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06

第6章 做人智慧(3)

《周易》认为,首先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宇宙,需要节制。“天地因为节制,四季才能井然有序,循环不已。圣贤也要效法天地,建立制度,以节制人的无穷欲望,这样不浪费物质,不伤害人民。”

所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礼节与制度,以节制人的欲望;还以这种礼节与制度,来评论官员的德行,以节制其为官为人之行为,使其不逾规范。在这方面,以战国末期的荀子呼吁与主张最为激烈。

但为什么一代又一代过去,中国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关键是两个字,“天子”。所有的人都是民间所生,自然要遵守各种各样的规矩,而有一个“天子”,这个人可以制定各种各样的规矩,惟独他可以不遵守。而中国是一个揣测与模仿最盛的国家,一个人不遵守,就会有一批人为他说出许多可以不遵守的理由;一个人不遵守,就会有一大批人不遵守。于是,就有了“刑不上大夫”的说法。

规矩犹如一个装水的羊皮袋,只要有一个小孔,皮囊装水的功能就会丧失殆尽!

美国不一样,人家知道:你这个总统当得不错,但你连任了两届,对不起,拜拜!你不能再做。人民知道你假如再做,会比新上来的总统做得好,但还是不能让你来做。因为你太了解总统应该怎么做了!万一,你有个私心野心什么的,人民会吃不了兜着走。因为美国人懂得,制度是最可相信,而人是最不可相信的。美国宪法的核心,是相信制度,用制度管人,不是人管制度。

欲望太盛,伤心伤身伤事。

重温中国文化,你会感悟至深: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希望越大,失望会越大。

人有内外两部分,身体健康、快乐态度和智能为内,金钱、名声和地位为外。人们都知道内在比外在重要,但依然有一部分人是要财不要命的。快乐态度有益于身体健康,吸引贵人和机会,有助于事业的成功。智能是知识和经历的综合,对人和事情的判断、决定取舍以及未来的预见都是关键性的。

任何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的作为都是不可取的。身体健康问题有先天和后天原因,良好的习惯,能使你恢复和保持身体健康。包括平衡的营养(指饮食健康),休闲和娱乐(睡眠和调剂),适当的锻炼(指健身运动),不过度放纵自己(指戒烟酒嫖赌)。

态度决定一切。不管你是否相信,有很多奇迹是因为态度的改变而发生的,但你可尝试一下。譬如,保持一个星期时间不生气,对你的同事、朋友、家人,都别让他们看到你不高兴的面孔。首先你会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又看到什么。

在人们心目中,一个智能的人一般应是一个老者,这是因为智能是人对感性经历的理性思考得到的感悟。随年龄的增长,你会逐渐发现智者是平和快乐的人。

人们习惯把金钱名声和地位叫做身外之物,但又都是世人追逐的目标。如果你不贪图这些,就不会有大麻烦。“君子爱财,取之有方”,你有缘发财,何乐不为。但有钱不要显摆,别以为有钱了就脱胎换骨了。

人的品位毕竟不是以钱多钱少界定的。如果你是一个土暴发户,也不妨以钱济贫,回报社会,求得好名声。如果你才高八斗,官运亨通,也就不妨以权扶正祛邪造福人民了。如果你以权谋私,贪财贪色,你也就别想过太平日子了。

是的,经常看到听到一些人谈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有意义,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对于那些有成就的人,有名望的人,有学识的人,有影响的人,也许生命的意义很大,生命的价值很高,相对于无数的平凡大众来说,也许生命的意义就是平平安安的活着,一日三餐不饿肚皮,身边来来往往的都是芸芸众生,结识的也都是平凡的老百姓。他们没有辉煌的事业,骄人的成就,渊博的学说,绚丽的头衔,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勤勤恳恳的劳动,实实在在的生活,只为了能养家糊口,平安度日。

他们也许缺乏远大的理想,宏伟的目标,他们的要求也许很小,只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一家老小无病无灾,他们的不奢望不多,只希望在风雨来临的时候,有一间避雨的小屋,辘辘饥肠的时候,有一碗填饱肚子的热饭,也许他们是弱小的,卑微的,是甘于平淡和平凡的。

