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幸福乡村江山
17361100000032

第32章 保障举措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坚强有力的推进体系

江山市的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能顺利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最大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建立了坚强有力的工作推进体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市级层面调整完善了由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分管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51个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2010年江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工作任务》等文件,对各项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按部门进行细化分解,并严格规范了相关考核程序。市委书记傅根友、市长陈锦标等领导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强督察指导。建立了季度通报、半年小结、年度总结的督察协调制度和信息报送、大事记报送制度,定期了解工作进展。同时建立健全督察制度,实行定期督察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督促各乡镇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各项工作开展。领导小组还深入基层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通过召开推进会、联络员会议等,激发各乡镇(街道)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乡镇(街道)每月对创建工作开展一次督察,及时掌握创建进度,并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处理解决。三是严格考核奖励。把以“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市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对在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鼓励。同时,把“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情况作为对乡镇(街道)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创新保障机制,构建多元筹资的投入模式

江山市建立了以“政府前期引导、农民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了财政支农资金的良性增长机制,逐年增加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2010年,市财政用于“三农”建设资金达10畅82亿元,同比增加26畅2%,其中预算安排村庄整治资金1200万元,农村住房改造资金500万元,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资金2600万元。当年可用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土地410畅6亩,占当年可用城镇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29畅32%。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2010 年前三季度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 125畅92 亿元,同比增加24畅7%,增幅高出衢州各县(市、区)平均水平0畅46个百分点;实现新增27畅16亿元,有力地缓解了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因金融机构2010年第四季度数据统计尚未出炉,此处引用前三季度数据)。二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主要的参与者。只有充分发挥和实现农民主体作用,才能够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江山市始终十分注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持续、广泛的宣传发动,结合财政投入的激励和杠杆作用,不断探索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参与建设的方式和途径,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坚持社会支持,开展部门结对帮扶。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积极搭建社会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平台,大力开展了“部门联村、村企结对”帮扶共建“中国幸福乡村”活动。全市所有市级机关部门参与了结对帮扶,到位帮扶资金800多万元。

(三)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高、任务重、涉及面广,单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力量,都无法抓好这项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单位的通力协作、合力共建。一是完善中期规划。制订了“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确保各职能部门能够按照规划来谋划项目,进一步提高重点建设项目与“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契合度。同时,我们在前2年抓点示范的基础上,修编了《江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江山市域村庄布点规划》,编制了《江山市“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十二五”规划》。二是抓好项目整合。继续推行“3+ X”办法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源,发挥项目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叠加效应。各职能部门积极整合资源,实行项目、资金倾斜,各乡镇(街道)和创建村主动对接,真正形成了以项目来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格局。2010年,江山市“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共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9亿多元。三是推动部门参与。全市各相关部门都能紧密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参与“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良好氛围。如组织部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三民工程全力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统战部开展了军民共建“中国幸福乡村”活动;妇联在全市农村开展了“农家女幸福行动”活动,充分发挥了农村妇女在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中的作用等等。

(四)着力宣传推介,打造知名的区域建设品牌

打造区域性的新农村建设品牌,不仅可以提高江山市对外影响力,改善区域发展环境,还能使“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这一工作得到上级领导、专家的智力支持,得到上级部门、单位的资金支持等。我们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提高“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对外知名度,目前已实现了初步打响品牌的目标。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支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向上级相关领导、专家汇报江山市“中国幸福乡村”的创新做法,积极邀请各级领导来江山市实地考察指导“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编印“中国幸福乡村”画册和书籍送相关领导专家阅读,推动江山市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在官方和专家层面上得到认可。在2010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省村庄整治暨农村住房改造现场会、全省美丽乡村座谈会上,江山市都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全年来江山市考察学习“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省内外县(市、区)单位达60余批2600多人次,“中国幸福乡村”品牌初步树立。二是在全国主流媒体上作广泛宣传。2010年“五一节”前,在中央7台《聚焦三农》制作并播出了长达20分钟的《乡村旅游新观察———走进中国幸福乡村·浙江江山》专题片,深受好评;6月10日,《人民日报》对江山市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进行了通版报道;中新社等数十家网络媒体也对“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进行了报道,信息量达42万多条。三是举办“中国幸福乡村”论坛等大型活动。5月28—31日,江山市成功举办了高规格、大规模的“中国幸福乡村论坛暨全国村歌之星走进浙江江山”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发来贺信,中农办、农业部、省农办等领导及温铁军、顾益康等国内知名“三农”专家到会,并对“中国幸福乡村”这一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活动期间,共有30多家央级主流媒体走进了“中国幸福乡村”,对该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在强有力措施的保障下,江山市在2009年完成18个“五村联创”村和83个“单项创建”村的基础上,2010年又将32个“五村联创村”、55个“单项创建村”列入了年度建设计划,实现了路径创新、体制改革创新、建设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