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17320600000074

第74章 书篆两佳卢志斌

采访卢志斌老人是由采访王绳武老人引起的。王绳武老人说,他一生曾存有数十枚各种印章,前年他去北京、上海等地旅游时,曾带着这些印章到荣宝斋等专家汇聚的地方去鉴定,结果只有四枚得到肯定,而其中由卢志斌所刻的那枚尤其得到专家的称赞。专家们说,这枚印章刀法好,有功力,是一件有别于普通印章的艺术品。

听完了这个故事不久,我就在原州商场对面卢志斌老人家中采访了他。卢志斌老人今年七十四岁高龄,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提起书法与篆刻,他的双眼中流露出只有年轻人才有的那种热情与爽朗。他说,写字刻字一辈子,到老也还是喜欢这个东西啊。

卢志斌老人的艺术生涯可谓千曲百折。

与别人不同的是,卢志斌写字刻字不为修身养性,附庸风雅,而实实在在是为生活所迫。

一九二八年冬,卢志斌生于河南济源大峪乡,家居王屋山南,面对黄河之溪,自幼刻苦好学,八岁即随祖父读《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并开始习字临帖。一九四一年,日本人占领了他的老家东关阳,不得已他就随父母夜渡黄河,一路乞讨来到大西北,最后栖身固原城南烧人沟。初到固原,母亲纺线度日,他与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在这种情况下,他并未忘记读书习字。在一次偶然的交往中,一位同乡——刻字的乔师看中他的为人与写字,慨然收他为徒,自此,他便从十八岁开始走上了街头刻字的艺人生涯。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他的篆刻技艺日渐成熟,同时深深感觉到,要想在刻字这一行出人头地,就必须练好书法,研究古代汉字真草隶篆和名人名帖。他白天刻字养家,夜晚读书习字,摘取历代名家字体悉心习练。经过二十五年的艰苦努力,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他的篆刻技术已声名远播,毫不夸张地说,近二十年,固原地县各机关单位名人图章,负责人的公私印章多半出自他手,他还一度成为固原地县机关公章专刻者。

他进入刻字行当已有五十七年之久,刻制印章有十万枚左右,篆刻作品曾多次在报刊发表,并受到外地一些专家的肯定和好评。数十年来,他培养刻字艺人数十个,其影响延及固原及周边数县。一九九五年他因患高血压病退休,但在固原印章厂的一再挽留下,继续担任厂长和党支部书记。在最后这十余年中,他还以老骥伏枥的精神,发展业务,扩大经营,从手工刻字发展到原子印章,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成为拥有十万元的二轻工业,并获地县各级奖励十余次。

回顾大半生的艺人生涯,卢志斌老人深感做人之重要,因而他从不敢因小利而坏艺德。他说,字不离性。所以他一生最钟情的是楷书,横平竖直,结构严谨,捺撇如刀,方正端庄。而对于自己曾赖以养家糊口的篆刻,他更是珍爱有加。他说现在虽然有了机器刻字,但比起人工来,则少了些灵动而多了些呆板,而个性与特色才是艺术永远不变的根基啊。

他的书法和篆刻作品曾多次在区地县各级展览中展出并获奖,也曾受到广大爱好者的交口称赞。今年,他虽已七十有余,但仍雄心不泯,在固原城人民北街自开一间刻字部,书写牌匾,刻制印章,继续为山城百姓和热爱他书篆艺术的朋友贡献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