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17324400000002

第2章 在湖滨中学的日子

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西雅图,就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这是非常罕见的!然而,事实证明,它对盖茨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小盖茨还遇到了未来的工作伙伴——保罗·艾伦。

1.第一次接触电脑

盖茨要升初中的时候,父母很为他发愁。他个头很小,又生性腼腆,十分需要保护,况且他的兴趣与六年级的同龄孩子迥然不同,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盖茨的父母决定送他到一所有名的私立中学就读,公立学校很可能无法满足他的智力发展,于是,盖茨进入了以管教严格而著称的西雅图湖滨私立中学。

在湖滨中学里,盖茨第一次接触并迷上了一台笨拙的计算机终端。它是湖滨中学母亲俱乐部捐赠的。这些母亲们决定,把一次义卖所得的钱用来为学生们安装一台终端机,并为他们支付机时费。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西雅图,就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这是非常罕见的!然而,事实证明,它对盖茨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小盖茨还遇到了未来的工作伙伴——保罗·艾伦。

那时,电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年轻人当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强烈地吸引着年轻人的好奇心。比尔·盖茨、保罗·艾伦,还有一些其他的湖滨中学的学生们(他们其中的一些后来成为了微软公司的创始人)立刻与电脑变得密不可分。他们整天待在电脑教室里,阅读电脑文献并且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很快,盖茨等人的电脑知识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同时,他们的执着也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他们迟交作业,甚至逃课待在电脑教室,他们在短短几个礼拜的时间就用完了学校分给他们的机时。

在1968年的秋天,电脑中心在西雅图开始了商业性的开放,中心以优惠的价格提供上机时间。一个为公司编程的程序设计组的头目的孩子在湖滨中学上学,所以湖滨中学和电脑中心有了微妙的联系。中心为学校提供了一些机时,可以让学校的学生们在这里继续他们的研究。盖茨和他的伙伴们立刻开始研究这种新机器的内容和构造。但是很快,年轻的“黑客们”就开始制造问题了。他们导致系统崩溃了好长时间并且破坏了电脑安全系统。他们甚至变更他们所使用过的电脑记录与程序。当他们被电脑中心的人抓住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被禁止好几个星期不得碰触那些电脑。

1968年年末,此时的比尔·盖茨、保罗·艾伦,还有另外两个湖滨中学的同学组成了一个程序设计小组。他们决定寻找一个可以把他们的电脑技术转化为实践的方法。第一个机会出现在他们在学校电脑课的恶作剧的活动中。电脑中心的商业经营正由于其系统的安全隐患和崩溃频率而苦恼。由于盖茨和湖滨中学的学生们对电脑的认知能力给中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心决定雇用这些学生去找出电脑系统中的小错误和暴露出的缺点。作为给湖滨中学程序设计小组提供帮助的回报,电脑中心决定送给他们无限的上机时间。男孩子们没法拒绝这个工作。盖茨引用了一段话说:“这是我们得到电脑中心无限机时的时候,也是我们更真正认识电脑的时候。”尽管小组只是被雇佣去找出小错误,但他们却研究了所有相关的资料。年轻的电脑迷们甚至给正式雇员提供新的信息。就在那里,盖茨和艾伦开始发挥他们的才干,以至于在若干年后领导微软走向腾飞之路。

2.小试牛刀,初露锋芒

在湖滨中学里,盖茨与同伴保罗·艾伦一道从操作手册上学会了BASIC 语言。在八年级时,盖茨写出了他的第一个软件程序,目的是为了玩三连棋。这之后,盖茨读到了拿破仑的军事战略,受其启发,他设计了一种叫做“冒险”的计算机游戏,这一游戏的目标是统治世 界。

盖茨和艾伦不久就开始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当地一家公司干活。这家公司买了一台DEC计算机,艾伦、盖茨及其他孩子被雇来寻找计算机程序中的错误。更好的说法也许是公司“允许”他们使用计算机,因为孩子们得不到报酬,纯粹是为了好玩儿。这家公司愿意这样做,因为它与DEC公司签有合同,只要能找出DEC软件中的“臭虫”,就不必为使用DEC计算机而付费。

