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人管人术
17330000000037

第37章 管人智术(37)

有时候,仅由领导者或副领导者等少数人员,请求上司的指示,也有小组全体成员直接接受上司的建议。

两种方式皆可运用。

当然,如果两者一起做,效果必然更佳,一切均视上司的性格而定。

许多时候,以少数成员请求上司的指示为佳,因为当上司出席小团体的会议,面对上司的威严,团体中成员的发言必然受影响,甚至只是坐听上司的意见,结果无疑是完全按照上司的原则而行动。

另一方面,用口传达上司的建议,也有其弊端。

因为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被传述的内容并非领导者的原意,而领导者若变为上司的代言人,便缺乏说服力。

此时,领导者必须首先理解上司的建议,自己好好咀嚼消化,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才向成员提出,这样才能够使大家悦服。

否则好不容易得来的宝贵意见,却遭受小团体的排斥,对大家都不好。

听取上司建议的时候,在现场大都能理解其意,但回来与副领导者商量时,却总觉得有所不足。

此刻不要再迟疑,马上把自己的意见向上司提出,请求他把建议重新详述一遍。

有时,当再度向上司请示的时候,可能仍会出现相同的情形,那么,便有必要反省自己,是否在方法上有问题。

总而言之,对於上司的建议,领导者必须由自己加以过滤才可以运用,否则若以“这是某某上级的建议,应该没有问题吧!”的方式宣告众人,那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而且也有把责任推卸给上司之嫌。

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必须避免。

相反地,领导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自觉性和负责任的态度,把上司的意见加以咀嚼,经过思考之后再向成员传达。

如此不仅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并且也能够使大家诚服。

这样的领导者,才能够获得上下的信赖和支持。

3.尽力得到上司的肯定

每个人皆期待能在公司受到重用,并且发挥一己之长,这也是每一个上班族所追求的目标。

若有人认为“那倒无所谓”,此人若非是一个失去生命力的空壳子,就是一个相当害羞的人。

为了实现更上一层楼的愿望,首先你必须使上司肯定你。

因此在自己拿手的工作范围内要积极地表现自己。

或许你本身也有几项得意的技艺,但你不能只是自恃多才,而必须将其有效地公开,如此才能给予对方深刻的印象。

最有效的方法,即是以新的构想为基础,再强力推销自己。

现今所有商品的生命周期,皆以极快的速度在代谢中。

今天销售量第一的商品,谁也无法保证它在明天或是后天仍能保持领先。

因此,公司必须不断地追求、探索新的领域、新的产品与新的服务项目。

对你来说,提出新计划是个大好的机会。

当公司在征求新的代理店,或者有宽裕的资金时,正是你向上司提出新计划的时机。

你必须大力地推销:“我们应该尝试这种新方法,而我可以将它做得很好。

推销的对象并不只限于产品或服务的贩卖而已。

若你对统计数字方面相当拿手,你亦能够详细地分析各种情报,并且正确地预测出市场的状况。

那么,你不妨积极地表现一己之长,期使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愿望。

虽然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市场调查,他们能够利用电脑即可作出详细的分析。

然而公司人员的分析表绝对有他人所无法模仿的细微差别,以及事情的轻重、粗密与缓急等,亦即它富含有真情与个性。

你提出的企划案最好富有创意,且未曾被他人发表过。

对于上司,你可强烈地表达这一点。

构思出一个完全创新的企划案并非易事,如能有某一部分是创新就算差强人意了。

若你的企划案在构思、手法、材料、加工、传达等项目中有一项能够引人注目,就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效果。

4.陈酒更香

或许你绞尽脑汁在构思某项计划时,却听到这样的传闻:“那个方法以前某科长曾经提出,但是在干部会议时遭到否决!”“去年,我们公司的竞争对手甲公司曾经尝试那个构想。

但是,最后进行不顺利而打了退堂鼓。

“老调重弹是没有用的。

如你对自己充满自信,则没有必要在乎那些闲言闲语。

试着大胆地提出前案的修订版,甚至旧案重提亦无妨。

由于旧案已经被试验过,你只需克服旧有的困难并加以改善,则其所发挥的实用性便指日可待。

计划案若能顺利进行,那么对有关人员的说明亦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此即所谓的“后发的利益”。

为使上司认同这项回锅提案的价值,你必须令上司对这项提案有兴趣。

因此你必须说明:“以前这项提案有这个缺点,但是我已经将它改善了,会比原案更有效。

”为了“后发利益”,付出一定的辛劳是在所难免的。

如你所提的计划案规模较大时,则必须请上司共同参与。

如能具体地描绘出未来的蓝图,并受到良好的评价,进而受公司认可,就更好了。

5.见机行事

你的上司是属於哪种类型的人呢?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他接触的你应该比任何人都了解!因此,将自己熟知的对手拉到自己这边来应该不是件困难的事。

