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17066500000029

第29章 养身从养心做起(2)

适度的压力,人们是能够承受的,但是如果压力太大,就会对人的身心产生伤害。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压力太大吃不消。”适度的压力不仅对身体无害,还会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使人变得机警敏锐,能够集中精力办事,增强斗志、迎难而上。但是,如果压力太大,使人长期在紧张、焦虑、恐惧的状态而得不到调节,就很容易引发各种身心疾病,损坏人的健康,甚至走向崩溃的边缘。

日本著名学者池见酉次郎说:要想适应给人带来强大压力的现代生活,要想以顽强积极的态度生活下去,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会自我缓解精神负担的诀窍。

美国医学工作者曾作过一项研究,发现在174名住院病人中,有140人总是充满了忧虑,而且其中一半人的症状是由压力所引起的。人体对压力的反应分三个阶段:警觉、抗拒和力竭。在警觉阶段,人体注意到压力源,内分泌腺开始释放荷尔蒙,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放大等特征;在对抗阶段,人体可以自行克服压力造成的损害,但如果压力源没有消失,人体就无法实现这一点;这样一来,就进入到第三阶段——力竭。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后果,就是所谓的“压力病”,如偏头痛、心律失常、神经系统障碍等。因此,防止压力病的最好方法是避免压力,一旦压力发生,也要尽快减轻。

压力真的无法避免吗?对这一问题,励志大师安东尼·罗宾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发现,多数人担忧的事情中,大多都是不必要的。据他统计,在令人们忧虑的事情中,40%永远不会发生;30%涉及过去的决定,是无法改变的;12%集中于别人出于自卑而作的批评;10%与健康有关,但忧虑显然只能让健康问题更糟糕。最后,只有8%令人忧虑的事情,可以列入“合理”的范围。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而且时常感觉压力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排解压力。

晓雪是一个公司的广告策划部门经理。搞广告策划的,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就是头发倒竖、衣衫不整、满脸的灰尘,却两眼放光。但晓雪却恰恰相反,她更像—位大学里的教授:宽宽的眼镜架在直挺的鼻梁上,一身素雅的工作套裙,显得她更加精干利落,扎在脑后的头发一丝不苟,看不到一丝的杂乱。

办公桌上,只有她现在正在考虑的一幅创意,看不见其他任何累赘之物;墙上也只是几幅艺术家的作品,更显得高雅不俗。她在谈到对于工作中的压力如何解决时说:“压力当然是有的,看你如何对待它。有的人被压力牵着鼻子走,结果越走越乱,越走越糟糕。我喜欢清清爽爽地工作,不喜欢被一大堆的杂物纠缠着。当感觉有压力的时候,我就检查自己,是否清理了自己的心理,扔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让自己更有创造性地工作。我总是定期地检查自己的抽屉、办公桌,看是不是又杂乱了。桌子上的杂乱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绪,让人感觉心里也很乱,总感觉被什么东西堵着,结果压力便来了。”

有的时候,换换自己的工作方式,换换自己的工作环境,也会缓解一下压力。许多人都把压力归结为外部因素,认为压力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其实从自身寻找毛病的发源点更重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你感觉自己已承受不了压力的时候,请检查一下自己,看看是否有累赘之物加重了你的负担,然后换换空气,更有创造性地投入工作。

要正确看待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要因为一件事没有做好就过分自责,要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真心接受自己,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降低压抑情绪的发生。

要善于倾诉自己的苦闷。人生在世,谁都会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产生苦闷和烦恼是在所难免的。这时,我们就需要及时地向别人倾诉,说出了心里话就会好受多了。内心有苦闷就要及时向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倾诉,如果总是自己憋着,任其郁积在心头,时间一长就会演变成沉重的精神负担,危害身心健康。

该哭泣时就哭泣。哭泣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法,它能释放我们体内积聚的能量,调整机体使之恢复平衡。心理专家认为:“癌症是没有哭出的泪水。”哭出来,不仅会内心舒畅,还会抑制疾病的发生。但是,感情的疏解一定要适度,哭得太多太久反而会伤身。

