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51

第51章 经商智慧(1)

现代西方管理科学在西方文明进步的历史背景之下,因受西方工业理性的影响,特别是工业理性对该学科的模式化限定,其价值趋向过于追求数理化设计和具体性操作,致使经济效益背离社会效益、科学化分野于人文化,学科进步陷入了理性尴尬。从社会实践来看,现代企业行为包括经营与管理,在科学的、实际的操作之下,人文与价值严重失落,不再拥有永恒的凝聚力与秩序性。这就为古代易经宝典的现代性价值转换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为“易经经营学”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北宋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论语》的政治价值;现在也有人讲“一部《周易》安天下”,这无疑道出了《周易》对治国理财、安定社会的重要作用,其中蕴含着无比丰富的经营管理文化资源。《周易》的经邦济世理论,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仁人志士,相信‘‘易经经营学”的产生与完善也必将造就一批既富有现代经营理念、又怀有人文价值情愫的“现代儒商群”。

古代《周易》作者可谓“先哲”,他们凭借自己的素朴智识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自身所生存的自然、社会的环境与状况,并形成了富有灵感性征与理性力量的思维体系,以此来指导当时及后人的社会实践,在探索宇宙、社会、生命、人生、自然的奥妙方面展现出非凡的聪明才智。《周易》所拥有的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易学思维”。

易学思维是古代先哲们深沉智慧与伟大实践的结晶与产物。古代先哲们经过反反复复的“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在体悟生生不息的自然与社会法则中形成了可贵的易学思维,而易学思维的形成反过来又增强了他们把握宇宙规律、认识社会发展、探知世界运行的能力。他们运用易学思维不断思考着世界的变化、社会的更替以及人类的成败得失、吉凶祸福、盛衰荣辱等难以解开的问题。

《周易》是一座神秘的古堡或是一座富丽的殿堂,易学思维则是其中的瑰宝。“易学思维”实际上是象数思维、变易思维、太极思维、阴阳思维、五行思维、经卦思维等各种思维方式与方法的有机统一。它为人类文明社会提出了许多直到如今还仍然富有生命力且极为珍贵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原则和思维方法。

对于现代经营与管理而言,易学思维所提供的思维逻辑有着极强的指导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现代经营与管理中的许多思想、原则、方法往往可以在《周易》中找到精神雏形;通过易学思维分析现代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周易》是一部开发人的灵性、启迪人的理性的“智慧宝典”,是亘古常青的科学,可谓“知识之知识”。因为《周易》作为“大道之源”,为人们提供了开敞智慧大门的金钥匙。研用《周易》,我们不仅要深入探究易之三材——天、地、人之道,寻求真理之源,而且要灵活运用易之方法论思维观。如果我们将《周易》的“理”、“法”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现代经营与管理,我们将收到出乎意料的管理效能。由此,我们似乎体味到了现代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有效路径。

广义讲来,易学思维亦可称为象数思维。象数思维方法是中华传统思维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随着历代易学的不断发展,象数思维日臻完善,与现代西方思维相比显示出十分神奇的魅力。

作为一种特殊思维方式,象数思维离不开卦、爻之象。八卦正是八种象,“卦者,挂也”——挂出一种直观的“象’,——以引起人们的无穷想像,以便探求出理论。

象数思维,顾名思义,可以分出两种思维模式:一日“象思维”,即“取象”比类,旨在因象明理;二日“数思维”,即“运数”比类,旨在“极数通变”。这两种思维模式共同构成了《周易》的思维传统,也内在地汇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之长河。

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之一即是“象思维”发达。今天研用《周易》,尤其是应用于现代经营与管理,“象思维”的作用与地位不可低估。

“象”即像,正如《周易》所言:“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一指卦象,即八卦和六十四卦符号;二指物象,即八卦和六十四卦所象征的世界万事万物,其中八卦所标指的天、地、雷、风、山、泽、水、火为世界八种基本物质。

那么,何谓“象思维”呢?

“象思维”是指通过思维的具象性,将各类事物加以运思,对所认知、领悟的客体进行思维加工,触类旁通,从而得到某种结论的思维方式。

因于“象”之分类,“象思维”亦可分为“卦象思维”与“物象思维”两种。

“卦象思维”,即借助于人们的经验或知识,对八卦或六十四卦的内外卦各所表征的事物进行联想式的运思,从而得出一定的或一般的结论。例如,“泰卦”,下乾上坤,阴气下降,阳气上升,二气相交成“泰象”。运用“卦象思维”可以得出泰卦之结论:“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从自然的万物生长,到人世的上下一致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归宿,得出的是富有义理色彩的思维结论。

“物象思维”,即借助于古人和日常生活的各种“物象”,因象明理,从而启发人们的思维,推导出深沉的哲理。这种“物象思维”较多地体现在《系辞传》当中,例如在否卦爻辞中有言“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由此阐发出这样的哲理:“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里从牛羊可以逃走之物象,引申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种引申是恰切的、鲜明的、得体的。其富有哲理的推论,运用了物象比类的思维途径,既保证了最终结论与初始物象内涵的相辅相承,又保证了思维逻辑的紧密推延,闪耀着理性思维的智慧之光。

