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35

第35章 处世智慧(17)

同样的,一个人对琐事的兴趣越大,对大事的兴趣就会越小,而非做不可的事越少,越少遭遇到真正问题,人们就越关心琐事。这就如同下棋一样,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会很轻松,你也很容易获胜,但永远长不了棋,而且这样的棋下多了,棋艺会越来越差,所以好棋手宁可少下棋,也尽量不与不如自己的人较量。

心里有了大,才会放下小。有一项针对世界冠军的调查就很说明问题。调查者发现,那些夺得世界冠军的人往往很早就怀揣了这份特别的理想,并且十几年如一日地追寻,这其中,他们也遇到了其它人所常见的种种挫折,但由于他们心中有一个高过一切的目标,因此很容易忽略那些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的琐碎。长期的内力凝聚产生了惊人的效果,他们终于因为能够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而获得了成功。

这也应了美国哲学家詹姆斯的话,“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他的言下之意就是,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过多打搅,因为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目标不放。

爱憎分明,亲疏无别

原文: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释义:王公前来朝贺,向天子贡献礼品并致以敬意,小人不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

释例:与人交往一方面要柔和谦逊,礼贤与人,同时又不可轻信奸诈小人。如果小人得势,上柔而下刚,必然引起麻烦。所以,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是平衡上下刚柔的最好方法。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分明,此乃治军治政要律。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以后,我就一天天听到人家讲你的坏话。可是我派人去即墨视察,却看见那里是“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情况良好。为什么会这样?是你没有贿赂我的左右,求他们给你讲好话。于是,齐威王奖励了即墨大齐夫。

威王又召见阿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做了阿的地方官,我就一天天听到夸奖你的好话。我派人去视察,看见的却是“田野不辟,人民贫馁”。赵国攻打鄄,你不救;卫国占据薛陵,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是你用重金贿赂我的左右,求得他们的赞誉。当日就将阿大夫和左右讲假话的人都用“烹”刑处死了。“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社会交往与之同道,兵法之理,时刻记在心中。那些对于我们有帮助的人,或者为我们而付出额外劳动的人,要及时给予回报,尽管他们口头说“这是应该的”,但实际上还是盼望你给予回报的。回报的多少,形式可不一,但总该有的,如果回报不及时也起不到太大的效果。

如果朋友的帮助是为众所周知的,这种回报就该公之于众,“晓天下之人”。这样回报的作用会更大,不仅对他本人,而且众人看了也会“眼红”。“眼红”之余,很难想象他不会动心。人人如此,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事业就会有更多人参与进来,事业又何愁不成功呢?

相反,如果这种“功”为众人所不知或不便告诉众人,此时这种回报最好私下进行,并向他说明回报之理由,切不可发之无理。

如果你的朋友有了过失,出现不必要的差错,就应该明确的指出来。要批评之有据,不让他抓住把柄。

对于年轻的朋友,要认真对待。年轻人上进心强,办事情积极性高,肯冒险,但由于经验不足,易于感情用事,办起事来难免出错,这时批评要十分注意。要给年轻朋友改过自新的机会,切不可不留后路,一棒子把人打倒。这样你会失去年轻人的信任,也可能失去一位得力的助手。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变化是很大的,所以这种罚要讲究方式。

可先私下和他谈谈,点出他的过错,和他说明利害,并鼓励他以后努力克服。如果非得公之于众,也要提前打个招呼,切不可突然在公众场合批评他,弄得他下不了台;或他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你这当头一棒,会令他灰心丧气,甚至恼羞成怒。

