆了一世英雄梦,见机而握,成大业之所需也!

时代造就的英雄,而英雄又开创了新的时代。忆及那硝烟战火的年代,群龙会聚苦无良首,便是伟人勇挑重担,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胜利的道路,救我民族于水火之中,乱世出英雄,敢把握才成就英雄——救国救民的英雄。

可叹人间机遇重重,若是不予把握或说把握不当,留下多少遗恨!想当初蒋介石也欲逞一把英雄,却不知民心向背,不知国耻民欲,枉有机遇而不会把握,终成民贼,遗臭万年。

机遇者,人皆可遇,论把握,还需真雄。思我辈,正值青春年华,且祖国大业渴求人才,更当把握机遇,把握年华,求知若渴,勇挑重担,建设属于我们的时代,大义之所在,机遇之所示,只看我等是否能出手把握。

机遇错过,还会有机遇,但是若不想把握,任多少机遇也付之东流了。坐等机遇是不可取的,而应积极去追求,时刻准备去把握,该出手时便出手。

常把壮志盈胸,莫道英雄天成,敢于试锋芒,才有机遇可乘。把握,把握,莫待年华凋零。

冷静处理突然的羞辱

原文: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得之,邑人之灾。

释义:无缘无故而遭受灾祸,好比有人把一头牛拴在村边道路旁,路过的人顺手把牛牵走,同村的人却被怀疑为偷牛的人而蒙受不白之冤。

释例:你或许遇到过令你毕生难忘的经历:还差五分钟就到下班的时间了,你兴致勃勃地把办公室桌上的文件整理好,与同事东拉西扯,开开玩笑。就在你准备离开的一刹那,你看见上司气冲冲地从办公室走出来,他把你刚才交给他的报告扔回桌上,当众指出报告中错误的地方,还要你马上把它修改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