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出游,绿色假期
17293600000005

第5章 走进热带雨林的王国(2)

独具风味的傣味菜

傣味菜在云南菜系中独享盛誉,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类、水产食品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傣味菜总要加入香茅草、香料、辣椒、花椒等许多调料,酸、辣、香便是傣味最大的特色。

傣味菜的代表之一香竹饭,傣语称“考澜”,只能用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澜”煮制。香竹为乔本科竹类,竿细如酒杯,内壁粘有一层具有特殊香气的白色竹瓤。煮香竹饭,选用当年长成的嫩竹,依节砍下,每段留一竹节。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钟后,放在炭火或烤炉内用微火烘烤。食用时,敲打竹筒使之变软,竹筒内壁的竹膜便粘在饭上,用刀一剖两半,香竹饭便脱竹而出,香气浓郁,饭软而细腻。这种米饭,既方便食用,又方便携带,是傣家人用以待客的主食。

傣族日食三餐,以大米为主食,喜食糯米。景洪市傣族的风味食品丰富多彩,范围包括糯米制品、肉鱼制品、蔬菜制品、瓜果制品、澡米制品和虫米类制品等。制作方法分为烤、蒸、煮、腌、剁、舂六大类,上百余种,其特点“酸、辣、甜、香”。

热带风情的旅游梦境

去西双版纳是很多人旅行的梦想。大象、孔雀、月光下的凤尾竹,那能撕成长条的芭蕉叶,还有那密密的热带雨林以及漫山遍野的橡胶树,犹如一个个绿色的梦境;而系着梦魂的红丝带,则是葫芦丝那圆润动人的旋律。伴着悠扬的葫芦丝声,让我们在游客们欣喜、陶醉的文字中,一起去感受西双版纳的魅力吧!

景洪市貌

景洪市区不大但很整洁,市中心的十字路口有一座雕塑:四头大象。街道两旁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古朴的楼台亭阁,绿化带里栽满了产油量最高的油棕。公园很一般,没特别印象,唯一令人念念不忘的是公园里烧烤摊上的烤鱼,鱼肚里填满了辣椒和当地的一种什么香料,有点像葱,很香,那特殊的香味至今让我直咽口水。

这里的人性格温和、宽厚。到版纳的第二天遇到这样一件事让我颇有感触:我乘坐的旅游车正在山路上行驶,对面突然出现两个骑自行车的山民,径直向汽车冲了过来,汽车一面刹车一面猛打方向盘避让。自行车虽已在一块泥泞地上减了速,仍然因惯性而连人带车向前栽了360度的大跟斗然后重重摔在地上。正担心他俩会伤得不轻,却见他们已经从地上爬了起来,看样子没事,正冲车上的人憨厚地笑呢。看来,一场吵架是必定免不了的了。然而那位受了惊的驾驶员只是很和善地轻轻问了句:“车闸坏了吗?”小伙子有点不好意思:“没车闸。”双方语气平静得像邻里闲谈,然后各自上路。看惯了一些吵吵闹闹的场面,在这里感受到的却只有友善和宁静。在西双版纳逗留一周,竟已忘了吵架为何物。

一场夜雨将沥青铺就的盘山公路冲刷得干干净净,空气中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公路旁是高大的铁刀木,茂密的树叶湿漉漉的在阳光下泛着光,树上开满了花,黄黄的一大片点缀着葱绿的山野。不时有放牧的牛群在公路边旁若无人地啃着青草,一派田园风光。

公路从一大片原始森林中穿过,但见山谷幽深古木苍翠,林中莺声燕语、鸟叫虫鸣;路边,一条小溪顺着蜿蜒的山路与我们同行,溪水并不清凉,但活活泼泼地煞是欢畅。

游览勐仑热带植物园

到了西双版纳不看热带森林就等于没来西双版纳。勐仑热带植物园占地112.5平方千米,规模相当壮观。茂密的椰林中,成熟了的椰树笔直挺拔,树上挂满诱人的果实,与柔嫩葱茏的小椰苗错落有致,相映成趣。阳光从树冠的缝隙中偷偷溜下来,洒落一地斑斓。

