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出游,绿色假期
17293600000007

第7章 我和草原有个约会(1)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悠扬的马头琴声,深情的蒙古长调,欢快的蒙古族舞蹈跳起来……一说起这些,人们就会想起内蒙古大草原。的确,绿色是草原的底色,牛羊是草原的财富,而锡林郭勒,就是广袤的“草原家族”里一颗璀璨的“绿珍珠”。

在草木茂盛的季节,高贵的芍药花与美丽的山丹花争奇斗妍,片片白云在无尽的蓝天中飘游,牧人策马,牛羊游动,加上蒙古包缕缕的炊烟与缓缓行驶的勒勒车,让人顿感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游览指南

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系蒙古语,意思是丘陵地带的河。锡林郭勒盟位于祖国首都北京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098千米;东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西接乌兰察布盟;南与河北省承德、张家口毗邻,总面积20.3万平方千米,是距北京最近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锡林郭勒地形平坦开阔,可利用的优质天然草场面积18万平方千米,有地上植物1200多种,具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类型完整,是我国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锡林郭勒草原的蓝天白云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整个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心,正蓝旗的奶食加工最为优秀,是历代皇帝的贡品;正蓝旗的蒙古语被确定为现代蒙古语标准音。历史上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由五个部落组成,由东向西分别是乌珠穆沁、浩济特、阿巴哈纳尔、阿巴嘎和苏尼特。1958年察哈尔部落也加入到锡林郭勒草原,察哈尔部落是蒙古大汗的住帐部落,始于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今天,这些部落仍然完整地保留着草原游牧文化与风俗习惯。

锡林浩特市是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个大草原上的城市也是全盟草原旅游的主要集散地,碧绿的草原与整座城市融为一体,可谓是草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草原。来到这里,“全羊宴”、“手把肉”、“蒙古烤肉”、“涮羊肉”等草原美味,配上悠扬的马头琴声,让人不醉不休的豪情油然而生。

目前锡林郭勒盟以盟、旗所在地为中心,以国、省公路为主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通往各景点的路也基本上实现了黑色路面。全盟现有公路95条,公路里程8878千米,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已初步形成。

锡林浩特铁路与集通铁路线接轨,每日往返呼和浩特的旅游列车朝发夕至。锡林浩特飞机场能够起降波音737客机,可直飞北京、大连和呼和浩特,旅游旺季每日都有航班。207国道张家口至锡林浩特段加宽改造的京张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京津冀及以南地区的游客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时间,从北京出发,陆路4个小时左右可进入锡林郭勒草原,7个小时左右可到达锡林浩特市,北京至锡林浩特航班仅用40分钟即可到达。

锡林郭勒的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迅速,风多风大雨量少;夏季凉爽多雨,雨量变率较大;秋季天气凉爽,天气晴朗,风力不大,气候稳定;冬季漫长严寒,总降雪量一般在10~20毫米。最佳的旅游时间是7月下旬到8月中旬。

锡林郭勒大草原自然人文景观众多,这里有横贯草原中部的秦燕金古长城与世界著名的元上都遗址;有典雅庄重的洪格尔岩画和明成祖五次北征留下的玄石坡、立马峰;有历经七代活佛精修而成的贝子庙,其与祭祀圣地白音查干敖包把宗教与蒙古族文化融为一体;还有世界闻名的“恐龙之乡”通古尔,在那发掘了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查干诺尔龙化石。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草原都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北约20千米处、闪电河北岸。这座草原都城,具有游牧文化特色,并融合中国传统建筑于一身,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完美结合,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

元朝实行两都制,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每年夏历二三月至八九月,皇帝及随行大臣、官员等有半年时间在这里避暑理政。元朝的主要机构在上都均有分衙或下属官署,上都仍是全国重要的政治中心。

