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处世绝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17388600000063

第63章 交往篇

曾国藩叱咤官场,正是因为他有一套独特的为人处世之道,他懂得怎样和他人交往。他懂得怎样隐蔽自己的锋芒,他懂得什么时候要忍耐,他懂得宽厚待人的道理……他的交往思想是洞察世事而得出的智慧精髓。

进学不请酒,待邻略松

(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与父母书)

原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三十日发第七号家信,内有升官谢恩折及四弟、九弟、季弟诗文,不知到否?男于五月中旬出瘟疹,服药即效,已痊愈矣。而余热未尽,近日头上生癣,身上生热毒,每日服银花、甘草等药。医云内热未散,宜发出,不宜遏抑,身上之毒至秋即可全好,头上之癣亦不至蔓延。又云恐家中祖茔上有不洁处,虽不宜挑动,亦不可不打扫。男以皮肤之患,不甚经意,仍读书应酬如故,饮食起居一切如故。男妇服附片、高丽参、熟地、白术等药已五十余日,饭量略加,尚未十分壮健,然行事起居亦复如常。孙男女四人并皆平安,家中仆婢皆好。

前有信言寄金年伯高丽参二两,此万不可少,望如数分送。去年所送戚族银,男至今未见全单。男年轻识浅,断不敢自作主张,然家中诸事,男亦愿闻其详。求大人谕四弟将全单开示为望①。

诸弟考试,今年想必有所得。如得入学,但择亲属拜客,不必遍拜,亦不必请酒,盖恐亲族难于应酬也。

同县邓铁松之病略好,男拟帮钱送他回家,但不知能至家否?宝庆公车邹柳溪死,一切后事皆男经理。谢吉人、黄麓西皆分发江苏,周子佩、夏阶平皆分吏部主事。

曾受恬去年所借钱,不知已寄到否?若未到,须专人去取,万不可再缓。如心斋亦专差②,则两家同去;如渠不专差,则我家独去。家中近日用度何如?男意有人做官,则待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旧。不知是否?

男国藩谨禀六月十九日

注释

①谕:告诉,使人知道。

②专差:专门派人。

译文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三十日发出的第七号家信,里面有我写的升官谢恩折和四弟、九弟、季弟的诗文,不知收到了没有?儿在五月中旬的时候,得了瘟疹,服了药就见效了,已经痊愈。只是体内的余热还没有散尽,近日头上长了癣,身上生了热毒,每天要服银花、甘草等药。医生说内热还没有散尽,应该发出,不应该遏制,身上的毒等到了秋天就可以全好了,头上长的癣也不至于蔓延。又说恐怕家中祖上坟茔有不干净的地方,虽然不适合破土动坟,也不能不打扫。儿因仅是皮肤上的小毛病,并不在意,读书、应酬一如既往,饮食起居一切照旧。儿妻服了附片、高丽参、熟地、白术等药已经有五十多天了,饭量稍微有些增加,但还不是十分建康,但行事起居已经恢复如常了。四个孩子都很平安,家中的仆婢也都好。

前不久家里的信上说送给金年伯高丽参二两,这是万不可少的礼物,愿如数分送过去。去年送给亲戚族人的银两,儿至今还没有见到全部清单。儿年轻见识浅薄,不敢自作主张,然而家中的大小事务,儿也愿闻其详。求大人告诉四弟把全单写好给我看。

各位弟弟考试,今年想来必有所得。如能入学,只是选择些亲属去拜拜,不必全拜,也不必设宴请客,那样恐怕亲戚族人难于应酬。

同县的邓铁松的病略好些,儿打算准备给他点钱,送他回家,但不知他的身体能否坚持到家?宝庆举人邹柳溪死了,一切后事皆儿料理的。谢吉人、黄麓西都被分配到江苏,周子佩、夏阶平都分到吏部做事。

曾受恬去年借的钱,不知已经还回来了没有?如果还没有到,要派专人去取,千万不能再缓。如果心斋家也派人去取钱,则两家同去;如他不派人去取,那就我家独自派人去。家中近日的钱够用吗?儿的意思是家中有人做官,则对待邻里不可不稍微宽松些,而自家用钱却不可不守旧。不知是否?

