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17320600000080

第80章 国旺谈艺

隆德被誉为书画之乡,询其缘由,乃因与中原文化靠近之故也。隆德书画人才辈出,多年来,一茬又一茬的书画家在这块土地上挥洒才情,为西海固的文化艺术事业增光添彩。关于介绍和阐述隆德文化的文章,连篇累牍,不能尽述,似乎谁一走进这里都可以感悟出一连串大大小小的艺理来。而那些陶醉于其中的本土书画家们,无论少长,皆默然习练,只要出手便有不同凡响之处。

近年来,青年书法家齐国旺于群贤中脱颖而出,作品甚多,且连续数年在国内举办的各级各类书画大赛中获奖,令同辈书者刮目相看。

国旺系隆德凤岭齐兴村人,生于一九六六年岁末,现供职于固原市国税局,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国旺自幼酷爱书法,其家族成员曾享有凤岭书画“三齐”之称,耳濡目染,遂入书道。成年后对书法艺术更是手摹心追,初习欧、赵,后随二王,再研习米芾、王铎,直至临写石门与取法郑文公,汲取古人艺术之精华,皆融于笔墨之间,形成圆润儒雅和书卷气十足的创作风格。关于他书法作品的特点,一份展览时的资料如是描述:楷书高古典雅,结体端正;行书奇侧跌宕,苍劲老辣;草书飘逸洒脱,恣肆豪放。读其作品似乎眼前有股馨然书香拂面而过,令人久久沉浸于雅意盎然的书趣之中。

国旺秉承传统,吸纳现代,谙习诗词歌赋,常读古人书评。在我所接触过的固原青年书法家中,齐国旺可算是读书评与艺理最多的一个。他常于古人的金石碑帖中悟得真谛,崇尚中和规儒,将写字的笔势融会于作画时的用墨之中,让人常感一种浓浓的书香翰墨之气。他常说,无意为家乃为家,其可望达到的艺术境界便是唐朝书法家王僧虔的一句话:“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其次,二者兼得方可绍愈古人。”

仲夏一日,我与国旺对座而谈,一杯清茶之间,言来语去,不觉半日时光悄然而过。临别之时,国旺出示自己的谈艺小文一篇,名《学书之乐乐在其中》,读后顿觉津香盈口,兹录如下,愿与读者诸君共享:

齐国旺,年过而立,别无所好,唯喜书画。工作之后,得闲摹钟王、学米芾、追王铎,寄情忘归于浩渺的书法之道,由衷体味到别处它事绝难体味到的学书之乐,故不知天高地厚把十年来学书过程中自得其乐的感觉写下来,仅供老师和诸道友一笑耳。

其一是购帖之乐。虽不多出门,但每到一地,必去拜谒与书法有关的斋、社、廊和新华书店。但见名帖名碑,灿灿然呈于眼前,急让老板拿出一观,那情状很像渴牛奔泉,饿“狗”扑食。摩挲浏览中常不计得失,不算多少,也不顾囊中饱秕,得而后快。其二是读帖之乐。帖已到手,喜不自禁,遂朝晤夕对,手摹心追,特别在尘嚣散去、家人熟睡的夤夜捧读。有所发现,有所了悟,给人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其三是书写之乐。读之愈久,察之愈精,不由得心痒手动,神来兴发。遂展纸挥毫,一人一笔一案,坦然持笔理纸,心无旁骛,自由挥洒,那一份适意和自得,非进入者莫能体味。其四是书友唱和之乐。拙作即成,总要张壁之间,自评自点,陶然醉然。有时邀书朋画友来,会聚一室,抵膝长谈,论书说艺,交流切磋,虽没有古人流觞曲水,雅集兰亭之风流境况,但其乐趣和感怀与古人无异。人生快事莫过于此。

其实,学书之乐,远不止此,但无论如何,国旺将于书法一途乐而不疲,乐而不悔,斗胆学做一诗以铭志:“真草篆隶行,一路任天真,平生凌云志,聊寄翰墨中。”

为让读者更多更好的了解齐国旺的艺术历程,我不妨将其历年所获得的奖项与奖资也录于文后。

除连年入选自治区书协、美协举办的各大型书画展览外,还参加了首届宁夏高等院校书法联展和《学习王振举弘扬主旋律》书画展览,均获一等奖。一九九七年其作品参加赴新加坡佛教文化艺术展览并被收藏,一九九八年分别在固原博物馆和宁夏军区举办个人书展,一九九九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宁夏美术书法作品展中获铜奖,二茵茵一年在首届“耀吉兴”杯中国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其作品还曾多次在《宁夏日报》等区内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