元上都遗址上都地理位置特殊,“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对联络、控制拥有强大势力的漠北蒙古宗亲贵族来说,其在政治、军事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朝前几位皇帝,如忽必烈、铁穆耳、海山等即位的忽里台都在上都举行。元王朝也是从这里出发,征服四十国,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拥有三千万平方千米的疆域,对人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元代中外交往频繁,上都常有回族商人往来。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尼古剌兄弟带着马可·波罗到中国,在上都受到忽必烈极高的待遇。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生活了17年,深得忽必烈赏识器重,他的《马可·波罗行记》详细记述了上都的宫殿、寺院、宫廷礼仪、民情风俗,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和东方。

玄石坡、立马峰

玄石坡和立马峰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境内,在苏尼特左旗昌图锡勒赛汗山上有一片裸露在地面的黑白相间大型卧牛石,其中一块卧牛石上刻着“玄石坡”三个大字;另一块卧牛石上刻着“立马峰”三个大字,旁边一巨石上雕有香炉一鼎,马蹄印4个,并有一段铭文。铭文告诉人们,这组石刻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八年(1410年)敕命所刻。

当年明成祖亲率大军北征,与胡人新罕本雅夫里作战,节节取胜,每到一处都要祭祀天地祖宗,并立碑铭记。来到苏尼特左旗昌图锡勒赛汗山一带,敕名此地为“玄石坡”,并敕刻“玄石坡”与“立马峰”石碑铭记。

玄石坡与立马峰遗迹

这两块石碑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了,经过了600年的风吹日晒和雨淋,现在两块大卧牛石上书写的“玄石坡”和“立马峰”几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几乎没有因为长期的风化而消磨。“玄石坡”和“立马峰”这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十分有气势,可以看出书写该字的人有着很高的书法造诣。来到玄石坡和立马峰面前,看着两块大卧牛石上这么有气势的书法,依稀可以想象当年明成祖率大军北征节节胜利后祭祀天地祖宗的那种豪情。

贝子庙与白音查干敖包

贝子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北区,市民称“大庙”。贝子庙占地1.2平方千米,结构独特,雕刻精细美观。庙四周耸立一座红塔、五座白塔。红塔的修建是为了镇邪。

贝子庙

贝子庙的佛事用品经卷等一应俱全,以“广富寺”闻名。据记载,庙内供奉的以释迦牟尼为主的佛像达几千尊。在众多的经卷中,有贵重《甘珠尔经》和《丹珠尔经》。贝子庙喇嘛念的都是藏文经卷。但平时交谈、账册账目上普遍使用蒙古语言文字。该庙还是蒙医知识的传授之地,今锡林浩特市蒙医院前身即是本庙满巴经堂。贝子庙鼎盛时期,常驻喇嘛保持在千名以上,因而有“山麓千僧”之称。

白音查干敖包

白音查干在蒙古语是富饶的意思,敖包又称“脑包”、“额博”,意即“堆子”,原是草原上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渐演变成祭祀山神、路神的象征物。白音查干敖包位于锡林浩特西面。祭祀白音查干敖包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始于贝子庙第一代活佛巴拉吉尔隆德布时代,其后贝子庙的历代活佛专祭这个敖包。

白音查干敖包的祭敖包活动,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七,祭祀的时候敖包上插满了绿色的柳枝条,枝条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哈达和纸旗。祭祀的方式大致有面祭、酒祭、火祭等。祭敖包的内容是祈求草原风调雨顺,家人幸福平安,五畜兴旺。祭敖包一般在日出前开始,仪式非常隆重、严肃,主祭人一般由德高望重的喇嘛担任。祭敖包结束后,牧民们还要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比赛,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恐龙墓地”——通古尔

地层学上把内陆盆地湖相沉积、含丰富动物化石的地层称为通古尔层。从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向东北约9千米,就是通古尔盆地,被国际上誉为“恐龙墓地”。就是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查干诺尔龙。

1985年,在这儿的查干诺尔发掘出了一个巨大的恐龙化石。它的大腿骨长达1.8米,比一般的成人还高,它的肩胛骨长达1.5米,装架后身长26米,高7.7米。抬起头来,能够探到四层楼顶,这是迄今世界上发掘的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这个大家伙,经过专家鉴定,是一条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蜥脚类恐龙,中外专家当即将其命名为查干诺尔龙。

