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梦溪笔谈(中华国学经典)
17238900000016

第16章 艺文二

韵书流传

【原文】

幽州僧行均集佛书中字为切韵训诂。凡十六万字,分四卷,号《龙龛手镜》,燕僧智光为之序,甚有词辩。契丹重熙二年集。契丹书禁甚严,传人中国者法皆死。熙宁中有人自虏中得之,人付钦之家。蒲传正帅浙西,取以镂版。其序末旧云:“重熙二年五月序。”蒲公削去之。观其字音韵次序,皆有理法,后世殆不以其为燕人也。

【译文】

幽州僧行均收集佛教典籍中的字通过切韵的方式来为古书做训诂,共有十六万字,分为四卷。题名《龙龛手镜》,燕国僧智光为它写序,其中很有些言词辩驳。契丹重熙二年集合在一起。契丹书封禁得非常严格,传契丹书入中原的都要依法被处死。熙宁年间有人从敌人那儿得到这部书,付钦之收入家中。蒲传正治理浙西。拿了这本书去镂版。它的序言结尾处原写有:“重熙二年五月序。”蒲公把它删去了。看这本书的音韵排列次序很有章法,后世的人都不会以为是燕人所著。

文彦博与同甲会

【原文】

文潞公归洛日,年七十八,同时有中散大夫程煦、朝议大夫司马旦、司封郎中致仕①席汝言,皆年七十八。尝为同甲会②,各赋诗一首。潞公诗曰:“四人三百十二岁,况是同生丙午年。招得梁园为赋客,合成商岭采芝仙。清谈亹亹风盈席,素发飘飘雪满肩。此会从来诚未有,洛中应作画图传。”

【注释】

①致仕:指辞官。②同甲会:同甲,指同年龄。同甲会,即同年人所结的盟会。

【译文】

文彦博回到洛阳的时候七十八岁,当时还有中散大夫程煦、朝议大夫司马旦以及辞去司封郎中官职的席汝言,都是七十八岁。曾经结成同甲会,每人作诗一首。文彦博的诗中写道:“四人三百十二岁,况是同生丙午年。招得梁园为赋客,合成商岭采芝仙。清谈亹亹风盈席,素发飘飘雪满肩。此会从来诚未有,洛中应作画图传。”

枣与棘

【原文】

枣与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①,卑②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音刺,木芒刺③也。朿而相戴④立生者枣也。朿而相比⑤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文可辨。

【注释】

①列生:并列而生。②卑:矮小。③芒刺:指草木茎叶上的小刺。④戴:上下重叠。⑤相比:彼此并列。

【译文】

枣与棘属于同一类,都长有刺。枣单独生长,树高而且少横向枝条;棘丛并列生长,矮小而形成树林;以此作为它们的区别。它们的字形都从“朿”,读作“刺”的音,是树木上的小刺。有刺而且上下重叠着竖向生长的是枣,有刺而且相互并列横向生长的是棘。不认识这两种植物,看它们的字形就可以分辨了。

献诗复官

【原文】

金陵人胡恢博物强记,善篆隶,臧否①人物,坐法②失官十余年,潦倒贫困,赴选③集于京师。是时韩魏公当国,恢献小诗自达④,其一联曰:“建业开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寒。”魏公深怜之,令篆太学石经。因此得复官,任华州推官而卒。

【注释】

①臧否:臧,善。否,恶。臧否,即褒贬。②坐法:因过犯法。③赴选:听候选拔。④自达:表达自己际遇以求闻达。

【译文】

金陵人胡恢见识广博,记忆力强,擅长篆书与隶书,喜欢褒贬人物,因为过失犯法而丢掉官职十多年,穷困潦倒,在京城会集听候选拔等修造派。这时韩琦执掌朝政,胡恢献上小诗进行自我表达。其中一联写道:“建业开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寒。”韩琦非常怜悯他,让他篆刻太学石经,由此得以复官。担任华州推官而后逝世。

蔡挺贺诗

【原文】

熙宁六年,有司①言日当蚀四月朔②。上为彻③膳,避正殿。一夕④微雨,明日,不见日蚀,百官入贺,是日有皇子之庆。蔡子正为枢密副使,献诗一首,前四句曰:“昨夜薰风入舜韶,君王未御正衙朝。阳辉已得前星助,阴沴潜随夜雨消。”其叙四月一日避殿、皇子庆诞、云阴不见日蚀,四句尽之。当时无能过之者。

【注释】

①有司:有专门职务的官吏,这里指掌管天文的官职。

②朔:指阴历每月初一。③彻:通“撤”。④夕:晚上。

【译文】

熙宁六年,天文官署禀报在四月初一那天将发生日蚀。皇上为此撤去御膳、避开正殿。这晚下了一夜的小雨,第二天没有见到日蚀,文武百官入宫祝贺。这天有皇子诞生的喜事。蔡挺枢框密副使,献上一首贺诗,前四句说:“昨夜薰风入舜韶,君王未御正衙朝。阳辉已得前星助,阴沴潜随夜雨消。”诗中讲述了四月一日皇上避正殿、皇子诞生、云阴暗看不见日蚀,四句诗就概括完了这些事。当时没有能超过它的诗。

欧阳修轶事

【原文】

欧阳文忠好推挽①后学。王向少时为三班奉职,干②当滁州一镇,时文忠守滁州。有书生为学子不行③束情④,自往诣之,学子闭门不接。书生讼于向,向判其牒⑤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先生既已自屈,弟子宁不少高?盍二物⑥以收威,岂两辞而造狱?”书生不直⑦向判,径持牒以见欧公。公一阅,大称其才,遂为之延誉奖进⑧,成就美名,卒为闻人。

【注释】

①推挽:挽,从前面引。推挽,即鼓励提拔。②干:任职负责。③行:交纳。④束脩:古时学者给老师的报酬称为束脩,即现在的学费。⑤牒:状纸。⑥二物:即夏楚二物,扑责的工具。⑦不直:认为……不公。⑧延誉奖进:扩大其声誉鼓励其进取。

【译文】

欧阳修乐意鼓励提拔后辈学者。王向当时是低级的供奉官,在滁州任职。当时欧阳修也任职滁州。有书生因为学生不交纳学费,亲自去学生家要学费,学子关着门不接待老师。书生到王向那儿告状,王向在他的状纸上写道:“素来听说学生来求学的,没有听过老师去教的。先生既然已经自降身份,做弟子的何不稍加抬举?何不以夏楚二物惩戒他以牧敛他的威风,哪儿需要因学费告状立案呢?”书生认为王向的判词不公,径直拿着状纸拜见欧阳修。欧阳修看完状纸后,大为称赞王向的才能,即为他扩大声誉,鼓励他不断进取。帮助他成就了美好的名声,终于成为闻达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