男国藩谨禀六月十九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想得非常周全,他想到家中弟弟们可能今年有考试入学的,就想到告诉家里父母,不要请客或遍拜亲友,因为,为了礼尚往来,每个弟弟如果上学,作为亲戚就应该给些路费钱之类的礼品,一些穷人家就支付不起,这样反倒给他人带来麻烦,弟弟入学,本应该是族人都高兴的事情,所以,还是不要给别人带来烦恼的好。曾国藩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真是一个细心的人。肯为他人着想,这个话题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只有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知道对方的感受,如果自己的言行举止出现什么问题,也就能察觉出来,这样才能处理好言行,不至于说出或做出令他人尴尬的话或事。

一位母亲在圣诞节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到处都响着圣诞赞歌,乔装的可爱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的橱窗里摆满了好玩的玩具。

“一个5岁的男孩会以多么兴奋的眼光去看这个绚丽的世界啊!”母亲毫不怀疑地想。然而她的儿子却拽着她的大衣衣角,呜呜地哭出声来。

“怎么了?宝贝,要是总哭个没完,圣诞精灵可就不到咱们这儿来啦!”

“我……我的鞋带开了……”

母亲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为儿子系鞋带。母亲无意中抬起头,怎么什么都没有?——没有绚丽的彩灯,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装饰丰富的餐桌……原来那些东西都太高了,孩子根本看不到,在他眼里只有一双双粗大的脚和妇人们低低的裙摆,在那里互相摩擦、碰撞,过来往去……

真是好可怕的景象!这位母亲第一次从5岁儿子目光的高度看这个世界。她感到非常震惊,立即起身把儿子抱了起来……

从此这位母亲记住了,再也不要把自己认为的快乐强加给儿子。母亲通过自己亲身的体会认识到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不仅仅是母亲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每个人都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只有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人的所思所想。

曾国藩还提到和邻里相处,应该宽松,不要斤斤计较,但是自己家里人日常用度还是不能奢侈,要勤俭节约。

惟有忍气二字日日长进

(咸丰五年三月廿六日与诸弟书)

原文

澄、温、沅、洪四弟足下:

廿五日,春二、维五来营,接家书数件,具悉一切。

乘败仗之时,兵勇抢劫粮台,此近年最坏风气。向帅营中屡屡见之,而皆未惩办。兄奏明将万瑞书即行正法,奉严旨饬骆中丞即行正法①。闻骆中丞不欲杀之,将附片奏请开释。近日意见不合,办事之难如此。

周万胜一案,唐父台既经拿获认供,即录供通禀,请在本县正法可也,立毙杖下可也,何必遣澄弟先至省城一次?既非湘乡署内之幕友,又非署内之书办,而仆仆一行,何不惮烦?谓为出色之乡绅耶,则刘、赵诸君皆不肯去,而弟独肯出头,且县署办案,必一一请乡绅去省一次,则绅士络绎于道矣。谓为吾军中之事耶,则军事极多,澄弟能一一管之耶?且军中事件,家中亦不宜干预。唐父台径禀来营,兄可批令正法也。自兄办军务以来,澄弟在兄左右得谤议甚多,澄弟肝气亦甚旺。人咎怨子弟,弟亦咎怨于人。去春在省在岳之景象,岂忘之耶?澄弟在省河告假归家之时,其意似甚忿嫉,若终身不顾复出家门者。而今忽又至省一行,将何颜以对兄乎?澄弟接此回信,务望即刻回家。凡县城、省城、衡城之事,一概不可干预。丹阁叔受辱之事,可为前车之鉴。提捐项五万,前有此札,后因武昌失守,又有札止之。凡有信托商大营事者,弟概辞以不管可也。捐项事尤不可干预。湖南捐项,实未多解交吾军,十月以后未解一文。粮台所抢,陕西、江西之银也。兄在外年余,惟有忍气二字日日长进,常恐弟等在家或受侮辱,故不惮迫切言之,不知弟果知兄之意否也?

吾癣疾大发,幸精神尚足支持。罗山在广信府大获胜仗,杀贼三四千。塔军门在九江平安,吾常有家信并奏折寄回,而来信言塔公回鄂,不听吾家信,而专听谣言,何也?

