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人管人术
17330000000038

第38章 管人智术(38)

有时你的情报是跑了好几趟才到手的,再经过多次组合、配备,并且在苦心地钻研之后才成为高度精确的情报。

如此获得的情报相当有价值,它蕴藏着推动对方且引导对方跟随自己的动力。

假如你太急于功成名就,以致於提供上司的情报内容太过於主观或者欠缺有力的证据,则反而会失去上司的信赖。

8.何为不穿帮的秘诀

你为促使态度不明的上司同意你的做法而捏造事实,比如毫无根据地向上司说:“某科长和某经理都很赞成这次的计划。

”一旦谎言被识破,你就下不了台了。

当你做完“试做X商品比以前的Y商品的品质更加优良”的报告之后,却接到了某研究所寄来与你报告内容完全相反的检验报告书,想必会相当的难堪。

你费心思编造的谎言,终有一天会露出破绽,而你为了掩饰先前的谎言,必须再编造另一个谎言。

“喔,不!关于某科长和某经理只是我的推测而已,某局长与某董事长才是暗地里在支援我。

”“我并不是直接拿X商品的特质与Y商品比,而是X商品比Z商品好,并且企业界又一致认为Z商品比Y商品更好。

”如此一再地编造各种虚假的事实来圆谎。

说真话最轻松愉快的就是在被指出矛盾之处时,不会显得惊慌失措。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有不愿说实话的时候,若吐露实情则可能使费尽苦心完成的成果功亏一贯,而必须再重新开始。

你尽方法企图隐瞒真相,唯有如此,才可以继续进行计划。

因此你对於自己的谎言并不会觉得有罪恶感。

当你一旦遭遇到上述的状况,最好还是说出实情,或许你因而得花费一段时间来修复它,但是即使如此,这样的作法总比谎言被识破时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好很多。

一个人一旦失去他人的信赖,就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重新建立信誉,何苦来哉呢?

现今的人已不太重视“正直”,但它确实是一个简单又有效的生活方式。

我们必须活得真实。

仅是如此你便可获得“他是个正直的人”的赞扬。

但是,它往往也伴随着千钧的重量。

正直的人所担负的任务,必定能够得到多人的支援,毫无阻碍地往前推展。

诚实的心终有一天会感动对方。

何妨将真实的情报不断地提供给上司。

相信不久,上司一定会赞同你的想法。

9.引起上司的信赖

若你的上司认为你能够妥善运用部属,则你就成功大半了。

这个评价就等于上司在你的领导能力上打了六十分。

中级管理职务是一个容易被上级和下级批评的职位。

将上司的命令正确地传达给部属是你的责任,但太过于投入则会被看轻,认为你只是一位传声筒。

假如你认为将部属的意见正确地向上司报告是自己的义务,并且忠实行之,则可能会被误解为对工作缺乏自信。

假如你自己一个人完成了任务,则又会被批评:“讲部属做就可以了,不是吗?”若你命令部属负责,并加以指导、督促,则又可能遭他人埋怨“他只是嘴巴会说而已。

在如此进退两难的状况下,你必须如何处理才能得到上司的认可呢?以下有几个秘诀:

(1)与部属一同面对问题。

万一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你必须率先面对它,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即使未完成任务,部属对你的信赖也会加深。

加入他们的团体,并仔细倾听每个人的意见。

有的人一旦升为主管,便从前线的工作上退下来,转而专心于行政工作。

然而,这对你而言尚言之过早。

部属们会对了解自己的烦恼以及痛苦的上司忠心耿耿.也才能够圆满实现上司的命令。

(2)比部属有远见。

或许你的上司比你看得更远,这亦无妨。

秉持信心向前看,就算是小小的一步也可以。

如此,在上司的眼里你将是个相当称职的小主管。

对于你认为“有看头”的部属,你必须放手让他去做。

你能够事先看清未来动向,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伸手给予援助。

上司亦会注意到你的勇气及前瞻性。

(3)部属中有相当优秀的人才时,你可以完全委托他完成某一程度的工作。

通常此时都会有嫉妒、好钻营的卑劣的人出现,但他立刻会被人识破。

对于优秀的部属,你必须将其当做教练兼选手般地运用,或许如此一来,你会被人误以为不重要,但是此时必须忍气吞声。

若你认为自己在组内的地位必须最高而和部属竞争,则会显得很愚蠢。

与其在此种小事上斤斤计较,倒不如好好运用属下的能力为宜。

(4)不要太过心急。

任何事都有它的时机,若你太过勉强并且焦躁不安,目标反而会变得更坏,专心储存实力,才是迈向胜利之路的捷径。

勇于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并且努力不懈,幸运之神将会降临在你身上,而你的实力也会逐渐受到上司的赏识。