用声音喊出你的不快

面对生活的压力,人们选择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种种不满与郁闷,以达到减压的目的。据了解,在日本,每年的10月14日是“呐喊节”。在这个日子里,处于重压之下或感到心灰意冷的人们聚到一起,通过呐喊与尖叫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愤怒与不满。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充满悲伤与痛苦的时候,总希望得到别人相应的同情以及帮助,不过当人们发现没有合适的分担人选时,为了减少自己的压力、发泄自己的不满,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与释放。

通常来讲,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发泄,埋在心里,就可能为未来的一次爆发种下了一粒种子,那么久而久之将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据医学研究发现,如果人长期处于不快的状态下,那么人身体的各方面的机能将大大地下降,甚至会出现一些由情绪引起的障碍,进而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经常会遭遇诸如工作困难、事业受挫、职场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情况,这就使人们形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而种种的心理压力及不适,如果不能及时地排解,很容易形成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遇到不满或心情不悦的时候,通过呐喊的方式能减少自己的压力,进而达到心情舒坦的效果。这也就是心理上所讲的呐喊疗法。它是通过粗犷、强烈、急促、无拘无束的喊叫,将人们内心的积郁发泄出来,从而取得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的平衡协调。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舒展情绪,同时对于扩大肺活量也很有帮助。

近年来,有一种叫“呐喊花瓶”的减压工具进入了市场,并颇受消费者欢迎。使用者可以将这只花瓶放在嘴旁边,然后尽情尖叫直到心满意足而不必担心造成坏影响,因为花瓶的功能就是弱化尖叫产生的噪音,使其变得比悄悄话还低。

通常来讲,喊叫疗法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次,找一空旷处,放松站立,深深吸入一口气。在吸气的同时,左、右手握拳,右拳抬起,高过头顶,虎口向自己。

其次,呼气,瞪眼发出“哼”的声音,尽量延长,同时紧握拳。待气出尽以后,再用最后的力发出“哈”音,同时两手尽量张开。

再次,第二次深呼吸。在吸气同时,手势同上;呼气时,瞪眼,两手尽量张开,同时发“哈”音;气出尽时,再用最后的力发“哼”音,同时紧握拳。在呐喊的同时,想象那些曾经有过的不开心的事物,及时把这些心中的郁闷发泄出来。

其实,发泄心中不良情绪的呐喊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大声地呐喊外,朗诵文章以及诗歌也是一种“声泄”,而且是无害宣泄。

通常来讲,性格柔弱者,往往适宜于诵读缠绵、阴柔式的作品,以此消除郁闷。而相比之下,性格刚直者,则可以选择一些表现阳刚之气的文章、感情激越的诗文朗诵,以便疏导怨愤之气。

曾经有一个人与人激烈争吵,被朋友强行带开,回到家中那个人仍气愤难平,直到最后才恢复了平静。朋友问其原因,他笑着回答:“得益于诵读《雷电颂》,并用大声朗诵道:‘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激越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其实,当他读完之后觉得一身舒坦,心中的郁块也随之涣然冰释。

除了上面所讲的呐喊发泄方式外,其实唱歌算是喊叫疗法的另一种方式。王明有事没事总爱唱两句秦腔,有人问王明为啥热爱秦腔艺术,王明红着脸说:“在家里老婆冲我吼,在单位领导冲我吼,只有在唱秦腔时才轮到我冲别人吼。”现实的生活中,当你遇到不快的事情的时候,不妨经常唱唱,好好释放一下自己的不良情绪。

安享平静,净化心灵

有学者说,生命的奥秘,是从安于静默开始的。所以,安静也是一种幸福。

古人云:“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能拥有一颗平静的心,一片宁谧小天地,一段安定的生活,想必是人生极大的幸福。

人世间,有多少人能真正放下一切,打开心灵之窗,让阳光与雨水来照亮、冲洗,在这红尘浊世中,终日扰攘,哪里才有安静的角落呢?