纪泽儿读书记性平常,读书不必求熟,且将《左传》《礼记》于今秋点毕,以后听儿之自读自思。成败勤惰,儿当自省而图自立焉。吾与诸弟惟思以身垂范而教子侄,不在诲言之谆谆也。即候近祺。

兄国藩手草三月廿六日

注释

①饬:上级命令下级(多用于旧时公文)。

译文

澄、温、沅、洪四弟足下:

廿五日春二、维五来营,接到家信数封,详悉一切。

趁着败仗时候,士兵抢劫粮台,这是近年最坏的风气。向帅营中屡屡可见这种情况,却都没有惩办。为兄奏明把万瑞书即刻正法,奉接严旨命骆中丞应立刻正法。听说骆中丞不愿杀他,用附片奏请将他开释。近日意见不同,办事之难就是这样。

周万胜一案,唐父台既然已经把他拿获并已认供,就可以录下供状一同禀报,请在本县正法可以,立毙杖下可,何必要派澄弟先到省城一趟?澄弟既不是湘乡县衙内的幕友,又不是县衙内的书办,而风尘仆仆走一趟,怎么就不怕麻烦?说他是出色的乡绅吧,则刘、赵等君又都不肯去,而澄弟独自肯出头,况且县署办案,如果必定要一件件都请乡绅去省一次,那么绅士在道路上来往不绝。说是我军中的事务吧,那么军中事务极多,澄弟能一一都管过来吗?并且军中事件,家中也不应该干预。唐父台直接来营中禀告,为兄可以批令正法。自从为兄办理军务以来,澄弟在兄左右受到很多谤议,澄弟肝气又旺。他人怨恨澄弟,澄弟也怨恨他人。去年春天,在省在岳州的景象,怎么能忘呢?澄弟在省河请假归家之时,他似乎心中很愤怒,好像要终身不再出家门了。而现在忽然又来省里走一趟,将以何颜面面对为兄?澄弟接到这封回信,务必希望立刻回家。凡是县城、省城、衡城的事情,一概不可以干预。丹阁叔受辱的事情,可以作为前车之鉴。提取捐款五万两的事,先前是有这样的信,后因武昌失守,又有一封停止提取。凡有信托澄弟和我大营中的事务的,澄弟要一概推辞不管就可以了。捐款的事尤其不能干预。湖南捐款,实际上并没有很多解来交给我军,十月以后没有送一文。粮台被抢的是陕西、江西之银也。为兄在外一年多了,只有忍气二字日日有所长进,常常担心弟弟们在家或者会遭受侮辱,所以,不怕你们难为情也说,不知各位弟弟果真了解为兄的意思吗?

我的癣病大发,幸好精神还能支持。罗山在广信府打了胜仗,杀死贼兵三四千人。塔军门在九江很平安,我常有家信和奏折寄回,而来信竟说塔公已经回了鄂省城,不听我的家信,而专听谣言,为什么呢?

纪泽儿读书记性平常,读书不必求熟,且将《左传》《礼记》在今年秋天点读完毕,以后就让儿子自己读自己想。成败勤惰,儿子应当自我反省,以求自立。我与诸弟只想用自身作榜样教导子侄,而不在教诲的话说了多少。即候近祺。

兄国藩手草三月廿六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在信中说在外一年多,只有忍字天天有长进。他高居显位,还要常常忍耐,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在为人处世中讲求忍耐。

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在生活中,人们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碰到和自己作对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主张宁折不弯,坚持自己的原则;有的人主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是为了一时的利益得失与人对抗争斗,很可能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碰得头破血流,最终得不偿失。百忍成金,百烧成钢,忍辱方能负重,忍常人所不能之忍,方能办大事。

忍让是一个成功者所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只有处变不惊,才能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忍让是一种能力,是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行人所不能行,是成人所不能成之事的首要条件,是一种积蓄力量、待机而发的战略战术,在行事中遇到受气之事时,不妨先忍耐一下,切莫凭自己一时的意气用事。

西汉时的韩信,是淮阴人,家里贫穷,没有事干。曾有个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佩剑,其实内心怯懦。”并且当众辱骂韩信说:“你若不怕死,就刺我一剑;如果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出去。”韩信仔细看看,想了一下,俯身从那人裤裆下爬了出去,全街的人都笑韩信怯懦。后来,滕公向汉高祖刘邦说起韩信,开始时刘邦不知道他,于是他就逃走了,萧何亲自追他,并对高祖说:“韩信是无双的国士,你要争得天下,非要韩信不可。要拜请他,选一个日子,要斋戒、设立坛位、完备礼教才行。”刘邦答应了萧何,拜韩信为大将军。到刘邦取得天下之后,韩信又被封为齐王,位为淮阴侯。

