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比尔·盖茨商道真经
17324400000004

第4章 一辈子一起走的好朋友

一项成功的事业,光靠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完成的,比尔·盖茨纵然在微软的成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艾伦和巴尔默同样也是这个成功团队中重要的一员。在微软的发展过程中,这两个人的名字还将反复出现。

在比尔·盖茨的学生时代,他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朋友,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合作者——保罗·艾伦和史蒂夫·巴尔默。

在湖滨中学,与盖茨一起对计算机房着迷的人当中,有一个高学部的学生名叫保罗·艾伦,年长盖茨3岁,这个人后来也成了美国计算机界大名鼎鼎的人物。

保罗·艾伦很讨人喜欢。大部分在计算机房里沉迷的人都是衣着不整,头发蓬乱的赌徒,而保罗则比其他人显得更漂亮、更有风度。他留着浅色小胡子,戴太阳镜,夹着一个公文皮包,说话轻声细语,为人谦虚朴实。有人说:“他是一个看上去并不温和而实际温和的人,通常比盖茨更容易接近,也更为友善……即使你在门那儿追上他,他也会停下来与你搭讪。”

盖茨和艾伦的友谊随着在计算机房待的时间愈来愈长而愈来愈好。艾伦常向盖茨提出挑战,盖茨说:“保罗经常考验我,所以,当他感到得意时就会对我说:‘嘿,我敢打赌你不能把这道题算出来!’他总是向我提出挑战,并且往往是选那些艰深怪僻的问题。”

在谈到他们之间的友谊时,盖茨回忆说:“他读了4 倍于我的科幻小说,另外,他还有许多解释自然奥秘的书,所以,我就问他有关‘枪炮工作原理’和‘原子反应堆’之类的问题,保罗把这些都讲解得头头是道。后来,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数学和物理作业,这就是我们何以会成为朋友的原因。”

从另一个角度说,艾伦与盖茨一样具有超人的意志力和进取精神,但这位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助理管理员的儿子,常常因为说话轻柔,与人握手无力而被人忽视。

艾伦和盖茨怀有共同的伟大梦想,他们不仅花大量时间探讨有关未来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而且时刻都在想着能用计算机干出一番事业。

而在哈佛大学,比尔·盖茨则结识了巴尔默,这个人在微软的早期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人物,但现在他却是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在进入盖茨公司的若干年后,史蒂夫·巴尔默成了仅次于总裁比尔·盖茨之外的第二号最有影响的人物。巴尔默性情暴躁但雄心勃勃,从哈佛毕业后,到斯坦福大学攻读商业管理硕士学位,但最终与比尔·盖茨一样没有念完就退学了,他认定不念书更能赚大钱。

巴尔默对计算机没有兴趣,也不具备基础技术知识。但他与盖茨一样对数学都有着共同的兴趣。巴尔默在哈佛攻读应用数学学位。

巴尔默和盖茨的性格有相同之处。有时深夜打完牌,精力仍然充沛的盖茨会走进巴尔默的房间,巴尔默也能长时间的不睡觉,他乐意听盖茨讲述他在牌桌上的冒险经历。两人有时激烈地争论,有时又不紧不慢地交谈,相互嘲弄,开玩笑,两人常常同时说话,却知道对方所表述的意思。用盖茨的话说,他和巴尔默属于“高频段交流”,另一方刚好能够接收这一方的全部信息。

巴尔默与盖茨不同的是,他善于社交。布莱特曼说:“比尔和斯蒂夫的性格刚好在两个极端,比尔真的是属于那种不善交际的家伙,不喜欢在外面与许多人混在一起。我不是说,他因为对人不友好而缺少人缘。他只不过很少在外面整天泡罢了,而斯蒂夫则相反。”

巴尔默穿梭于哈佛的每一个角落,他似乎认识哈佛的每一个人。巴尔默劝说盖茨参加“卡雷”男子俱乐部。在首次参加俱乐部活动的仪式上,巴尔默让盖茨身穿礼服,并将他的眼睛蒙上来到学校的自助餐厅。巴尔默强迫盖茨向在场的其他人谈谈计算机方面的事。

盖茨喜欢参加这种人数不多的俱乐部,早在西雅图的湖滨中学,他就愿意加入学校中的某个小团体。但盖茨在天性上常流露出腼腆和拘谨,因此,他只有几个知心朋友。盖茨喜欢巴尔默,他退学后也常去找巴尔默聊天。当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时,盖茨仍然是有什么事都愿意找巴尔默。

一项成功的事业,光靠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完成的,比尔·盖茨纵然在微软的成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艾伦和巴尔默同样也是这个成功团队中重要的一员。在微软的发展过程中,这两个人的名字还将反复出现。

1973年秋季,盖茨进入哈佛大学,艾伦也在1973年秋季到了波士顿,平时晚上的课余时间和周末,他便去学校看望盖茨。他们经常谈到的一个话题,就是什么时候可以有一家电脑公司。在哈佛大学,艾伦找到盖茨,他们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脑语言。于是他们努力工作,很快开发了一种适用于阿尔塔电脑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