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17324400000028

第28章 丢掉无利可图的事

错过了推出的时机就可能遭到竞争对手的永久性封杀。为什么不早点推出来封杀别人呢?或利用不完善的产品来完成原始积累呢?而且可以通过用户来帮助企业进行免费测试,何乐而不为呢?

众所周知,微软的软件每次出来都有很多“臭虫”,难道微软不能做出完美的产品,再推出来吗?微软雄厚的人力资源当然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微软却从来都不这么做。因为这样会使它丧失很长一段时间的盈利时机。而且不完美的版本在升级的过程中,微软还能再赚一笔。

这就是微软的盈利理念,作为市场决策者,要知道市场机会之门可能只打开半年,不抓住,就会永远失去机会。在商业竞争中,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生命,尤其是最具有现代产品性质的电脑软件更是一种时间性极强的产品,一旦落后于人,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错过了推出的时机就可能遭到竞争对手的永久性封杀。为什么不早点推出来封杀别人呢?或利用不完善的产品来完成原始积累呢?而且可以通过用户来帮助企业进行免费测试,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微软的发展,盖茨一直是以这样的经营理念去运作的,有盈利空间的要立刻上马,无利可图的就暂时丢在一边。在每一年的公司集会上,盖茨总是会发出同样的讯息:“我们把公司的前途赌在窗口上或我们把公司的前途赌在网络上。”这样的决策也就意味着有许多无利可图的事情将被暂时或是永久地搁置起来。

“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就会掉到两把椅子之间的地上。我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为我一生只选定了一把椅子。”盖茨这样解释道。他也一直喜欢不断地放弃不再是盈利重点的产品。有时,甚至为了争取在新市场拔得头筹,他会砍掉正在赚钱的金牛。

譬如,微软最早是以MS-DOS起家的,占有80%~90%的软件市场,是微软最赚钱的商品,但是DOS被窗口所取代,不是由于竞争者的威胁,而是自我的更新。每一次微软拥有一个市场,就不断向自我挑战,推出更新的商品。

随着Windows98、WindowsNT、Windows2000免费技术支持年限的相继到来,盖茨也先后放弃了这些曾经为微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主力产品。那个时候,微软公司已经放弃了开发Windows 2000 SP5的计划,它将在2005年中期发布Windows 2000 Update Rollup,并将之作为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最后一款升级包。

当然,盖茨在遭遇市场难题时,也会毫不犹豫地放弃相关的开发工作,不管之前曾经有多大的开销。2003年,微软告知包括三星和LG在内的部分智能显示器开发厂商,将放弃为智能显示器开发2.0版操作系统。

智能显示器是微软为了使用户能够在室内自由办公而提出的新理念,采用的是微软Windows CE处理器和无线连接技术。在最初发布时,它的前景还比较乐观。但是由于智能显示器小尺寸产品的显示面积比大多数平板PC小,但不比平板PC便宜,大尺寸产品又太笨重,不便于在室内随手移动。微软认为其市场前景堪忧,因此果断决定撤销该项目。

2004年,微软又先后撤销了两个项目的开发,一个是可以把内容管理、电子商务和“EAI”多种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上的“Discovery”软件包。另一个则是未来苹果Macintosh版本的IE浏览器。这两个项目撤销的原因也很简单,前者是因为公司在对用户的需求调查时发现,用户对于从该公司购买一个集成了多种功能的软件包并不感兴趣。后者则是因为随着苹果的Safari浏览器的出现,微软认为用户使用苹果的浏览器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微软没有必要介入与其竞争的Macintosh操作系统。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只有把握住了市场的需求,并将你的技术革新变得方便实用,你才会牢牢地占据市场,你也才能以此为动力,继续不断发展。盖茨在众多无利可图的项目上的放弃之举,意味着他可以集中更优势的兵力在公司主打产品上进行更完善、更迅速的研究。他在软件的开发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战略的眼光与胆识,已经成为微软良性发展的要素之一。

微软的用人政策一向严格,面试过程值得让其他公司借鉴。虽然应聘人员是由人力资源部门统筹,但人员的面试和录取却是由应聘者将要加入的部门负责。应聘人员通常会由4到5位未来可能一起工作的人员做一对一的长达1个小时的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