DEC 的软件程序是新开发出来的,很复杂,难免存在不少错误。DEC公司与用户签这种合同是软件公司的一种常见做法,意在发现软件中最细微的缺陷。半年下来,孩子们收获甚丰,盖茨的成绩尤为突出。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编纂的《问题报告书》,长达300页。DEC终止了合同,盖茨后来回忆说:“DEC 发现,这帮家伙总能挑出毛病。”

而父亲记得,盖茨对此事十分着迷。“他会在我们睡着之后,偷偷溜出卧室,在计算机旁待上大半夜。”计算机方面显示的才干使盖茨脱胎换骨,成为一位自信心十足的年轻商人。上高中的时候,英特尔8008芯片问世,艾伦和盖茨花360美元买了一块,用这块小芯片启动一台机器。该机器可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监视器传来的信息。许多市政当局测量交通流量都采用这样的办法:在一条选定的街道上拉一条橡胶软管,当车辆通过软管时,它便撞击了位于软管尾端的金属箱中的带子,并打印出图形和其他数据。他为自己的新公司取名为“交通数据公司”,盖茨说:“那时它听起来像诗一样。”

交通数据公司并没有获得成功,也许是因为市政当局不愿意从两个毛头小子手中购买设备。那一年,艾伦19岁,盖茨16岁,不过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

“他的自信心和幽默感都增强了,”父亲回忆说,“他成了一位故事大王,能够模仿每个人的声音。”

在1969年年末的时候,计算机中心公司开始面临经济上的问题。公司最终在1970年3月份停止了运作。湖滨程序设计小组需要寻找新的方法去获取上机的时间。最终,他们在艾伦父亲工作的华盛顿大学找到了一些电脑。湖滨程序设计小组开始寻找一些机会去发挥他们的电脑技术。他们的第一个机会出现在第二年初,一家自然信息公司聘请他们编写一个支付薪水总额的程序。再一次地,小组得到了无限的上机时间,并且第一次拿到了一笔收入。自然信息公司同意,无论什么时候,一旦这个程序为公司获得经济利益时,公司将给予小组专利权税。在和自然信息公司交易后,小组的工作成为了合法的商业行为。在此期间,盖茨和艾伦酝酿着一个新的计划——组建一个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公司——TraficData。他们制造了可以帮助进行交易流动计算的小型电脑。通过这项成果,他们大约赚到了20000美元。在此同时TraficData公司一直运作到盖茨离开学校。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读三年级的时候,政府提供给了他一项工作,希望他可以通过电脑处理学校的时刻表系统。盖茨告诉艾伦希望他帮助他完成这个工作。艾伦同意了,并且在接下来的那个暑假,他们一起编写了程序。在盖茨进入高年级的时候,盖茨和艾伦继续寻找着既能使他们施展才能又可以赚钱的机会。不久之后他们又找到了一个机会——和电脑中心公司很熟悉的TWR部门在电脑程序上遇到了麻烦。TWR曾经从电脑中心听说过两位少年为他们工作的经历。公司决定提供给盖茨和艾伦一份工作。但是在TWR,两位少年负责的问题对于那时的他们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就是在TWR的时候,盖茨开始接触那些复杂而且庞大的程序。”并且就是在那里,盖茨和艾伦第一次开始严肃地讨论成立他们自己的软件公司,为将来开创微软公司埋下了伏笔。

3.术业有专攻,得“B”又如何

喜欢一种东西,一种令你不知不觉就入迷的东西,一种让你魂牵梦绕的东西。不是静观其变,而是要让它变成自己的,变得更完善,更能为人们所了解。那么我们就应该抓住它,并且坚持不懈地为实现它而拼搏。

盖茨从湖滨中学开始接触电脑,那时,他一下就被那个仅仅比他早出生几十年的“东西”抓住了意志。盖茨的父亲说,他的七年级的儿子很快就着了迷——“全心全意的投入”。13 岁时盖茨和他的伙伴逃避上课,只为待在电脑中心。上八年级时盖茨帮人设计电脑程序。近12名湖滨学生成为电脑软件界的先驱,包括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微软公司共同创办人。

