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吾举进士①,试于礼部。欧阳文忠公见吾文曰:“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②。”……今吾衰老废学,自视缺然③,而天下之士不吾弃④,以为可以与于斯文者⑤,犹以文忠公之故也。张文潜、秦少游⑥,此两人者,士之超逸绝尘者,非独吾云尔,二三子亦自以为莫及也,士骇于所未闻,不能无异同⑦,故纷纷之言,常及吾与二三子⑧。吾策之审矣⑨,士如良金美玉,市有定价⑩,岂可以爱憎口舌贵贱之欤?
——《太息送秦少章》,《苏轼文集》卷六十四〔注释〕
① 吾举进士: 苏轼中进士在嘉祐二年(1057)。
② 吾当避之: 《宋史·苏轼传》:“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厌,服。
③ 缺然: 废而无用的样子。缺,废缺。
④ 不吾弃: 即不弃吾,不抛弃我。
⑤ “以为”句: 认为还可以算得上文士,有资格论文章的。斯,这。文,指礼乐制度,后指儒者或文人。
⑥ 张文潜、秦少游: 张耒、秦观,皆受学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答张文潜书》称赞其文章“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答秦太虚》称其文章“超然胜绝”(高出一般,超绝尘世)。苏轼早年受知于欧阳修。而他本人也善于发现人才,奖掖后进。《宋史·苏轼传》说:“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
⑦ 异同: 不同。
⑧ “常及”句: 常常涉及我(轼)与张文潜、秦少游。
⑨ “吾策”句: 我周详地考虑了这个问题。策,谋划、思考。审,细究、成熟。
⑩ “士如”二句: 杰出的人物就像好的金玉那样,市上是有公认估价的。此语数见苏轼文章。
贵贱之: 使之贵,使之贱。
太息: 叹息。秦少章: 秦觌,字少章,秦观(少游)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