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起猝死事件足以引起大家的警惕。脑力劳动者之所以感到疲劳,其实是心理的问题。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往往要付出许多倍的努力以取得成功,这时人的精神处于极度杂乱的状态。受压抑的感情冲突未得到及时宣泄时,就会在肉体上出现疲劳症状,以致引起心理的扭曲变态,导致心理疲劳。
心理专家认为:这样的疲劳看似微不足道,但若不注意,不及时调节的话,那么导致的后果是轻则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诱发多种身心疾病。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药物,要找出情绪忧郁的原因,使心理状态恢复平衡。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又是一起让人惋惜的高校教师过劳死。何勇,这位年仅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因弥散性肝癌晚期于8月5日与世长辞。家属与学校同事公认的死亡原因是过度劳累。
“他再也不用说‘忙工作’了。”何勇的妻子不时擦着红肿却已流不出泪水的眼睛。连妻子晚饭后要求散步的小小心愿都未能满足的何勇走了,他回绝妻子的理由一直是“忙工作”。
何勇总是风风火火、精力充沛,一学年内他的工作考评是数学系平均考评得分的三倍。因此他的去世不仅外人想不到,“连他自己也想不到,所以他对自己身体很不在乎。”何勇的妻子哽咽着说。
今年5月31日,一向身体无恙的何勇突然发烧不止,“但他一直认为没事”。6月9日以后,他还带领学生参加高考阅卷,此时他已发烧至38℃。“但他很能忍,总说工作忙因此不去医院看病。”何勇的妻子说,“还是我给他去医院配的药。”后来何勇实在是挺不住了,去医院一检查却已患上不治之症,直到去世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他经常一回家就喊累,然后总要躺在床上休息一会。”何勇的妻子说,过度的劳累让他很烦躁,几乎没有什么心情陪7岁的儿子玩耍。而晚饭后陪自己散步也成了妻子时时盼望却实现不了的心愿。
美国心理专家斯宾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属心理变态,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考核显示,尽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
由此可见,工作狂不仅对身体有巨大危害,甚至威胁生命,对工作也是有害无益。那么,如何来积极预防、调适这种由爱拼心理导致的过劳死呢?
①要懂得改善自己。要懂得去改善自己的心态,培养积极的心态、摒除消极的心态,并且改善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进而达到心理平衡。
②适当降低期望值。上班族应该适当地降低成就动机和对自己的要求,慢慢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败,以减轻压力,消除焦虑症状。
③学习一些放松技巧。跟心理医生学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放松方法,比如肌肉放松法、音乐放松法,以及休闲运动放松法等。这些有助于消除工作疲劳,使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休息好了,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不用拼命地用大量时间去完成工作。
有一种珍贵的鱼养殖在海水中的四方形渔网里,小鱼会在网子里以绕圈的方式游来游去,养殖的人让鱼儿充分地环游着,并不断喂养饲料,好让它们快点长大。一位养殖这种鱼的老先生,有一天突然发现渔网的四个角落里竟然藏了几只偷懒不肯游动的小鱼,那些小鱼要是不游动就不会长大。老先生于是想了一个方法,既然四方形渔网的角落是小鱼们休息的藏身之地,他干脆把渔网改成了没有死角的圆形结构。
老先生的构想确实发挥了很大的功效,小鱼们找不到可以休息的角落,于是只好在圆形的渔网里持续不断地环游着。紧接着问题就发生了,设圆形渔网几个月之后,小鱼们全都死光了,调查得出的原因是它们太过劳累了。
于是,老先生再一次启用了四方形的渔网,并仔细观察渔网中鱼儿的动态,这次他发现偷懒不游动的并不是特定的鱼群,鱼儿们采取轮流交替的方式在休息。原来它们都是在适度休息之后再恢复游动的。
人和鱼儿是一样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要懂得休息,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才能更好地工作。而睡眠是人类最好的休息方式,所以重视你的睡眠吧!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健康是无价的。英国一位著名医生说过,人要长寿,必须要做到除了睡眠时间以外使脑部不断活动。每个人必须于职业、工作之外找一种正当的嗜好。职业给他以生活资本,嗜好则给他以生活乐趣,可以使他在愉快、高兴的心情下,活动其精神。“行动”的意义等于“生命”,而“静止”则等于“死亡”!