盖茨似乎是故意在没有兴趣的科目才取得坏成绩,但他从小开始便一直自修许多学科。13岁时,他自修了电脑程序设计。

盖茨一直着迷于电脑程序,从12岁第一次接触电脑的那一刻起,电脑就成了他的终身伴侣。他的大脑细胞与电脑里的线路和元器件几乎是相通的,电脑运作给他带来的喜悦,在他生活中不可缺少,一日不见那闪闪发光的控制盘,就感到一日不舒服。

他喜欢电脑,因为这可以让他得到超越他人的心理满足。13岁开始编写程序,有此能力的少年,当时确实是凤毛麟角。

盖茨说:“当我还是少年时,保罗·艾伦就教我许多有关电脑硬件知识,并鼓励我建立信心,并且押注在微处理器上。我很幸运年纪轻轻就发现我的兴趣。曾经我如此着迷,至今仍是如此。我也很幸运有双亲给我鼓励。”盖茨还说在保罗·艾伦开始教他有关电脑和电晶片知识之前,他考虑当个律师或科学家,“我下不了决心,我爸爸是律师,但科学家的工作好像比律师更有趣。”

然而,成功不总是存在的,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总有一些不能如意的事。

比尔·盖茨曾说过,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坚持到底,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A”位于“B”之前,这是一种排列序号,也是前大于后的价值。但是,比尔·盖茨却无视这种传统的规定,专注于自己追求的梦想。

机会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一天,盖茨接到全国最大的国防用品合同商TWR公司的电话,要他南下面试。于是,比尔·盖茨开始集中精力做数据的编码工作,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脑程序员,具备了编程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经验。

三个月后,比尔·盖茨回到湖滨中学。他补上了这三个月中落下的功课,并参加了期末考试。对他来说,电脑当然不在话下,他毫不担心。其他功课他也很快赶上了。但是他的电脑课老师只给了他一个“B”,原因当然不在于他考试成绩不佳——他考了第一名——而是他从不去听这门课,在“学习态度”这条标准上被扣了分。

失败总会存在的,盖茨认为失败是一种需要,其意思为:“错误程序”是怎样进入电脑的?很简单,程序员坐下来写程序时放进去的。而且,“臭虫”进入程序的唯一渠道只能归咎于程序员。然而,程序员并非如此。

对问题或系统不重视,理解不全面或输入错误可能产生“臭虫”。但毋庸置疑,把“臭虫”放入程序的实实在在是程序员。人们的大意疏忽导致了“臭虫”的存在,必须承认员工不能十全十美,程序也经常会被编错。同样,无论什么行业都会有这种情况。

联邦快递能够在一夜之间准确递送包裹,它的大多数员工都能将递送工作完成得天衣无缝。但同时它也不得不承认,有些邮件不能如约送达,有一些包裹就会在路上被耽搁一个礼拜甚至更长时间。

失败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合理的失误不应成为斥责他人的理由。失败是成功之母,比尔·盖茨在其所著的书中写道:“我们应该接受迅速失败,而不是缓慢失败,最不该接受的则是没有失败。如果有人从不犯错误,那只能说明他们努力不够。失败的结果是试图去尝试其他可能。”

微软创立之时的失败属于意料之中的事件,通向成功的大道上不可能没有大的失误。有时,犯错误的人反而被提升,只因为他们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当然,由于偶尔的能力不足或愚蠢,也可能发生可以避免的失误。总之,搞清楚错误产生的原因至关重要。

如果公司的激励机制不把失败视为应有之意,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当你向管理部门汇报进展时,汇报内容应涉及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和测试出实际风险的速度。如果一份情况报告不含风险信息就没有人会对它感兴趣。面对失败要分析,而且更应找到错误地方及造成失败的原因。正因为如此,微软公司在盖茨的领导下从失败中找到了走向成功的经验。

盖茨曾经拟了一份私人备忘录,标题是:微软最大的错误。这张表的第一项是,让竞争对手之一的网威拿下了网络电脑市场。但是盖茨更新的说法是,他的公司迟于察觉因特网的成长与发展,才是最大的错误。然而,微软向来坚持到底,那种像盖茨执着于电脑的执着劲儿通常会收到成效。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固守术业有专攻的理念让微软的电脑风靡了全球,也让盖茨的名声响誉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