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37

第37章 处世智慧(19)

秋千所荡到的高度与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你的高度,所以动作虽然简单却依然要一丝不苟地“踏实”。

其实,这样的动作和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做,但又不屑于做,他们贯穿于整个日常生活,甚至你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动作,自己都不记得。比如你每天都会把垃圾袋带出去扔掉,你会记得你用怎样的动作扔掉的吗?这也正像全世界都谈论“变化”“创新”等等时髦的概念时,却把“踏实”给忘记了。“踏实”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可是你真正做到了新含义的“踏实”了吗?没有,所以你不是优秀的员工。

我们可以用比较形象的真实例子来说明“踏实”的巨大力量。在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因为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但是,美国军队只知道他在古巴丛林的山里,却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因此无法联络。然而,美国总统又要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一名叫作罗文的人被带到了总统的面前,送信的任务交给了这名年轻人。

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遇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巴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因此罗文被奉为美国的英雄。

看过《致加西亚的信》的人也许会觉得罗文所做的事情一点也不需要超人的智能,只是一环扣一环地前进,因此认为把罗文塑造成英雄有点言过其实。但就是罗文的这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把信送给加西亚,才使美国赢得了战争。踏实并不等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韧性而不失目标,时刻在前进,哪怕每一次都要前进很短的、不为人所瞩目的距离。然而“突然”的成功大多都来自于这些前进量微小而又不间断的“脚踏实地”。

身居优位,历练通达

原文: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释义:违背颐养的正道,但是却能够安然地居于尊位,所以结果吉祥,只是尚不能处理极为艰险困难的事情,就像不能够涉过大河一样。

释例:在职场中我们身为老板了,既要能够管理好部属,成为他们的领导者,又要精通其业务,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同时还要处理好公司与外界的关系,我们也确实还有很多困难的事要去处理。真可谓是身兼数职了。他们大多精明、干练、能力较强,这当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最主要还是来自后天的刻苦钻研,努力探讨。

当然,要做到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能力,是不大可能也是不大现实的,但有一点对于老板来说是必须要具备的,即沟通能力。因为在老板的日常工作中,无论是接洽业务、分配工作、制定计划,都需要这种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沟通能力是老板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一种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呢?实践出真知,必然要从自己工作中的琐事做起。

首先要多听。听公司里高级职员关于业务工作的讨论,听部属对公司现状的评论,听其它公司同行介绍经验或是讲述教训,以及听与公司业务有关的专业讲座等等。

这里所谓的话,不是仅指听见而已,而是要用心去听,能从讲话者的长篇大论中抓重点,或是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材料,然后判断、归纳,最后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或者从中汲取教训、获得经验。这样看来,“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定要认真地听,并且要听“进去”,说不定从两名售货员的闲谈中,你会获得很重要的市场信息呢!

其次还要多读,读与听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但是“听”比较被动,别人不说,你从何而听呢?相比之下,“读”的自主性就比较大了,但有的老板先生会说:“我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很紧张,连吃饭都在谈工作,“读”即使是让人喜爱做的事,但无暇顾及。假如你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的确,要从快节奏的商业活动中抽出整段的时间来读书、看杂志是不大可能的。

这里给你一个建议:不妨把要看的东西,比如一本书、一本杂志放在随身的公文包里,一有时间就拿出来读上一点,长期坚持下去,你就会感到能力倍增。当然,在读的同时,还要进行思考。如果采取走马观花的办法来读,那么即使你读得再多,也是毫无意义的。

“听”与“读”都是从外界输入东西,而“说”和“写”就是要向外界输出东西了。你必须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章,整理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观点,然后介绍给别人,让别人能够正确地理解你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搜集别人的反应,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东西,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完善。

“听、说、读、写”是提高沟通能力的最有效有途径。作为老板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卓越人士。

有思想更要有行动

原文: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释义: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的价值。

