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17324400000027

第27章 机遇有时也是偶然

盖茨向IBM开出了看起来极有诱惑力的合作条件,即微软完全配合IBM和英特尔的硬件标准和规格,特别设计PC-DOS操作系统,每台电脑收授权费不到50美元。IBM大喜过望,双方一拍即合。

正是因为盖茨从不放过任何商机,因此,他也就成了“抓住了一个世纪可能只会出现一次的幸运的人”,并让自己的软件公司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当然,这个商机同样也曾摆在另外一个人的面前,他却没有去珍惜,最后只得眼看着盖茨的财富扶摇直上而望洋兴叹。这个“让一个世纪可能只会出现一次的幸运溜走的人”就是美国数位研究软件公司的格里·基德尔,将几百亿生意拱手让给微软的基尔代尔博士后悔莫及、欲哭无泪,在1985年英年早逝。现在看来,如果不是他的失误留下的偶然机会,盖茨可能就不会像今天这么显赫,至少他的财富积累起来要慢上许多。

1977年,苹果公司推出风靡一时的微型个人电脑。80年代初,一直对微型电脑不屑一顾的电脑巨人IBM终于如梦初醒,决心尽快进军个人电脑市场。可是,因多年来忽视了对微型电脑的研究,一时来不及研制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这两项核心技术,加上被没完没了的反垄断官司整怕了,IBM决定暂时向技术领先的小公司购买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应急。

经调研和论证,IBM决定采用英特尔公司的8088 微处理器。在操作系统领域,当时领导潮流的是数据研究公司的CP/M操作系统。为了尽快推出产品,当时已经是大型公司的IBM屈尊俯就,登门商讨合作事宜。谁料想,该公司恃才傲物的年轻老板基尔代尔博士(Gary Kildall)未能把握商机,一上来就开出了高价码,每台电脑按惯例收取授权费200 美元,并附加其他条件。

在盖茨的回忆里,“当时有一位黑衣男子到来,我正好在公司,亲自接待,并实质性会谈,而这个时间,基尔代尔不巧正搭乘私人飞机出外游玩,来客由他的妻子礼仪性接待”。心急如焚的IBM 公司工作人员在基尔代尔那儿一无所获后,当然把合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曾经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开发过BASIC程序的微软公司。

这个机会来的是那么地突然。IBM公司需要微软为即将开发的新型个人电脑提交一份操作系统方案。事实上,微软当时既没有操作系统,也没有时间开发IBM所需的那种操作系统。但是盖茨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立刻敏锐地意识到,IBM微型电脑有可能轻易击败苹果电脑,成为真正人手一台的个人电脑,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可能即将出现。

他毫不犹豫地对IBM 的负责人说:“是的,马上!”他考虑的是在市场开拓初期,技术水平一时的高低有时并不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抢占市场份额并借此建立市场标准。如果能搭乘电脑巨人便车捷足先登,抢先占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制高点,微软有可能一步登天。

于是盖茨牢牢把握住了这次机会,经过6 个月的奋战,终于让微软的MSDOS搭上了IBM的巨型战车。当然,盖茨的年龄优势也在这次谈判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娃娃脸让许多人低估了他的经营头脑。导致了IBM做出了将操作系统外包给微软公司的错误决定,让他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IBM原以为,他们可以把20多岁的盖茨玩于掌上任意摆弄,结果却是自命不凡的IBM沦为替他人做嫁衣的倒霉蛋。

盖茨向IBM开出了看起来极有诱惑力的合作条件,即微软完全配合IBM和英特尔的硬件标准和规格,特别设计PC-DOS操作系统,每台电脑收授权费不到50 美元。IBM 大喜过望,双方一拍即合。但是盖茨却保留了PC-DOS的独占权,而且可以授权其他硬件厂商使用将PC-DOS略为修改而成的MS-DOS。

凭借电脑巨人的赫赫威名和营销网络,I B M 个人电脑一时畅销全世界,全球电脑厂家争先恐后地为IBM电脑开发应用软件,使与应用软件紧密相关的微软DOS不费吹灰之力便成为软件产业的行业标准。当今,全世界80%以上的电脑都是使用微软产品的,更有甚者,新出厂的个人电脑绝大部分都已经预装了微软的软件。因此,比起竞争对手,盖茨一起跑就领先了一大截。

而令微软至今仍叱咤业界的WINDOWS的诞生,也是在偶然之间。这个图形化的操作界面本来是当时的个人电脑巨头苹果公司的发明,当时这个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以其无与伦比的友好界面轰动业界,被称为“比尔·盖茨终结者”。但是,盖茨抓住了苹果委托他们开发新软件的时机,对装有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麦金托什样机反复研究,最终亦步亦趋,推出换面版Windows系统。盖茨就此赢得了市场,而被盖茨视为偶像的苹果公司缔造者乔布斯赢得的只有尊敬和同情。

回顾这段个人电脑发展的历史,或许我们会将微软目前在市场上的支配地位看做是命运中遇到的好运。但是这样的想法也未免太小看盖茨和他所带领的微软人马了,因为凭借他们的智慧和眼光,像盖茨这样的关键人物迟早会腾飞,即使没有对手的失误之举,盖茨也依然能够呼风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