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生活的儒学
17213900000025

第25章 以风俗美恶论政治

据说古代帝王曾有“采风”之制度。由帝王自己巡行天下,观风采俗;或由帝王派人去各处观察风俗民情、采集诗歌风谣,以供王者参考。

前者如 《白虎通义·巡狩篇》 引 《尚书大传》 说:“天子巡狩,至于岱宗,观诸侯,见百年,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俗。”后者如 《汉书·艺文志》 云:“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食货志》 云:“春秋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礼乐志》 云:“乃立乐府,采诗夜诵。”

这些记载,如此确凿。但采诗或采风,我却疑心那都不是古代的东西,而是汉代的推想。因为所有谈到这类制度的,都是汉代的文献,而且采诗也确实是汉代的制度。汉代不但设有风俗使,分适四方,览观风俗。也派人采诗,则 《后汉书·羊续传》“为南阳太守……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又 《郅寿传》“圣王听歌谣于路”,《李郃传》“和帝分遣使者至州县观采谣”,都足以证明汉代确有采诗之制度。此又称为举谣言,《刘陶传》:“诏以谣言举刺史二千石,由是诸坐谣言征者,悉拜议郎。”谣言,就是歌谣,《范滂传》:“诏三府掾属举谣言。”在汉代乃正式官职,故《蔡邕传》 注引 《汉官仪》 说:“三公听采长吏臧否,人所疾苦,还条奏之,是为举谣言者也。”

这当然也有可能是古代有此种制度而汉人仿效之。但更可能是因汉人特别重视风俗的问题,才形成这些制度,并推原于往古。

说汉人论政,首重风俗,不难举例,这里先举个有趣的例子来看。《汉书·王尊传》 载王尊曾劾奏匡衡,说:“丞相衡、御史大夫谭,位三公、典五常九德,以总方略、一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为职。”匡衡等人则显然不称此职,故王尊大加抨击。这个故事为什么有趣呢?因为匡衡正好也曾上疏论政治得失,而大力强调风俗之重要性,谓:“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尚侈靡,廉耻之节薄,淫僻之意纵。……臣愚以为宜一旷然大变其俗。”两人虽对立,却都主张从政者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美风俗”,不正显示了这个要求乃是当时人共同的理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