有人认为忍让无争、含垢受辱、宽恕容忍是软弱的象征、懦夫的行径,然而,大丈夫能屈能伸,正是韩信的巨大忍耐力,使其功成名就。所以说具有超凡忍耐力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他们在衡量自身条件尚无绝对必胜把握时,暂时的忍辱负重是必要的、必须的,能接受一切、忍耐一切,然后才能改变一切、战胜一切。一个人如果做到无所不忍、无所不容,那就能无事不成、无功不建了。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各种逆境中学会忍耐,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业的必然前提。诚然,忍让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一味地奉行逆来顺受,那就会失去原则,丧失人格,更谈不上日后的成功了。

位太高,名太重,皆危道也

(同治六年正月廿二日与九弟国荃书)

原文

沅弟左右:

日内有战事否?留春霆率军剿任、赖一股,昨已附片具奏①,另有弟案。嗣后奏事,宜请人细阅熟商,不可一意孤行,是己非人为嘱。

弟克复两省,勋业断难磨灭,根基极为深固。但患不能达,不患不能立;但患不稳适,不患不峥嵘。此后总从波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吾亦不甘为庸庸者,近来阅历万变,一味向平安处用功。非委靡也,位太高,名太重,不如是,皆危道也。

正月廿二日

注释

①附片:这里指附在公文后。

译文

沅弟左右:

最近几天有战事吗?留春霆率领军队和任化邦、赖文光一股敌军作战,昨天已将此事附在公文后奏明皇上,并另写了一件咨文给你。我劝你以后上奏什么事情,应该先请人仔细审阅、认真商量,不要一意孤行,总是觉得自己都对,别人都是错。

你收复了两个省,这个功劳绝不会被磨灭,你的地位也是很稳固的。只担心你做事不够圆融,不怕不成就功名;只怕不稳当,不怕不显耀。这以后总要平平稳稳地做人,不要总想做什么翻天覆地的事情。我也是个不甘于平庸的人,近年来我经历了许多变化,总是在平稳安全上下功夫。不是萎靡不振,而是位置太高,名望太重,不这样做,到处都是危险的道路,容易招来灾祸。

正月廿二日

精华点评

人一旦有了功劳,就容易产生骄奢狂妄心理,行为办事对人就会有失礼仪。像曾国藩的弟弟,多次立了战功后,以为自己的功劳很大,地位已经很稳固,便对自己的言行放松了,其实越是这个时候,越是地位最危险的时候,因为自己的一个很小的疏漏,如果被嫉妒的人看见了,就可能罗织罪名,最后落得个锒铛入狱甚至是杀身之祸。所以,还是如曾国藩所劝诫的那样,不要太过炫耀自己的能力,处处踏踏实实行事为好。

自古就有“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说法,即人的才华不可外露,宜深明韬光养晦之道,才不会招致世俗小人的忌恨。隋末天下大乱,徐世绩追随李密起义。李密被隋朝将领王世充打败,带领众人投靠了唐军。这时,徐世绩仍然坚守黎阳仓,他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已经归顺了大唐,现在这里的人口和土地是魏公所有的。我如果上表献给唐军,就是趁着主子战败,自己居功邀赏,这是让我感到耻辱的。现在最好是准备好州县和军队的人口册子,全部交给魏公,请魏公自己抉择,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于是便派使者去见李密并说明情况。其实,李密对徐世绩已经没有任何的管制,如果徐世绩直接向唐献表降服,可以为己邀功而得到重赏。但徐世绩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李密献上,推功于故主,表现了他的谦让和忠厚。

李渊知道这件事后,对他非常赞赏,高兴地说:“徐世绩感德推功,不忘旧主,实在是纯臣、忠臣啊。”于是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加封上柱国公、莱国公,后来又升其为武卫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唐太宗即位后,因为犯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徐世绩将名字中的“世”去掉,故称徐绩。后来,徐世绩随唐太宗征伐,多建功勋,得到恩宠,唐太宗曾对他说:“朕欲托孤,思来想去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你以往能不负李密,现在怎么可能辜负朕呢?”太宗病危时,他果然被委以托孤重任。

正是徐世绩不居功自傲,能谦虚地把功劳让给他人,使他明哲保身,又留下了美名,真可谓是名利双收。正因为他的不贪功名,不骄傲,深得太宗信任和重视。老子曾说过物极必反,如果太过炫耀自己的功劳,早晚有一天危险会到来。做事圆融,踏踏实实,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并不是懦弱没有志向,而是一种成熟的处世方法,只有这样藏而不露才不至于招来灾祸。