可是如果没有凡人的碌碌无为就显示不出伟人的高大,如果没有平川的低矮就衬托不出大山的雄伟,如果没有绿叶的默默无闻就突出不了鲜花的娇艳,也许小草很平凡很常见但人类离不开它,大地少不了它。

人活于世,匆匆的来,匆匆的去,不过短短几十载,在这屈指可数的日子里,有多少是值得计较的,有多少是值得回忆的,有多少是值得铭刻的,这花花世界纸醉金迷,有多少不甘于寂寞的人们梦想着成名,梦想着荣华,梦想着出人头地,满怀激情的去追逐所谓的幸福生活,去捕捉虚幻的梦境,而最终的结果是一场虚空。

生命的意义也许很简单,简单的让你怀疑它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脚踏实地的生活、努力、奋斗,人生的目标永无止境,不放弃梦想,不甘于平庸,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可是千万别贪图奢华的享受,毁了青春,毁了前途。

也许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你不甘于流与俗套,不想平庸的生活,不愿意被时代的洪流抛却,也许你会嘲笑父辈们的平凡,也许你会不屑普通人安于现状的满足,可是,告诉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奢侈的豪华享受吗?是为了安逸而甘心失去自由吗,是为了金钱可以毁灭一切,是没有道德的出卖,没有廉耻的占有,没有尊严的屈辱,如果是这样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生命的意义,也许很简单,犹如一杯清茶淡泊、透明、实用,也许它过于简单了,让你骇异它的单调、无味、枯燥,因为我们是凡人,所以我们也许甘于平淡,如果可以在平淡中寻求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去丰富生命的色彩,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似小桥人家,生活的情趣需要丰富,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原文: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释义:为人处世,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

释例:这是两个观念,古时的文字很简单也很美,它的文学境界,往往骗住了我们的思想。这两句话,包含的意义很多。“变化”,《周易》告诉我们宇宙间任何事情、任何物理,随时随地都在变化,没有不变的东西。八八六十四个卦,只是两种爻——阴与阳在变,每一变动,产生一个卦象,每个现象就不同了。变化是代表什么?“进退之象也”。“进退”,或者是阳多了一个,阳长阴退了,或者是阴多了一个,阴长阳退了,就在这个进退之间,产生变化。为什么不用“多少”而用“进退”呢?

我们研究古书就要注意这一类地方,这是思想问题。假使用“多少”意义就不同了,没有“进退”深刻。“进退”是大原则,是动态,尤其是站在人文文化的立场看,都是一进一退之间的现象,所以变化是进退的现象,非进则退。

在哲学中,常常谈到一个问题,就是一般人常说“时代在进步”或“历史在进步”,但纯粹以哲学的立场来讨论,就不敢这样说了,究竟这个时代是不是在进步?要看用的标准是什么。以东方文化,以人文文化来讲,以古今的书籍、大家的著作比较,就觉得人文在堕落、在腐化。

所以我们中国人动辄称道上古如何,认为越到后来,人越堕落、越腐化,历史并没有进步而是在退化。但单以物质文明来说,时代真的又在进步,所以说时代历史到底是在进步或退步,这是很难讲、很难推定的问题。所以进退之间,要看在哪一个范围,用哪一个标准,站在哪一个角度上说话。

一个人处世,或者进一步,或者退一步,也没有办法固定,但是始终不是为个人,只为社会,为国家,要有贡献,并不是滑头,但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这样站在中间,是等待时机,所以这是无咎的。当然人生做到第四爻,那是最舒服的。

历史上有些人可以做到这样,举例来说,道家所标榜南北朝时候的陶弘景,有名的所谓山中宰相,南北朝几个皇帝,大事都要请教他,但他永远不出来,不做谁的官。像这一类人,所谓上下无常,进退无恒的人,中国历史上蛮多,可是他的情感,对于社会、国家的贡献,并没有忘记,并不是专门为私。

所以,人生是需要好好把握的。

一日,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画一幅龙争虎斗图。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了很多次,学僧们总认为图中缺少点什么,正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他代为评鉴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错,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呢?既然是龙争虎斗图,你们就应该明白,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仰;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越大,虎头越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听后恍然大悟道:“老师真是一语中的,难怪我们总觉得太过僵硬,原来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低,虎头也画得太高了。”