查干诺尔龙只是揭开了通古尔的“冰山一脚”,据专家估计,神秘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还埋藏着很多这样的化石。200多年来,科学界鉴别出了至少800多种恐龙。据最新的评估说,还有三倍数量的恐龙化石尚未发掘出来。

迄今为止,在通古尔发现的恐龙化石有亚洲似鸟龙、欧洲式阿莱龙、姜氏巴克龙、蒙古满洲龙等。在通古尔,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化石,其种属繁多、门类齐全。这些珍奇化石,在确定当地的地层时代、开发地下宝藏等工作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它也为揭示亚洲和中国恐龙世界的秘密,研究它们的起源、发展、形态及构造,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正如中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说,在通古尔,大量恐龙、鳄鱼等化石的发现,揭开了亚洲四脚类动物之谜。

锡林郭勒草原有野生种子植物12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422种,产量较高的有黄芪、赤芍、麻黄、桔梗、黄芩、甘草、防风、知母、杏仁等。蒙古黄芪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药材,另外,锡林郭勒盟盛产的蘑菇、黄花、发菜、蕨菜也驰名中外。

手扒肉是蒙古人的传统食物,看起来肥肥白白,但实际吃起来肥而不腻,鲜嫩异常,据说肥肉中间包着的瘦肉最为美味。食用时一手抓肉,一手持刀片肉。蒙古人的刀很特别,弯月状,刃开在里面,以示蒙古人的刀永远只对着自己。

马奶酒是用鲜马奶经过发酵变酸酿制而成的,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它是流行整个草原地区的传统饮料,历史悠久,最早始于秦汉时代,曾为元朝时期的宫廷和贵族的主要饮料,相传忽必烈曾用金碗盛着马奶酒犒劳将士。马奶酒味道酸辣,有驱寒、活血、舒筋、补肾、消食、健胃功效,被誉为“蒙古八珍”之一,蒙医常用它掺以维生素C和消炎药品,治疗胃病、腰腿痛和肺结核等疾病。

奶茶又称蒙古茶,是蒙古族最喜爱的饮料,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烧制奶茶先要将茶放入水中,待茶色浓度适当时,滤去茶叶,兑入鲜奶即成。锡林郭勒盟南北部地区烧茶有淡、咸之分。

炒米在很长时期内是锡林郭勒盟牧区的主要食品之一。炒米的特点是吃法简便,宜于储存,用奶茶泡食或拌奶酪均可,很适合游牧生活。

奶豆腐

奶豆腐,也是蒙古族奶食品的一种,色黄,半透明而有光泽。蒙古语中称“苏恩呼日德”,流行于内蒙古牧区。奶豆腐因其形状不同,味道也是不一样的,厚块奶豆腐吃起来柔软,有浓厚的奶香味,而薄奶豆腐油腻,进嘴即溶,格外香甜。奶豆腐放置时间长就会变硬,所以奶豆腐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因为那样会把人嘴里的牙都硌掉,顷刻之间成为没牙的“老头儿”、“老太太”。食用奶豆腐要用热水或是上笼屉蒸软后再食用,也可以用火烤软后食用。奶豆腐非常解饿,通常可以和奶茶、炒米、熟牛羊肉一起泡着吃,日常和以炒米奶茶食用,游牧或出远门时可以做干粮。

如画的草原风景

蒙古高原的雄阔浩瀚筑就了成吉思汗的伟业,无边热土承载着草原人民的生命和激情。走入蒙古大草原,其感受如同杯中的茶,可以始终在人生的旅程中余香袅袅,难以忘怀。下面让我们伴随着一位网友的文字,近前地感受一下锡林郭勒草原带给人们的震撼吧!

初识草原

汽车在路上奔驰着,随着一路上蒙古文字的渐渐增多,空气变得清新,天空也愈加蔚蓝高远。最令人雀跃不已的,是看到了在草原上奔驰的马群,以及草中夹杂的细碎的小黄雏菊,这已经是城市难得一见的风景,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