赏罚之道,还要谨防私人关系的介入,决不能以亲疏定赏罚,赏罚不明,乃军中兵法之大忌。

打天下要有朋友相帮

原文:往蹇朋来。

释义:“往蹇朋来”意思是在吃苦过程中会赢得朋友,这无疑是我们事业胜利的好兆头。

释例:“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意思是出门就能与他人和同,没有灾祸。

与人交往,没有门户之见;与下级交往,没有门第之见,这种交往不含杂私情,表现出一种公正与豁达。

吴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将,既然身为名将,除了英勇善战以外,与士兵同甘共苦,在士兵中享有崇高威望,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吴起在军队中总是和下级士兵们同甘共苦,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睡觉时不铺席,行军时不愿乘车,自己备粮食,并且自动分担士兵的苦恼。

有一次,一位士兵在阵前因为生了肿瘤而痛苦不堪,吴起见状毫不犹豫地用口将其肿瘤内的脓汁吸出。那位士兵和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后来,那位士兵的母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忽然放声痛哭起来。旁边的人觉得很奇怪,就问她:“你的儿子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士兵,却承蒙吴将军亲自将他身上的脓吸出来,你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反而伤心地哭泣呢?”

那位母亲回答:“先夫早年也是吴将军不弃,吸取他肿瘤里的脓,从此他跟随吴将军四处打仗,以此报答吴将军的大恩,最后终于死在战场上。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出脓汁,这不是说明我儿子也将步他父亲的后尘吗?这叫我怎么不伤心呢?”

可见吴起的行为对士兵的影响多么大。与人相处如果能与其同甘苦共患难,处处为他人着想,难道还怕没有忠实于自己的朋友吗?

友谊是人生的需要,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离不开友谊,事业离不开友谊。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好汉都要三个来帮,何况许多时候我们还不是好汉呢?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朋友们的帮助。与朋友建立了真挚友谊,就会使人奋发向上,充满活力、更加幸福!

安定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生成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这一点,一般来说,人不到35岁可能没有深切的体验。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有本事,有知识,有闯劲,就能成功。其实不然,人的成功很大的因素取决于人际关系。

还有,“出门靠朋友”,这句谁都会说的俚语,说出了事业成功所需要的人缘。只不过许多人没有人心罢了。

有一位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首长离休以后,往日身边前呼后拥的热闹景象顿时消失。在难耐的寂寞与孤独中,他感慨地说:“现在看来,我的同事很多,朋友很少!”

说实在的,懂得交友乃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有的单位首长似乎意识到交友的重要性,于是提出要求,领导同志要在自己分管的部门中结交几个朋友。于是拟定一个名单,登门拜访,嘘寒问暖,征求意见,交起朋友来了。应该说,这是工作作风的一个进步。然而,这种用上下级关系捆在一起的朋友,时间长了,也许渐渐变成至友,更可能变成一种形式、一种额外负担。

因为交朋友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不能“钦定”,不能“拉郎配”。交友,是感情的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容纳、互相信任的自然的过程,它是信赖、慷慨、无私的感情培养出来的一棵常青树。

一般来说,为官多年,条件优越,联系面广,应当能结交一批朋友,为什么反而“朋友很少”呢?

君不见,我们有的同志一当官就变得孤傲起来,自视高人一等,像戏剧中的为官之人,走路是官步,说话带官腔,让人敬而远之,畏而遁之,或者,他们以为有权势必然有朋友,凡是向自己微笑的人都是倾慕自己的朋友。一旦退休,才发现这是一个可悲的错觉。

人生离不开朋友。一句古语说得好:“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流行歌曲则唱道:“朋友多了春常在,朋友多了路好走。”说浅显真浅显,说深奥真深奥,可是就有些人几十年来,也未必能悟。

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人际交往的困难、不适应,这是难免的、正常的。但是,人际关系严重失调或经常失调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个性缺陷、认知错误或心理障碍。因此,对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状况,应作具体分析。

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入际交往,不仅对心理健康影响重大,而且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交友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交友原则之一:善交益友

益友,指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这里所说的帮助,包括品行方面,也包括知识学习等方面。我们应该同那些能够帮助自己进步,能够在某些方面给自己以良好影响的人交朋友。在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结交益友,让友谊的力量来为自己的进步助一臂之力。那么,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同时完善自我,争取成为他人心目中的益友。