植物园中囊括了几乎所有的热带植物。鱼尾葵、三药槟榔、盘根榕树、直指云霄的望天树、结着珍珠般果实的珊瑚草以及风情万种的凤凰花树,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有的棕树光一片棕叶就大若一间小屋;一种叫不出名的豆科树的豆荚长达五六十厘米,夸张得让人怀疑它的真假。“神秘果”能使酸味变成甜味,“风流草”可以随着歌声翩翩起舞,还有芒果、荔枝、香蕉、铁树王等树木……

在这里还见到了久仰的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首诗里说的便是它。漫步于树下细细玩味古诗,体会古人由此而引发的相思之情,别有一番滋味。

欢乐的橄榄坝

傣族保持最完好的古老村寨在版纳有好几处,橄榄坝尤为著名。橄榄坝位于傣语中叫“勐罕”的地方,是一块有50平方千米的大坝子,因形似橄榄而得名,澜沧江由北向南,横穿坝子中心。橄榄坝海拔530米,花开四季,青山绿水。这里是西双版纳傣族居民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有一种自然、淳朴、宁静的美。

走进橄榄坝村寨大门,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猫哆哩和哨哆哩站立两旁,用傣语和傣歌祝福和欢迎远方的客人光临村寨。我们漫步在村寨的小道上,座座精巧别致的傣家木楼和佛寺掩映在椰林和绿树丛中,木楼周围栽着香蕉、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树,还有高大挺拔的椰子树,亭亭玉立的槟榔树,妖娆嫣红的美人蕉,把傣家木楼装扮得格外美丽。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这些游客来到一户傣族人家,这家的“老棉桃”(傣语对中老年妇女尊称)和哨哆哩接待了我们。我们在她们家木楼上客屋席地而坐,老棉桃和哨哆哩为我们沏上一杯热香的糯米茶后,由哨哆哩向我们介绍傣家风俗人情,并热烈欢迎我们来村寨做客。而后她们拿出自己手工打造的银饰诸如银手镯、项链等工艺品向我们兜售,大家选购一些中意的首饰作为礼品好回去馈送亲朋好友。我们告别了老棉桃和哨哆哩来到村寨的广场,老远就听见从广场那边传来喜庆和欢快的鼓芒声,我们放眼望去,只见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傣族男女,正随着鼓芒的节拍和着笙、葫芦丝节奏,跳着欢快的舞蹈向游客表演,我们禁不住跟随着加入歌舞队伍,模仿着她们的舞蹈跳起来,并不时拿出相机与她们合影,以留下美好的记忆……

玩兴正浓之时,广场中央传来阵阵嬉闹声,原来傣族传统的节日“泼水节”开始了。只见橄榄坝广场中央的喷泉周围游客如织,他们换上傣族服装与当地傣族人一起,每人手中拿着盆子,舀着喷泉池中水相互对泼,有的分成两组结成对手打起水仗来,个个淋得像一只只“落水的孔雀”,尽兴地玩耍着、嬉闹着,沉浸在欢乐之中,把一切烦恼和忧愁泼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是幸福和欢乐。这也是傣家人给予我们游人的吉祥祝福。

香火兴旺的寺庙

傣族是一个信奉小乘佛教的民族,在他们居住的地方随处都可见一座座金碧辉煌像金字塔的寺庙。尤其是地处勐海县勐遮乡景真村旁“八角亭”,它坐落在一座圆形山丘之巅,属佛教建筑中的戒堂,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初建于公元1701年,距今已近300年历史。景真八角亭造型玲珑华丽,别具一格,为小乘佛教建筑中的一件精品,也是古代西双版纳傣族建筑艺术水平的一个标志。正门呈拱形,拱门上方设有卷龛,供奉有铜质佛像一尊,两扇用红椿板制作的大门上,分别雕有傣式太阳花和双龙绞尾图案。门前有一木梯与石阶相连,两侧各立着一头雄狮和一条神龙。雄狮张牙舞爪,巨龙摇头摆尾,形态栩栩如生。八角亭为砖木结构,由座、身、檐、面、顶5个部分组成。基座为折角亚字形,亭通高21米,底直径10米,分为8个大面,31个小面,成32个角,24面墙壁构成亭室,室内外墙上用金银粉漏印图案,亭顶为木结构呈锥形攒尖顶式的多层屋檐,12根10米长的横梁撑起10层别致的八角形楼阁,面铺平瓦,如鱼鳞覆盖。戒堂前三百余年菩提树见证着西双版纳的沧海桑田,戒堂内香客如云,香火不断。