凡是想大有成就的人,必须懂得努力自爱。这就是说,他要尽一切努力,培育其身心健康。他必须明白,成功大半依赖于自己的“成功机器”——身体。所以,对自己的身体必须要在意。
拥有健康并不能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却会失去一切。健康不是别人的施舍,健康是对生命的执著追求。很少有人能够彻底明白体力与事业的关系是怎样的重要、怎样的密切。人们的每一种能力、每一种精神机能的充分发挥,与人们的整个生命效率的增加,都有赖于体力的旺盛。体力的旺盛与否,可以决定—个人的勇气与自信心的有无;而勇气与自信,是成就大事业的必需的条件。体力衰弱的人,多是胆小、寡断、无勇气的。
要想在人生的战斗中得到胜利,其中一个条件,就是每天都能以一副体强力健的状态、精力饱满的身体去对付一切。然而有些人却以一个有气无力、半死半活之躯从事于工作,其不能得到胜利,又何待言!对于那整个生命所系的大事业,你必须付出你的全部力量才能成功。只发挥出你的一小部分的能力从事工作,工作一定是干不好的。你应该以一个精强、壮健、完全的“人”去从事工作,工作对于你,是趣味而非痛苦;你对于工作,是主动而非被动。假如你因生活不知谨慎而以—个精疲力竭的身体去从事工作,你的工作效率自然要大减。在这种情形之下,你所做的一切,将都带着“弱”的记号,而在弱的状态下,成功是难以得到的。
拿破仑的体魄就强健得让人惊讶。拿破仑的脉搏从来不超过62次,尽管他的胸脯上没长几根毛。长时间的骑马、征战增强了他的体质,水、空气和爱干净是他最喜爱的“药物”。他能一口气乘车将近500英里从蒂尔西特赶到德累斯顿,到达目的地之后依然精神饱满;他能骑马50英里从维也纳赶到塞默灵,在那里吃早饭,当天晚上再赶到申布伦,继续工作。他能骑马奔驰5个小时,从巴利阿多里德赶到布尔戈斯。经过长时间的行军,他带领部队于午夜抵达华沙,早晨7点又开始接见新政府成员。与英格兰的战争爆发后,他与4位秘书连续工作了3天3夜,然后在热水里泡6个小时口授快信。他对奥地利大臣梅特涅说:“有时候死亡只是由于缺少活力。昨天,我从马车里摔了下来,我以为这下子完了。但我正好有时间对自己说:‘我不会死。’别的任何人碰上这种事,也许会丢了性命。”无论这种说法有没有医学依据,至少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他心中存在,支撑着他去奋斗,使他的身体能在关键时刻释放出超人的力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虽然是老调重弹,可道理却是千真万确。一位医生说得好:“如果你现在没有时间锻炼,你将来就会有时间住院。”的确,当身体再也熬不住时,再忙的事业也要停下来。
均瑶集团前董事长王均瑶总资产35亿元,钱赚得够多了,却英年早逝,年仅38岁,实在可惜。当然,王均瑶的死也触动了一些企业家,使他们认识到平时的锻炼对人的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刘总是个成功的企业家,10多年前就已经是出入坐“大奔”、开车有司机的大人物了。生活的安逸让刘总动得越来越少,前几年,刘总的身体明显地“发福”起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胖得连走路都觉得辛苦,他就干脆尽量不走路。结果,刘总被检查出得了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还有肥胖症。身高才1.7米的他,体重竟突破了140公斤,而这个时候刘总才36岁,但这些他都觉得没什么。“生活好了自然就胖嘛!”他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但王均瑶英年早逝的消息对他的触动很大,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立刻行动起来,到商场给自己买了全套的运动服和运动鞋。由于自己确实太胖了,很多运动不方便做,他就选择了走路。每天晚饭后就出去快步走路,开始时只走半小时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往后他就逐渐给自己增加时间,不久他就可以连续走2个小时的路了。
健康的维护,有赖于身体中各部分的均衡运转,而成功的取得,又有赖于身体与精神两方面的均衡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以求得到身体上的平衡,而身体上的平衡得到以后,则精神上的平衡也就容易得到了。人们得病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身体各部分的发展不均衡。例如,对于某一部分的细胞不需要过度的刺激与活动;而有些部分的细胞,则嫌刺激、活动太少。均衡的发展才是正道。
身心不断地活动,是祛病健身的最好方法。要维持健康,必要的活动绝对是前提。
单亮,是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学生,2004年6月4日,因突发高烧被同学和老师送入医院,6月13号凌晨离开了人间。单亮同学曾担任校学生会的干部,学习成绩一直居于专业前列,多次获得校综合奖学金。2004年被定为免试研究生。医生说,单亮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深度昏迷,体温高到41℃,然后有肾功能的损害,还有呼吸功能的衰竭,然后在治疗的过程中,情况逐步加重,后来又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不治身亡。
医院诊断他已经患了一种很少见的细菌感染。病情严重的话,可以导致败血症,可以导致化脓性的脑膜炎,甚至严重到可以导致人各个器官功能的衰竭,最后导致死亡。
单亮生前有多份兼职,它们分别是:1.?私立大学外聘英语教师;2.?两个学生的法语家教:3.?为一位公司经理补习外语;4.?为一家公司翻译资料;5.?一位中专生的家教。
据单亮的同学反映,单亮平时不注意营养,早饭从来不吃。午饭有时候工作起来忘了吃,有时候找工作跑了一天中午来不及吃,到了晚上9点钟以后回来买方便面和牛肉凑和着三顿并成一顿吃。生活不规律,食物没有营养,高强度的工作,不从医学的角度理解,就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理解,这些也都是会使身体受到损害的。
单亮的去世给我们提了一个醒,重精神而轻肉体的结果——由于对肉体的长期忽视甚至虐待,终会招致肉体对生命的报复。但是倘若单亮是幸运的,不仅没发生意外,而且在不久之后,他的梦想都如愿以偿地实现了,那么在外人眼里,甚至在他自己眼里,早年的那些超负荷打拼和对身体的亏待,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不被质疑的东西呢?比如某种值得标榜和推崇的精神资本?在很多名人的成功故事和现身说法里,我们不是早已熟悉了这种东西吗?可是我们怎么可以拿我们的生命去打赌呢?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生活纷扰,可是他仍活了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说,孔子是长寿的,这与他晚年有一套养生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