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出游,绿色假期
17293600000006

第6章 走进热带雨林的王国(3)

更加令人忧心忡忡的是,天然林可以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却不可挽回。天然林每减少1万亩,就使一个物种消失,并对另一个物种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以望天树为例,望天树是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树种,由于分布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望天树是龙脑香科植物的一种,早期研究没有发现龙脑香科植物在中国的分布,因此国外专家一度断言中国没有热带雨林。1975年,科研人员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发现望天树,打破了中国没有热带雨林的论断。望天树在中国呈片状和块状残存分布于西双版纳、河口、马关以及广西局部地区。其中在勐腊县分布面积最大,共有大小不等的22个林地斑块,总面积约18万亩。望天树一般高五六十米,最高超过70米,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木材。西双版纳的望天树分布区域内有10多个村寨,原来村民就有砍伐利用望天树的传统,加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广林下种植砂仁等经济作物,使望天树的保护面临严重威胁。

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橡胶纯林的鸟类减少了70%以上,哺乳类动物减少80%以上,这种损失无法进行经济估算。而且,单一经济林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的隐患难以防范,橡胶白粉病、蚧壳虫病频繁发生。

与此同时,西双版纳州气象局的长年监测表明:在过去50年间,四季温差加大,相对湿度下降,州政府所在地景洪市1954年雾日为184天,但到了2005年仅有22天。对此,西双版纳州林业局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虽不能说完全是植胶引起的,但应该说有着直接的联系。”另据中国科学院和波多黎各大学一位科学家2006年的调查文献,在1976年~2003年年间,西双版纳大约67%的热带雨林区域被开辟为橡胶种植园。一年下来,100亩胶林中要施用500公斤化肥,80公斤硫黄粉,15件草甘膦(每件约20斤),还有大量有毒农药氧化乐果。这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将随着雨水的冲刷进入江河,不仅造成区域的水污染,还将随着国际河流的流向产生国际问题,此外,这些也威胁到了亚洲象、老虎、孔雀和猴子等热带雨林传统物种的生存。尽管目前拯救雨林还不晚,但只要橡胶价格持续增长,且政府不做任何措施加以干涉,橡胶种植就还将继续扩张。

热带雨林走向破碎化

一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若高于30%,而且分布均匀,就能相对有效地调节气候,减少自然灾害,并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据统计,在一次降雨346毫米后,平均每亩林地流失土壤4公斤、草地为6.2公斤,作物地和裸地分别是238公斤和450公斤。

热带雨林的种类组成极端丰富,尽管热带雨林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七,但它所包含的植物总数却占了世界总数的一半。热带雨林里茂密的树木,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除此之外,热带雨林水汽丰沛,蒸发后凝结成云,再降雨,成为地球水循环的重要部分,不仅有助于土壤肥沃与生物生长,也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在历史上,热带雨林有245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内。1900年以来,特别是二战后雨林减少的速度在加剧,现已失去59%以上的原有雨林,幸存面积为1001万平方千米,覆盖了陆地总面积的6%~7%,主要存在于三个区域:美洲、非洲、亚洲,其中最大的一块为美洲的亚马逊雨林,还有两块比较大的区域是:非洲的刚果雨林和亚太地区的天堂雨林。

全球热带雨林以每年120425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减少。这相当于一个尼泊尔的面积。在过去的20年间,仅亚马逊雨林就以每年29000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按照这样的趋势,地球上的热带雨林再过几十年就会消失。

尽管我国早在1958年就建立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但近半个世纪以来,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面积还是约有一半被破坏。

雨林面积减少的同时,破碎化趋势十分明显,其特征是森林变得条块分割、没有连贯性,尤其在亚洲雨林区,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的雨林已经变得支离破碎。破碎后的森林像海洋中的一个个“岛屿”,被周围的农用地或经济种植园所隔离,使其内物种基因得不到有效交流,进而大大降低了保护的有效性。

拯救雨林

留住西双版纳的美丽

在地球同纬度地带大多成为干旱草原和沙漠的今天,西双版纳仍保留着绿色形态,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生命力先天脆弱,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更加重了它的濒危性。如果不加强保护,这片珍贵的热带雨林将会从地球上消失,那将是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为了保护这片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我国早在1958年就建立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联合国生物圈网络成员。保护区是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生物资源极为丰富、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林区。保护区地跨景洪、勐海、勐腊一市两县,由互不连接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5个子保护区组成,总面积24.17万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12.63%,森林覆盖率高达95.7%,2000年,国务院又批准纳版河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理念建设的保护区,扩大了热带雨林保护的面积。世界上与西双版纳同纬度带的陆地,基本上被稀树草原和荒漠所占据,形成了“回归沙漠带”,而西双版纳这片绿洲,犹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这条“回归沙漠带”上。