当我们独处时,诸如孤独、寂寞、无聊等内在纷乱情绪均会一一浮现,也因此,我们需要安静,唯有当外在活动静止时,内在的活动才会浮现,才能被“看到”,人们可以借此整理一下自己的内在,整合分裂的自己。

“灯动则不能照物,水动则不能监物,性亦然,动则万理皆昏,静则万理皆澈。”

老子提出了“虚静”的观念,这是对生活具有批评性与启示性的观念,“虚静”的生活,蕴涵着心灵保持凝聚含藏的状态,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速的心志与真朴的气质,也唯有这种心灵,才能导引出深厚的创造能量。

人若能重视内在生命的培蓄,对于浮光掠影式的生活形态,就会予以改变。

现代人的生活,往往匆促浮华,自然难以培养出深邃高远的思想。所以,繁忙躁进的生活,足以扼杀一切伟大的创造心灵。所谓:“得意淡然,失意泰然;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偏,缓能制急;天地间真滋味,唯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恬,唯静者能看得透。”

所谓:“人心如水,静止则明;不为物引,不为欲萦。”所以,人一定要随时清扫、淘汰不必要的东西,才不会让它们变成生活中沉重的负担。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积累东西,包括你的名誉、健康、财富、地位、亲情、知识等,同样,也包括烦恼、沮丧、挫折、忧虑、压力等。这些东西,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问问自己: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以至于总是没能好好静下来,替自己做一次心灵的清扫?

生活本身充满了平淡,我们要习惯于在平淡中得到享受。很多人都喜欢清扫房子后那种焕然一新的环境,扫清灰尘后人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样,理完发的感觉也十分清爽,因为多余的东西去除了。儿童是快乐的,究其原因,在于他没有过多的心事,也没有不必要的忧虑。而成人则不同,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的积压物和太多想象出来的复杂的事物,它们抑制了生命能量的发挥,弱化了生活的幸福感。

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回收站是需要经常清空的,否则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影响计算机的运转速度。人的头脑亦如此。你不能什么都扔掉,但你也不能什么都留着。聪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人,是懂得适时取舍的,他很清楚幸福需要用眼光去辨别,更需要用勇气去放手,有太多负担的人是走不快的。

而生命的难度也正在于此,你要不断清扫和放弃一些东西,因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越少,就越能发挥潜能,而清扫心灵则是一个挣扎与奋斗的过程。在影片《天堂影院》中,老放映员对主人公说:“走吧,不要回头,永远都不要回来。”他的意思是要那个年轻人去闯荡,去发挥潜能,不要被过去的一切拖累,尽管他非常疼爱这个孩子。

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挥手的旅程,少年要告别家乡,伤心人要告别伤心地,雄鹰要告别安逸,快乐要告别悲伤。没有告别,就没有成长,而有时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知难而退胜过知难而进,知难而退有时比知难而进更重要,也更富有智慧。

事实上,一个注定要消失的东西,如果突然消失了,倒是好事。人们走投无路,自然会去找别的出路,说不定就此便踏上坦途了。而那种慢性死亡,却是悄无声息地耗尽你的生命,深陷其中,会感到更加痛苦。在这个时候,人便需要果断地舍弃,而不是固执地坚持。下雨的时候没有伞不要紧,要紧的是尽快找到一个能够避雨的地方。淋上雨是不可避免的,但你如果不跑开,也许就会淋出一场病来,为一场雨得一场病是不值得的。

爱拼心理容易过劳死

过劳死指的是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由爱拼心理导致的过劳死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调查显示:脑力劳动的上班族是过度疲劳的高危人群,30~45岁的人群面临工作和家庭中的各方面压力,最容易过度疲劳;其次是18~25岁的人,他们面临读书压力,是过度疲劳的第二大人群。

一西南交大外语学院22岁的学子,因同时做3份兼职,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急剧下降而突然死亡。

华为员工胡新宇因为经常在公司加班,而身染沉疴,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