爱惜声名

(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日与国荃国葆书)

原文

沅、季弟左右:

专丁来信,应复者条列如左:

一、援贼大至,余甚为悬系①。崇天义张姓,似是去春守徽州者,诡计甚多,打硬仗亦不甚悍。伪忠王前年十月在羊栈岭,去年春在建昌等处,均不甚悍,专讲避实击虚。弟所部新勇太多,总以“不出壕浪战”五字为主。如看确贼之伎俩,偶然一战,则听弟十分审慎出之,余但求弟自固和。

一、上海军情,昨已将少荃信钞寄。周沐润业经批令来皖帮办文案。许惇诗有才而名声太坏,南坡专好用名望素劣之人,如前用湖南胡听泉、彭器之、李茂斋皆为人所指目,即与裕时卿、金眉生交契,亦殊非正人行径。弟与南坡至好,不可不知其所短。

余用周弢甫,亦系许、金之流,近日两奉寄谕查询,亦因名望太劣之故。毁誉悠悠之口,本难尽信,然君子爱惜声名,常存冰渊惴惴之心,盖古今因名望之劣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修以远罪。吾兄弟于有才而无德者,亦当不没其长,而稍远其人。

六月初十日

注释

①悬系:担忧。

译文

沅、季弟左右:

专差送来的信,应回复的内容条列在后:

一、贼匪援敌大部分已经到达,我很是担心。崇天义姓张,好像是去年春天守徽州的那个人,他诡计多端,但打硬仗不是很强悍。伪忠王(李秀成)前年十月在羊栈岭,去年春天在建昌等地,表现得都不很强悍,他专求避实击虚的战略。弟弟的手下新兵太多,要以“不出壕浪战”五个字为主。如果看准了敌人的伎俩,也可偶而打一仗,就听弟弟十分慎重的出击吧。我只求弟弟要稳定住自己。

二、上海的军情,我已经在昨天把少荃的信抄寄给你了。已经批令周沐润来安徽帮助办理文案。许惇诗有才,但名声太不好,南坡特别喜好任用名声一向不好的人,例如以前任用的湖南胡听泉、彭器之、李茂斋,这些人都是为人们所责斥的人。就连他与裕时卿、金眉生的交往,也决不是正经人的行为。弟弟与南坡关系很好,不可不了解他的短处。我用的周弢甫,也是许、金一样的人物,近来两次接到谕旨查询,也是因为他的名声太坏的缘故。毁誉悠悠之口,本来难以尽信,但君子爱惜名声,要常存薄冰探渊的惴惴不安之心,因为自古至今因为名声太坏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重对待,远离罪责。我们兄弟对于有才无德的人,也应不埋没他的长处,但要稍稍远离其人。

六月初十日

精华点评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了好的朋友,能共患难,同享乐,常在这样的朋友身边,自己也会受到他好的品德的熏陶,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但如果交了一个邪恶的朋友,他的不端品行很可能影响到你。同时,就如曾国藩所说,这样的名声不好的人常常会遭到他人的指责,也会招来别人的攻击,所以,人要爱惜自己名声,少与这样的人接触。

从前有个人,娶了两个妻子。当他和其中一个亲近时,另一个妻子就会怨恨发怒。这个人一时没有解决的办法,最后,他只好在两个妻子中间端正地挺直身子仰面睡觉。一天,正好天下大雨,房子漏水,雨水和泥土都一起掉了下来,落入了他的眼里。但他不敢转身躲避,结果两只眼睛都失明了。

世间有很多人都是如此,他们结交邪恶的朋友,就会使他们坠入罪恶的深渊。就像这个愚蠢的丈夫,为了两个无理的妻子导致自己双目失明的下场。所以,交朋友也是要谨慎的。鲁迅曾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们生活中常常有很多的朋友,但真正能彼此交流内心的却寥寥无几。当心情郁闷时,你可以无所顾忌地向对方倾诉,而不必担心他会笑话你或对你有歹意,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需要时间的考验的。尤其是在我们身处困难的时候,能无私地向你伸出援手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这个人平日里对你看上去不错,经常嘘寒问暖,对你关心有加,但当你身陷困境的时候,他却躲得远远的,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朋友。总之,择善而交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