傣族寺庙

大凡傣族男孩从五岁起都要削发为僧,到寺庙出家,接受佛教教育的洗礼,面对佛他们顶礼膜拜,十分虔诚。僧人的头是绝对不能让人摸的,摸僧人的头是大为不敬的,他们认为一摸他的头,就会把他的聪明和灵气摸掉。香客和游客进入寺庙必须脱掉鞋子,寺庙内香客如织、香火缭绕终日不断,面对神明,香客们默默祈求心中美好意愿,愿神明保佑他们幸福安康!为此,傣族人对两种人较为崇拜和尊敬,首先是僧人,其次是戴眼镜的人。僧人是神明的代表,而戴眼镜人往往是有学问的人,有教授之称,但戴墨镜的人不受欢迎,傣族人戏讽为“戴眼镜的是教授,戴墨镜的是野兽”。可见傣族是一个尊重知识,崇尚现代文明与古老佛教文化,聪明而不失幽默的民族。

森林危机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资源非常珍贵,但现在这里的热带雨林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非常严重。野生动植物被非法捕猎移植;山冈被砍伐一空,甚至被放火“烧荒”,黑烟弥漫,终日不散;一些林区被开垦种植上了甘蔗、香蕉、菠萝等经济作物,但与那些被连根铲除的珍稀树种相比,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实在是得不偿失;风景区的一些林木也遭到砍伐,一车车粗大的树木被运去制成上好的家具。我们可以买到上好的家具,但买不到美丽的森林。专家们痛心地指出,再这么疯狂下去,20年之后,“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将从这里永远消失,成为历史的回忆。

种植橡胶惹的祸

西双版纳州是全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在这片不到国土面积0.2%的土地上生长着占全国1/4的野生动物和1/5的野生植物物种资源,因此向来被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资源保护的重地。西双版纳是我国重要的橡胶种植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国际橡胶价格疯涨,在西双版纳出现了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大量种植橡胶的事情,甚至出现“毁林种胶”的违法事件。随着橡胶种植面积的日益扩大,西双版纳的天然热带雨林逐渐缩小。据统计,30年以前,70%的西双版纳都由雨林和高山林覆盖,2003年已不到50%。在一位生态学家的地图上西双版纳标注着“热带雨林”的绿色区域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红色覆盖。橡胶种植覆盖了西双版纳几近全部低地森林,并且不断向高地蚕食。

西双版纳的橡胶林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西双版纳州的新造橡胶林地达到了300万亩,其中农民自行开发有林轮歇地285万亩,侵占国有林和集体林种植橡胶15万亩。全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了2006年的615万亩。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业。以2007年的数据为例,2007年中国共消耗天然橡胶235万吨,其中70%进口自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家。自2000年开始,中国的天然橡胶进口量几乎翻倍。中国2007年生产轮胎3.3亿条,其中有近一半向国外出口,固特异等轮胎制造业巨头也正在寻求在中国设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预计,截至2010年,中国天然橡胶产量将增长30%,不过,由于橡胶树只能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下生产,适应种植橡胶的中国地域非常有限,仅限于南方的几小块地区。

在将农民带上脱贫致富快车道的同时,大量种植橡胶给西双版纳带来的负面生态效应开始一步步显现出来。大规模毁林种胶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天然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也破坏了生物物种的遗传、更新和生态平衡。胶乳70%以上的成分是水,橡胶林不但没有蓄水的功能,反而需要大量吸水,一棵胶树就是一台小型抽水机,这个说法毫不夸张。种植橡胶使得很多地方溪流枯竭,井水干涸。原来河流深的地方有二三十厘米,现在只剩下裸露的河床。

据中科院对勐仑植物园的研究,每亩天然林每年可蓄水25立方米,保土4吨,而每亩产前期橡胶林平均每年造成土壤流失1.5吨,开割的橡胶林每年每亩吸取地下水量9.1立方米。按每立方米地下水1元、每吨流失土壤10元计算,全州橡胶林每年生态效益损失和生态效益替代价值将近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