交友原则之二:乐交诤友

诤友,指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的错误,批评帮助自己的朋友。真挚的友谊,不仅表现在能与朋友共享欢乐,能为朋友排解烦恼,能替朋友分担不幸;还表现为对朋友的缺点和错误能进行坦率地批评与诚恳地劝告。乐交诤友需要具备听取逆耳忠言的度量和知错必改的勇气。也正因为朋友间敢于互相批评,友谊才倍显纯洁和珍贵。因此,面对朋友直言不讳地批评,我们一定不要生气,甚至记恨朋友,而应该欣然接受,并且衷心地感谢朋友,做到乐交诤友。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交友原则之三:不交损友

损友,指对自己的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损友的类型可以分成很多种,但其共同点是:在不知不觉中用不良的东西影响你,腐蚀你,导致你在道德品行上倒退,严重者甚至使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毁掉你的一生。

与其它情感一样,友谊也有一个品质问题,也有品质的高低、优劣之分。与损友相交,那种友谊必是低品质的、有害的。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不能交损友。

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是我们交友的三原则。掌握好这三原则,我们才能建立起高品质的友谊,从而对我们一生的发展才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刚强辅佐,沿袭政体

原文:贞疾,恒不死。

释义:坚守中正,预防祸乱,国中出现了不少弊病,但仍能长时间地支持下去而不致灭亡。

释例:精通此种处世艺术的治乱高人刘备,他能因地而宜,因人而宜,善用他人长处,取其胜利。

他得张松西蜀秘图后,便欲图之为立国之本。他与孔明商量后,决定兵分两处,一处取西蜀,派庞统为军师,黄忠、魏延为将军,因孟达熟知西蜀内情故用之为内应,文臣武将各胜其职,滴水不漏;另一处守荆州,此乃战略要地,不能疏忽,留孔明总管荆州事务,又派熟悉荆楚地利、人情、军情的大将关羽、张飞听从孔明指挥。留守也文武齐备,各司其职。这样刘备就可在确保大本营不失的情况下,挥师取蜀。胜了可尽占两地之利,东拒东吴,北抗曹魏;败了退守有据。体现出刘备精湛的知人善任的处世之道。

还有一个善用他人长处的人叫韩愰,他是唐德宗时的镇海节度使,在用人方面,随才器使,都很恰当。有一位老朋友的儿子来投奔他。此人实在看不出有何所长。一次,韩愰曾经召请他赴宴,他始终端坐,不与邻座交谈一句话。照一般人的理解,这真是一个废物了。但韩愰却从他这一点,看出他有非凡的一面。就安排他看管库门。此人每天从早到晚一直端坐,更没有人敢随意出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我们平时常常听到的两句话,唐太宗在论用人时,也曾说过“君子用人如器”的名言。许多管理者经常抱怨没有人才,其实是缺乏一双识别他人长处的眼睛。用人如果能像韩愰这样,天下就不会有被弃置的人才了。

“又想马儿跑得好,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是一种天真的幻想,是对“人才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国外一些精明的企业家深深懂得“价廉才不高,才高价不廉”的道理,因此竞相通过优厚的薪金、待遇来吸引人才,并以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的方式留住人才。如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就是如此。一方面,她用优厚的薪金建立一支素质高、效率高的雇员队伍;另一方面,对于技术一流、工作卖力的美容师和推销工作做得十分出色的员工,她给予第一流的奖励。奖励方式有出国旅行,奖给贵重物品,如豪华轿车、貂皮大衣、钻石戒指等,高薪和重奖,使该公司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成功贵在坚持自我优势

原文:改邑不改井。

释义:“邑”,家乡。“井”,井水。“改邑不改井”是说换了地方但不换饭碗,万变不离其宗乃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以定力取胜的一招常胜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