无德禅师借机引申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不解地问:“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地说:“你们听听这首诗——

“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需知是向前。”

学僧听后,终于大悟。

正如人的性格多变,既有自尊之时,顶天立地,孤傲不群,有如龙抬头、虎相扑;也有自谦之时,犹如龙缩首、虎低头。为人处世,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所谓进退有据,高低有时也。

世界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人生遭遇和贫富贵贱各不相同,有的平安富足一生,有的坎坷贫贱一世。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怎样预知未来,趋吉避凶?预测人生把握机遇。

当你了解人生之后,则人生就掌握在你手中,行好运时宜把握良机,努力奋斗,开创美好前程。行坏运时,应宜守为安,勿踏危机,减少灾害。若是吉凶参半时,得意须防失意,往来知节要稳步,进退谨慎要三思。

只有知命,才能改善自身在宇宙之间的处境,避开不利的时间和空间,在有利的时间和方位去求得发展,以便在这个大千世界上创造一个辉煌的人生。

太极为有为之道,有为之道总有不测之时。《易》曰:阴阳不之测之谓神。不测之神如何得之。唯由有为入无为方是神之道。故,太极化为无极为神道。

得太极无极则易道易神皆得。是故,见象知类之谓人,由象得理之谓智,由理得道之谓圣,得无极者之谓神。此为易道之全部精华,亦为易道人学易十五年的全部精华。得此精华则成圣成神,用以预测则如神开口,用以治病则药到病除,用以改命则命皆由我,用以安邦则国泰民安,小用小成,大用大成,自由自在,超然物外。

宣尼有云:“‘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又云:‘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斯亦名教之内昭昭可考者也。何责渊明之深也!余常谓否则卷而懐之,以简易之道治一心;达则扩而充之,以仁义之道治四海,实古今之通谊也。”

正如林语堂在《爱好人生者:陶渊明》一篇里所讲:“也许有人以为陶渊明是‘逃避主义者’,但事实上他绝对不是。他要逃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他是爱好人生的。在他的眼中,他的妻儿是太真实了,他的花园,那伸到他庭院里的树丫枝,他所抚摸的孤松,这许多太可爱了;他仅是一个近情近理的人,他不是逻辑家,所以他要周旋于周遭的景物之间。所以,结果是和谐,不是叛逆。”

苦难使人奋发向上

原文:往蹇来誉。

释义:“蹇”,晦运。“往蹇来誉”意思是苦尽甘来,苦难会给人荣誉。当然,只有战胜了苦难才会赢得荣誉。

释例:中国有句成语说,苦尽甘来。另一句又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都是鼓励人在面对苦难的时候要忍耐,要有个盼望。

是否每一个人都会苦尽甘来,吃得苦中苦的,是否必然成为人上人呢?事实上也不一定。苦难有的是人生必须面对的经历,苦后不一定甘来。

人世间有许多苦难,大致可分为两类:天灾和人祸。天灾:如水灾、旱灾、虫灾、地震等,给人带来许多苦难。当面对这些天灾时,人不能喊出人定胜天的口号,人的力量可以避免、预防天灾,但不能抗拒天灾。人祸:则出自人为,人对事情处理不当就有灾祸。现代战争,车祸、死亡等等都构成人祸。当苦难临头的时候,我们要不是想躲避它,就是想找人帮助,靠人力来解决,到最后没有办法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最近认识一个朋友,是个农民,做过木匠,干过泥瓦工,收过破烂,卖过煤球,在感情上受过致命的欺骗,还打过一场三年之久的麻烦官司。现在他独自闯荡在一个又一个城市,做着各种各样的活计,居无定所,四处飘荡,经济上也没有任何保障,看起来仍然像个农民,但是他与其它乡村里的农民不同的是,他虽然也日出而作,但是他不日落而息,他热爱文学,写下了许多清澈纯净的诗歌。每每读到他的诗歌,都让我觉得感动,同时惊奇。

“你这么复杂的经历怎么就会写出这么柔情的作品呢?”我曾经问他,“有时候我们读你的作品总有一种感觉,觉得只有初恋的人才能写得出。”

“那你认为我该写什么样的作品呢?《罪与罚》吗?”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