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美德本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如果美德在别人的身上,就不愿意去帮他发扬。如果别人赞美自己,当然很高兴,但是如果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心里就不舒服……这些人之常情,仔细想想却是很没道理。因此,人之常情也值得我们细细思考:这样合乎情理吗?可行吗?
原文
世之人,闻人过失,便喜谈而乐道之;见人规己之过,既掩护之,又痛疾之;闻人称誉,便欣喜而夸张之;见人称人之善,既盖藏之,又搜索之。试思这个念头是君子乎?是小人乎?
译文
世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过失,便喜欢谈论并且乐于到处传播;遇到别人规劝自己的过失,就掩盖遮护自己过失,又痛心疾首;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欣欣然高兴,而且到处夸耀;每逢有人称赞别人的德行,便掩盖隐藏,却又搜罗求索它。试想一想:有这样念头的人是君子呢?还是小人呢?
精华点评
社会奖励善举惩罚恶行。所以人们自然趋善而远恶。当他人有什么行为过失的时候,有些人喜欢以此为例,反复评论,并且到处宣扬,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善恶是非的标准,所以,他们公平地对待议论之。但是如果过失是自己犯的,那么出于趋善避恶的心理作用,对于自己的过失,就会加以掩盖,不愿意人们谈论。如果自己做了好事,那么当然是越多人知道越好了,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留下美名,会得到人们的欢迎。而如果是别人有美好的品德,那么一些人就出于嫉妒或自己的利益考虑,就不愿意让他人的美名得到传播,而极力掩盖,但是人出于好奇心,又想知道品德美好的人的行为举止,所以,自己又喜欢偷偷地去探个究竟。然而真正有德行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心胸宽广,谁有美好的品德,他都会真心地赞美他,而不会想着自己会得到什么利益。他们与人为善,当一些人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们会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会安慰他们,不至于使犯了错误的人更加伤心后悔。君子所为,帮助了他人,施惠于人,必然得到他人的感激和赞扬,因而他人也会将心比心,主动传播君子的美名,乐于帮助君子。所以,君子其实没有为自己做任何事情,然而他却得到更大的回报,这都是因为他有一颗海纳百川、与人为善的宽广心胸啊。
原文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译文
该讲人情的时候,总是往淡薄方面去做,评论人心的时候只是往坏处想,这些是自私刻薄的念头。这种人,自己就是个小人。古人指责别人的时候,总是从他人的过失中寻找正确的一面,这是心地宽厚,有高尚品德的表现。求学的人仔细思考,就会发觉其中的滋味了。
精华点评
如果用猜疑之心去看待这个社会,处处提防,疑神疑鬼,做什么事情都想着这个人是否对自己有企图,那么什么都做不好,不仅闹得自己身心疲惫,也使他人在你的影响下,和你交往时疑神疑鬼,这就不利于事情的顺利发展了,这样的人人际关系也定然不是很好。其实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存着善良之心的,虽然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不能把对人防得太重,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
而往往有高尚品德的人,他们从来不会考虑是否被他人陷害,总是用宽仁的心去看待这个社会,处处与人为善,不斤斤计较,宽厚待人。这样的人往往最受大家欢迎。如果真有小人谋害他,也会有贵人帮助他克服困难。所以,这样的人就不必担心有人陷害了。
原文
人说己善则喜,人说己过则怒。自家善恶自家真知,待祸败时欺人不得。人说体实则喜,人说体虚则怒,自家病痛自家独觉,到死亡时欺人不得。
译文
别人说自己善良就非常高兴,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愤怒。自己好坏自己明白,等到祸患到来时就没有办法掩盖,就谁也欺骗不了了。听到别人说自己身体强壮就非常高兴,听到别人说自己身体虚弱就恼怒,自己身上的病痛自己能觉察到,到死亡来临的时候,就谁也欺骗不了。
精华点评
谁都喜欢听到别人赞美自己,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要因为别人的赞美而失去自知之明。要知道自己身上的问题,否则,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有些善意的规劝是出自诚心的,但是如果讳疾忌医,不听别人的劝阻而一意孤行,做出一些不良行为,到最后只能是使自己陷入灾祸中。
无论是别人的夸赞还是斥责,都要自己想一想自己身上是否有这些优点或缺点。有这些优点,那么就好好保持,更加努力。自己身上的确存在一些缺点,就要正视自己身上的缺点,然后虚心改正,这样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当然,如果自己身上没有别人所说的优点,那么就考虑考虑对方奉承自己的原因,不要虚荣地把这个优点扣在自己头上,以免给自己招来灾祸。如果自己身上没有别人所说的缺点,就要想一想对方为什么这么说,然后淡然处之。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正确评判自己,才能找到自己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一个虚荣心过强,以至于自欺欺人的人的所作所为,往往有失偏颇,结果受到损害的还是自己。