释例:有思想没有构成行为,有好的理想,有好的计划,没有做出来,没有成果,对社会、国家没有贡献,尽管有很好的德性,仍不能算是成德,这可以作知行合一哲学的根本。

西奥多·瓦尔曾经这样说:“现在商界的年轻人最要命的弱点,就是缺乏准备,缺乏实干精神和考虑周到的素养,空有一番进取心,不愿为之努力奋斗。”

有一种品质可以让一个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愿望,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这就是实干精神。而是否具备这种实干精神,常常因人而异。在失败者身上,往往蕴含着大量没有利用、没有开发的能力。为什么他们没有好好利用这些能力呢?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理应获得成功,而不是仅仅在温饱线上挣扎。他们完全有机会做得更好,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呢?

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否在努力做好?我们是否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机会?我们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这些思考都是非常有益的。

奥利弗·霍尔姆斯说:“与我们行进的方向相比,处在哪个位置上倒是一个次要问题。”那么,我们究竟在向哪一个方向行进呢?

有千千万万的人拥有伟大的雄心、宏大的志向,他们也决定要实现这些理想,但是他们又因为疑虑困惑而停滞不前,甚至不肯迈出一小步。他们一直在等待着,不敢前进,就像有魔鬼守在门口一样。他们常常不愿意全力以赴,更不用说完全切断自己的退路了。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我们期望自己的成功,就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可进可退的人际宽松环境,这则是最好的处世之道。环境宽松了,我们的工作开展起来就显得游刃有余了,成功也不会离我们太遥远了。

依据《说岳全传》作者的见解,宋、金战争的真正起因在于:宋朝徽宗皇帝在祭天时,误将“玉皇大帝”的“玉”字上的一点,点到了“大”字上,结果写成了“王皇犬帝”。这惹得天界的玉皇大帝龙颜震怒,于是派遣赤须龙下凡投胎金国皇室,让他长大后带兵扰乱宋室江山,以讨宋皇不恭之罪。

因此,赤须龙就是金邦元帅兀术的原身。至于宋方的主将岳飞,小说介绍他的“真身”乃雄踞如来佛头顶的大鹏金翅鸟。它之所以下凡,是因为有一日释迦摩尼聚众讲学,内有一听众乃女土蝠,忍不住放了一个屁,大鹏金翅鸟怒其不洁,展双翅飞下将她啄死。于是,佛祖将金翅鸟罚下红尘偿还冤债,规定它的任务是“保全宋室江山,以满一十八帝数”。

由此可见,岳飞是戴罪立功,这决定了他在凡间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关于宋朝的权奸秦桧,小说指称他原为伪装人形的“蛟精”,因其真面目被大鹏金翅鸟在下凡投胎的途中识破,并被啄瞎了左眼;于是他怀恨投胎,长大后任宋朝宰相,千方百计将岳飞害死以报当年被啄之恨。

这样一来,八百多年前那场事关民族命运的金戈铁马,就被小说演义成由上天一手导演的冤冤相报的“天数”。然而,既然是“天数”,报应必须“公平”,历史的事实又做不到这一点。于是,小说的作者不得不无视历史,按一厢情愿的笔法,杜撰出荒诞无稽的“大团圆”结局。比如,金兀术侵犯中原,本是奉天命行事,行为无可厚非,结局也不应悲惨。但这不符合善恶报应的逻辑。

于是笔者节外生枝,借玉皇大帝的旨意给他安排的命运是:“火龙虽奉玉旨下凡,不应私污秦桧之妻,难逃淫乱之罪,罚打铁鞭一百,摘去项下火珠,着南海龙王敖钦锁禁丹霞山下,令他潜修返本。”再比如,如来佛在罚大鹏金翅鸟下凡时,规定“直待功成行满,方许你归山,再成正果。”然而,岳飞并未完成保全宋室江山的使命,因此大鹏金翅鸟难以找到复归神界的理由。如此的结局同样不符合因果报应逻辑。这迫使作者进一步虚构故事:岳飞的二公子岳雷子承父业,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廓清宋庭奸佞;然后领兵北伐,直捣黄龙府,完成了父辈的未竟之志。于是,大鹏金翅鸟得以功成名就,重登佛顶,获得了善有善报的完满结局。《说岳全传》将人事委诸“天数”的自我逻辑最终是完成了,但它为完成逻辑而导致的史实捏造,却逆向证明了:人的历史是人自己创造的,要想在人之外找到历史的根据,只能是天方夜谭。