我们能为雨林做些什么

妥善处理好保护雨林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是保护西双版纳资源的要害。保护热带雨林应当转变过去以利用木材、经济效益为主的传统思想,而应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天然森林得到保护后,有些林业化工产品、森林食品及各类动植物将大量增加,质量也将有所提高。

对于当地百姓牺牲长远利益来换取暂时经济利益的行为,一些关注雨林命运的环保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建议根据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热带雨林和经济作物的合理分布、配置规律,编制好橡胶产业与生态保护发展规划。要在保护好热带雨林的前提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指导农民合理种植橡胶等经济作物脱贫致富,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建议州林业部门摸清全州轮歇地内种植橡胶林的面积,制定措施,加强对轮歇地和农地的管理:比如建立橡胶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来调控橡胶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比如向从事橡胶加工生产的企业开征生态补偿费用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对于保护热带雨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定橡胶种植、加工生产管理法规,防止盲目开发、投资;严禁对橡胶地、橡胶园的非法转让、炒买炒卖等。这些规范的出台,对于约束人们的行为将起到有效的作用。此外严格执法,依法打击侵占、盗伐、蚕食国有林和集体林,违法毁林的行为。鉴于农民有倒卖、转让农业生产土地的行为,在保护集体林地、国有林的同时,应制定措施,加强对轮歇地和农地的管理,打击非法炒作、转让土地的行为,并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确引导、鼓励、扶持农民开展多种经营。

对于个人来说,虽然离热带雨林可能很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细节来保护它,例如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森林的环保宣传画

(1)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2)纸张双面打印。

双面打印的意义决不仅限于节省50%的纸张成本,更大的效应在于:通过实现双面打印,1台工作组级的双面网络打印机一年可以节省1吨办公用纸,而生产这些纸张需要6棵成材树木,还有10吨左右的水资源耗费和污水排放。如果再考虑到打印材料存放空间的节约和阅读舒适感的提升,双面打印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

(3)不用实木地板,尤其是濒临灭绝的树种。

几乎所有在中国的家居建材零售商都在销售濒危树种加工而来的木地板,其中包括使用被称为“天堂雨林皇冠”的印茄木。

(4)购买拥有FSC认证的绿色木材。

FSC(森林管理委员会)是全球最为严格的森林管理和林产品加工贸易认证体系。当零售商销售有FSC标志的产品时,消费者就可以确信该产品的来源和加工过程是对环境负责任的。

(5)不吃砍伐雨林种植的大豆来喂养的鸡做原料的汉堡。

在环保组织和消费者的压力下,国际快餐巨头麦当劳2006年作出承诺:停止出售由特定来源的大豆喂养的鸡类食品,此类大豆的大面积种植,给亚马逊森林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6)不喝毁林种植的咖啡。

(7)使用再生纸。

(8)用毛巾和手帕替代纸巾。

(9)发送电子贺卡代替代传统贺卡。

(10)减少挂历、台历等的印刷和赠送。

美丽的西双版纳,珍贵的热带雨林风光,应该让她把美丽展现给我们的同时,也把大自然的这种恩赐留给我们的后代。

附录:泼水节和孔雀舞

“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它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传到云南傣族地区。傣族群众较多信奉小乘佛教,泼水节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傣族泼水节

关于泼水节的来源,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无恶不作,弄得民不聊生。被恶魔抢来做妻子的七个民女决心杀死恶魔。聪明的七姑娘探听到只有用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杀死他。一天夜里,七个妻子把恶魔灌醉后,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拴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脑袋立刻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们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为了避免大火伤害百姓,姑娘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3天,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翩翩起舞,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通宵达旦。1961年4月13日,周恩来总理也曾参加过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从此以后,傣族泼水节更加名扬四海。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赛龙舟、斗鸡、跳孔雀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活动。

西双版纳是“孔雀之乡”,世居于此的傣族人民喜欢孔雀,许多人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孔雀舞是傣族人们最喜爱的民间舞蹈,在傣族聚居的坝区,几乎月月有“摆”(节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只要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美好景象。

傣族优美的孔雀舞

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只在重要热闹的民族节庆中单独表演,也常常融合在集体舞“嘎光”中。孔雀舞具有维系民族团结的意义,其代表性使它成为傣族最有文化认同感的舞蹈。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西双版纳出来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她的孔雀舞超然、空灵,不仅仅是形态模拟,更是通过舞蹈语言表达出了孔雀与舞者、自然与人类本质相通的灵魂。正因如此,她的《雀之灵》总是能触动人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