原文
迷莫迷于明知,愚莫愚于用智,辱莫辱于求荣,小莫小于好大。
译文
最糊涂的莫过于明知故犯,最愚蠢的莫过于耍小聪明,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卖身求荣,最低贱的莫过于好大喜功。
精华点评
本来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却不知道悔改,不能反省自己,还要去做。这样的人多是因为太粗心,缺少警惕心,不能从细微的迹象中发现问题。虽然知道这样做可能带来祸患,但考虑得不深,想不到灾祸的严重性,还心存侥幸,不能及时避免灾祸。这样的人要提高警惕,不要疏忽大意,养成谨言慎行的习惯。
往往最有智慧的人表面上看来显得很愚笨,他们总喜欢韬光养晦,待人宽厚,从来不斤斤计较,尊重他人,因此也会得到他人的爱戴。真有智慧的人虚怀若谷,当发生突然事件时,他们往往能挺身而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化险为夷,力挽狂澜。而愚蠢的人却喜欢炫耀自己的小聪明,招来别人的忌恨,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不要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还是多看看书,多学些知识,提高自己的涵养吧。
卖身求荣的小人是最招人忌恨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丧失自己的立场和人格,像墙头草,哪边有利益就倒向哪边。只有拥有高尚人格的人,行为做事才能让人信服,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才能有所作为。
做了一点小事就洋洋得意,这样的人常常会招来别人的鄙视。而这样的人往往被一时的小胜利冲晕头脑,结果止步不前,也就不能有大的作为了。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做的这点小事情算不了什么,有更多的人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上山的人总是要低下头来,弓着身一步步向上走。我们也应该向比我们更成功的人看齐,向他们虚心学习,不断地努力,以求更大的进步。
原文
两人相非,不破家不止,只回头认自家一句错,便是无边受用;两人自是,不反面稽唇不止,只温语称人一句好,便是无限欢欣。
译文
两个人相互指责,不闹得家破人亡不停止,其实只需要其中一方回头认一句错,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两人都自以为是,不到反唇相讥不停止,其实只要温和地称赞别人一句好话,两个人就皆大欢喜了。
精华点评
这段话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户人家请客,这家主人让儿子去集市上买些酒来。儿子急忙去了。然而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回来,这家主人就出去找儿子,发现儿子和另一个人正在桥上相互对峙,主人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他挡住了我过桥的路,我也不让他过桥,爹,你来了正好。”这家主人说:“儿子,我替你在这里站着,你快把酒先带回家去。看谁耗得住谁……”大多数人读这个小故事,都会付之一笑,认为这父子俩真是愚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会不经意做出这样的事情。
有些人好面子,为了争个面子,彼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结果常常是两败俱伤。如果当时你退了一步,给对方一个面子,那么再大的事情也能化小,小事情就能化了。退一步的行为只能证明你是个宽宏大度的人,反倒能得到更多人的尊敬,挣回更大的面子。
原文
古人名望相近则相得,今人名望相近则相妒。
译文
古代名望相近的人会相互吸引并友好相处,而现在名望相近的人则相互嫉妒。
精华点评
社会上的确有这样的现象,曾经有刘邦手下名臣萧何不怕有雄才的韩信和自己抢夺功名,在月夜里追赶韩信;刘备不怕诸葛亮比他聪明,三顾茅庐,诚心恳请诸葛亮出山;鲍叔牙力举管仲,最后管仲得到了大王的赏识,得到了比鲍叔牙还高的官位,但是两个人还是很好的朋友。管仲曾说过:“知我者,鲍叔牙也。”然而,这些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却很少见。
现在的人相信,一山难容二虎,两个才能相当的人不懂得团结起来,合作共赢,而是明争暗斗,相互打压,不把其中一个挤出去,就誓不罢休。这样的行为其实不可取。试想一下,天下的人才济济,你挤走了一个,还会有另一个来填充空缺,又会有新的对手到来,如果你这样执迷不悟,谁来就斗争谁,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出现问题,这表明你是个心胸狭窄,难以容得下他人的人。并且一直争斗下去,不利于自己业务能力的成长,工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也许有一天,你的上司就会因为你的业绩不好,把你开除掉。其实如果相互欣赏,相互信任,共同合作,就能带来共赢的效果,彼此都能取得更好的成就,能获得更好的收益。总之,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弱小的,尤其现在社会都讲究的是联合,联合才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