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能力叫“说话”
17391800000024

第24章 不受欢迎的几种“臭嘴”

生活中,有些20多岁的年轻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欢声笑语带到哪里,他们人缘极佳;而另一些年轻人则孤芳自赏、形只影单,到处不受欢迎。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表达能力各不相同。

不受欢迎的年轻人,常常犯一些交谈语言方面的一些禁忌,因为他们“嘴臭”,所以人们对他们敬而远之。

精练,不要唠唠叨叨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开口是银。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却道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年轻人过于“健谈”,对什么事情都唠唠叨叨,他们自以为自己考虑事情面面俱“道”,对别人的关心无微不至。可实际上,你的唠唠叨叨、啰哩啰嗦会使你周围的人把握不住你说话的要点,对要做的事情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抓住重点突破,却选择了在细枝末节上下工夫。

另外,啰嗦的人一句话反复地说,占用了他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人一种“超限刺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引起他人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马克·吐温由决定捐助50元,变成偷走两元钱,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细想起来,却是理所当然的。那位慈善家只需五分钟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拉长到90分钟,致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说话风格令人生厌,这怎能不引起马克·吐温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盘子里偷走两元钱。

因此,年轻人无论在什么场合,简洁精练的语言,都是十分受人欢迎的。因为简洁精练会使人的形象和风格更显得干净利落。适当的沉默,给对方留下一个宁静的空间,让他们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这才是你处理与别人关系的法则,巧妙地运用它,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闲谈,不要背后说人坏话

在我们的谈话中,有90%是闲聊,通常的中心是议论人和诽谤人。多数年轻人都觉得:谈话中如果少了品头论足,会像没有加盐的夹生鸡蛋一样淡而无味,然而,鸡蛋中的盐放多了,并不是一件好事。

“说闲话”这里指的是那种会伤害他人的闲话,而有些闲谈时很有趣的,而且人们也很可能在背后谈起邻居的好处。但是,不论有意还是无意,伤害他人的闲话都是不可宽恕的——故意的是卑鄙,无意的则是草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缺乏自觉”。

传播伤害他人的留言,有时是出于嫉妒、恶意,有时是为了借揭示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些都是令人心寒的事情。

人们最大的兴趣除了自己,就是别人,这本身并没有错。所以,并非要求年轻人做到绝口不提不在场的人,你可以提。但是,一旦你发现自己想要说些不愉快的话时,你应该立刻默想这样一句名言:“你自己也厌恶的东西,不要把它用到别人身上。”你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应用这句名言。

冷静,不要武断暴躁

有些年轻人说话总是武断暴躁,这样的人是一种特别没有耐心且相当自负的人。他总觉得自己是对的,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如果你要追问为什么或找个解释,他会很暴躁地用最短的一句话让你血脉膨胀而闭嘴。他们常说的话是:“不要烦我。”“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好说的。”

王亮是一位学业优秀的工科博士,他把自己的电脑借给他的师弟,他师弟用了一会儿就来找王亮,告诉王亮电脑出了故障。王亮还未听完就说:“我的机器没毛病,你自己不会用罢了。”说完扭头干别的去了,一副无须争辩的架势,一点都不顾及站在一旁涨红脸的师弟。

其实,王亮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也有可能错了,或者弄清楚师弟是不是有不会用的程序?这原本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若换一种说话方式,或改变一下态度,是绝不会造成如此难堪的局面的。

说真话,不要言而不实

有的年轻人说话很少有个准数,要么与事实本身不符;要么说一套,做一套。如果长此以往,极易失去别人的信任,而且自己也过得不自在。

比如,有一个企业的领导,明明他所在的企业年年亏损,但为了自己的面子,上报时他却说盈利不少,结果该企业不仅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某些扶持,还得多交利税。对此,工人们愤愤不平,议论纷纷。

很多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的年轻人,就对此深有体会。他们给人一种虚伪、虚荣的感觉,所以人们也不愿意听他们说话。当然,有些时候,言而不实的人说的也不完全是假话,更多的时候是确有其事,只不过从他嘴里出来就走样了,或有夸大,或有虚构。这种人同样不受人欢迎。

反对,不要辩论成狂

当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不一样的时候,会提出自己反对的意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有的年轻人的反对往往变成了辩论。而这种辩论不是那种为了真理而辩论,而只是为了辩论而辩论,无论别人说了,怎么说,他总要拿出不同的或相反的观点与别人对垒。似乎这样很有趣,这种人被称为辩论狂。

辩论狂的天性,即想使每一次谈话都转成辩论,而在辩论中,从不控制他好斗的天性。“你这儿错了。”“啊!那是你造成错误的所在。”全是辩论狂爱说的话语。辩论成狂将会吓跑他周围的朋友。