如果你的上司是位消极而且抱着无事主义的人,你就应当配合他的个性行事。

你时常向他陈述积极的意见,相信他会大受感动才对。

若上司的反应迟钝,你应改试发表激烈的言辞,此时上司可能会紧张地环顾四周并怯怯地说:“这种事情,你也不需要讲这么大声!”仅仅如此你便获得了成果,上司对你的态度必定也会改变。

他会认吗:“这个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进而器重你并且注重你的发言。

上司的内心经常潜存着不安,唯恐部属对他有太过极端的言语行为,因此,只要是不危及到他地位的意见,他都会赞成你的提议。

对于个性积极的上司,你则需要谨慎地陈述自己的意见。

有些人在外表上虽然给人积极的印象,但是内心却相当消极,而且警戒心很强。

尤其当上司晋升到某一程度的职位时,都容易趋于保守。

由于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因此他们绝不参与任何有风险的事务,但又怕被他人瞧不起,所以表面上他们通常都表现得相当积极。

对于此类型的上司,你若提出颇富积极性的提案时,他表面上会大加赞扬,实际上则会扼杀你的提案,或者暗中妨碍提案的进行。

应付此类型的上司,你必须在一开始便采取紧密的态度,以防止遭其欺骗。

假如你的上司是一位积极的人,并且对你的提案感到浓厚的兴趣,你便要试着诱使他听从你的意见。

假如你也能够听取上司真诚的建议,那就大功告成了。

在与上司交换意见后,你认为他是一位可以信赖的上司,便可不加思索地跟随他。

上司愈有才能,你在工作中所得到的乐趣就会愈多。

若能由此为公司找寻出一个新的方向,则再好不过。

当上司问你:“要做吗?”你应当立即回答:“请让我做!”如此一来,毫无疑问地,你便能成为公司重要的角色。

在与上司讨论时,如果他能够领会到你的热诚,则会给予你很高的评价。

不然,相信他也会牢牢记住你的积极态度。

若迈人此境界,那么往后你所从事的任务都将顺利完成。

即使你并未表示任何意见,上司亦会主动邀请你。

可想而知,成功的大门从此为你敞开。

假如你因此而满足,则一切情景很快将会恢复原样;因为无论何种状况,新的挑战与艰难的任务才是促使你向上发展的原动力。

你必须不断地找寻挑战的对象,否则便毫无进展可言,工作并非别人赋予,而是自己创造的,不要只愿追求理想而盲目行动,必须选择适当时机才是。

6.忌与上司中的小人叫劲

前面已介绍过两种类型的上司,实际上还有另一种上司,是你最需要留意的。

那就是表面上驳斥你的提案,私下却悄悄地以别的途经进行卑劣手段的人。

上司对你说“你的意见不成熟”,或者“再多做检讨”,私底下却秘密地叫自己的心腹进行你的企划案。

假如你的提案顺利达成,则全部归功于他;反之,失败了,便把责任归咎到你身上。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这类型的上司。

公司里常有相当缺乏知识的上司,他虽极尽端地傲慢、粗暴,却丝毫不影响他的地位,并且不断地向上攀爬。

这种例子俯拾皆是。

你的上司为人不错,是你的幸运,万一不幸遇到了差劲的上司,就会十分悲惨。

如果你打算与他决斗,胜算也不会很大。

因为对方经验丰富,而且擅长耍各种手段,是个不好对付的敌人。

如果周遭有许多跟你站在同一阵线的同事,并且大家同心协力想发起促使上司反省的行动时,你千万不可因一时的正义感而轻率地当起领导者。

万一你的同事们临阵倒戈,你便会被孤立。

此时,即使怒叱同事们也无济於事。

千万记住,绝大多数的上班族都是不折不扣的机会主义者。

7.充分作好事前的准备

为了得到上司的支持,并且促使自己的提案得以进行,事前的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就如人们在移动大树时,从一、两年前开始便在大树四周挖沟渠,只留下中心的粗根,同时切除其他的细根一样。

同理,你在公司里为了使新的计划顺利进行,最好在着手前就开始准备,并且集中要点,清除不必要的事项,以免被以前旧有的经验牵绊,妨碍新计划的进行。

为了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你要不断地提供适合的情报给有关人员。

当然,此仅限於可以促进你提案成功的情报。

比如有一项新开发的商品,依惯例应是以首都郊区做为试探点,公司人员在勘察情况之后,再以首都商圈为出发点。

但这次你考虑将新的产品改由华东地区开始贩卖。

因为你想将新产品的诉求对象锁定在与过去的商品完全不同性质的消费群上,而华东地区比首都商圈的消费群更能明显地反映出对新产品的喜好程度。

你可以将这些资料直接提供给上司,也可以透过深得上司信赖的人,或者亲朋好友传达给他。

之后再开始着手行事。

若你已获得预期中的回应,那么就提供更详尽的情报给上司吧!如此在一来一往中,上司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完全听信於你。

你提供的情报必须详尽,才会对上司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只是坐等别人提供情报,绝不可能成功。

除非是你积极挖掘出来的东西,否则也不能算是有效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