“数思维”同样属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特殊方式之一。“数思维”对于中国古代以来科学思维的发展进步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利用“数”来整理、概括、总结科学技术的成果,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表达数理思维的程序,是“数思维’,的奇妙之处。

所谓“数思维”,顾名思义,是借助于“数”、“数理”来进行思维推理,表达思维的程序,推演思维的结果。《周易》经传处处充满着“数思维’’的记载。《周易》中“数思维”较为简洁。例如“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庚三日,后庚三日”、“革言三就”、“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有不速之客三人来”等等,近三十处借助于“数”来表述卦义。《易传》中“数思维”较为深刻。例如《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借助于2—4—8数理关系表达出宇宙的奇妙演化,正是古代宇宙生成图式的数理化概述。这对中国古代思维进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再例如“四营十八变”的占筮程式:“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劫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劫而后挂。”这既是“数·”的运演,又不仅仅是“数”的运演本身,其中又紧密联系着关于天地、阴阳、三材、四时、再闰等历法的问题,真可谓玄妙之至。

《周易》之“数思维”将后人带人了神秘的宫殿,人们在“数”的背后看到了数理,看到了宇宙万物生成、运动、变化的规律。朱熹曾说过:“如鸿荒之世,天地之间,五十有五之数,奇偶相生,粲然可见。”这里足以表明“数”在易学中的地位。先天易学之创始人邵雍更是把“数”看做宇宙万物之本原,他说:“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把“数”置于“象”之先。司马迁也十分注重“数”之演变,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言:“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地,故长于变。”总之,《周易》的“数思维”,借助于“数”、“数理”来表达世界万物的变化,构筑出“极数通变”的原则;“数思维”直接地推动着中国古代科学思维的进展,表达着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之象与数表达着宇宙、自然、人生、社会的通体信息;象数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常被古代天文、历法、乐律、医学、养生所运用。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曾这样表达易之象与数及其思维的科学价值:“象数之学,大者为历法,为乐律,至其他有质有形之物,有度有数之事,无不赖以为用,用之无不尽妙极妙者。”

那么,象数思维对现代管理的价值何在呢?

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周易》借助于“取象”以比类,得出富有哲理的推论,给人以启迪,这是东方独特的思维方式的鲜明特色。这也是东方文化在当代展示出优于、异于西方文化的独到之处。“象思维”正对现代管理学产生着深刻的启迪。按照“象思维”的内在要求,现代管理者必须注重建立规范性的管理模式。

第一,重视整体形象与总体效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管理的社会整体形象与市场总体效应对于增强自身的内在实力、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管理者必须十分重视整体形象与总体效应。远古之人,不能离象言理;今日之管理者亦不能离开被管理之客体的诸象——公司形象、名牌品牌、市场服务等——而纯粹讲什么管理与经营。一个企业的良好的形象设计和社会效应,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赢得大众消费、获得卖方市场、击退竞争对手从而立稳脚、求发展是何等重要。

第二,重视市场行情与及时决策。

“象思维”以简驭繁,正如“八卦”,“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取象的目的在于比类,通过选取个别事物、个别现象作典型,对其共相进行逻辑演绎,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受此启发,现代管理者必须十分重视市场行情的分析与调研,以小见大,进行取象比类。通过抽查、造访,进行市场行情摸底,并以此为根据,及时对生产、销售、管理等诸环节进行科学规划、有效决策,以减免失误,增强效益,并常常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至企业文化的高度,提出和强化公司理念。

第三,重视统筹兼顾与全面治理。

“象思维”的合理内核在于以事物整体之“象”喻事物个体之理。《周易》六十四卦本身是对宇宙的整体性把握;易之表征的诸“象”正是宇宙万物的综合。“象思维”要求人们整体性地观察分析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因为宇宙之间绝对没有孤立的事物,事物之间无不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象思维”对于现代经营与管理的重要启示之一,即是要统筹兼顾公司事务以及诸种事务之间的关系,全面治理现代管理对象所包含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情况,采取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思维,去开拓具有更多自由度的管理空间,并使之容下随着市场变化日益增多的、丰富的新内容,以适应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实践的多方面发展的要求。

第四、重视现实实践与经验积累。

“象思维”方法,有利于总结人类的实践经验,便于归纳现象作出结论,进行演绎。它是归纳与演绎的结合,又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寓理性思维于形象思维之中,将形象思维当做了通向理性思维的桥梁。

由此指导的现代管理,要求人们必须躬身现代管理实践,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及时将现代管理纳人科学管理系统,以利于走出传统的、简单的、机械的管理模式,通过吸取包括易学在内的传统文化的精神,站在现代科技水平上,建立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现代管理方式,开拓全新的、最优的管理世界。

“数思维”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运数比类”,在于以数喻理。《系辞》有言:“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可见,易“数”具有“弥纶天地之道”的神奇功夫。那么,“数思维”有何“弥纶管理与经营之道”的功用呢?

第一,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

工业化社会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科学的高度发展特点之一,即为各行各业各领域的数字化管理。现代管理必须紧紧追随数字化的进展。正如《礼记》中所言:“凡举大事,毋逆‘大数’。”现代管理的诸环节都应以数字化模式来加以规范。管理对象和管理要素应按照几种形式、多少比例、什么结构来调配,都应通过精确的数字标识出来,以利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