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梦溪笔谈(中华国学经典)
17238900000007

第7章 乐律二

古法

【原文】

古法,钟、磬每簴十六①,乃十六律也②;然一簴又自应一律③,有黄锺之簴,有大吕之簴。其他乐皆然。且以琴言之,虽皆清实④,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⑤,故古之名琴,或谓之“清徵”,或谓之“清角”。不独五音也,又应诸调。予友人家有一琵琶,置之虚室,以管色奏双调⑥,琵琶弦辄有声应之,奏他调则不应,宝之以为异物。殊不知此乃常理。二十八调,但有声同者即应;若遍二十八调而不应,则是逸调声也⑦。古法,一律有七音,十二律共八十四调,更细分之尚不止八十四,逸调至多。偶在二十八调中,人见其应,则以为怪,此常理耳。此声学至要妙处也⑧。今人不知此理,故不能极天地至和之声⑨。世之乐工,弦上音调尚不能知,何暇及此?

【注释】

①钟、磬每簴十六:指钟和磬常常各自悬挂十六件为一架。磬,用石片制作的打击乐器。每,常常。簴,悬挂打击乐器的木架;此用作动词,“簴十六”即上架十六件。②律:古人将音程上的八度分为不完全相等的十二个半音,分别名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亡射、应钟,总称为十二律。其中单数律又称阳律,六阳律合称“六律”;偶数律又称阴律,六阴律合称“六吕”。十二律又称正律,与之相对的低八度各律和高八度各律则分称倍律和半律。③一簴:此“簇”字用作名词,犹言“一架”,指单个悬挂的钟或磬。④清实:清亮而不虚。实指古人所称的清音。⑤材:指制作乐器所用的材质。五音:即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略相当于现代简谱的1、2、3、5、6)。另有变徵、变宫(略相当于现代简谱的4、7),合称“七音”。⑥管色:指一种用于定音和记谱的管乐器。一般认为即是从西域传入的觱篥,又称笳管等,后世习称为头管。双调:古代商声调式的名称之一。⑦逸调:指逸出于常用调式之外的调式。有些调式只在理论上存在,实际不能应用。⑧要妙:精微奥妙。⑨天地至和之声:出于天地自然的至为和谐的声音。犹言天籁之音。

【译文】

古时候的规则,钟磬每架挂16只,就是16律的意思。但每一架还应各自对应一律,这就有黄钟架、大吕架,其他乐器也都是这样。就以琴来说吧,声音虽然都清脆响亮,其中还是有重音、有轻音。琴本身就有五音,所以古人给琴取名,有的叫做“清徵”,有的叫做“清角”。还不仅仅有五音,还应和着各个调。我的朋友家有一张琵琶,放在空屋子里,用管色奏出双调,琵琶弦总有声音和它共鸣,奏别的调子就不发生共鸣,朋友就把它当作奇特的东西加以珍爱,他哪里知道这是很普通的道理。在28个调中,只要有音高相同的,就会产生共鸣;假如奏遍28调而不产生共鸣,那就是逸调声了。古时候的音乐规则,一个乐律有7个音,12律共有84调。再细分一点,还不止84这个数,逸调声最多。人们偶然在28调中发现有共鸣现象,就感到奇怪,其实这是普通的道理。这是声学中最精妙的地方。现在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不能最充分地运用天地间一切最和谐的声音。世上的乐师,连琴弦上的音调还不知道,哪有工夫顾到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