这个气氛,你的属下是会敏感地察觉到的。

虽然,你没有任何表示,大家也会感到;“我们的科长,近来似乎很受经理的信赖。

”现在的你,受到部属们殷切的期待。

肩负着众人的期望,你将会敲开董事室的大门。

10.尽量使方案成熟

一提起领导权,通常的对象都是指部属。

不过,也可以对同事或关系更深厚的上司、或关系部门的管理者施展领导权吧!领导者是上司的部属,自然非遵从上司的指令不可。

但是,部属并非只能一昧地接受上司的指令,他也可以对上司或关系部门的管理者施展领导权。

领导权施展的对象如果只限定是部属,未免失之公允。

例如,领导者向上司提出提案。

与上司数次沟通后,获得上司一句“就照你的提案去做吧!”从表面上看来,领导者的提案获得上司的认可。

实质上,就因为提案通过,我们可以说领导者对上司施展了领导权。

从此例中可以得知,对上司或关系部门的管理者施展领导权的具体对策,就是提出意见、提案或建议。

关于改善提案,有位董事长以独特的方式,获得辉煌的成果。

他非常热心於经营,频频引导作业员提出改善提案。

但是,对於提出的提案,好像专门找碴似的批评一番后,又全部退回。

一二再、再而三,董事长只采用他觉得顺眼的提案。

边引导部属提出提案,却又边找出理由驳回,乍看之下,这种情形极为矛盾。

向董事长询问理由,他的回答如下:“提案如同男女关系。

求婚一次被拒就死心的话,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虽然被驳回,下功夫再提出提案。

换言之,如果不能对提案内容充满自信,没有想实现提案的热情,则无法改善情形的。

”仔细思量,事实果真如此。

总之,其中隐藏着对上司或相关部门管理者施展领导权的关键。

现将对上司或相关部门管理者施展领导权的重点整理如下。

(1)增强工作的实力,累积实力——领导权源自对领导者的信赖。

总之,如果对方不认为“因为是他说的,所以绝对不会有错。

”,就不会遵从我方的意见。

换言之,即无法对对方施展领导权。

要得到他人信赖的唯一途径,只有累积足以获得信赖的实绩。

因此,必须磨练工作的实力。

要耐得住上司的严格评价。

能够的话,磨练工作的实力,累积实绩,直到能赢得“你真了不起!”的高评价。

(2)在资讯方面处于优势——如果能知道对方所不知道的事,促使对方聆听我方所说的事,则表示能对对方施展领导权。

事实上,领导者较熟悉工作部门的资讯,而上司通常也都采用领导者的意见。

根据此经验,找出上司所不知道的资讯,於适当的时机,将资讯提供给上司,於是就能对上司施展领导权。

关於公司内的正式资讯,上司知道的很详细,而且大众传播的消息也是众人皆知。

为了在资讯方面比上司处於优势,必须得到非公开的资讯。

领导者要积极地向公司内外开拓人脉(同一系统的人们之联系或集会),使资讯来源多样化。

(3)意见或资料的内容有价值——意见有道理可循,而资料很新、可信度很高,内容确实。

(4)将资料或意见积极地提供给上司——适时提供对方需要的资料,相信任何人都会心存感激,坦然接受。

最好能把它运用在上司的身上。

总之,从平常就密切观察、研究上司的言行举止,掌握上司所关心的事。

设法得到与它有关的资料,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提出。

或者根据那些资料,整理自己的想法,再提出提案,则效果非凡。

(5)由自己主动接近——利用谈话、进餐等各种方法,与上司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此就能随时掌握上司所需要的资料或想法等。

许多人都曾对上司进行过类似的努力。

现在你不妨也对相关部门的管理者施行这种方法。

(6)自己的意见必须没有邪念,而且热情洋溢地实现它——当提出意见时,不要抱持巴结上司的心态。

单纯只是为了对方或公司着想,希望对方能采纳此意见。

没有丝毫邪念的热情,最能打动人心。

11.略施韬晦之术

所谓“韬晦之术”,就是通过各种欺骗的手法,表面上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掩饰政治上的野心和志向,解除对政治的威胁感,麻痹政敌的警戒,等待合适的时机,实现预谋的政治目的。

中国古代历史上,韬晦之术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斗争手段,借助于韬晦之术而达到了政治目的的权术家大有人在。

韬晦的字义,是隐藏、伪装的意思。

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人们的真实面貌和目的常常需要加以一定的掩饰。

中国古代的权术家们很早就学会了在政治斗争实践中运用韬晦的手段,从志向、才能、名望、感情、生理等各个角度和侧面进行掩饰和伪装。

在中国古代的官场上,剑拔弩张、锋芒毕露者总是容易引起政敌的猜忌和不安,使人感到畏惧和威胁,从而难免树敌招怨,壮志(或者有野心)难酬。

与此相反,那些庸庸碌碌、胸无大志的人们,则可以使政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容易被轻视和忽略,反而能够出人意料地成功。

于是,不示人以大志,便成为一种重要的韬晦手法。

在时机尚未成熟之际,权术家的野心和权欲常常隐藏在恬泊淡然或沉湎洒色的背后,他们暂时收敛锋芒,表面上与世无争,极力掩饰自己的政治志向和权力欲望。

唐高祖李渊在登位之前就相信自己“骨法非常,必为人主”,后因遭到隋炀帝的猜忌,只得“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

李渊的“纵酒沉湎”即是一种掩饰志向和野心的手段。

野心和权欲固然需要掩饰,即使没有野心和权欲,在某些情况下亦须故作胸无大志的姿态,以避免遭到猜忌,从而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