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心灵收藏
17107500000022

第22章 又见石头井

腊月,是一年的终了,更是冬天里最寒冷的日子,腊月的临近也往往表示着辞旧迎新的到来。

今年腊月的一天,偶然的机会,在乡下亲戚的院子里发现了一口水已干枯、久时不用,但保存完好的石头井,主人出于安全,用破麻袋、乱布单将石头井盖得严严实实。

暗自庆幸,机遇难逢呀!因为石头井早已被自来水和压水井取代。如今想见,确实难上难。

说起石头井,那真是回味深深,不曾忘却。在水利还未出来的时候,人类为了生存,为了食水,当地老百姓有的以居住村聚众联财,打一口石头井,有的大户人家自己打一口石头井。打一口石头井的确不易,技术含量高,工序繁多,选好水源地更为重要。找准水源地,首先,粗挖见到水的简易井,查看水量大小,试尝是淡水(甜水)还是咸水,(在水源难找的地方,即使是咸水,也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干。)若是甜水,而且水量可以,那就皆大欢喜。有经验的长者,立马把井位确定下来,其次,着手备料,按打井的需求选好石头、红胶泥和制作井口(木头最好,其他原料也可)。准备就绪后,择出良辰吉日就开始打井。第三,井的大小视吃水人多少而定,水井深度看水位高低而论,如水位高一般在四米左右,水位低的要在四米以上不等。第四,打井正式动工,先挖一个三米以上见方和深度要求的开阔井筒(便于施工),接着按井大小,用红胶泥处理井底(留好出水眼),防止渗漏,然后从下而上用选好的石头一圈一圈砌井壁,红胶泥是石头的焊接料,并从井壁外围及时培土,填严、夯实,如此法,直砌到确定位置。最后安排制作好的井口。于是一口圆立体形状的水井生机勃勃地展现在吃水人的面前。此时,打井师傅松了一口气,这天是吃水人的喜庆日子。特别是见到清凉甘甜的井水,大人小孩个个喜笑颜开,奔走相告,争抢着要尝一尝,喝几口,咂嘴赞美。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立刻想起了大奶奶家早已逝去的那口石头井,那井在她家院子中央。那口井井水清澈甘甜,它曾辛勤地滋养供给着南邻北里全庄几十户人家的食用,每每忆及,倍感亲切。

大奶奶生性胆小耿直,憨厚善良,品行端庄,从不惹人。平日里,等不得含辛茹苦的太阳下山,她就喊叫着让家人把院子里的大门关好、闭严。

大奶奶最忌讳每年的腊月除夕。她早几天就催促家人把家务、年事备好,同时也总要提醒饮水户提前将水备足。为了不使用水户临节缺水,更多的时候她首先悄声细气地叫来孙男嫡女,让娃娃们挨门逐户诏告。那时候她家的院落里,就会出现这样一副情景,肩挑的、手提的,你来我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人们也总是因此而夸大奶奶的心眼好,赞大奶奶的人品高尚。

大奶奶没有熬过石头井就走了。大漠沙地上的坟茔是大奶奶走向后世天堂的驿站。一小堆沙土把我们和大奶奶隔在了两个世界里。她老人家临走时,还叮嘱要把她心爱的石头井保护好。

如今,石头井已无影无踪,人们肩挑手提的时代一去不返。自来水欣然把位占。清清自来水哗哗流淌,流进农家的是小康水,现代化的水。

石头井成为历史,作为自来水的前身,它曾经的辉煌,世人是不可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