实际上,只要不是瞎子,谁都能一目了然地看到,人每日每时都在以社会的方式创造自己的历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概括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人类创造的世界,不但但靠的是思想,更主要的是靠人类的行动。

当我们看到一颗树的时候——我们看到苹果树,我们知道这个人之前种了什么样的种子?苹果种子。当我们看到香蕉树呢?香蕉种子。樱桃树呢?樱桃种子。当我们在树上没有看到任何果实呢?表示之前没有种果树。

没有辛勤的付出就不会有收获的季节,想要收获丰硕的果实就得先有播种的行为。

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的价值。

行动是一个人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有多大的证明。光心想、光会说,都是虚的,不能看到一点实际的东西。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马克.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无疑问,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于行动和巧妙行动的大师。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怎么来的又怎么去,真正属于自己的是经历。你的经历决定了你是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你又创造了什么。

不管你的肉体怎么来的,也不管你的灵魂如何的丧失,作为人,一个完整的人,你应该知道你是什么。男人或女人,医生或学生,丈夫和教授等等,都不能代表你是什么。就象水有河水,污水,雨水,口水等等,可水是什么?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如果你知道了你是什么,你就能象水一样,遇冷成冰,遇火成气,遇堵能绕,滴水穿石。

你的感觉是你对外部周围世界反应。你要爱和美好,你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从最初的感觉来认识和接受别人和事物,适应和选择你的爱,决定付出。当你付出而不图回报时,你已感觉到付出和回报是同步的。象你的呼吸是自然地一体,如果刻意地把呼和吸分开进行,就感到累,即使努力去协调,也不如忘掉它而让它自然调节来得舒服。

当你认识到了你是什么,而不是去把你做成什么其它谁,你就会感觉到这世界里的一切都不是你的敌人。如果你是水,就可解渴、荡涤、蒸发、灌溉、任意流淌,甚至成为雨、雪、彩虹。

你认识了自己也感觉了世界,同时你势必采取了行动。你的行动决定了你对世界的影响,也是你被认可的依据。别人不如你了解你自己,但他们可根据你的行动来判断你。当你爱上一个人、你的生活、这个世界,你必然会有所行动。也许你会犹豫、彷徨,但你终会做个决定且付诸行动。你的行动是创造性的,只要你爱你的行动而且没有无奈的压力。你有所创造,世界会更美好,你会爱也会得到爱,你知道你是必然的存在,任何其它人都不能替代你。

随丈夫行事,势在必得

原文: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释义:随从阳刚方正的丈夫行事,则必然丢失年轻小子。随从于丈夫,有求必得,有利于安居乐业,坚守妇道,贞节处世。

释例: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想请三天假去陪家人郊游,但他的领导者没有批准,因为部门最近的工作很紧,工人们每天都要加班,连星期六也不能休息。

有一天,这位保持最高迟到记录的工程师又晚到了30分钟。领导十分生气,并警告他:“如果你再迟到一次,我将让你停职三天并扣除工资。”你猜第二天谁迟到了?还是这位工程师!那位工程师听到这一警告,为这一难得的机会而沾沾自喜。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郊游的愿望了。于是第二天,他故意去得很晚。如其所料,他被停工三天,扣除三天工资。但他可以出去与家人一起郊游了,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那位领导也自以为做得正确,他“正确”地维护了管理制度,但部门的工作还是无法按时完成。

以上事例中的领导按常规办事的做法,造成了惩罚行为与惩罚效果的严重脱节。因此,这位领导者打的这一巴掌还是没有打到实处,反而正中那位工程师的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